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人际差异的价值认同和价值冲突研究

2015-02-20李亚莉

关键词:价值认同交往

李亚莉

基于人际差异的价值认同和价值冲突研究

李亚莉

摘要:价值认同与价值冲突是价值发展中的两种状态。价值冲突源于人的差异性、特殊性,价值认同是在承认人际差异的前提下追求价值共性的过程。价值认同与价值冲突内在的张力使其共生共存,在一定时空内此消彼长,又在一定状态下和谐共存。

关键词:人际差异;交往;价值认同;价值冲突

中图分类号:B0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999(2015)07-0015-03

作者简介:李亚莉(1988-),女,吉首大学(湖南吉首416000)哲学研究所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收稿日期:205-04-09

基金项目:湖南省差异与和谐社会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项目“基于人际差异的价值认同和价值冲突研究”(14jdzb036)阶段性成果。

在价值哲学的范畴中,价值认同与价值冲突是非常重要的两个问题,它们如影随形,在一定范围内呈现出和谐共存和此消彼长的状态。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价值认同的趋势在逐步强化,但同时也伴随着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价值主体之间的价值冲突。

从人际差异的角度看,价值冲突是源于人的差异性、特殊性,而价值认同是在承认人际差异的前提下对差异的一种否定。正如黑格尔所言,事物的发展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价值认同与价值冲突不是完全对立的,而是价值在发展中的两种状态。

一、基于人际差异的价值冲突

马克思说:“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正是由于这一点,人才是类存在物。”[1],也就是说,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他又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从马克思的论述中,我们得到2点明确的信息:第一,每个个体可以自由、自觉地参与活动,当然也能进行自主的思考和价值选择;第二,个体无法脱离社会关系而存在,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既融洽又矛盾。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共性,这是人之为人的最终归属所在,是人与人之间可以和谐共处的根本原因。同时,人与人之间也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导致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从而促进人类发展;同时,又导致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破坏社会和谐。

人际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基于这种差异,在价值范畴内形成了价值的多样性。多元化的价值不仅丰富了价值世界,同时也促进了人的多元化发展。随着人际差异的不断扩大,价值的多样性也不断得到扩充。但是,这种多元化的价值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与其他价值的碰撞,最后激化为价值冲突。价值冲突是基于人际差异而形成的,人际差异是造成价值冲突的重要原因。但需要强调的是:人际差异并不一定会造成价值冲突,它只是为价值冲突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个体作为独立的存在物,具有不可替代性,是独一无二的。基于人的这种特殊性而产生的价值必然具有特殊性,即每个个体都具有其特殊价值。特殊价值之间也存在共性和异性之分,特殊价值的共性融合为共同价值,而其异性部分则分离为更为特殊的价值。在这个分离的过程中,各种特殊价值之间不断发生碰撞,并随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的不断深入,发生碰撞的范围也不断地扩大。就像发生口角的两个人,因为意见的不同而相互疏远、相互敌对,随着量的不断增加,这些本来相安无事的特殊价值之间便会发生激烈的冲突。

这种价值冲突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同时也存在偶然性。由于价值诉求的不同,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必然存在着矛盾和分歧。这种矛盾和分歧在交往中如果被不断强化,就必然导致冲突的产生。而特殊价值在相互分离的过程中会受到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影响的效果形成一个量的积累,量的积累只有到了一定的程度才会形成质变,从而以价值冲突的形式展现出来。

价值冲突基于人际差异而产生,但人际差异并不是造成价值冲突唯一的原因,价值冲突的产生还

受到历史、经济、文化、政治、宗教等因素的影响。从人的主体性角度看,人际差异为价值冲突的产生提供了可能,埋下了伏笔。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不是所有的人际差异都会造成价值冲突。人际差异只是一个现实的客观事实,在这个客观事实的基础上,由于人的主体性的差异,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诱导,现实的实践活动的推动,便在人际差异的土壤中催生出了价值冲突这一产物。

