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淳方言中古奉母字今读的年龄差异及演变
2015-09-18张薇
○张薇
(中国传媒大学 南广学院,江苏 南京 211172)
高淳①位于江苏省南京市西南端、苏皖交界处,北界溧水县,东邻溧阳市,东南、南、西三面与安徽省朗溪、宣州、当涂3县市毗连。高淳城关淳溪镇方言作为宣州片吴语太高小片代表点方言,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上世纪80年代颜逸明先生和鲍明炜先生先后对高淳方言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调查结果分别收录在《高淳方言调查报告》(1983)和《高淳县志》(1988)“方言”一章②,时隔近三十年,高淳方言语音发生了不少变化,不同年龄层的高淳发音人,在语音的声韵调方面呈现出一些差异。这些差异有可能就是进行中的变化,代表了高淳方言的发展趋势。
宋人三十六字母将唇音分为重唇和轻唇两类八纽,奉母属于轻唇音。在大部分北部吴语中,除了少数字的白读为重唇音,一般发轻唇音[v]。高淳方言的情况有所不同,根据上世纪80年代的调查,奉母字除了遇摄合口三等字、流摄开口三等字发轻唇音,均发重唇音[b]。但此次调查发现,奉母在各个年龄层都出现分化,发轻唇音的字均呈增长趋势。本文选取奉母常用字25个,分四个年龄段,每个年龄段挑选出10人进行实地田野调查,在调查中,发音合作人读单字并组词(我们会给予一定提示),例字如下:
奉母:肥、凡、帆、范、犯、乏、烦、饭、伐、筏、罚、焚、坟、份、佛、房、防、冯、凤、服、伏、逢、奉、缝缝衣服、缝一条缝。
一、奉母字今读的年龄差异
奉母字在高淳方言中读重唇音[b]或轻唇音[f],也有一些字出现两读,在各个年龄层的分布情况不等。从[b][f]发音比例来看,大致分为三组:
(一)重唇音[b]为主
高淳方言奉母字保留重唇音,这一存古现象,至今在各个年龄层保留。“肥饭烦坟房”五个字活跃在口语中,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坟房”在少年组仅1例读轻唇音;“烦”在青年组仅有2例变读,在少年组一半以上的人保留重唇音。只是“肥”字在三十年前的调查中,只有白读音[b],但是在此次调查中,开始出现分化,在“肥肉”一词中,所有人读[b],但是在“肥胖”一词中,老年组有2人读[f],中年组有2人读[f],另有2人[b]和[f]自由变读,青年组有8人读[f],少年全部读[f];“合肥”一词中,四个组全部读[f]。
表1:奉母字重轻唇音读调查表
(二)轻唇音[f]为主
表2:奉母字重轻唇音读调查
这一组字,在上世纪80年代的调查中,都发[b],但在此次调查中,无一组发重唇音过半。“焚奉”二字在四个年龄组无一人发重唇音;“佛、份、冯”也都只在老年组有1~2人发[b];“乏、伐、筏、逢”在青年组和少年组中,基本全读[f],在老、中年组中读[b]的也少于半数。
这组字多数在口语中出现较少,发音人所组的词也以书面语为主,显然受到普通话读音的影响。另外旧有方言词汇的消失,也会对读音产生影响。老一辈人,在表达“累”的意义时,往往用“乏”,但是这一表达,在青少年口中,已被“累”替代,相应的“乏”的发音也被书面音的转读取代。有些字有[b][f]自由变读的例子,即这些字在被调查者口中,发音并不固定,不与特定的词语相关,也没有规律可循,有的发音人认为两种发音都可以。少年组“筏”字读[b]的发音人说,小时候家里做生意,经常用竹筏到塘里,所以很清楚记得家里大人“筏”读[b],自己也跟着读[b],但是现在[b][f]都说,感觉说[f]的时候更多一点,因为觉得[b]有点“土”。有的发音人虽强调自己说的是某一个音,但在不经意间说出另一种发音,属于无意识的自由变读。比如“冯”字有自由变读的老年发音人,说一位冯姓熟人的名字时,发音是[b],但是提到“冯小刚”时,又变成了[f],再问他“冯”究竟读哪个音时,他又说是[b]。这样无意识自由变读的情况在调查中很普遍,尤其是老年组,某些字的重唇发音已不稳定,但是发音人并不自知。
(三)重轻唇发音参半,重唇音的比例与年龄成反比。
表3:奉母字重轻唇音读调查
这组字中,“凤缝缝衣服”在中、老年组中,均读[b],非常稳定;“凤”在青年组也比较稳定,只有2人发[f],但是在少年组,却有8人读轻唇音。“缝缝衣服”在青年组和少年组读轻唇音的已占绝对优势。
“伏”在中老年组,有文白异读的差异,在“伏天”中,保留重唇,但在“埋伏”一词中,为轻唇音;青、少年组则不再区分文白读,全部读为“轻唇”。“范、犯、罚、防”四字,老年组和中年组重唇音占优势,青年组和少年组,则是轻唇音占优势。“帆”在调查中出现了三个读音[b][f][ɕ]。[ɕ]的来源,据笔者判断,应是类推的结果,高淳方言中“翻”的读音为[ɕy e55],而“翻”“帆”在普通话里同音,[ɕ]音是发音人根据普通话同音字用方言音类推而来。
