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省两型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绩效评价研究*——以湖南省13市州为例*

2015-03-09屈晓翔谢锐

关键词:绩效评价可持续发展

屈晓翔,谢锐

(1.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湖南长沙410079; 2.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湖南长沙410079; 3.两型社会与生态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湖南长沙410079)

湖南省两型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绩效评价研究*——以湖南省13市州为例*

屈晓翔1,3,谢锐2,3

(1.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湖南长沙410079; 2.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湖南长沙410079; 3.两型社会与生态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湖南长沙410079)

摘要:构建湖南省两型可持续发展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搜集相关数据运用AHP法测算该综合指数,结合湖南省各地区主体功能区定位,对湖南两型可持续发展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研究表明湖南省两型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值基本呈“一点三区”的整体格局,各市州两型可持续发展指数存在“东高西低”的差异; 2003至2012年湖南两型可持续发展水平保持了适度增长的态势,其中科技创新力和资源节约增长最快,在减排、治污环保投入上离目标值差距比较大,在经济发展水平上仍远低于沿海发达地区的水平。

关键词: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发展;绩效评价

一、引言

中国经历多年持续高速发展,然而自然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的有限性与经济快速发展的矛盾愈发深刻,雾霾等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其他环境污染问题频出,而建设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可行路径之一。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与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地位。2012年9月18日,湖南省科技厅为充分发挥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在创新型湖南和“两型社会”建设中的基地和示范作用,制定《湖南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管理暂行办法》。湖南省两型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经过多年的探索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带动力不足,环境污染、产业布局和发展不尽合理、改革开放力度不够等问题凸显。基于此,构建一套科学合理反映湖南省两型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绩效指标体系,不仅能够为两型可持续发展建设提供科学标准和理论支持,同时对实施动态监测和跟踪评估两型可持续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国外学者对于可持续发展以及循环经济与社会福利等理论多有涉猎,大部分集中在对可持续水平度量指标方面(Brown,1981[1]5-58; Daly,1989[2]2-120; UNCSD,1990[3]10-158)。接着,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各组织相继提出多套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UNCSD,1996&2001[4]1-28,[5]1-23;世界银行,1995[6]6-36; Kerk和Manuel,2008[7]228-242)。转向国内,建设两型可持续发展社会的重要性已经被学术界广泛的重视(徐俊,2008[8]90-93;刘敏和刘焕新,2008[9]102-105;陈瑜和马北玲,2009[10]37-39)。国内研究始于牛文元等(1994)[11]195-203、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1999)[12]12-28、国家统计局科研所(1999)[13]61-64等纷纷提出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从国家层面上评价中国可持续发展水平。从区域或城市角度出发构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主要研究有毛汉英(1996)[14]16-22、乔家君和李小建(2005)[15]44-48、湖南省统计局(2008)[16]1-7等设计的区域可持续发展体系、两型社会监测考核指标体系。陈黎明和欧文(2009)[17]37-41从经济两型化、资源集约化、环境生态化和社会和谐化四个方面构建两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王腊芳等(2014)[18]35-42构建了包含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两个方面21指标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综上,已有文献对可持续发展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但对两型社会的研究多针对概念和建设方法进行定性分析,将两型社会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的文献少且不系统,且指标评价体系涵盖角度不全面。因此,本文将从资源节约度、环境友好度、经济结构优化度、社会和谐度、科技创新度五个方面出发,构建一套科学实用的湖南省两型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搜集湖南省13市州两型试验区可持续发展相关数据,实证考察湖南省两型可持续发展绩效水平变化。

二、两型可持续发展绩效综合指数的编制

(一)构建两型可持续发展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依据系统性、典型性、科学性、可比可操作可量化、综合性及数据可获取性原则,选取反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生活、经济结构、社会和谐度及技术创新能力五个方面共15个指标,构建湖南省两型可持续发展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具体见表1。

表1 两型可持续发展试验区的绩效评价体系

(二)构建两型可持续发展绩效评价模型

1.指标体系权重确定

本文研究两型可持续发展绩效水平,而两型社会建设具有延续性、复杂性,融入专家意见的层次分析法(AHP)能够将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结合,大幅提高权重测算的精准性。具体步骤为:

第一,建立递阶层次模型。根据“两型可持续”这个概念的内涵,构造出有层次的两型可持续发展模型。最高层为两型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中间层为五个子指数,最底层为具体指标。

第二,构造出两型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五个子指数、具体指标三个层次中的所有判断矩阵。本文综合专家意见,定义判断矩阵如表2。

表2 判断矩阵标度定义

第三,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综合指数、子指数、具体指标三个层次中的判断矩阵最大特征值,为最终计算出一致性比例CR,而通过计算一致性指标CI,和查找一致性指标RI。从而得到两型可持续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各级指标的权重。

其中λmax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

表3 一致性指标RI

只有当一致性比率CR<0.10时,可以认为该判断矩阵达到了可接受水平的一致性,否则应适当修正判断矩阵,重新进行一致性检验直到通过。当得到上述的判断矩阵A = (aij)n×n时,我们选取几何平均法来求权重矩阵W。

