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院校大学英语学术英语教学转型的思考

2015-02-14田丽

语文学刊 2015年18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中医药学术

○ 田丽

(湖北中医药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中医药院校大学英语学术英语教学转型的思考

○ 田丽

(湖北中医药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中医药国际化的进程对于中医药专业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当前由四、六级考试引发的中医药院校的大学通识英语应试教学无法服务于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舞台。大学英语学术英语教学转型势在必行,同时对于教学转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应积极地应对,开展教学实践。

通识英语; 学术英语; 转型; 中医药国际化

一、中医药国际化背景下大学英语学术教学转型的迫切性

中华民族在对生命的认知探索、疾病抗争、健康维护的漫长过程中,基于切身体验和医疗实践逐步形成,进而发展出成熟的中医药医学理论体系。博大精深的中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瑰宝。中医以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然辩证法为其指导思想,以其丰富的学术内涵,在当今现代西学迅猛发展的时代里,依然守护着人们的健康,散发着勃勃生机,成为世界医学界一道亮丽的风景。

中医不仅在中国国内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其在国外也被广泛传播。早在公元6世纪时,中医药已经传播到我们的邻邦朝鲜和日本等国。在世界上许多国家,中国传统医药得到了积极有效的认可,发展态势良好。当前14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针灸,约13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和使用中药。“世界性中医热潮非但没有冷却,萎缩以至消灭,反而生气勃勃地以更迅猛的速度深入发展、成就日益显著,并且得到越来越多的各国民众的欢迎与信任”[1],中医药国际化正的格局正逐渐形成。近两年来,国家大力扶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积极推进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一带一路的战略发展指导思想进一步坚定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中医药作用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加强了应对可能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的思想准备,进一步明确了推进中医药国际合作及“走出去”的策略和方略;为中医药海外发展带来新契机。

然而,在中医药国际化道路上充满了困难和障碍,中医药走向世界遭遇了不少来自西方医学界的阻力和非议。除了“加强与深化世界传统医学及中医药国际动态研究”“建立国际社会理解,适合中医药特点的标准和规范”等措施外,中医药走向世界最关键之一在于人才。中医药专业大学生不仅要掌握和传承中医药技术及文化,更应具有强大的英语语言沟通翻译和写作能力把中医药成就、发展及研究成果传播到医学界,增加了很多国际的了解、沟通与合作的机会,才能加速其国际化进程。

二、中医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教学转型的思考

2007年修订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明确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进行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在此指导下,目前中医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还是沿袭着传统的,由四、六级考试引发的应试教学,侧重培养学生基础英语语言技能通识英语教学模式。采用的教学教材是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与中医院校学生所修专业知识没关联性甚微。这种长期的单一教学模式无法提振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并且大学英语教学无法和学生的专业知识有机结合,不能满足学生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和研究强烈需求。学生的学术交流和学术写作等方面的能力相当薄弱,因此在中医药日益国际化,要求大力提升中医药人才的英语学术交流和研究能力的今天,转变中医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方式很有现实意义。

近年来,对于大学英语教学应以学术英语课程为依托内容的呼声越来越高,以学术专业内容为依托的学术英语教学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是由Hutchinson and Waters对ESP(English for Specific/Special Purposes)进一步细分的结果,是ESP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无论是英语专业还是大学英语,教学中心都应该及时向专门用途英语做出调整。就大学英语而言,新的教学重心应该是通用学术英语、专业英语和职业英语。”[2]以内容为依托大学英语学术英语教学转型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培养复合型,专业化中医药人才,促进中医药技术和文化的国际化交流。

采用内容依托式大学英语教学已经成为学界的共识,不少专家学者主张大学英语教学应依托学生所学的专业进行。其中以蔡基刚的观点最具代表性。他指出,“把以考试为导向的通用英语教学转到以国际化课程为导向的学术英语上来,培养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国际竞争能力。为此必须建立教育国际化环境下的课程体系。具体地说,压缩目前的大学基础英语课程甚至取消其必修课地位,腾出学分为学生开设ESP课程”。[3]

尽管不少专家指出了以专业知识内容为教学依托大学英语教学学术转型的必要性,但目前国内开展大学英语中学术英语的介入和专业英语课程设置的教学的院校并不多,大学英语学术英语教学转型尚处在探索和研究阶段,对于如何具体施行大学英语学术英语教学转型仍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考虑到我国高校间的实际差异, 现阶段我们还不能轻易地提出取消通用英语教学。较为适宜的做法应该是遵循因地(校) 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 各学校应根据自身特点和个性合理规划配置教学资源, 并制定出个性化的教学大纲。”[4]