总而言之,基于人际差异的价值冲突具有不可避免的必然性,同时也存在偶然性。人际差异并不直接导致价值冲突,只会产生价值差异这一事实,在价值差异的基础上,随着人们交往的深入,不同的价值发生碰撞,并积累到一定的量,才会引发价值冲突的产生。

二、否定人际差异的价值认同

人际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是随着人的不断发展,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人际差异不断的被否定和消融。否定人际差异是人际交往的必然要求,也是人际差异自身的内在规定性。人际差异的否定基于人与人之间的共性。这种共性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具有内在的凝聚力,对过大的差异会自动地进行否定,使其回归到正常合理的范围。基于否定人际差异的事实而产生的是价值认同。价值认同包含2个层面的内涵:第一,人们达成的共识,共同的价值诉求和价值目标,相同的价值观念,共同接受的价值;第二,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坚持自己的主导价值,同时对其他存在的价值怀着宽容的心态,平等地对待。价值认同产生于人际交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相互交流,为人们寻找共同的价值认识提供了平台,而价值认同又反过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价值认同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特殊价值中的普遍性的延展,属于特殊价值中的共性部分,这种共性契合人的发展需要。

在价值认同领域,否定人际差异也并不是完全的否定,而是将人际差异中极端的部分剔除掉,保留适度范围内的人际差异,把这种差异中潜在的共性部分提炼出来,形成一定的价值共识,实现价值认同。否定的过程中需要实现3个步骤。(1)排除极端的差异。极端的差异是指那些不符合人类发展需要的不合理的、消极的、极端的成分,比如种族差异。正如卢梭所言,人生而平等,并不存在优劣之分、贵贱之别。在人际差异中排除掉这些极端的成分,也就排除了价值中的极端的成分。任何宣扬某种文化、某种价值观是唯一真理的行为,都是荒谬的。(2)肯定合理的、积极的人际差异。因为人人平等,因此具有属人性的价值也是平等的。正如伏尔泰所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有这种合理的差异存在,才会有良性的竞争的存在。保留人际差异中的合理成分,也就为合理的特殊价值的发展保留了空间。春秋战国时期,正是人的包容性和文化氛围的宽容性,造就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种合理的特殊价值也存在着一定的普遍性和包容性。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些特殊价值不断地融合,为实现价值认同奠定基础。(3)提炼和凝聚人际差异中的相对共性,实现特殊价值的普遍化。我们不能完全赞同“存在即为合理”的说法,但我们得承认存在的东西一定有其存在的价值和生命力,而各种存在物中也必定存在着相同的最为根本的因素。比如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价值追求和价值观念,这是个人的特殊价值,但在这特殊价值中包含着生存这一最基本的且共同的价值诉求。同时,人的特殊性本身也是人的共性。换言之,人的共性就是都具有特殊性,对这种特殊性的承认本身就是一种价值认同。

否定人际差异、实现价值认同的途径主要有2种:一是价值自身的兼容,一是外力催生的认同。价值自身的兼容,是指多种不同的价值本身具有内在的契合点,逐渐走向兼容,形成一种共识。比如中国存在56种民族文化,这些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某些内在的契合部分,随着彼此不断的交融,最后兼容形成中华文化。价值的兼容性同时也是一种内在的凝合力,在共性价值的基础上,不断地吸纳兼容具有普遍性的特殊价值,不断地加工处理,形成更具生命力和感召力的价值认同。这种价值认同的方式是出自于人的自觉,并不是刻意而为,因此在整个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温和的渐进的方式,这是价值认同的最为根本的方式。随着人对自我价值的不断肯定,开始了人为的宣扬某种价值,以实现其所认为的价值认同。比如基督教的传教士,他们走过千山万水,到不同的国家、地区宣扬上帝,宣扬基督教教义,通过对别人的洗礼来实现对自身价值的肯定,以达成其他人对自己价值的认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许多国家以强权或是诱导的方式来实现其他文化体对本文化价值的强制认同。这不是价值认同的根本途径,但是也在现实生活中不断的被使用,成为价值认同的一种方式。

