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祖先崇拜*

2015-02-22吉成名

关键词:人本主义

吉成名

(湘潭大学历史系,湖南湘潭411105)

论祖先崇拜*

吉成名

(湘潭大学历史系,湖南湘潭411105)

摘要:祖先崇拜是指人们尊崇、敬奉和祭祀祖先,缅怀祖先的功德,祈求祖先保佑自己,帮助自己达到某种目的,以便将祖先开创的事业发扬光大的现象。它是一种特殊的、具有进步意义的原始宗教。祖先崇拜大致有家族祖先崇拜、民族祖先崇拜和行业祖先崇拜三种类型。它是一种朴素的人本主义思想的体现,表达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和要求,有利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慎终追远”、“报本返始”的优良传统,这种传统与祖先崇拜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祖先崇拜;原始宗教;人本主义;慎终追远

祖先崇拜是一种重要的民俗事象,备受学术界的重视。它的历史非常悠久,至少可以追朔到新石器时代。中国长期奉行祖先崇拜,祖先崇拜在社会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影响巨大。不过,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学术界极少关注祖先崇拜,专题论文寥寥无几。90年代以后,相关成果渐渐多起来,至今已经有了较多的学术积累。但是,有关理论研究仍然十分薄弱,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目前的研究情况而言,迫切需要我们对祖先崇拜的基本问题进行探讨,解决某些疑难问题,以便将祖先崇拜研究深入下去,更好地为现实生活服务。

祖先崇拜是指人们尊崇、敬奉、祭祀祖先,缅怀祖先的功德,祈求祖先保佑自己,帮助自己达到某种目的,以便将祖先开创的事业发扬光大的现象。这是一种朴素的人本主义思想的体现,表达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和要求,有利于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它属于原始宗教。

一、祖先崇拜的类型

祖先崇拜是一种相当复杂的社会现象,类型较多。就崇拜对象而言,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型:

1.家族祖先崇拜

人们对直系祖先的崇拜就是家族祖先崇拜。直系祖先是指人们的直系血缘亲属长辈。家族祖先崇拜既是祖先崇拜的原始形态,也是祖先崇拜的基本形式。直系祖先源远流长,代数很多,数不胜数。因此,虽然人们为有文献可考的直系祖先都立了牌位,但是主要祭祀对象是跟自己关系最密切的父母和祖父母。民间有“管三代”一说。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祖先保佑儿女和孙子孙女,曾孙以下就不管了。这里所说的三代就是指自己、父母和祖父母。绝大多数人没有见过曾祖父母,没有受到他们的抚养,没有跟他们建立感情,很难产生感恩心理。在某些特殊家族,人们对于为本家族发展做出重大贡献、血缘亲属关系较远的直系祖先也很崇拜,如汉朝皇室崇拜刘邦、唐朝皇室崇拜李渊和李世民、宋朝皇室崇拜赵匡胤和赵匡义、元朝皇室崇拜成吉思汗、明朝皇室崇拜朱元璋、清朝皇室崇拜努尔哈赤等。皇室祖先崇拜与王朝利益直接相关,因为被崇拜者为本王朝的建立做出了重大贡献,是开国皇帝或者第二代皇帝,皇室不能忘记他们,否则就会引起人们的非议和不满。宗族始祖也能够得到本宗族成员的顶礼膜拜,祠堂(宗庙)主要供奉宗族始祖,是本宗族祭祀宗族始祖的地方。

