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村改居”社区推进居民政治参与路径选择

2015-02-21史雨琛

关键词:村改居社区居民政治参与

史雨琛

(湖南农业大学 继续教育学院,长沙 410128)

“村改居”社区推进居民政治参与路径选择

史雨琛

(湖南农业大学 继续教育学院,长沙 410128)

摘要:“村改居”社区作为由农村社区转型为城市社区的特殊社区,它有别于传统的农村社区,又与现代城市社区存在一定差距。“村改居”社区的居民存在政治参与意识不强、政治参与知识技能不完备、个体政治诉求被忽视等问题。需要从培育居民政治参与意识、构建特色自治制度、协同立体政治参与管理、网络政治参与方面来提高“村改居”社区居民的政治参与。

关键词:“村改居”社区;社区居民;政治参与

“村改居”社区居民的组成成份较为复杂,有原住居民、迁入居民、流动暂住人口[1]。不同来源的居民有其自身的特点,他们各自代表着不同的利益诉求,难以形成较强的规模效应。同时,由于原著居民的文化层次不高,导致整体政治参与率偏低、政治参与有效度不高等问题。要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应从培育“村改居”社区居民民主意识,因地制宜构建自治模式,发展协同立体政治参与体系,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推进居民政治参与。

一、培育民主意识,转变政治参与观念

(一)转变社区居民政治参与观念

康有为、梁启超曾感言,“欲维新吾国,当先维新吾民”,意思是要想改革我们的国家,就要先改革我们的人民。这种观点十分正确,我们应该合理地将此种理念落实到实践当中。 “村改居”中,不仅有原住百姓,还有迁入百姓,构成复杂,居民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文化修养层次不高,政治理念相对滞后。据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有5 900万“村改居”社区居民均已20岁以上,却没有上过学,约占我国总人口的4.75%。就数据与前几次的人口普查结果比较,虽然这个比例一直在下降,不过依照目前“村改居”的状态,居民中20岁以上没上过学的比例会更高。这个比例还不包括政治参与水平低、能力弱的居民数。原著居民固有的价值观念、文化思维、政治逻辑与现代社区所需意识不尽相同;迁入居民表现出归属感差、邻里关系不密切、政治参与冷漠。在这种情况下,提高社区居民的政治参与能力,强化社区居民的民主意识,是推进“村改居”社区居民政治参与的首要任务。转变社区居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包括以下四点:一是提高其教育文化水平,通过社会教育让社区居民能对公众事务有理性的认识,并通过社会事件提高其政治认识,为社区居民政治参与打下良好的文化素养基础。二是培养社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即居民个人对自己在社区中地位的自我认识。三是有针对性地培训社区居民的政治参与知识和技能。掌握基本的政治参与知识和技能,是居民政治参与有效进行的保障[2]。四是结合居民自身合法权利,让居民感受到公共事务对个人利益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个人政治参与的原始动力。

(二)培育社区居民民主意识

“村改居”社区要想培养社区居民日常生活中的民主意识,必须要对社区居民进行法律宣传,提高其法律意识。民主意识一定是理性的,任何不理性的、易煽动的、盲目的民主意识都是对真正的民主的亵渎。所以,培养社区居民的政治理性和政治判断力对于社区民主自治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一点。在这个过程中,社区居民的思想政治知识水平都会得到切实的、很大的提升。而制度性政治更是确保居民以其独立人格从事政治活动的最大保障。在日常生活中,社区居委会有责任和义务加强培养社区居民的民主意识。因此,需要“村改居”社区加大教育力度,使社区居民提高知识水平,扫除文盲现象,拓宽社区居民的知识面,加强居民文化修养。同时,社区居委会处理社区政务的观念和作风传递出的是民主的信号。社区居委会应该改进居民参政的工作体系,营造一个和谐的、积极的参政环境;积极拓宽政治参与渠道,保证信息传递通畅,加强社会各个层次的协商制度;科学全面划分政务工作与自治管理工作是第一步,社区居委会将只直接管理规定的社区政务工作,把主要精力和业务重心置于政务管理上,转变社区管理职能,从社区领导管理转变为社区引导服务。社区居委会不仅要明确还权于民,还要鼓励引导居民自行管理社区事务,发挥社区居民的自主性,有针对性地向社区居民宣传居民自治制度,引导社区居民进行自治,提高社区全体居民的民主意识[3]。

