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介语理论在任务型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15-02-20兰冬秀
兰冬秀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外国语学院,福建 福州 350202)
论中介语理论在任务型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兰冬秀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外国语学院,福建 福州 350202)
摘要:中介语是指由第二语言学习者建构起来的一种过渡性语言。这种语言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它通过学习者的学习和改进不断地由母语向目的语靠近,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任务型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完成有意义的任务来使用目的语,相比传统语言教学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使用目的语的水平。 因此,针对目前在校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现状和效果,可结合中介语理论和任务型课堂教学理论对英语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深入研究,以构建更好的教学方法、提升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介语;目的语;任务型教学;英语教学
一中介语理论的启示作用
塞林格(Selinker)于1969年率先提出中介语 (interlanguage)的概念和中介语假说。有学者认为中介语是学习者对目的语规律所作的不正确的归纳和推论而产生的一个语言系统;也有学者认为中介语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特有的一种目的语系统 ,这个系统随着学习的发展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逐渐靠拢。而任务型教学(TBLT)在20世纪80年代被提出,是一个有重要影响力的语言教学方法,由教师设置具体任务,以学生完成任务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来体现教学效果;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参与、交流、协作等方式完成任务,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语言运用的能力。
在校大学生的思维方式、母语、社会文化环境及其知识系统根深蒂固,对英语学习的影响非常大。他们在语法、语音、语用等方面都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而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各个学生也会使用包括母语知识在内的一切已得知识来逐渐形成自己的中介语系统。中介语在发展过程中的任何一个阶段都是学习者创造的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独特的语言系统。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由母语逐渐向目的语靠拢。而且,随着学习者水平的提高和学习的进展,中介语系统中的偏误部分会逐渐减少而正确部分会逐渐增多。
根据Selinker等人的中介语理论,中介语具有三个特点:系统性(systematic) 、 可渗透性(permeable) 与动态性(dynamic)[1]。这三个特点是任何一种语言都具有的基本特征。根据中介语的研究理论,并不是所有二语学习者最后都能对目的语运用自如,而是多数会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不同位置。所以,教师对二语学习者中介语及其错误应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而结合任务型课堂教学则能较好地避免这一现象。若在任务型课堂教学中教师能正确对待和引导学生的中介语则对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运用能力的提高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任务型课堂教学
任务型教学(TBLT)在20世纪80年代被提出,是一个有重要影响力的语言教学方法,由教师设置具体任务,以学生完成任务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来体现教学效果。Skehan等人从学生自主学习的角度出发,认为在这一活动中任务会受学习者选择的影响,根据学习者自己的理解而变化。这种活动需要二语学习者为了完成某个任务而有意义地使用目的语[2]。因此,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实践、参与、交流和协作等方式完成任务,从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任务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优点在于其注重沟通交流和协作,可以创设真实的活动环境,使学生在完成各项任务的过程中进行互动,进而产生语言习得。通过任务型教学,能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3]。
结合任务型教学理论,笔者将任务型课堂教学分为:(1)任务准备阶段,即教师在上课之前选择适合的材料或话题,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好任务;(2)任务导入阶段,即结合材料,将学生引入任务,并协调学生之间的协作交流;(3)任务中阶段,教师引导、学生为中心来完成任务,且在任务的过程中强调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互助的形式;(4)任务后阶段,即完成任务后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点评,并设计一些任务要求学生课外进一步拓展、补充。
三在校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现状和效果
随着慕课时代的到来,很多在校大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网络接触海量的学习资源来学习英语,似乎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地位和作用。但是,一方面,受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个体自主性的影响,目前大多数大学生尤其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英语学习还主要停留在课堂,主要通过教材和教师的引导来接收英语的各方面知识。而且受社会发展以及就业需求变化的影响,目前很多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已不如十几年前那么浓厚。另外一方面,目前在校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90后,他们不喜欢别人对他们洗脑式的灌输知识,而是更喜欢表现自己,喜欢主动参与一些活动。针对这些情况,英语教师可以在传统课堂教学中运用任务型课堂教学理论的特点和优势,并结合学生的中介语系统特征来调动学生的英语思维、行动方面的积极性,提高教学和学习质量。
四中介语理论在任务型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在英语任务型教学的具体实施中,一方面要注意任务型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另一方面要注意每个学生中介语系统的个体差异性和其中介语系统的变化与发展。这样可以在任务型课堂教学的步骤实施过程中来促进学生中介语系统朝着目的语的方向发展。本文主要以学生完成英文写作为例来探讨两者之间的融合。
(一)课堂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而不是消极被动的过程。这种建构过程在学习主体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和完成。该理论认为学习应该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积极性;学习过程包含对既有知识的改造和重组,也包括对新知识的建构[4]。在任务型教学中,学生在各种任务的驱动下成为听、说、读、讲的主要角色,这就充分为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激发他们进一步尝试的兴趣[5]。因此,课堂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也就成为必要条件。
英语学习也应该是一种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必须通过英语学习者的积极参与和实践来获得认知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在任务型课堂上,英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在选择任务活动时,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经历、兴趣等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6]。在英语写作的课堂设计中教师要注意选择学生感兴趣、觉得有话说的话题。如笔者发现,在安排学生写比较两个物体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作文时,学生普遍选择“Two of My Friends”,而只有少数几个选择其他的如比较两个国外著名作家、两个名人等之类的话题。由于该话题与学生自身有密切关系,学生写起来觉得有话可写,也很愿意将自己熟悉的两个朋友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描述和比较。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在既有知识,即对自己的两个熟悉的朋友认知的基础上结合写作的比较法来进行新知识的建构。
