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社会化与当代中国女性政治参与
2016-11-23王雨晨
王雨晨
[摘 要] 社会发展中的性别二元图式,是在人类长达数千年社会实践中建构而成的,并逐渐内化为自身的性别角色意识,形成特定的社会行为规范。文章基于性别社会化理论视角,概述了性别制度对女性政治参与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同时对我国女性政治参与的概况作了梳理,系统论述了当代我国女性政治参与的现状,并分析了该状况产生的原因;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公共政策及女性本体等动力系统出发,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并力图重构社会性别支持系统,提高女性地位,实现自我赋权,最终达到对未来中国女性政治参与前景的展望。
[关键词] 性别社会化;政治参与;女性主体意识
“每一个了解历史的人都应该知道,没有妇女的参与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可以用来精确地衡量社会的进步。”从社会化角度来看,女性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其社会参与应涵盖社会各阶层、各领域。政治参与正是女性社会参与中最为核心和关键的内容,也是女性解放运动蓬勃发展的重要标志,更影响着一个国家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对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起了不可磨灭的积极作用。
一、性别社会化与女性政治参与的概念
(一)性别社会化
人类是在男女两性长期的社会交往与互动中发展起来的,在个人与社会的互动中,个体通过学习角色技能,不断内化社会的价值标准,由“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完成自我的社会化。生理性别向社会性别的转换正是社会化的产物。生理性别或称自然性别,意指男女之间由于解剖及荷尔蒙分泌不同而造成的生理结构上的差异,是人生来就存在的性别类型。与具有先天性特征的生理性别相比,社会性别的形成基于社会关系、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社会性别理论强调了社会生活对于人们性别意识形成产生的影响,并对男女两性的行为规范起着固化的指导作用。
作为社会化理论的一部分,性别社会化从性别视角出发,意指人们接受并内化社会规定的性别角色的要求,以此支配自己的行为、发展性别角色意识的过程,是贯穿人的一生的性别认同过程。从其内容来看,性别社会化涉及性别期望、性别角色和性别认同三个方面,即社会通过对男女两性赋予“你应当是谁”的期望,使他们逐渐掌握该角色所应具有的行为规范,并最终获得自我及社会对于“你是谁”的认同。
(二)女性政治参与
现代化发展论者认为,女性发展的核心是使女性融入全球经济、政治、社会发展和变革的进程之中,以推动女性全面参与社会发展。作为女性社会参与的核心和关键,政治参与历来被视为女性社会地位提高的标志。
从其内容上看,参政是一切阶级、性别实现自己要求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是实现人的基本权利以及政治决策民主化的产物。女性政治参与细化了参政的内涵,从性别角度规定了女性这一权利主体,强调女性对于社会公共事务的决策作用,同时突出女性对于政治参与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从其特征上看,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变革,人类社会逐渐由母系社会转变为父权制社会。女性政治参与作为一种新兴的政治参与形态,在长时间内被排除在公共事务之外,并始终处于从属地位,呈现出边缘化的特征。同时,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女性对于自我进行政治参与的认识不足,大部分人无法主动地投身于政治参与中来,呈现出不自觉性与盲目性。
(三)性别社会化与女性政治参与
1.对性别社会化的反思——解构性别刻板印象
性别社会化的推进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性别刻板印象的产生,两性在性别刻板印象的作用下形成了相对固化的性别行为模式,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关于两性气质的描述。在大多数人看来,男性气质一般与刚毅、坚强、有主见、粗犷等词汇相关联,而女性气质则更多地指向与男性气质相反的温柔、弱小、无主见、细腻等,倘若男女两性在社会互动中表现出与其性别气质不相符的行为,矛盾和批判就由此产生。由此不难看出,性别刻板印象的产生是社会塑造的结果,固化地规定性别角色行为会使得男女两性的发展落入“僵化的二元模式中”。
2.性别社会化对女性政治参与的影响
由社会关系看向权力关系,父权制社会体系的形成是性别社会化的结果。由于生理性别的差异,男女两性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不尽相同,而人们按照性别刻板印象对他们进行相应的性别角色分配,由此,社会分工制度就出现了。性别分工的出现,使得男女两性始终处于一种不平等、不对称的地位,这个等级划分的二元体系是父权制的产物,或者我们可以说,是性别社会化的产物。