2.民族祖先崇拜

人们对于本民族祖先的崇拜就是民族祖先崇拜。很多民族都有关于本民族始祖的传说。例如,密洛陀就是广西瑶族传说中的女始祖,[1]64伏羲、女娲是汉族传说中的男、女始祖。人类的产生是非常遥远的事情,而一个民族在文献里追述本民族的始祖是很晚的事情。能否把本民族的始祖说得自圆其说,是判断一个民族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如果从刚刚脱离动物界的猿人算起,人类大约已有300万年的历史。当然,各民族脱离动物界的时间不可能完全一致,肯定有先有后,有些甚至时间先后相差较大。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只有数千年。原始文字和原始文献(如甲骨文等)仅仅记载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涉及民族起源的文献出现时间比较晚。就中国汉族而言,这样的文献便是《尚书》、《周易》等周代文献,其成书时间距今只有2000多年。这些文献提到的民族祖先只能是传说中的英雄人物,如伏羲、女娲、炎帝、黄帝等。就古代文献所载他们的英雄事迹而言,伏羲和女娲都是传说中的旧石器时代的英雄人物。[2]50伏羲是传说中的男性英雄人物,女娲是传说中的女性英雄人物。两人本来没有任何关系,在古代文献里出现的时间也不一致,相距数百年。但是,秦汉时期人们把伏羲、女娲当做繁衍人类的一对夫妇。民间传说更是将伏羲、女娲说成一对由兄妹结成的夫妇。不仅在文献中常常将伏羲、女娲并列,而且在绘画、雕塑等形式的作品中将两人当做一对繁衍人类的始祖夫妇。从某种意义来说,人们只有这样做,关于本民族起源的传说才能自圆其说。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于本民族始祖的追述只能做到这个程度。现代考古学、人类学、民族学、历史学已经把人类起源、汉族形成基本上说清楚了。中国古代仅仅把伏羲、女娲当做汉族始祖。实际上,每个民族都有始祖,而且不止一对,肯定有很多对。到目前为止,中国境内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已经发现数千处。虽然各民族始祖都是旧石器时代出现的,但是现在我们要把每个民族的始祖都说清楚是根本不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把伏羲、女娲当做仅仅具有象征意义、而非历史真实的中国五十六个民族的民族共祖,既有一定的合理性,也有一定的必要性。这是因为:一方面,人们确实需要弄清楚本民族的起源,弄清楚本民族始祖的某些情况,以便精神寄托;另一方面,其他各民族关于本民族始祖的传说基本上都是不完整的,只有汉族关于伏羲、女娲的传说比较全面、比较完整。这样,从中华民族来说,确定一对民族共祖就很有必要了。确定一对民族共祖,既有利于民族团结,也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炎帝和黄帝是传说中的新石器时代的英雄人物,据说他们为新石器时代的中国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受到人们的敬奉和祭祀。从古代文献所载其英雄事迹来看,炎帝是原始农业文明的开创者,黄帝是原始政治文明的开创者,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3]现在海内外华人自称“炎黄子孙”。从这个称呼来看,显然是把炎帝和黄帝当做民族祖先。不过,这种民族祖先崇拜具有较多的英雄崇拜成分。

民族祖先崇拜并非在血缘亲属关系的基础之上产生的,而是在民族认同的基础之上产生的。就文化渊源关系而言,这种祖先崇拜存在一定的合理性。

3.行业祖先崇拜

人们对于为本行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的崇拜就是行业祖先崇拜。例如,传说炎帝发明耒耜,教民种植五谷,人们称他为“神农”,建庙敬奉、祭祀。因此,炎帝崇拜既有民族祖先崇拜的因素,又有英雄崇拜的因素,还有行业祖先崇拜的因素。手工业者崇拜本行业的开创者或有突出贡献者的现象非常普遍。例如,制盐业奉祀夙沙氏、胶鬲和管仲,丝织业奉祀螺祖,铁匠、木匠、泥瓦匠奉祀鲁班(公输盘),造纸业奉祀蔡伦,制茶业奉祀炎帝(茶祖)和陆羽(茶圣),棉纺织业奉祀黄道婆,酿酒业奉祀杜康,等等。其他行业也有类似现象。例如,中国古代读书人奉祀孔子(文圣),行伍之人奉祀关羽(武圣),医药业奉祀张仲景(医圣)、孙思邈(药王),等等。既有某个行业奉祀一人的现象,也有数个行业奉祀一人的现象,还有一个行业奉祀数人的现象,其目的都是纪念那些为本行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祈求他们保佑本行业的发展、自己的事业能获得成功。这种祖先崇拜根本不考虑被崇拜者是否与自己有血缘亲属关系,仅仅考虑被崇拜者对本行业发展是否有突出贡献,完全是为了本行业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

