愉悦因子输入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观察
2015-02-23王传凤,车手梅,闫璐璐等
愉悦因子输入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观察
王传凤, 车手梅, 闫璐璐, 范文慧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神经内五科,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关键词:愉悦因子输入; 急性脑梗死; 负性情绪; 生活质量
随着生活水平以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社会老龄化程度越来越严重。脑梗死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发病后患者常出现肢体活动障碍以及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愉悦因子”是基于Martin Seligman提出的“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创立的心理护理方式[2], 通过向患者输入愉悦因子来达到心理护理及治疗的目的。本研究采用愉悦因子输入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进行干预,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第4次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脑梗死标准;有明确的CT或MRI影像学资料;肝肾功能正常;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出现昏迷或严重认知障碍;既往有精神疾病史;病情严重无法配合研究。符合上述标准共92例入选,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中,男30例,女16例;年龄60~72岁,平均(66.2±8.6)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8例,高中18例,初中及以下20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18例;年龄60~75岁,平均(64.9±8.2)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6例,高中19例,初中及以下21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 法
2组均行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静脉通道建立管理、药物护理、氧气吸入护理以及一般日常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愉悦因子输入疗法,该疗法分为两步: ① 愉悦因子收集。指派交流能力较强的护理人员与患者及患者家属交谈,收集患者人生经历中值得自豪、愉快、满足的人物、事件等,例如个人兴趣爱好、人生中的趣事、取得的成就等,采集上述事例作为愉悦因子。每个患者至少采集2个愉悦因子,愉悦因子数量越多越好,避免在治疗中重复话题; ② 干预治疗。责任护士以愉悦因子为主题与患者交谈,输入愉悦因子,每天1次,每次30 min以上,14 d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美国医学研究所制定的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价患者的负性情绪以及生活质量。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2组SAS、SDS得分情况
2组干预后SAS、SDS得分均较干预前有显著改善(P<0.05), 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 详见表1。
2.2 2组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14 d后,观察组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社会职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方面得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详见表2。
分
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 与同时期对照组比较,#P<0.05。
分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人体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当出现超长刺激时,人体自我应对机制将被摧毁,继而出现心理异常。若患者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的情绪中,会出现神经、免疫、内分泌方面的功能失调,诱发各方面疾病,进而影响脑梗死患者的预后[3]。大多数脑梗死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活动障碍等情况,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的情绪[4-5],成为影响脑梗死后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本组研究中,干预前患者的SAS、SDS得分均>50分,与国内相关报道[6-8]一致。因此,及时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消除其焦虑、抑郁情绪,在早期护理干预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愉悦因子输入疗法是近年来在西方心理学界较为流行的心理干预疗法。“愉悦因子”是积极情绪体验的载体,是积极心理学的3大支柱之一[9]。不同人对于愉悦的感受是不同的,因此不同人“愉悦因子”所指的具体内容有所不同,普通人的“愉悦因子”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10-12]: ① 工作表现突出、个人事业有成等个人成就;②旅游、出国、上大学、参军等特殊个人经历; ③ 患者患病期间病情明显好转、病友交流、鼓励等特殊愉悦体验; ④ 患者患病期间亲朋好友的陪伴、看望问候等; ⑤ 特殊地方有没、清新、舒适的环境。本研究通过一对一的方式采集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愉悦因子”,并以每日输入“愉悦因子”的方式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13]。本研究中,采用愉悦因子输入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其干预后SAS、SDS得分显著优于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患者,且经愉悦因子输入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社会职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方面得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表明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
参考文献
[1]徐霞, 罗春梅, 陈宇, 等. 愉快因子刺激法对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行椎体成型术后抑郁情绪的影响[J]. 激光杂志, 2012, 33(3): 95.
[2]叶小云, 姚梅琪, 夏秋欣, 等.对高龄病人实施“愉快因子刺激疗法”的护理与评价[J]. 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7): 497.
[3]张茵. 愉快因子刺激疗法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34): 84.
[4]王爱芹, 高彩凤, 赵相英, 等. 愉快因子输入疗法在老年抑郁症患者康复中的效果研究[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1, 30(8): 1147.
[5]季永华, 周佩, 俞海萍, 等. 愉快因子回输式干预法改善初产妇抑郁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 19(21): 2502.
[6]邬维娜, 孙丽, 楼璐铮, 等.“愉快因子”在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 19(16): 1948.
[7]徐建秀, 童均君, 陈晓霞, 等. 住院疗养伤残军人“愉快因子输入疗法”的心理干预与评价[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9, 15(10): 973.
[8]张保华. “愉快因子”在分娩过程中的作用[J].中外医疗, 2009, 32(10): 140.
[9]郎静芳, 郑愈梅, 赵义芹, 等.“愉快”刺激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1, 20(10): 919.
[10]李宇瑾, 陈晓华. 应用“愉快因子”对妊娠剧吐患者的观察与效果评价[J]. 医药前沿, 2013(5): 110.
[11]孙素侠, 王艳. 高龄离休患者实施快乐因子刺激疗法的效果观察[J].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7): 640.
[12]陈志云. 愉快因子在护理妊娠剧吐患者的临床体会[J].中国医疗前沿: 上半月, 2009, 4(21): 90.
[13]季永华, 顾祖文, 姚蔓玲, 等. 愉快因子在心理干预护理研究中的进展[J]. 上海医药, 2012(14): 29.
收稿日期:2014-11-15
中图分类号:R 47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5)08-111-02DOI: 10.7619/jcmp.201508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