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现象的探究:对烟台市Z区的调查
2015-02-13张静苏春景
张静,苏春景
【基础教育研究】
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现象的探究:对烟台市Z区的调查
张静,苏春景
学生的身心发展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小学生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价值观,对外界影响几乎没有抵抗力。课外辅导班现已成为与小学生密切相关的事物,对小学生的成长产生隐性的影响。文章基于对烟台市Z区的调查,通过对课外辅导班的内涵与外延的分析以及利用SWOT分析法对其优势、劣势、机会与挑战的探讨,最后提出了三点改进课外辅导班的建议。
小学生;课外辅导班;SWOT分析
随着升学压力的不断加大,教育产业化、市场化的发展,课后辅导班愈加红火起来。有个别辅导班突破重围一跃成为大的知名辅导机构,甚至成为上市的教育集团。因此,由课后辅导班带来的社会影响不容小觑。本文试图通过对烟台市Z区课后辅导的现状调查,反思这一社会现象,希望能够得到社会的持续关注,引发思考。
一、课后辅导班的内涵
对于课后辅导班的内涵众说纷纭。顾明远先生指出“课外辅导的内容包括疑难问题解答、课下作业指导、课外预习指导、课外读物指导、课外小组辅导等。课外辅导,是优化教学全过程的一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形式,也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重要措施之一,它不仅使学生增长知识,打好学习基础,而且也使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从实际出发,不断改进教学工作”。[1]叶澜先生认为“课外辅导是对学校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学校的任课教师利用学生答疑自习课时间,在不影响其他人学习的情况下进行个别辅导,也属于课外辅导。课外辅导主要是给学生解答疑难问题,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或缺课的学生补习。[2]从以上两个概念界定可以得知,课外辅导既包括多种形式的校内辅导,也包括种类丰富的校外辅导。在授课内容上有的辅导是课堂内容的延伸和补充,而有的是完全不同于学校的教学内容。在笔者进行调查之际,烟台市Z区已取消区内所有校内辅导班,因此本文所指的课外辅导班,是指小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所参加的班级授课制形式的校外辅导班,授课内容不仅是对学校授课内容的补充和延伸,还包括辅导班自设的不同于校内教学的内容。
二、调查结果
笔者对烟台市Z区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的基本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57份,有效调查156份。使用SPSS进行描述统计分析。
(一)强度与效果
在参与调查的小学生中,有76.9%的学生参加过辅导班,有61.3%和49.6%的学生在周六和周日参加辅导班,而8.8%的被调查者每天放学后都会参加课后辅导班。
66.7 %的被调查者每周上辅导班的时间是在5小时以内,有20.7%的被调查者参加辅导班的时间在5~10小时,但是有3%的被调查者反映所参加辅导班时间多于20小时,每天平均参加补习3个小时。而且44.4%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现在仍参加二至三个辅导班。
那么如此强度的辅导班是否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呢?在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近大半的被调查者反映辅导班没有给自己带来学习压力,有15.3%的被调查者觉得压力比较大。由此可见,以往观念中辅导班增加小学生负担的观点也不完全正确。67.6%参与调查的小学生认为参加课外辅导班对自己有帮助,而且帮助很大。
(二)态度与意愿
从参加辅导班的出发点来看,49%参与调查的小学生表示自己参加辅导班的原因是想多学习东西来提高自己,24.5%的小学生想通过参加课外辅导班来弥补不足,有19%的被调查者反映是被父母要求参加辅导班的。
对于参加辅导班,46.5%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是愿意参加的,56.4%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我非常喜欢参加辅导班”,5.7%选择了“我非常讨厌参加辅导班”。但是值得注意的是,58.7%的被调查者反映即使不参加辅导班自己也是能够主动学习的。
(三)授课与多媒体使用
在调查中,29.1%的学生认为辅导班的授课内容与方式比学校的授课内容与方式更适合自己。但是,近一半的被调查者反映辅导班的授课内容与学校里的授课内容重复,31.3%的被调查者认为辅导班的授课更有意思。
