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雕刻 不如欣赏——教师如何发现培养学生的闪光点
2015-02-14靳小玲
○靳小玲
(庄浪县第二小学,甘肃 平凉 744699)
多年的工作经历,让我知道了“教育”是教师与学生的一种“零距离、多角度、全方位”的互动。学生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完全取决于自己的选择。教师需要做的是放大学生最好的一面、积极向上的一面,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呵护、欣赏这件“艺术品”。当学生被“污染”时,为他们除去污渍,鼓励学生积极面对人生,对自己负责,做自己命运的主宰者。教师要给学生打好这面自信旗帜。怎样才能打好这面旗呢?我认为应从下面几点做起:
一、用亲切、精炼的语言,搭建师生和谐相处的平台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使其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成绩,也有益于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而建立积极课堂环境的关键就是:教师是否具有亲和力。亲和力是给予学生的一种潜在的向心力,感染力。这种力量是隐性的,潜藏的,首先在于教师课堂用语的技巧。
(一)教师语言要亲切自然
课堂上教师千万别板着一副面孔,疾风暴雨式的冷言冷语,会刺伤学生的心,造成“一日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现象。俗话说:“话有三说,巧说为妙。”教师的语言要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如涓涓溪流滋润学生心田。尽量用赏识的话语,如;“你能和大家交流一下吗?”“想不想告诉大家你的想法?”“我就喜欢你这样的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心情愉悦,才能有勇气迎接学习的挑战,轻松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教师语言要精炼,有节奏感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语言表达不但要清晰、准确,也要有美感。精炼的语言能提学生之神,精彩的语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优美的语言能让学生学会聆听。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语言素养,精心备课,上有准备的课,让语言吸引学生,熏陶学生。课堂不是一潭死水,应有涟漪,有节奏,要控制课堂语速、语调。教师在课堂上如有“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效果,师生的情感随着作者及主人公的情感而变化,共同徜徉在美的熏陶中。这样学生会乐学、好学、知学,也会敬仰教师。
(三)教师要让微笑绽放在脸上
微笑是教师最美的教具,是教师具有亲和力的保障。课堂是教师实现教学目的阵地,在课堂上要有激情,活力四射,用慈祥的目光扫射到每个学生,捕捉学生心理的微妙变化。教师要控制情绪,掌控课堂,与学生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彼此信任,不能出现猫追耗子、耗子躲猫的不良显现。不能亲其师,怎能信其道?所以要多为学生创设一种平等、阳光、快乐的学习气氛,这样学生才能看到黎明前的曙光。
二、用欣赏、包容的人格魅力,擎起学生自信的翅膀
居里夫人说过:“恒心和自信,尤其是自信是成才的窍门。”自信心是学习能力的催化剂,能将人的一切潜能调动起来,并将各部分的功能发挥到最佳状态。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实力和长处,磨炼他们脆弱的意志,克服自卑和胆怯的心理,在失败中看到成功的希望。
呵护自信,最好的手段是欣赏学生,就像植物需要阳光一样。阳光要灿烂就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欣赏学生的冒险精神,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
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向权威挑战,绝不可人云亦云。
(二)帮助学生树立“我能行”的信念
要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大胆放手让他们去尝试,当学生遇到麻烦时,一定要鼓励学生、欣赏学生,常说:“不错”、“有进步”、“再来一次”、“吃一堑,长一智”。学生只要拥有一双自信的翅膀,相信飞翔是迟早的事。
瑞士著名教育家皮斯泰洛奇有一句名言:“教育应有一颗爱心,它不应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孩子看得见,摸得着,时刻感受到!”这种爱学生很容易感受到。有爱的教育,心灵才会被滋润,自信心才能生根发芽。
三、用换位思考的角色转换,呵护学生身上闪光点
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地方,教师不可认为只是自己的“领地”,只顾捍卫自己的威信,要承认学生才是这里的“主人”。蹲下来看看学生的世界,与学生换位思考。反思我们的教育真是可怕,学生犯错误时经常采取一些责问、训斥、罚站等做法。试想这样的做法学生有安全感吗?没有安全感的教育怎能有效?难怪我们的教育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有时我们还觉得委屈——好心没好报,便大动肝火。与其这样,不如宽容、谅解和细心入微地从感情上感化学生,会事半功倍。要打破沉闷课堂模式,把发言权交给学生,可以让学生在无需教师“恩准”的情况下自由发表想法和困惑;把竞争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展示能力;把评判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在竞争中对知识的认识进行评判。教师只要做好学生的忠实听众,欣赏他们的精彩演说,在学生最需要时引导他们趋近正确答案,并为他们的精彩观点喝彩、助威。
同时,教师要承认自己不是万能的,并非“无所不知”“通晓一切”。承认自己无知并非难堪的事,事实上这种认识的本身也是一种学习。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经过深思熟虑,不要轻易对学生说“你错了”或“不对”“不标准”等评语。亮点需要呵护,阳光才能灿烂。
我们呼唤心灵,我们期待成长,我们引导生活,我们更应创造可能,给予力量。所以有人认为老师是了不起的“雕刻家”,事实上每个学生才是一件值得欣赏的“艺术品”。让我们记住这些,用心思考,用心感悟。让教育智慧升华,练就一双慧眼,发现学生“那一点点光”。总有那一瞬间,一颗流星,一点流莹,在广袤的夜空中是点亮的风景,能让我们感受到每一个鲜活生命是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