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你我他”,让黄金素材更“给力”

2015-02-14浙江省镇海中学陈涛

语文知识 2015年4期
关键词:第二人称第一人称指代

☉浙江省镇海中学陈涛

巧用“你我他”,让黄金素材更“给力”

☉浙江省镇海中学陈涛

高考对考场议论文有一大要求,就是能够对某时事热点或者某些话题进行发散性议论,于是现阶段的学生为了能够在素材上取得新意,一味地寻找“新”“偏”“高大上”的素材,这些素材笔者称之为“黄金素材”。诚然,素材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够影响一篇作文的得分,但是怎么样才能用好黄金素材,如何让议论文写作中的论据论证变得更为出色?这里为大家提供一种运用技巧——用叙述人称的变化进行论述,仅供大家参考。

在议论文写作中很多同学采用客观冷静的叙述方式,这是无可非议的,因为议论文所要体现的便是写作者的客观冷静,能够产生明确的论点,能够用事实或者道理来辅佐论点,还能够用论证语言验证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但是,笔者认为,议论文的写作中也可以采用人称变化,产生与众不同的效果。

一、用“我”的眼睛告诉读者

“我”,即第一人称叙事,就是文章中以“我”或者“我们”的身份来叙述所见、所闻、所历,把人物的经历、事情的经过告诉读者,从而让读者产生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因此,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应该适当采用第一人称来叙述论据,通过“我”的眼睛来告诉读者,论据究竟是怎么回事,论据的真实性究竟有多少。在议论文中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比一般的写作更能够引起读者的关注,取得的艺术效果也更为明显,我们可以通过如下两个片段进行比较:

片段一:

自由是最宝贵的,远远超过其他一切,失去了自由便等于一无所有。美国第一黑人国务卿克林·卢瑟·鲍威尔,他出生于纽约,在南布朗科斯长大,父母都是来自牙买加的移民,童年的鲍威尔家庭非常贫困,艰苦磨难没有阻碍鲍威尔的奋发成功。为了追寻自由以及黑人与白人间种族平等,他不断努力,在种族意识仍然很强烈的美国赢得了白人和黑人的尊敬和爱戴,为美国黑人获得自由作出了巨大贡献。鲍威尔深知自由的价值,为了自由生活他也放弃过一个极有可能成为第一次美国黑人总统的机会。一个人一旦失去了自由,生活便会黯然失色,生活也会失去光彩。的确,“谁因为害怕贫穷而放弃比财富更加宝贵的自由,谁就只好永远做奴隶。”(选自钱锦麟《自由》)

片段二:

自由是宝贵的,远远超过其他一切,失去了自由便等于一无所有。我至今还深深感动于美国第一黑人国务卿克林·卢瑟·鲍威尔。在我印象中他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牙买加移民,生活在美国的最底层,然而他却没有像我想象中那样生活着,而是选择在艰苦磨难中奋发成功。为了追寻自由以及黑人与白人间种族平等,他不断努力,在种族意识仍然很强烈的美国获得了白人和黑人的尊敬和爱戴,我始终感动于他为美国黑人取得自由而作出的巨大贡献。鲍威尔和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都一样,他也想能够成为万人之上的统治者,然而为了广大黑人的自由,他毅然决然放弃了,他才是一个独立的人,一个我心目中永不磨灭的英雄。鲍威尔用他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谁因为害怕贫穷而放弃比财富更加宝贵的自由,谁就只好永远做奴隶。

通过两个片段的比较我们不难发现第二个片段运用了第一人称“我”,相比于片段一,我们能够很直接地感受到第二个片段在叙述人物事件时带有写作者的情感和态度。“我至今还深深感动于美国第一黑人国务卿克林·卢瑟·鲍威尔”,这样的句子在文中要表达的意思看起来与“美国第一黑人国务卿克林·卢瑟·鲍威尔”完全一样,但是我们会发现加上了“我们还深深感动于”之后,能够让读者一瞬间带上了感动、崇敬的情感因素。不可否认的是,议论文中的这种情感因素是能够影响阅读者的情感的,是能够影响作文最终的水准的。“在我印象中”一句,不仅可以模糊化处理一些素材的细节,更能够让读者去接受这样的事实,而不是把读者完全当作一个接受信息的人,抹去其原有的认识,一定要接受写作者的观点和信息,因为写作者已经很明确地告诉读者这一切都是“在我印象中”。当然,在文段最后可以用第一人称表达写作者的观点,比如此处的“一个我心目中永不磨灭的英雄”,鲍威尔为了他人的自由放弃了权利与财富在写作者看来是一种英雄行为,此语一出,不仅可以让读者明确感受到写作者的观点,更能够让黄金素材为核心观点服务。