2.两型可持续发展指数的测算

使用AHP法测算出两型可持续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各级指标权重之后,采用加权函数测算综合指数。

其中,CIREOS为综合指数,Xij为第i类一级指标下所属的第j个指标值; Wij为Xij相对应的权重; Ri为第i类一级指标对应的子权重。

三、基于AHP法的湖南两型试验区可持续发展绩效综合指数测算

(一)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各指标数据及原始数据来源于2004年至2013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湖南省统计年鉴》,部分数据来源于湖南省各个地级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由于模型测算需要,先对各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与正向化处理。

其中,对正向指标,根据式(5)进行处理。

进行标准化。式(5)中,Xij表示第i个地级市第j个指标的取值。

对于负向指标,根据式(6)进行处理。

(二)综合评价结果与简要分析

1.权重确定结果

根据上文,利用AHP法定了指标体系权重,具体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各级指标权重

2.湖南省两型可持续发展指数的简要分析

表5 2003—2012年湖南省地级市各指标指数平均水平及排名情况

根据表4,测算历年湖南省各地级市两型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以及子指数平均水平如表5。一方面,各子指数排名存在如下特点:其一,资源节约方面,常德、长沙、张家界位居前三名,怀化居最后;其二,环境友好方面,长沙、常德、张家界分列前三;其三,各地经济结构优化度、社会和谐度、科技创新力排名呈现相似结果。另一方面,综合指数与子指数的关系特点:其一,综合指数与各子指数排名存在差异,即使是综合指数靠后的地区也有值得借鉴的方面;其二,综合水平与经济水平相一致,经济高增速相对掩盖了其他方面的差距;其三,综合水平与城市地理区位优势密切相关。排名靠前的长沙、株洲、常德具有明显区位优势。

四、湖南两型试验区可持续发展绩效综合评价分析

(一)区域对比分析

根据表5,湖南两型可持续发展建设在2003年至2012年步入发展“快车道”,但区域发展差异问题突出。一方面,环长株潭地区两型可持续发展水平远高于湘南地区和大湘西地区,反映出湖南省各地社会经济基础及发展水平的差异。另一方面,两型可持续发展水平基本呈“一点三区”的整体格局,“东高西低”差异显著。

首先,长株潭城市圈为我省经济支撑重点地区,两型可持续发展均衡程度较高。2012年三地GDP占全省比重为42.62%,其人均GDP为60 463元,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3 480元。长株潭地区应充分发挥资源环境承载力强的优势,大力发展可持续建设,从而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绩效评价结果显示长沙基本完成主体功能区建设要求,株洲、湘潭应以更加完善地促进两型社会政策为支撑推进两型可持续发展。

其次,环长株潭“3 +5”城市群经济总量占据湖南经济主体地位,其两型可持续发展综合水平稳居中上。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五地区是承接长株潭地区发展辐射、促进本地乃至全省两型可持续发展产业的重要区域,同样属于支持湖南省经济发展的重点开发区域。“3 +5”城市群优势明显,传统重工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农副产业均有长足发展,且在地域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以此促进了环长株潭“3 +5”城市群之间产业链条的拓展延伸,推动生态环境、资源节约等方面的协同治理。

最后,其他区域立足自身资源发展也特色鲜明,两型可持续发展建设持续向好。常德、张家界、湘西、怀化、邵阳五市州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通过发挥环境友好的强项,不仅体现了较强的区域协作,对生态环境的联防联治、协同治理多有益处。其中,常德作为重要农产品主产区,受到国土资源限制开发,应该大力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安全的现代农业,大力进行农业科技创新,建设符合自身发展的经济结构,从而提升两型可持续发展水平。永州和郴州作为湖南省的南部窗口,是湖南省重要综合交通枢纽,支持湘南、湘西地区工业化发展的重要地区,也是省级重点开发区域。

