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原因·对策

2015-02-20史迎霞

关键词:宗教信仰问题对策

史迎霞

民办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原因·对策

史迎霞

摘要: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2014级本科生为样本,用实证研究方法,调查分析了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研究表明:在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民办高校存在部分信仰宗教和有信仰宗教倾向的大学生。分析了信仰宗教的原因,并从高校教育和服务的视角提出了科学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民办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999(2015)07-0131-02

作者简介:史迎霞(1977-),女,硕士,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大连116052)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主任,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收稿日期:2015-04-08

基金项目:2014年度辽宁省高校统战理论研究课题“维稳视阈下的民办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研究”(2014-GXTZC19)成果之一。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多种宗教同时并行流传,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宗教升温,信仰宗教的人数呈上升趋势。在此背景下,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重任的民办高校,也面临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为全面了解问题、剖析原因,科学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课题组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2014级本科生为样本,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一、当前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

(一)部分学生具有宗教信仰和信仰倾向

由于宗教信仰这一话题本身的敏感性,为尽可能准确地了解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现状,课题组采取了精准数据统计和模糊事实认定的方法。调查显示,明确表态有宗教信仰的学生有65人,占学生总人数的2.32%。所信仰的宗教涵盖了中国五大宗教,其中以佛教最多,占信教学生的33.8%,其余为伊斯兰教30.8%、道教12.4%、基督教1.5%、天主教1.5%。另外,课题组设计了三个问题了解学生是否有宗教信仰倾向,分别是“如果有机会,你是否会尝试接受宗教信仰”“当你对人生有困惑或者迷茫的时候,你会首先选择什么样的途径寻求帮助”“你是否了解某个宗教的教义”。调查结果显示,有33.7%的学生表示如果有机会会尝试接受宗教信仰,有1%的学生遇到人生困惑或迷茫会首先寻求宗教途径帮助,有11.2%的学生了解某个宗教的教义。这部分学生很可能存在宗教信仰倾向。

(二)部分学生对宗教信仰呈现认同趋向

大学生对宗教信仰表示理解包容甚至呈现认同的趋势。在问及“你认为人是否需要宗教信仰”时,有14.3%的学生认为人是需要宗教信仰的。在回答“你对宗教的看法”这一问题时,有12.8%的学生选择有益,4.8%的学生选择无害,39.2%的学生选择有益也有害看情况,只有7.2%的学生认为是有害的。在“大学生宗教信仰是否有积极意义”这个问题上,64.1%的学生认为有积极意义,只有35.9%的学生认为宗教信仰对大学生没有积极意义。对于“你是否相信有神/上帝/真主/或其他任何超自然的存在”这一问题,有13.9%的学生选择相信,17.5%的学生选择在某种特定情况下会相信。可见,民办高校中确有部分学生对宗教信仰表示认同。

(三)部分学生存在双重信仰

唯一性是信仰的重要特征,但民办高校部分学生存在双重信仰。在对持有宗教信仰的学生进行分类统计时发现,有46.7%的学生有入党的意愿。在问及“信仰宗教的同时,你也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吗”,选择“信”的占78.6%。这一结果体现了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特殊性。

二、民办高校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受家庭环境影响根深蒂固

调查发现,在信仰宗教的学生中有30.8%是伊斯兰教信仰者,其中超过80%的学生是回族,学生的宗教信仰与其家庭环境密切相关。在对有宗教信仰的学生调研统计中发现,问及“你信仰宗教的原因”时,60.7%的学生选择受家庭环境影响。这一点通过另一个问题也得到了验证,有超过60%的学生是从小学开始就信仰宗教。而从家人对信仰宗教的学生态度

上来看,有74%的家长持支持态度,另有26%的家长既不支持也不反对,没有家长持反对态度。

(二)大学生内心缺乏归属感和精神寄托

调查发现,缺乏归属感和精神寄托是大学生信仰宗教的重要原因。在“你信仰宗教的原因”这一问题的回答上,除了“家庭环境”这个最大的影响因素外,其次是“在宗教信仰中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和归属感”,再次是寻求心灵的寄托。而在问及“维持和鼓励你在宗教信仰的道路上一路走来的主要因素”这一问题时,16.7%的学生选择宗教信仰群体友爱的关系和氛围。在看待“你觉得大学生信仰宗教是否有积极意义”这个问题时,认为能帮助大学生摆脱心理上的困境,减轻压力的占26.5%,认为有助于更好地处理与周围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精神寄托的占37.6%。在问及“与那些没有信仰宗教的学生相比,你认为宗教信仰带给你那些特别的东西”时,33.3%的学生选择“人生有了目标、生命有了寄托,感觉充实”,另有16.7%的学生选择人生充满了更多的喜悦和欢乐。可见,由于缺少归属感所导致的心理孤独和学生心理脆弱不能够正确排解压力和困惑,使部分学生被宗教吸引,从而走上了信仰宗教的道路。