二、当代中国女性政治参与的现状
新中国的成立,为我国女性的政治参与提供了优良的环境,摆脱了“三座大山”压迫,使其获得了平等参与政治的机会,社会中各阶层妇女积极地走出家庭、走向社会,女性政治参与面貌焕然一新,国家政治民主化水平也获得了空前的提高。但是,在看到进步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其中的问题,参政领域内两性不平等的问题仍然存在。
第一,从我国女性参政的主体意识发展现状来看。建国以来,由于自由民主思想的广泛传播与我国女性知识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知识分子要求享受与男性同等的政治权利,权利意识明显增强。特别是从近年来国家公务员报考人数及录取比例上可以看出,我国女性在追求独立与自主的过程中,有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政权组织建设中来的趋势。但是,在看到发展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问题,在当代,受封建的教育观念的影响,大多数女性对于政治参与缺乏自信,并始终处于参政的边缘。
第二,从我国女性参政主体作用的发挥现状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女性政治参与的政策和制度,优良的社会环境使我国女性获得了许多独立参与政治的机会。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女性参与决策和管理的程度在十年内有了明显的提升,截止到2012年,女性干部配备率由2000年的64.5%、65.1%、59.8%分别提高到2011年的87.1%、89.4%、86.2%,政治参与领域女性的主体性作用越发突出。然而,尽管近年来女性在政权组织形式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仍然需要注意,由于长期以来女性政治参与能力较弱,且因社会性别制度的影响社会职业对女性的隔离较严重,使得在我国担任领导职务的女性多集中在科教文卫系统,难以在与国计民生相关的政治行业中担任正职。从女性参政总体上看,存在着级别越高比例越低、女性后备干部不足等问题,其政治参与主体性作用的发挥受到了较大限制。
究其缘由,社会性别制度的深化是造成该状况的根本性因素。性别社会化的推进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性别刻板印象的产生,两性在性别刻板印象的作用下形成了相对固化的性别行为模式。由社会关系看向权力关系,父权制社会体系的形成是性别社会化的结果。由于生理性别的差异,男女两性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不尽相同,这样,性别分工制度由此出现,由此,男女两性始终处于一种不平等、不对称的地位。这就为女性政治参与始终处于边缘化提供了佐证。性别社会化带来了政治参与的二元体系,传统观念认为男性属于社会公共领域,却将女性束缚于以家庭为代表的私人领域,长此以往,女性政治参与被视为是一种与社会发展不相符的活动。而在当代,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实现广大女性的政治参与,依然任重而道远。
三、多层面构建社会动力系统,提高当代中国女性政治参与水平
女性参政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重要内容之一,也十分符合我国男女平等的国策。针对上文对我国女性政治参与现状及问题的论述,笔者从社会动力系统角度出发,希望通过提出相关建议,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国女性政治参与水平,同时重构社会性别期望,树立女性参政信心,以推动我国女性政治参与朝着平稳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创新政策动力系统
公共政策是为实现公共意志、满足公共需要而产生的,其理念之一就是强调国家责任。
其一,从教育政策层面。正如我们所知,当代女性参政发展中的畸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女性参政过程中参与能力和文化素质的缺乏。这就要求政府在完善女性组织的基础上,加强对女性教育的普及,将义务教育与男女平等相结合,使更多的女性掌握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同时,国家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女性领导干部的培养,尽可能增强女性政治参与能力,最终实现全社会女性参政水平的提升。
其二,从法律制度层面。受传统社会性别制度的影响,我国女性政治参与呈现不平衡的发展状态。为了提高女性参政水平,除了对广大女性进行一定的教育引导之外,我国政府还必须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性别保障机制,以强制性的手段保障女性的政治参与。尤其是针对女性在国家机构中始终处于边缘化、人数所占比例较少的情况,所以笔者认为我国国家机关应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女性在政权机关中的比例,并要求各部门贯彻实施;同时在党政机关某些部门选拔女性干部的过程中采取对女性相对倾斜的政策,尽可能地协调国家机构中男女干部比例的不均衡,努力实现女性政治参与协调健康发展。