(二)教学过程注重内伸外延
任务型教学活动有交际性、思想性等特点。这就要求教师通过英语教学来扩展学生的社会知识和自然知识,来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敏性和扩展性。笔者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分析cause and effect的写作方法时曾接触到一段英文,是分析当年法国入侵英国但法语未能完全取代英语的原因。在教学中,笔者给学生补充了当时英国的历史,让学生了解英语的发展过程,这使得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该写作方法的同时又增长了知识,且提高了学习兴趣。
再如,在学习例证法的英文写作手法时,教师可以跨越学科界限,抓住任务型教学活动的交际性、科学性、趣味性等特点,通过举一些名人轶事的例子来指引学生进行该写作手法的运用。引导学生一方面按自己现有知识来描述名人轶事,另一方面查找与这些名人轶事相关的可靠的英文资料,将自己的描述与所找的资料进行对比,使自己的中介语逐步向目的语靠拢。教师的目标设计信息量要大,知识面要宽,应注重跨学科,强调与其他学科知识的交叉联系,使学生在英语课程中能涉及更多英语语言知识以外的东西,扩大他们的知识面。这样既可以激发他们的探索欲,又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三)注重任务中以及任务后的反馈和评价
以英语作文批改为例,若教师仅仅将错误不当的地方划一划,最后给学生打个分数就了事,而一些学生只将错误的地方改正或只关注分数,长期这样下去的话学生会慢慢失去写作的兴趣,而把教师安排设计的任务看成是负担。任务型教学实施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得到发展。教师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要按照设计好的任务,根据学生的中介语使用情况,随时对教学进行调整和调控,再把信息反馈给学生,促使学生自我调节和改进。学生方面,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自身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与教师、同学交流,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新知识,并能将所学的语言融会贯通,使自己的中介语逐步向目的语发展。
在写“Two of My Friends”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时,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表达很容易受母语中文的影响,表达中式化。如一些学生在描述其朋友的外貌长相时会有一些如“She has a head of long hair”、“She has two big eyes ”、 “She has big eye”、 “He have a pair of bright eyes”等中介语。中介语有可渗透性(permeable) 与动态性(dynamic)的特征,教师可以在任务活动过程中及时发现这一类现象,及时和学生沟通交流,引导学生通过查找相关的描写外貌的英文文学作品、文章或字典等,对比自己的表达方法,输入大量的目的语,使目的语渗透到中介语中。学生结合教师的指导、对比分析所查找的资料,使自己的中介语逐步向英语的地道表达方法方向发展,从而达到能正确自如地应用英语的目的。
(四)注重处理学生中介语的石化现象
Selinker也认为,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存在着语言石化的现象,即受母语影响,某些不准确的语法或语音等长期存在于中介语中,并且不易改变的现象。由于存在着语言石化现象,使得很多第二语言学习者不能对目的语运用自如,无法完全获得目的语的语言能力。根据性质分类,过渡语的石化现象还可以分为暂时性石化和永久性石化。一些学者认为由于我国的外语学习者的过渡石化多属于暂时性石化,这一区分对我国的外语教学具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因此,如果学习者能有机会接受足量的最优化的输入或接触自然的目的语环境,则学习者的语言学习会有很大的突破[7]。因此,在任务后教师如何看待学生的中介语现象就非常重要。
在外语教学中如何对待学习者的错误现象一直是一个争议较大的问题。一些人认为不应纠正学习者的错误,以免打击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信心;一些人认为有必要纠正。笔者认为既然大多数学生的语言石化现象是暂时性的,则有必要及时纠正。但是在纠正的同时教师要注意,一方面不要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另一方面尽可能帮助学生提升语言水平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朝目的语的方向靠拢,不断提高使用目的语的水平。
本文研究探讨了中介语理论在任务型课堂教学中运用的作用和效果。研究发现,两者融合更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更能提高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运用英语进行口头和笔头交际的能力。根据中介语的系统性、可渗透性与动态性等性质特征,并结合每个学生不同的中介语系统特点,运用设计合理的任务型课堂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由教师来引导,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但这需要教师付出努力,更需要学生积极、长期的配合。
参考文献:
[1]Selinker L.Interlanguage.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1972,(10).
[2]Skehan P. 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3]魏永红.任务型外语教学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何荣杰,张艳明.课堂教学设计[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4.
[5]杜娟.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六)[J].陇东学院学报,2008,(5).
[6]王正良.任务型教学理论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1).
[7]戴炜栋,牛强.过渡语的石化现象及其教学启示[J].外语研究,1999,(2).
(责任编校:简子)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language Theory in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LAN Dongxiu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Fuzhou College of Foreign Studies and Trade, Fuzhou Fujian 350202, China)
Abstract:Interlanguage is the term for a dynamic linguistic system that has been developed by a learner of a second language who has not become fully proficient yet but is approximating the target language. Because of different experiences, every second language learner has his/her own interlanguage system, which requires the cooperation of both teachers and students.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TBLT) focuses on asking students to do meaningful tasks with the target language, which is better for developing target language fluency and students’ confidence than traditional language learning.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English learning, this project focuses on investigating and studying English teaching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interlanguage and TBLT theories to explore better teaching methods and improve English teaching.
Key Words:interlanguage; target language; task-based teaching; English teaching
作者简介:兰冬秀(1981— ),女,福建福州人,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英美文学。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社科项目“中介语理论对任务型课堂教学的作用研究”,项目编号:JB13317S。
收稿日期:2015-05-17
中图分类号:XX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681(2015)04-015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