二、因地制宜构建特色自治模式

(一)创新社区自治制度

要想社区居民有足够的政治参与度,全面推广社区居民自治是必不可少的。近年来,城市化水平的逐年提高极大地促进了社区的发展,现行的社区自治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无法满足社区需求,必须创新社区自治制度。合理规划的自治制度影响着社区居民政治参与的推进,即社区自治要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居民政治参与符合当地居民需求。创新自治制度的关键在于适宜当地实情,权力下放的普遍模式只是开端,推进社区居民自治的更深层次、更广范围还需要更加切合实际的自治模式。近年来,全国有众多特色社区民主建设涌现,比如:宁波海曙区构建了社区居委会和职业化社工的特色“选聘分离社区治理模式”;沈阳市建立了“社区组织自治”模式,成立了包括“社区管理委员会”在内的多个社区自治组织;武汉市的江汉区不仅加强了社区的政治任务,还下放了部分政府职能到社区,创立了政府与社区合作的模式;上海卢湾的五里桥街区将权力重心下移,创建了“街道管理模式”;青岛市北区以及北京市石景山区的政府为社区制定“大社区服务”的模式,强化了社区的政治职能。这些社区虽有其不同的成功点,但无一不是结合了当地的实际情况,这样才是更有效的政治参与模式。

(二)推动社区居民自治

上述案例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从传统的高度动员型政治参与模式,经类似于平等技术型的政治参与模式,到鼓励推动基层社区居民积极自治,社区的政治职能甚至政府职能一步步扩大,社区居民的政治参与度和关注度都有了显著提升,社区里的人群组成的社会逐渐承担起了政府的管理职能。在自治导向型的社区中,社区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在自我管理和服务上,社区成员的需求能够得到最大化满足。推进社区居民自治,关键是要在社区选举、决策、管理、监督的过程中体现居民的意志,实现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按照社区居民“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大家的事情大家办”的原则[4],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共同解决社区内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方面的问题,实现社区居民自治。

三、协同立体参与体系,大力发展民间团体组织,推进社区居民政治参与

(一)协同立体参与体系

协同立体参与体系包括居民政治参与,进行社区立体管理的三个部分:一是居民政治参与需在党组织和社区居员会的领导下进行;二是居民政治参与要有组织和目的且通过社区民间团体组织进行;三是居民个体在表达自己的政治意志下进行政治参与。

首先,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的领导是社区民主自治产生并且快速发展的根本保障,只有强调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密切联系组织的目标和广大人民的利益,才能促进社区民主自治快速稳步发展。其次,社区民间团体组织承担起部分政府职责,为社区提供社会管理、社会服务职能,其与社区居民平等的政治身份让社区居民与之交往更为平等、融洽。社区民间团体组织可以充当居民个体与社区、居民个体与政府之间的桥梁,为双方提供更多的沟通了解机会。最后,个人政治参与意愿与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的发展和社区党的建设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二)大力发展民间团体组织

民间团体是指除了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的其他社会上的中介组织,也就是非营利组织(NPO)和非政府组织(NGO),其本质是利益团体,即利益团体的独特利益是由自身的活动实现,他们在政治共同体中具备独特利益。对于社区来说,社区民间组织更能够代表社区居民的意愿,比政府更倾向于个体,又比居民个体更有目的。社区民间团体组织的发展大大拓展了社区群众有效参与决策的现实性。社区的各个团体在政治性活动的约束下,规律、持续地整合民意,最终形成有效政策。同时,民间社会团体作为民意代表,从社区政策制定之前的调查研究、论证、方案确立到政策制定和之后的执行监督、执行反馈,社区民间团体的全程参与极大地提高了决策效率。最终,社区居民政治的参与度应该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在社会生活中的各大关键领域普及民间团体组织法,使其在填补政府在市场管理上的不足、减少社会的管理支出、维持社会广大利益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政府方面,它可以补充政府资源的不足,促进政府和居民之间的交流,改进社区在分划方面的构想,使政府各个部门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并改进其服务质量;在社区方面,它可以自动并有效地解决社会矛盾和缓解社会压力,使社区的管理和服务更加专业,在社区整合方面起重要作用;在居民方面,给居民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提高他们参与社区活动的意识,让他们感受到自我的价值。民间团体组织有四种方式参与社区管理:一是在社区居民中普及的志愿服务活动;二是为特殊人群开展的小型专业服务机构;三是政府和社会以政府名义购买服务、分包项目的方式密切合作[5];四是在政府的带领下,组织社区社会的管理工作以及非营利机构和政府的共同建设。