(二)构建女性自我动力系统
哲学上说,内因是事物存在的基础,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本质,它规定着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基本趋势。在我国,个体发展的核心来自于发展主体本身,实现女性政治参与水平的提高,除了政府从制度层面的努力之外,更应强化女性自身的政治参与力量。
其一,应加强女性组织内部建设,完善女性政治参与系统。女性组织,是基于自主原则形成的女性自我提高与发展的平台,一方面能够为一部分女性的政治参与提供机会,另一方面又能够形成一股社会力量反过来促进女性地位的提高。因此,女性组织(如妇联)内部的建设与完善对于我国女性政治参与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女性群体自身应当意识到这一点,不断地完善女性组织内部的建设,使其真正成为女性政治参与的摇篮,着力保障女性的合法政治权益。
其二,应增强女性主体权利意识,实现自我赋权。如上文中所提到的,当代中国女性政治参与面临的现实困境之一,就是主体权利意识的缺乏。为提高政治参与水平,我国女性在追求独立与自主的过程中,自身应首先树立起主体意识,将自身摆在与男性平等的位置上,主动地参与到政治生活中去,通过自下而上地参与决策,成为政策制定者和项目管理者,将女性自身的需求、利益表达出来,以增强其政治参与能力与素养,提高社会地位。
(三)重构社会性别动力系统
在我国上下五千年的社会发展史中,传统的社会秩序将社会划分为公域与私域,这样的区分使得女性始终存在于私人领域中,从传统观念上为女性进入公共领域和权力机构制造了障碍。因性别社会化产生的社会性别刻板印象深深影响了女性政治参与,制约了女性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当代我国女性政治参与发展不稳定的根源所在。因此,全面提高女性政治参与水平的关键措施,就是重构社会性别动力系统。
在我国,重新构建社会性别动力系统,应解构长达数千年形成的性别刻板印象,重塑社会性别观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可通过对社会中个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向其传播马克思主义先进的性别价值观,逐渐解构传统社会对于女性参政的刻板印象,并在承认生理性别差异的基础上赋予女性权利,不断提高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才能真正实现两性的平等。
总之,女性的政治参与问题在当代社会仍然是一个具有时代性的命题,它与社会中的个体息息相关,为了能更好地完成这个挑战,需要社会中每个人、每个行业、每个阶层的共同努力。我们相信,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稳步推进,女性政治参与的舞台将拥更加广阔而又光明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韩贺南,张健.新编女性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
[2]祝平燕,夏玉珍.性别社会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佟新.社会性别研究导论(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4]鲍静.女性参政——社会性别的追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5]王萍.当代中国女性参政:实践与思考[D].山西:山西大学,2004.
[6]祝平燕.社会转型期妇女参政的社会支持系统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7]张继宏.中国女性政治参与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
[8]师凤莲.社会性别视角下当代中国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10.
[9]郑蕊.当代中国女性政治参与意识研究[D].黑龙江: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4.
[10]殷月园,孔德男.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当代中国女性参政制约因素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9,(06).
[11]付翠莲.社会性别视角下女性参政的公共政策分析[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8,(05).
[12]周云.关于都市职业女性政治参与意识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对上海市职业女性的抽样调查[J].理论与改革,2007,(05).
责任编辑 满令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