但是我们需要注意,议论文的文体决定了“我”的介入不应该过多,否则会让读者疑惑文章的文体,但我们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巧妙地介入议论文的叙述。我们知道,“我”不仅仅可以指代写作者自己,“我”可以是带有人物色彩的“穿越化”的人物,通过“我”的嘴巴来体现自己的观点,且看:

片段三:

自由是宝贵的,远远超过其他一切,失去了自由便等于一无所有。我出生于纽约,父母是来自牙买加的移民,在那个受到种族歧视的年代里,我饱受白眼和嘲讽。但我知道,只有反抗才有希望,只有通过我的不懈努力才能够让广大黑人获得真正的自由。于是我与白人斡旋,我向黑人演讲,我竭尽我的全力去取得白人的认可。终于,他们愿意让我成为美国总统,但唯一的条件是我不得任用任何一个黑人。这是多大的讽刺!我毅然决然地拒绝了,倘若我这样做我与那些种族歧视的人有何区别?广大黑人都在等待着我给予他们自由呢!在任何一个时代,谁因为害怕贫穷而放弃比财富更宝贵的自由,谁就只好永远做奴隶。我最终成功了,我——克林·卢瑟·鲍威尔最终为黑人争取了那难能可贵的自由!

总之,“我”是读者发现文本的一双眼睛,也让故事的切入口变得自然而平和,让材料有了整合的可能,通过写作者的巧妙变化,“我”更能够简单明了地表达观点,展现质朴的本色。但是在运用过程中我们应该避免完全第一人称的叙述,比如对人物细节、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的描写,这样会让议论文文体出现偏差,拖累整篇文章的总体结构。

二、用“你”的嘴巴煽动情感

议论文虽然是写作者表达观点的一种文体,但也是写作者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媒介。与一般的抒情散文不同的是,议论文的情感表达更为含蓄和内敛,但是,一篇优秀的议论文我们还是不难发现其表达的情感的。比如庞朴在《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一文中表达的就是一种对文化传统传承的真实情感,既要继承它作为财富的那部分,也要感恩于它作为包袱的那部分。笔者为何这样概括作者的情感,原因就在于我们可以在文中发现作者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谁想要拉住传统前进的脚步,阻挡传统文化的趋势,纵或得逞于一时,终将徒劳无功,而且往往要激起逆反心理,促成精神危机”。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议论文中也应该有明显表达自己情感的句子,而在表达情感上,除了第一人称的直接性,第二人称的自然真挚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第二人称的运用能够使情感更为自然,营造出一种真实的情境,这种情境很容易激发出写作者的抒情欲望。我们可以通过两个文段的比较进行分析:

片段四:

尽管这件事已经过去了好久,但在那时,仍然引起了轩然大波。杭州胡斌为了图一时的刺激和快感,晚上在街道飚车,而使一个无辜的生命消失在世界。啊,若是盲目追求自由,认为自由、权利不受约束,那么这便是一个活生生的反例。虽然胡斌因为自己的行为锒铛入狱,但是这也给我们以警示,滥用自由是会让人更快地失去自由。为了自己的一时快感,却使自己身陷囹圄,还用别人无辜的生命作为代价。着实令人不齿。这种伤害他人换来的自由宁可不要。自由是高尚的,若是用别人的伤害得来的自由并不是真正的自由。所以,我们的自由不能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选自朱良辉《自由的约束》)

片段五:

尽管这件事已经过去了好久,但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也有着教育意义。杭州胡斌为了图一时的刺激和快感,晚上在街道飚车,而使一个无辜的生命消失在世界。啊,难道你不知道你一时的刺激和快感会带来沉重的后果吗?难道你不知道自由和权利是应该受到约束的吗?你的锒铛入狱是你盲目追求自由的最好的结果,你将用你宝贵的自由来为你的行为付出代价。滥用自由是让人失去自由的最好办法,你这种以伤害他人而换来的自由只能让人不齿。胡斌,你可知道,自由是高尚的,若是用别人的伤害得来的自由并不是真正的自由。不过,也得感谢你,若不是你,我们如何才能知道真正的自由是不能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的呢?