四、利用网络技术提升政治参与

(一)网络技术推进流动人口的政治参与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出现了基数比较大的流动人口。流动人口在我国政治参与方面占有较大的比重,是维护我国政治稳定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力量。此外,流动人口积极参加政治活动,会大大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同时对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当前流动人口享受不了正当利益,利益缺失现象十分严重,同时无法享受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使得流动人口的政治参与双重边缘化,导致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受到严重影响。为流动人口创造一个良好的参与途径,清除一切阻碍流动人口政治参与的障碍,让流动人口更加广泛地参与政治活动,会使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大大提高。

现代社会,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公民有更多的途径参与政治。流动人口特定的社会地位导致其经济收入短缺,直接导致了其低下的政治地位,同时匮乏的经济资源是其政治资源不足的必然结果。此外,流动人口政治参与的缺失是由于其自身对政治信息的把握不足。网络咨询的优点在于及时高效、目标精准、成本廉价,在很大程度上能满足流动人口对政治参与信息把握的需求。通过网络技术,流动人口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公众事务参与、公众事务评价、个人利益表达,使政治更加公开透明,加速政治社会化。

(二)网络政治参与丰富社区居民政治参与渠道

网络政治参与拓宽了社区居民政治参与渠道。社区居民通过网络交流对社区公共事务的看法,通过网络新媒体的传播及时了解政治事件,通过网络公开评论或宣泄个人对政务的意见,通过网络投票履行公民权利等。网络政治参与使居民政治参与更加直接化和技术化。网络作为新型的政治社会化的媒介,其显现出来的作用日益增强。网络的受众广泛性、消息时效性、政治敏锐性,使网络传播媒介成为当今重要的政治社会化媒体。网络政治参与除了宣传、参与、政治社会化的功能外,社区居民网络政治参与还有社会监督功能。在这项功能上,社区居民具有主导权。网络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使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媒体,网络舆论增强了社区居民政治参与的政治监督效能。

一是建设当地社区政务公开网站,设立开放讨论留言版块,让社区居民在社区政务网站上能及时获取社区政治信息,并能参与政治讨论;二是建立个人或第三方政治微信、微博、博客平台,便于社区居民更好地发表个人或团体的政治见解,表达政治情感;三是推广政治知识的电子读物,加速政治社会化。

“村改居”社区居民政治参与的发展有利于提升我国基层民主的整体水平。社区居民通过民主意识的培养,转变政治参与观念,变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充分发挥自身自治特色,探索有效自治模式,创新居民政治参与方法。同时,民间团体组织作为可以极大影响到社区政策、社区事务、社区管理的发展力量,居民可通过加入民间团体组织来实现共同的利益诉求。网络技术的发展结合政治参与,革新了“村改居”社区居民政治参与的传统模式,使个人的利益表达更加畅通。

参考文献:

[1]王翔,史雨琛. “村改居”后推进社区居民政治参与的整体性分析[J].前沿,2014(28):39-41.

[2]范琪.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2.

[3]陈惠敏.对实现“村改社区”居民参与的思考[J].人民论坛,2014(2):149-151.

[4]郭祎.我国城市社区民主治理的困境与出路[J].科学发展,2011(3):72-76.

[5]马庆钰,谢菊.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规范化[J].理论探讨,2012(6):144-147.

(责任编辑:张杰)

On Promoting Resident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Under Management by Country-to-Residence Community

SHI Yuchen

(College of Further Education,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3, China)

Abstract:Country-to-residence community is a special outcome of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for suburban community. It differs from traditional rural community, yet has not been urbanized fully compared to modern urban community. Lacking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consciousness, underdeveloped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expertise and ignorance of individual political aspiration are currently observed in country-to-resident community. The aforementioned problems were studied. Community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pproach was achieved by improving resident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wareness, establishing autonomy system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collaborating all-round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management and enhancing network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Key words:country-to-residence community; community resident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中图分类号:D0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297(2015)05-0010-03

作者简介:史雨琛,男,湖南石门人,湖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政治参与。

收稿日期:*2015-05-24

猜你喜欢

村改居社区居民政治参与
“村改居”社区治理体制的变革与重构
社区居民主动输液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村改居”需要处理好几对重要关系
我国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试论“村改居”的法律规制
“村改居”法律程序的缺失与完善
全科医生制度对社区居民就医行为影响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