(二)时间演化分析

本文以每年等权重赋权得出时序变化,来考察2003至2012年各子指数和综合指数趋势和阶段性特征。结果表明2012年湖南省两型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已经由2003年的1.23增长到2012年的1.71,年均综合增长率为3.91%,保持了适度增长的态势。十年内资源节约度、环境友好度、经济结构优化度、社会和谐度、科技创新力分别增长了46%、33.4%、41.5%、34.7%、48.3%。其中科技创新力和资源节约增长最快,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显著地减少了资源的投入,使湖南省的经济增长变得更有效率。从环境友好度指数来看,湖南省在减排、治污环保投入上离目标值差距还比较大,提升的速度不够理想;从经济结构指数来看,湖南省在经济发展水平上虽然有了较快的提高,但同期仍远远低于沿海发达地区的水平,经济外向度不够,这都是制约湖南省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构建湖南两型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搜集相关数据运用AHP法测算该综合指数,对湖南两型可持续发展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湖南省两型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值基本呈“一点三区”的整体格局。由处于最高点的长沙为核心,依次扩散至长株潭地区、环长株潭地区和湘西南地区,综合指数呈现由高到低的递减,且存在“东高西低”的差异。第二,2012年湖南省两型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已经由2003年的1.23增长到2012年的1.71,年均增长率为3.91%,保持了适度增长的态势。其中科技创新力和资源节约增长最快,但湖南省在减排、治污环保投入上离目标值差距还比较大,在经济发展水平上仍远低于沿海发达地区的水平。以上都是制约湖南省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根据综合评价中发现的湖南省两型可持续发展水平呈现“一点三区”的现状,以及我省构建的“一核五轴四组团”为主体的城市化战略格局、“一圈一区两带”为主体的农业战略格局、“一湖三山四水”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规划要求,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和措施:其一,充分发挥区域产业优势、调整整体产业发展思路与布局,对原有高污染高消耗的产业进行升级与转移,积极鼓励与发展高效能高产出的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绿色产业;其二,加快技术创新提高科技实力,大力优化本省能源消费结构,按照可持续发展与循环利用思想,以优惠政策为支持大力推进清洁能源的工业用和民用;其三,充分利用两型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所带来的机遇,合理利用政策支持,以生态文明建设机制体制创新思想为纲,结合湖南省经济发展与社会运行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关旨在促进两型社会建设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规;其四,以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作为消费模式转换的切入点,才能培育出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模式,从而促进全省各市州两型可持续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Brown L R.Building a sustainable society[M].New York: W.W.Norton&Company,1981.

[2]Daly H E,Cobb J B.For the Common Good: Redirecting the Economy towards the Community,the Environment and a Sustainable Future [M].Boston: Beacon Press,1989.

[3]United Nations.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1990[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

[4]United Nations Commission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Indicator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ramework&Methodologies[M].New York: United Nations Commission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1996.

[5]United Nations Commission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Indicator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uidelines and Methodologies[M].New York: United Nations Commission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2001.

[6]World Bank.World Bank Development New System to Measure Wealth of Nations[M].Washington DC: World Bank,1995.

[7]Kerka G V,Manuel A R.A comprehensive index for a sustainable society: The SSI-the Sustainable Society Index[J].Ecological Economics,2008(66).

[8]徐俊.县域经济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协调性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8(9).

[9]刘敏,刘焕新.关于湖南构建“两型社会”的几个问题[J].湖南社会科学,2008(5).

[10]陈瑜,马北玲.湖南两型社会发展评价模型与实证研究[J].求索,2009(11).

[11]牛文元,康晓光,王毅.中国式持续发展战略的初步构想[J].管理世界,1994(1).

[12]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199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13]谢洪礼.关于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述评(三) :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情况简介[J].统计研究,1999,16(1).

[14]毛汉英.山东省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初步研究[J].地理研究,1996,15(4).

[15]乔家君,李小建.河南省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实例[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5(3).

[16]湖南统计局.“两型社会”监测考核统计指标体系的初步设想[R].湖南湖北地区“两型社会”研讨会报告,2008(5).

[17]陈黎明,欧文.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两型社会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20).

[18]王腊芳,朱丹,彭湃.长株潭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基于“两型社会”建设的视角[J].经济数学,2014(3).

责任编辑:廖文婷

The Research on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Hunan Province’s Resource-conserving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Sustainability Experiment Zone: A Case from Thirteen Cities of Hunan Province

QU Xiao-xiang1,3,XIE Rui2,3*(1.College of Finance and Statistics,Hunan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079; 2.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Trade,Hunan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079; 3.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f Resource-conserving&Environment-friendly Society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Changsha,Hunan 410079,China)

Abstract:The paper constructs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resource-conserving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sustainability performance,and gathers some relevant data to estimate the composite index by using AHP method,which combined with the main functional areas location regions of Hunan Province,and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Hunan Province’s resource-conserving and environment -friendly sustainability has been made.The researches show that: the evaluation value shows "one point-three area" in overall pattern and the indexes of each city exist difference which is higher in east area while lower in west area.From 2003 to 2012,Hunan's resource-conserving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eps in a moderate growth level,in which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resource conservation grow fastest,but pollutant abate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re still far away from the target,and its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is still below the well-developed coastal regions.

Keywords:resource-conserving; environment-friendl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环境规制对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的影响及其路径选择:基于动态CGE模型的研究”(项目编号: 71303076) ;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东亚区域贸易自由化对我国环境效应的动态一般均衡分析”(项目编号: 2012M510057) ;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决策支持系统与政策仿真研究”(项目编号: 2013FJ4282)。

作者简介:屈晓翔(1981-),男,湖南长沙人,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博士研究生;谢锐(1983-),男,江西兴国人,博士,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副教授,两型社会与生态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办公室副主任。

*收稿日期:2015-01-12

中图分类号:F0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81(2015) 04-0074-05

猜你喜欢

绩效评价可持续发展
绩效评价:提升博物馆管理水平的有力杠杆——以央地共建博物馆绩效评价为例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公立医院绩效评价体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