这个片段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人称的指向,用“你”来指代材料中的主人公,通过对主人公行为的直接评判来表达作者自己的情感,能够让读者更为直观地看到作者的情感态度。虽然在行文上不是那么通顺,但是通过两段的比较我们可以感受到第二段在情感带入上更胜一筹。除此以外,第二人称“你”也可以指代材料外的读者,我们来看如下两个片段:

片段六:

“自由即有权做一切无害于他人的任何事情”,《人权宣言》里这样写道。我们在珍爱自己自由的同时,也应该珍爱他人的自由。前不久发生的杭州公交车纵火案中,包某正是没有珍爱他人的自由,不惜以身试法,伤害了二十多名乘客的生命安全,其中十九人身受重伤,至今还挣扎在生死边缘。他为了一己私念,剥夺了他人的幸福,用一个人的“自由”换取了其余几十人的自由,这样的行为,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他还那样年轻,还没有好好享受自由的快乐,就可能因此而一辈子失去拥有自由的权利了。挥霍自由是要付出代价的,伤害他人的自由更是可耻!(选自叶晨昊《珍爱自由》)

片段七:

“自由即有权做一切无害于他人的任何事情”,《人权宣言》里这样写道。

你是否感受到当下社会的种种暴力事件的恐怖?你是否感慨于现在的社会究竟变成了什么样?你是否感喟于那些为了一己私欲而残害他人性命的行为?还记得前不久发生在杭州公交车上的纵火案吗?肇事者包某正是没有珍爱他人的自由,不惜以身试法,伤害了二十多名乘客的生命安全,其中十九人身受重伤,至今还挣扎在生死边缘。他为了一己私念,剥夺了他人的幸福,用一个人的“自由”换取了其余几十人的自由,这样的行为,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他还那样年轻,还没有好好享受自由的快乐,就可能因此而一辈子失去拥有自由的权利了。挥霍自由是要付出代价的,伤害他人的自由更是可耻!

写作者在运用第二人称来抒发情感时也要注意,第二人称的指代必须明确而清晰,有时“你”指代文章事件主人公,写作者对其行为进行评判,有时“你”指代文章外的读者,写作者为了引起读者的共鸣而把他们写进了文章。无论哪一种,写作者都能够很好地抒发自己的情感,也能够更好地让读者走进文章,但千万不要乱用,否则只能让文章混乱不堪。

三、用“他”的思维论证素材

和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相比,第三人称的最大好处就是写作者完全跳出了作品的局限,能够拥有更大的平台进行观点的表述和论证的表达,能够把笔伸向任何一个方面,灵活自如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且,用“他”来论证素材不会让人产生一种脱离材料的感觉,始终在既定的材料中进行论述,使写作者的论证更为集中,也更为有力。我们来比较两个片段:

片段八:

陶渊明便是懂得了其中的真谛。在迎接要官时,当他人劝说他穿戴整齐去迎接时,自由随性的他却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随后他便辞官隐居山林。即使贫穷,陶渊明仍然毅然选择了比财富更宝贵的自由。在财富与自由中,正是因为他作出了正确的选择,而获得了那超脱自然的自由。(选自王科欣《放下拥有,获得自由》)

片段九:

陶渊明为了心中的自由,放弃了仕途;三毛为了心中的自由,选择了流浪。他们作出了对的选择,他们放弃了物质,去追求精神的升华。在物质和自由面前,有些人选择了物质,也许他们会说足够的物质才能让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但这是自由吗?不是,物质早已禁锢了他们。当你选择放弃的时候,你也就打开了囚禁你的牢笼。我们需要学会放弃,只有放弃了,才可能得到。(选自周浛靖《尊重自由的规则》)

通过这两个片段我们不难发现:两者都是用第三人称进行叙述的,但第二个片段显然更好。不仅仅是因为语言的精练和反思的哲理,更多的是因为第二个片段在论证中用了第三人称,能够直接点到人物与众不同之处,能够让读者最为直接地找到写作者的观点和情感态度,更能够在快速阅卷过程中给阅卷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

或许,通过“我”的叙述、“你”的抒情、“他”的论证,能够让一篇议论文体现出更为合理紧密、有理有据的感觉。当然,与其他格式的议论文写作不同,叙述人称“你我他”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模式,让文章能够传递出更多的新意和诗意,也能够让写作者的观点、情感、哲理思考在文中更为充分地体现,更能够让读者感受到写作者的与众不同的能力。

[1]王文华.论叙述人称[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

[2]王栋生.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第二人称第一人称指代
奥卡姆和布列丹对指代划分的比较
类型学视角下的韩汉第二人称对应情况研究
中国年轻用户在网络聊天环境下第二人称的使用探析——以线上“你”和“您”的使用为例
The Ways of Leading a Healthy Life
汉代铜镜铭文中的第一人称
基于深度学习的维吾尔语名词短语指代消解
“我”最初是古代兵器
“指代”难点剖析
“您”字小史
你和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