价值认同基于对人际差异的否定,根植于人际差异中的共性。在整个价值认同的过程中,人的主体性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人主导价值认同的方向和方式,推进价值认同的进程。

三、价值认同与价值冲突的内在张力

“张力”一词首先由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中提出,指的是蕴含在对象中的力。为什么说价值认

同与价值冲突存在着内在的张力,而不说是矛盾呢?矛盾是指对立面的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既相互排斥又相互吸引的关系。价值认同与价值冲突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基于人际差异产生了价值冲突,基于否定人际差异又产生了价值认同,价值冲突与价值认同看似是相互对立的、非此即彼的关系,但事实上价值冲突与价值认同是多元价值视域下的两种状态,在两者中间还存在着许多非冲突非认同的价值。因此,价值认同与价值冲突的关系不能简单归结于矛盾,它们之间有一种内在的牵引力。对这种牵引力,我们称之为“张力”。价值认同与价值冲突像一对孪生兄弟,共同存在,形影不离,在一定的时空内表现为此消彼长的状态,但在一定状态下也可能不产生影响,彼此独立发展,形成一种和谐的共存状态。

首先,在产生的时间上,价值认同与价值冲突不分先后。随着价值的产生,价值认同与价值冲突便应运而生。随着人的不断发展,产生了自发的原初价值。各种原初价值是平等的,其产生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它们随着人的交往而发生联系,性质相似的价值之间便形成认同的状态,性质相反的价值之间便形成了冲突。总体而言,在价值世界中有认同也会有冲突,这是价值呈现的2种不同的基本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价值认同不断推进的同时也会激化价值冲突的发生。认同是求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相异的部分必然会抵制、反抗,从而也就造成了冲突。否定价值认同就是否定人的共性,而否定价值冲突也就是在否定人的异性,无论哪一种都是不合理的。价值认同与价值冲突相生相克,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条件,又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冲击。

在传统的一元价值世界里,一种价值占据着主流价值的地位。但是,某种价值从众多的价值中脱颖而出的过程,这既是一个认同的过程,也是一个冲突的过程。认同与冲突形影不离,无法完全脱离对方而存在。在多元价值世界里,价值的认同与冲突表现得更为明显,不同的价值主体,或因经济利益而实现价值认同,或因宗教原因而实现价值认同,同时也会因这些原因产生冲突。

其次,价值认同与价值冲突在一定时空内呈现此消彼长的状态。一般而言,在和平年代、和平地区,价值认同的实现程度较高,而价值冲突则相对处于缓和期或潜伏期。在混乱的年代、混乱的地区,价值冲突的表现比较明显,而价值认同则比较微弱。随着认同的加深,彼此之间更为了解,矛盾和差异会相对缩小,因此冲突也就一定程度的降低了。随着冲突的不断升级,彼此之间的关系不断恶化,分歧和争执也就越来越多,要实现认同也就更为困难。从这个角度看,在具体的某个时期、某个地区,价值认同与价值冲突呈现为此消彼长的状态;但随着这种状态被打破,两者又会出现胶着发展状态。

价值认同与价值冲突的和谐共存状态,类似于中庸之道所谓的不偏不倚状态。比如中西方文化,西方文化重视理性,中方文化重视伦理,在发展轨迹上存在认识上的冲突,但不影响中西文化的交融和相互认同。

综上所述,价值认同不可能完全消融价值冲突,价值冲突也不可能完全阻绝价值认同。二者之间的内在张力,在于既存在不可否定的相互影响,也可能存在互不干涉的共存状态。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6.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18.

(编辑:米盛)

猜你喜欢

价值认同交往
少数民族大学生交流、交往、交融途径的思考
论高校体育教学中交往框架的构建
突围与重构——小学科学课堂中师生交往的真效性实践探究
多渠道提高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
班主任管理艺术探析
价值认同视阈下新时期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认同研究
人民群众广场舞发展的策略探讨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价值认同的辩驳与实践
国家治理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亲子依恋对孩子身心发展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