这些祖先崇拜的共同之处就在于:崇拜者与被崇拜者存在某种特殊关系,崇拜者都把被崇拜者当做祖先崇拜,祈求他们保佑,以便将被崇拜者的事业发扬光大。民族祖先崇拜和行业祖先崇拜都是在家族祖先崇拜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或者说,民族祖先崇拜和行业祖先崇拜借用了家族祖先崇拜的形式。

二、祖先崇拜的表现

祖先崇拜有哪些表现呢?归纳起来,各地祖先崇拜大致有以下几种表现:

第一,尊崇。

人们弄清楚自己的身世,确认自己的祖先,把他们的名字找出来,加上适当的尊称(如称其为“某某公”等),这就是尊崇。尊崇既是祖先崇拜的开始,也是祖先崇拜的基本内容。很多家族编有家谱、族谱,便将家族、宗族的渊源和世系叙述清楚了,为本家族开展祖先崇拜提供了依据。在以男性作为世系依据的传统社会里,家谱、族谱把本家族、本宗族的创始人称为“某某公”。例如,《韶山毛氏五修族谱》把明初徙居韶山的毛太华奉为始祖,称其为“太华公”。

第二,敬奉。

弄清楚本家族或本宗族的祖先以后,人们就会为祖先立牌位,写上祖先的名字和尊称,放在适当的地方供奉起来,这就是敬奉。有些家族建立了家庙,有些宗族建立了祠堂(宗庙),分别供奉本家族和本宗族的祖先。20世纪50年代以前,各地普遍修建了祠堂。文革期间,大部分祠堂被毁。现在,有些地方又在修建祠堂。

清代以前,很多家庭立有“天地君亲师”牌位。民国以后,有些家庭改立“天地国亲师”牌位。[4]149-150其中,“亲”字便是指祖先,“师”字便是指行业祖先。这也是祖先崇拜的表现。有些地方建有伏羲庙、女娲庙、炎帝陵、黄帝陵、舜帝陵等,供奉这些民族祖先。有些手工者家里立有祖师牌位,供奉本行业的祖师爷(如鲁班等)。各地所建的文庙都是供奉孔子的。有些书院也立有孔子的牌位。

第三,祭祀。

祭祀祖先的仪式一般在庙宇、祠堂、墓地举行。祭祀时,一般要摆放三牲酒醴作为供品,还要点燃香烛、鸣放鞭炮、焚烧纸钱,跪拜,叩头,祷告。大型祭祀典礼则要以三牲五谷作为供品,鸣放礼炮、点燃香烛、宣读祭文、表演音乐、舞蹈,等等。自古以来,我国汉族民间就有在清明节扫墓的习俗,便是在墓地里祭祀家族祖先。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规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2007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规定清明节放假1天。2008年,正式规定清明节为法定节假日,放假1天。2009年以后,改为3天。有些地方在农历七月十五、冬至、除夕等特殊日子也有祭祀家族祖先的习俗。祭祀民族祖先和行业祖先一般选择民间传说的祖先生日和忌日进行。祭祀民族祖先的大型祭祀活动一般由政府组织,参加者往往成千上万。

三、祖先崇拜的性质和作用

祖先崇拜属于原始宗教。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它具备原始宗教的基本特征。

原始宗教是自然形成的民间信仰,其基本特征有神秘性、功利性、民族性、自发性、散漫性、复杂性等。祖先崇拜完全具备这些特征。

神秘性是一切宗教信仰产生的基础。没有神秘性就不会有宗教信仰活动的产生,原始宗教也是如此。祖先崇拜同样具有神秘性。人们认为祖先去世以后就在另一个世界生活(即民间所谓“阴间”),成为具有超自然力的神灵,能够对现实社会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只要尊崇、敬奉和祭祀祖先,就可以得到祖先的保佑,祖先就会满足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帮助自己实现某些理想,所以,人们崇拜祖先。祖先崇拜就是这样产生的。

