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岳阳楼记》课例赏析

2015-02-14

语文天地 2015年20期
关键词:岳阳楼记岳阳楼范仲淹

罗 艳

《岳阳楼记》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文章,本节课为王丽红老师教学实施中的第二堂课,观看时长45 分钟的课堂视频后,其教学风格总体可概括为紧扣主题、简洁明了,下面将本节课分为五个环节,并作赏析。

第一环节:导入。简单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疏通文意),并检查学生完成课后作业情况,由两名学生代表用幻灯片展示收集的资料,第一组学生收集关于岳阳楼的对联,例如,“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水天一色,风月无边”;“十五年胜地重游云外神仙应识我,八百里长天一览湖边风月最宜秋”。第二组学生收集关于岳阳楼的诗,收集成果有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杜甫的《登岳阳楼》等。

第二环节:正式进入课堂教学。师:古往今来,迁客骚人为岳阳楼谱下了千古绝唱,岳阳楼上更是题满文人的诗词歌赋,因此,有人说岳阳楼就是一部文学史,范仲淹也由此感叹“前人之述备矣”,面对前人的诸多评述,范仲淹没有像李白、杜甫那样登楼感叹个人命运,或讴歌岳阳楼的壮丽,而是另辟蹊径,著文于世,那么这篇文章的独特魅力究竟在哪里?

赏析:王丽红老师的这段话既是对同学们收集结果的总结,又是在引领教学进一步深入。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信息化时代提高资料筛选的能力,并能将计算机作为学习工具。从学生准备的幻灯片中反映了老师已在教学中强调了这一能力的培养,但是对于学生的展示结果,老师在肯定的同时,也要提出改进建议,如第二组同学的PPT 背景图片颜色太深,图案过大,以致于诗的内容看不清,任课老师在总结中未提及、引导,底下的学生也未指出问题。

只有学生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才能显现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为领略这篇文章的独特之处,第二个环节中,王丽红老师设计的主要问题是“作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三位同学说出自己的看法后,师生共同找出文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教师继续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由表及里,说出对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

第三环节:讨论文章抒发思想感情的方式。学生自由讨论中,老师走入学生中间,对学生疑问作出指导,例如一组学生对文章如何分段产生分歧,王丽红老师随机纠正学生的旧有观念,指出分段没有固定答案,只是理解文章的一种途径。交流讨论意见后板书:

赏析:课堂的进展顺序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在备课中,可根据对文本的理解,作出适应具体课堂的设计方案,这堂课中,王丽红老师首先在第二个环节中要求同学们解决了归纳性问题,然后在第三个环节再要求学生用知识演绎的方法,理解文章结构,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初中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也与新课程标准中倡导探究学习的理念相照应。

第四环节:设置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结合范仲淹的个人遭遇和自己的生活,谈谈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理解;第二个问题是围绕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举例说明还有哪些仁人志士与其志同道合。这一环节共有10 个学生进行了单独发言,对第一个问题的看法,普遍较理性,认为对个人的情绪应有所控制,王丽红老师则发出了引导性的提问“人怎样才能不轻易被环境化?”(坚定的意志),继而再问“范仲淹是不是‘古仁人’,哪句话表明了作者的意向?”(是,文章末尾“微斯人,吾谁与归?”)结束对文章的讲解。

赏析:这一环节从发言的学生人数统计可以看出已调动学生的思考热情,语文教学不仅是为了让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而且是让学生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熏陶。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便是弘扬古时品德高尚之人豁达、乐观的胸襟,在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面前坚持以天下为己任的价值取向。

王丽红老师的补充提问“人怎样才能不轻易被环境化”也与初中生面临的精神困惑相贴切,步入青春期的学生开始对自我的认识复杂化,在学习中容易受他人影响,比如有学生羞于让同伴看见自己过于努力地学习,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也应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产生积极影响。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一为摘抄忧国忧民的名人轶事;二为结合课文中涉及到的表达方式,练习一篇抒情短文。

赏析:布置课后作业的意义是将语文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后,延伸到个人生活中,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大语文”的教学观不仅是对教师的要求,也是对每一个学生的期望。

猜你喜欢

岳阳楼记岳阳楼范仲淹
孙高华
范仲淹画粥苦读
拥有一种“超能力”
《岳阳楼记》接受史研究
“加一倍”写法——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
范仲淹苦读轶事
凝固的艺术之岳阳楼
关于范仲淹的称谓
《岳阳楼记》三美
范仲淹《岳阳楼记》对清代越南使节岳阳楼诗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