鉴于中医药国际化的大趋势,结合医学院校自身文化特点和专业设置,以及满足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笔者对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转型提出以下构想:在中医药院校采用传统通用英语教学和学术英语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教材的使用上,采用国家级规划教材如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听说教程和医学专用教材相结合。压缩原有的通用英语教学精读和听说教学内容和课时至一半,剩余的课时分配给以学术英语课程为依托内容的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四个学期中,每一学期添加一门医学学术英语课程的学习,内容涉及医学词汇、医学阅读、医学视听说、医学翻译和医学写作几个方面。并且,在每个学期末设计相应的评估考核手段以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制定定量定性的教学评价机制,不断学术英语教学的课时、内容和数量等方面做出调整,最终使得大学英语教学转型更加合理科学,满足学生的社会、科研和兴趣需求。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综合应用能力,为顺利通过公共英语四六级考试提供保障,同时又可以向学生输送医学英语词汇知识、医学英语翻译和写作技巧和提高学生医学英语听说能力。医学英语课程与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相关,互为补充,不仅可以极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更为关键的是为学生在以后纵深的学习和研究中打下坚实的理论和语言基础,拓展其科研国际化提供了有效平台和途径,为促进中医药文化在全世界的传播提供有力的英语语言交流沟通保障。

三、学习英语教学转型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自二十一世纪初,关于以学术英语内容为依托的大学英语教学转型呼声不绝于耳,但近些年来这方面的进展并不迅速,主要是在教学改革中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和问题。

目前不仅中医药院校,在全国的高校中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着大学英语学分压缩高潮和大学英语课程稀释的困境。在业已压缩有限的授课时间内既要部分保留原有的通识英语教学内容,又要把与学生专业紧密相关的医学英语课程内容(医学词汇,医学阅读,医学视听说,医学翻译和医学写作等)科学合理的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是个突出的困难问题。

解决这一难题涉及中医药院校乃至全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的重大修改及调整。这在大学英语改革方向仍存争议,尚不明确的前提下并不现实。在此大背景下,通过增加医学英语相关的选修课程作为教学补充;充分利用现代发达的网络工具,积极构建医学英语学习平台,实现老师与学生课堂内外的实时互动;同时有效调动学生的内动力,充分利用学生课外时间,把医学专业英语的学习从有限的第一课堂延伸到无限的第二课堂。

大学英语学术英语教学转型要求高校英语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多元化。目前大多数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单一,大多是以文学、翻译、语言学为方向的英语语言文学学历背景,缺乏跨专业学术英语知识。“外语教师不能总从自己知识结构和教学经验角度来选择教学内容,强调自我。外语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和培训去适应学生的新需求及国家和社会的新需求。”[5]要想实现中医药院校的大学英语学术英语教学转型,必须要求中医药院校的英语老师掌握中医药的相关专业知识。因此培养具有夸专业知识结构,学术英语背景的多元化复合型的大学教师队伍是成功实施教学转型的关键。

可喜的是,不少中医药院校倡导鼓励英语老师报考和研读中医相关专业,同时为校内非医学专业的老师开设了医学专业课程培训班,以供其学习中医药基础知识和理论。同时校内的英语教师和中医药专家教授们交流互动也在院系间积极开展,为英语教师的专业医学知识贮备提供了有效途径。

四、结 语

对大学英语进行以学术英语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过程中,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设置,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更接近市场和学生需求,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的职业发展,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对同类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以及专业性强院校的英语教学也有借鉴和促进作用。促进大学英语课程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加强中医药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完善其知识结构,实现从语言技能教师到学术英语践行者的转型,为大学英语教师发展找到新的增长点。

[1]梅万方.诸子蜂起 百家争鸣——英国中医药的现状与展望[J].天津中医药,2010(5).

[2]孙有中,李莉文.CBI和ESP与中国高校英语专业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J].外语研究,2011(5).

[3]蔡基刚.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定位研究[J].外国语,2012(1).

[4]史光孝,赵德杰.以内容为依托的大学英语教学走向:通识教育抑或学术英语教育[J].山东外语教学,2011(2).

[5]蔡基刚.CBI理论框架下的分科英语教学[J].外语教学,2011(5).

[6]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本文系湖北中医药大学校级课题“中医药国际化视角下中医院校大学英 语学术英语教学转型的研究与实践”成果之一。

田丽,女,湖北襄阳人,湖北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英语教学法。

H319

A

1672-8610(2015)06-0106-02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中医药学术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