原始宗教具有明显的功利目的,祖先崇拜也是如此。人们之所以崇拜祖先,就是为了求得祖先的保佑,希望祖先满足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帮助自己实现某些理想,以便传承祖先的事业,发展生产,人丁兴旺,幸福吉祥。人们尊崇、敬奉和祭祀祖先,既是为了让祖先高兴,又是为了让祖先了解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原始宗教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祖先崇拜也是如此。各个民族的祖先崇拜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是不完全相同的,甚至同一个民族不同地区的居民,其祖先崇拜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华北地区祭祀宗族祖先时要挂一幅世系图,把它当做一个虚拟的祠堂(宗庙)。[5]130—138而江南地区祭祀祖先一般在家庙或祠堂(宗庙)进行,其中就有列祖列宗的牌位。

原始宗教都是自发产生的,在传承和传播方面也是如此。祖先崇拜也是自发产生、自发传承和自发传播的,既没有人发动,也没有人组织,完全是人们自愿进行的,这是人类的天性使然。

原始宗教活动具有散漫性,祖先崇拜也是如此。祖先崇拜的活动一般都是人们分散进行的,不受其他人的约束。只有人们认为确实很有必要时才会把相关人员组织起来一起祭祀共同的祖先,政府和宗族举行的大型祭祀活动就是如此。

原始宗教十分复杂,祖先崇拜也不例外。祖先崇拜不仅类型较多,而且崇拜对象、祭祀仪式也比较复杂。家族祖先有很多代,民族祖先有很多个,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祖师爷。民族祖先崇拜和行业祖先崇拜尤其复杂。

因此,我们认为祖先崇拜属于原始宗教。

不过,祖先崇拜是一种特殊的、具有进步意义的原始宗教。因为它的崇拜对象是已经逝去的、跟自己有着某种特殊关系的祖先,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这是人本主义思想的体现。它通过尊崇、敬奉和祭祀祖先,祈求祖先保佑自己,帮助自己达到某种目的。这种信仰以人们认为去世的祖先具有某种超自然的力量作为基础,这种认识显然是唯心主义的,不可能产生实际效果。因此,祖先崇拜只是一种朴素的人本主义思想的体现。尽管如此,祖先崇拜仍然具有某些合理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其一,祖先崇拜的对象一般都是真实存在过的人或者物(只有民族共祖是象征性的),被崇拜者与崇拜者在血缘亲属方面或文化传承方面存在某种天然的联系,这种天然联系确实需要弄清楚,以便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其二,人们对祖先表现了应有的尊敬,对祖先的业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做法,说明人们没有忘本;其三,人们在祖先崇拜活动中表达了自己的美好愿望和要求。这些美好愿望和要求有人丁兴旺、家宅安宁、事业顺利、家族昌盛、国泰民安等。因此,祖先崇拜具有积极的作用。有哪些积极作用呢?第一,有利于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延续人类历史。人类历史是人类祖先创造的,人类祖先就是人类历史的具体体现。如果没有祖先崇拜,人类文明是很难延续和发展的。人们只有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很好地繁衍后代;只有后继有人,才能将人类社会一代又一代地发展下去。第二,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建设和谐社会。人们尊崇、敬奉、祭祀祖先,这些行为虽然对已经逝去的祖先不可能产生实际影响,但是对于改善现实生活中长辈与晚辈之间的关系将产生积极作用。这不仅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应该尊敬已经逝去的祖先,而且因为现实生活中的长辈看到晚辈尊崇、敬奉和祭祀已经逝去的祖先,联想到自己死后也可能享受同样的待遇,一定会十分宽慰。由于有着相同的信仰,同一个家族、同一个民族或同一个行业的人就会更加团结。第三,有利于保存历史资料,弄清楚本家族、本民族、本行业的历史。在祖先崇拜活动中,各地所建的家庙、祠堂等,各地所修的家谱、族谱等,对于保存本家族、本民族、本行业的历史资料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这些材料,可以把本家族、本民族、本行业的历史搞清楚。第四,有利于传承文明,促进社会发展。人们以自己的祖先作为崇拜对象,认为自己与祖先有着某种特殊关系,肯定祖先的功德,不仅可以明确自己的使命,而且可以激励自己继往开来、奋发图强,将祖先开创的事业和优良传统继承下来、发扬光大,使人类文明生生不息、人类社会健康发展。不过,人们认为已经逝去的祖先具有超自然力的力量,从而把他们当做神灵崇拜,这种认识只能是人们的一种不切实际的想象而已。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慎终追远”、“报本返始”的优良传统。慎终,谨慎地对待死者;追远,缅怀祖先的功德。这种传统与祖先崇拜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曾参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6]17可见,祖先崇拜有利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在世界各国中,中国的祖先崇拜是非常突出的,对于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文明之所以生生不息、蒸蒸日上,长期奉行祖先崇拜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总的来说,中国的祖先崇拜是比较理性、比较务实的,主要目的是纪念祖先,没有完全宗教化,没有走入极端,处于原始宗教阶段。

