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在钝性伤气胸治疗中的应用

2015-02-20冯富泉钱腾飞张东平

创伤外科杂志 2015年3期
关键词:钝性血性胸片

冯富泉,徐 雄,钱腾飞,张东平

笔者2009年11月~2013年12月以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在钝性伤气胸治疗中替换一次性胸腔引流管(硅胶管),共治疗钝性伤气胸患者4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胸壁皮肤完整的钝性伤气胸42例,男性31例,女性11例;年龄12~78岁,平均42岁。道路交通伤19例,高处坠落伤12例,钝器击伤9例,压砸伤2例。单根单处肋骨骨折致气胸8例,入院时伴血胸者2例,少量积血,胸片未发现积液,胸部CT检查时发现积液,置管后即引流出暗红色血性液体约100mL。入院后继发血胸者1例,置管后第2天开始引流出淡红色血性液60mL;无血胸者5例,血胸发生率37.5%。多根多处肋骨骨折致气胸者29例,入院时伴血胸者15例,均为少量积血。胸片提示肋膈角变钝消失,置管后即引流出暗红色血性液体,量300~400mL。入院后继发血胸者12例,其中有7例置管后第2天开始引流出淡红色血性液约100mL。4例置管后第3天开始引流出淡红色血性液150mL,有1例置管后第6天开始引流出淡红色血性液150mL。无血胸者2例,血胸发生率93.1%。无肋骨骨折致气胸5例,均无血胸。导管留置时间2~11 d。拔管前经胸部CT检查肺复张良好,无胸腔积液、积气。拔管时用棉签压迫引流管口约1min后用云南白药创可贴外敷引流管口。本组均为肺压缩>40%的病例,患者凝血功能均无异常。所有患者术前均常规摄正斜位胸片或胸部CT,根据胸片或胸部CT的表现,取患侧第7肋间隙与腋中线交点为置管的位置[1-2]。

2 操作方法 根据胸片或胸部CT明确诊断,取患侧第7肋间与腋中线交点为穿刺点,常规消毒,铺无菌巾,2%利多卡因针作局部浸润麻醉,用5mL注射器连接穿刺针后进行穿刺,当有明确落空感时,回抽注射器有气体抽出后,沿穿刺针内腔插入相应导丝至预定位置,固定导丝,并缓慢拔出穿刺针;用扩张器沿导丝进入,扩大创口,然后缓慢拔掉扩张器,沿导丝导入中心静脉导管(16~14G,长20cm,直径0.081cm)至预定位置,并缓慢拔掉引导丝;固定中心静脉导管,中心静脉导管出口端接适当长度的引流管,然后连接液封瓶,进行排气[3]。

3 分析 创伤性气胸在钝性伤时多由于肺被肋骨骨折断端刺破,亦可由于暴力作用引起的支气管或肺组织挫裂伤,或因气道内压力急剧升高而引起的支气管或肺破裂。肋骨骨折时常发生气胸,多合并血胸,肋骨骨折端出血或损伤的肋间肌肉血管出血,经损伤的壁层胸膜流入胸膜腔,即伤后产生胸膜腔积血;若出血量少、壁层胸膜损伤轻,则可能产生迟发性胸膜腔积液[4]。

4 结果 42例均一次置管成功,通过鼓励患者咳嗽促使膨胀排净胸腔内气体。7例出现堵管,给予生理盐水5mL,推进冲洗后通畅,其中3例胸腔内有凝血块形成,于伤后第7天给予生理盐水100mL加尿激酶50万U反复胸腔灌洗后治愈。42例均无皮肤感染。

讨 论

通过以上治疗病例得知,闭式胸腔引流术应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患侧第7肋间与腋中线交点置管治疗钝性伤气胸是有一定可行性的,并且具有以下优点:(1)对继发性血胸无需行第二次置管术;(2)操作简单、易行,安全性高,易于推广;(3)皮肤不需切口,胸壁肌肉、血管和神经几乎不受损伤,具有微创效果;(4)特别适用于年老体弱、一般状况差不能耐受常规方法的胸腔引流者;(5)无创口感染,疼痛轻微;(6)引流管固定牢靠,很少有脱出或脱落现象,置入深度明确(导管上有刻度),体内无不适感;(7)因管径相对较细,引流平稳,所以很少发生肺水肿和纵隔摆动;(8)材料现成无毒,组织相容性好,携带方便,不影响活动;(9)拔管简便,无需用凡士林纱布封堵引流管口;(10)拔管后不会形成窦道和渗漏。

因此,我们认为此项技术为治疗气胸提供了一种新方法,较传统方法简便易行,并发症少,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工作者进一步探讨、验证和使用。

[1]顾恺时.胸心外科手术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557-564.

[2]李辉.现代胸外科急症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528-532.

[3]何建行.微创胸外科[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1:163-167.

[4]张志庸.协和胸外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211-218.

猜你喜欢

钝性血性胸片
不同千伏的X线胸片检查在尘肺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显微再植术在手指钝性离断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手指钝性离断伤断指再植的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手指钝性离断伤断指再植手术治疗及疗效分析
放射线胸片联合CT胸片对肺结核的临床诊断分析
以血性和心声为诗
血性中国兵
手指钝性离断伤断指再植的手术治疗效果及功能分析
血性中国兵
高仟伏X线胸片和DR胸片在尘肺病影像诊断中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