二、奉母字的演变特点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奉母字在高淳方言不同年龄层中呈现出不同的态势,但总体说来,常用字在各个年龄层表现稳定,而非常用字,随着年龄的减小,读轻唇音的字越来越多。
古轻唇音由重唇音演变而来在学界已是不刊之论,大部分北部吴语中,重唇只在很少一部分白读字中有所保留。从常用字的读音来看,高淳方言奉母字的常态读音是重唇音,与並母字相同,轻唇还未完全从重唇音中分化出来。重唇音如何演变为轻唇音,从奉母字在高淳方言各年龄层的今读差异也许可以窥见端倪。
以上调查各字中,“饭”是仅有的所有发音人均读为[b]的字,可看作没有改变的初始状态,而“奉”字则可看作演变完成的状态。其余各字则处于演变的过程中。演变的动因可能是外来语音的影响,某些字在强势方言或书面语的影响下通过词汇分化,产生文白异读,文白异读不同的语音形式相互竞争,在不同的年龄层发生变异。一般来说竞争要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文弱白强”,文读形式的出现受到极为严格的词汇条件的限制。如高淳方言中的“肥”字,老年人只在“合肥”一词中,全部念文读形式。
第二阶段是“文白相持,势均力敌”,高淳方言奉母第三组字基本上就是这种情况。表现为有些词语的读音文白共存,甚至日常用语也能文白共用。有的字的文白异读,甚至不再受到词汇条件的限制,在各年龄层产生了自由变读。这个阶段青少年与老年人明显不同,一般来说,年轻人更倾向于选择新的语音形式,更容易用书面语的语音形式代替当地土语,年轻人文读音多于老年人,语音变化更快。
第三阶段是“文强白弱”,这一阶段,单个词汇的文读音在各个年龄层都已经占据优势,白读形式的出现受到词汇条件的限制,只在极个别常用语中出现。高淳方言奉母第二组字基本上是此类。
从高淳奉母字的共时发音来看,有的字已经完成了重唇音到轻唇音的演变,有的还处在变化过程中,这些处于变化中的字,在不同的年龄层呈现出不同态势。总体来看,白读音逐渐缩小使用范围,有的只保留在老年人的口语中,比如“伏”,重唇音[b]只存在于中老年人的口语中,青少年文读和白读基本合流,即使在“伏天”这样的常用词汇中,也只发[f]。虽然共时层面与年龄相关的语音差异并不一定都能成为历时的语音变化,但就高淳奉母字的情况来看,我们似乎可以推测:随着年轻人的成长,其语音形式逐渐成为主流,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奉母字发轻唇音,重唇音也许只会作为少数几个字的白读音得以保留。高淳方言奉母字共时层面重轻唇音的语音差异,在将来某一天也许会实现由重唇音到轻唇音的演变。
以上对于奉母字演变过程的推测,只是简化了的理想模式,现实中语音的演变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情况更为复杂。而且即使高淳方言的奉母最终完成重唇音到轻唇音的演变,其过程也绝非历史上非母字从並母字分化出来的重演。因为语音演变规律有时间性,只在一段时间起作用,过了这一时期,即使处于相同的演变条件也不会遵循原来的规律发生语音变化。现代高淳方言奉母字由重唇音变为轻唇音,已过了历史上语音从重唇音发展为轻唇音这条语音规律起作用的阶段,因此它的演变,有属于这个时代的不同特点,它并未像大多数北部吴语那样,由[b]变为[v],而是直接变为清擦音[f]。目前,教育的普及、大众传媒的推广使得普通话的影响力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期,奉母字在普通话里的读音是清擦音[f],这也成为高淳方言奉母最终的演变方向。
【注 释】
①2013年2月2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高淳县,设立南京市高淳区,以原高淳县的行政区域为高淳区行政区域。2013年3月28日,南京市高淳区正式成立。本文中仍称县名。
②此章由鲍明炜先生负责调查编纂。
[1]高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高淳县志[M].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
[2]颜逸明.高淳方言调查报告[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方言调查字表(修订本)[M].商务印书馆,1981.
[4]王福堂.汉语方言语音的演变和层次[M].语文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