参考文献:

[1]陶立璠.民俗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

[2]王震中.五帝古史传说研究,炎黄文化研究(第十四辑)[M].郑州:大象出版社,2012.

[3]吉成名.炎帝崇拜与精神家园[J].怀化学院学报,2014(12).

[4]王建章.中国南楚民俗学[M].长沙:岳麓书社,1995.

[5]韩朝建.华北的容与宗族[J].民俗研究,2012(5).

[6]论语·学而,四书五经(上)[M].长沙:岳麓书社,1991.

责任编辑:立早

On the Study about Ancestor Worship

JI Cheng-ming*(History Department,Xiangtan University,Xiangtan,Hunan 411105,China)

Abstract:Ancestor worship is the phenomenon that people respect and worship and sacrifice ancestor,honor ancestor’s merits,pray for ancestor bless themselves,which can help them to reach some sorts of purpose,in order to carry forward the cause pioneered by the ancestor.It is a kind of special and progressive significance primitive religion.Ancestor worship roughly has three types,family ancestor worship,ethnic ancestor worship and industry ancestor worship.It was the embodiment of a simple humanistic thought,which expressed the people’s good wishes and requirements and conducive to human progress and social development.Since ancient times,the Chinese nation has existed fine traditions that merit of caution with the dead and remember ancestors and thank ancestors.This tradition has profound inner link with ancestor worship.However,ancestor worship also produced some abuse,such as ancient men’s long hair and beard,etc.In order to maintain their vested interest,some die-hards used people’s psychology of ancestor worship in the name of “ancestor’s laws were immutable”,which opposed and obstructed reform and finally seriously affected the social development.These profound lessons from history were also we must carefully summarize and absorb.

Keywords:ancestor worship; primitive religion; humanism; merit of caution with the dead and remember anc estors

基金项目:2015年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毛泽东与黄帝祭祀研究”(编号: 15MY01)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吉成名(1963-),男,湖南浏阳人,湘潭大学历史系教授,湖南省民族研究特邀专家,主要从事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

*收稿日期:2015-03-21

中图分类号:K8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81(2015) 04-0141-04

猜你喜欢

人本主义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对项目化学习的发展意义
弗洛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启蒙价值*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人本主义研究综述
人本主义视域下的城市环境污染与治理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
面向人本化的高校教育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对待中职学生的人本主义教育观
科学管理理论和人本主义思想在某互联网公司的运用
也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人本主义路径——兼与董涛博士商榷
农村发展需向城市化“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