(三)学生缺少对宗教本质的正确认识

大学生缺乏对宗教本质的正确认识,宗教所宣扬的神灵、真主、上帝都是基于唯心主义为出发点,与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是完全相悖的。在有宗教信仰学生选答的问题“你对你所信仰的宗教教义清楚吗”,只有25.9%的学生选择十分清楚,超过一半的学生是十分模糊的,甚至还有7.4%的学生是完全不清楚的。因为对宗教教义的不清楚、本质认识不深刻,部分学生错把宗教所倡导的“向善”等准则当成其核心教义。事实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也明确提出了“友善”这一社会标尺,“向善”是全人类繁衍和持续生存的基本法则。而对宗教本质的认识缺乏,也容易导致某些邪教组织打着“向善”的幌子,吸引欺骗充满好奇心的大学生信奉。

(四)国外宗教势力在国内的渗透和传播

世界宗教已经培育了具有巨大权力和资源的宗教精英和政治精英,他们有能力动员军队和人民,能够形成跨文化认同感和效忠感,或者能够提供根深蒂固的神学基础和合法的社会基础。在这些方面,世界宗教毫无疑问构成了前现代时期最强有力和最重要的文化全球化形式[1]。当前借助网络宗教文化和宗教理想的传播更为快速和广泛。习惯于网络生活、求知欲旺盛的大学生很容易被吸引。加之目前简化的宗教仪式和宗教活动,为信众提供的寻求心灵慰藉和友爱互助的平台,对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三、引导民办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对策

(一)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正确引领大学生

对民办高校中持有宗教信仰和有宗教信仰倾向的大学生,要对他们进行科学引导,使他们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民办高校的教育管理者,一方面应树立和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使其内容简单化、大众化,从而更接地气、更易于被大学生所接受。要充分挖掘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另一方面应该充分尊重学生个人的宗教信仰,对于信教和不信教的学生要一视同仁,排斥和否定往往会适得其反。事实上,信仰宗教的学生绝大部分是爱国、爱党的,他们也很有可能成长为各个专业的人才。对于这部分学生不能强迫他们放弃宗教信仰,不能伤害他们的情感,要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二)加强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理想和信念在价值观念中居于支配、核心地位,是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因而必须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首要位置[2]。很多大学生选择信仰宗教是因为缺乏理想信念、没有目标,在空虚和迷茫状态下才走近宗教的。只有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使大学生树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切合个人实际和社会现实树立自己的成长成才理想,实现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的统一,并坚定信念为之奋斗。与此同时,民办高校的大学生是否有信仰,信仰什么,也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自党的十七大要求把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国民教育过程中后,整个社会对信仰教育日益重视起来,尤其是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后备力量和接班人的大学生的信仰更是受到关注和重视[3]。创新形式和方法,务求实效地在大学生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至关重要。

(三)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服务

精神空虚迷茫和缺少归属感是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心理基础,而心理困扰得不到有效排解,是除家庭环境外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又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高校要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来消除学生对宗教的依赖,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宗教心理意识,改变其盲目信教的从众心理,从而扭转错误的宗教观念[4]。一方面高校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构建由心理咨询教师、辅导员、班导师及学生心理委员等组成的多级辅导体系,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问题,通过有效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及时有效地解决学习、生活甚至情感上的困惑,避免学生对

现实世界失望而把希望转寄于宗教。另一方面,要构建完善的科学运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体系,依托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活动开展一般心理健康教育,依托专业心理教育咨询机构,通过面对面、一对一的专业咨询和服务,运用科学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解决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给予他们人文关怀和情感慰藉,要让他们的心灵有所依托,而不是一味地通过宗教信仰来寻求心灵安慰[5]。

参考文献:

[1]戴维·赫尔德.全球大变革: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M].杨雪冬,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465.

[2]梁广成.用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信仰教育:以大学生宗教信仰传播与引导为视角[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

[3]李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思潮[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2(1).

[4]刘晓玲,梁丹.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调查与对策研究[J].求索,2007(12).

[5]杨显平.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心理成因分析[J].前沿,2007(3).

(编辑:文汝)

猜你喜欢

宗教信仰问题对策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问题与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话语分析角度看公示语的英译及翻译对策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宗教信仰自由不是宗教信仰神圣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当代中青年宗教信仰问题一瞥——从上海M佛友QQ群调研谈起
《谷魂》与傣族的宗教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