被调查者中52.9%反映自己所参加的辅导班没有使用多媒体,但是75.7%的被调查者希望使用多媒体教学。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尽管参加辅导的科目繁多,部分被调查者每周要花费很长时间,从意愿和态度上看,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自己需要参加辅导班,也愿意参加辅导班。
三、结合调查结果,进行SWOT分析
SWOT分析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优势(Strengths)、机会(Opportunity)、劣势(Weakness)、挑战(Threats)。使用SWOT分析法便于从内部和外部对一事物作出全面、准确、系统的分析。因此笔者尝试使用SWOT分析法,结合调查结果对这一现象做定量与定性的分析。
(一)优势
第一,课外辅导内容的种类丰富,可以满足学生对课程多元化的需求,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3]调查结果显示有近三分之一的小学生参加过舞蹈声乐班和书法绘画班,而这些都是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由于小学课程主要是以语文、数学和英语为主,其兴趣需要在学校里得不到满足,种类繁多的课外辅导班正符合了小学生们的需要。
第二,灵活的管理组织形式。首先,课外辅导班的教学可以根据辅导班学生的现有水平、条件和需要来组织。其次,大部分辅导班都实行小班教学,这样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学生也能够更好地发现自己、展现自己。另外,辅导班的授课时间非常灵活,例如,设有寒暑假班、周末班,以及其他课后时间的班。根据自身的条件和需要,学生主动选择上课时间和科目。而且对某一辅导班不满意也可以选择新的辅导班和教师。
第三,辅导班纷纷聘请名师或者实力较强的教师。教师赋予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是对人的生命价值的重新诠释。[4]课外辅导班的教师没有过度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因此88.3%的被调查者表示很喜欢辅导班的教师。
(二)劣势
第一,缺乏统一规范的教学组织制度。例如在授课内容方面,因无规范教学大纲,44%被调查者反映课外辅导班授课内容与学校授课内容重复。这必然对学校的正常教学造成冲击。第二,教师聘任上存在问题。很多教师与辅导班签的是短期聘任合同,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学质量也良莠不齐,据了解,市场上部分辅导班聘任在校大学生或研究生担任教师。辅导班的出发点是谋求经济利益,与学校的公益性质有本质不同。从利益出发导致其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比如廉价雇佣在校大学生做教师,却在宣传上下足功夫。第三,从学生的成长方面来说,一方面家长把孩子送到辅导班,以为有专业老教师的不停歇教导便可高枕无忧,殊不知很多东西不是由老师教给的,而是孩子在家庭、社会生活中养成的。此外,课外辅导机构对学生的隐性影响不可忽视。第四,教学环境上有待提高。如被调查者中52.9%反映自己所参加的辅导班没有使用多媒体,而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我国城乡差距很大,当城市里的孩子在课余参加丰富多样的辅导班来充实提升自己时,贫困农村以及边远山区的孩子还在为常规上学而努力。辅导班的存在,便是教育不公的体现。
(三)机会
个体无法选择自己的先赋地位,也无法通过努力改变先赋地位,只能通过自身的力量来改善自致地位。升学是社会阶层间流动的主要途径,也是改善自致地位的重要途径。家长想方设法为孩子谋求更好的未来,除了通过人脉关系和资金实力来实现更好的选择外,还有一个重要途径便是提高孩子的自身竞争力,于是辅导班便有了市场。
比如《变色龙》一课介绍变色龙外形,作者是怎么写清楚的呢?我把原文中的修饰性词语去掉,把长句子变成短句子,让学生辨析压缩后的句段与原文的区别。当学生说出“去掉修饰性词语后句子不具体了”,说明他们明白了句子写具体要有修饰性词语。但是原文的写作密码还没有完全破解——作者是如何写具体的呢?接下来引导学生分析压缩掉的那些修饰词语:“椭圆形”“三角形”“长筒状”是写形状的;“翠绿”是描写颜色的;“凸起”“隆起”“尖细”“短脚”是描摹形象的;“四只”是写数量的;“酷似龟背”是运用了比较的方法……
家长的观念也影响了孩子,尽管只是小学生,已经认识到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性,46.5%的被调查者自愿参加辅导班,49%的孩子参加辅导班是为了多学东西提高自己。
此外家长之间也存在攀比心理,比如邻居家或者同事家的孩子参加了辅导班,那么这位家长也极有可能为自己的孩子报班。在辅导班选择途径上,选择“通过家长的朋友推荐”这一项的孩子占五分之二。
最后,班级授课制下,会产生偏科的学生,或者学困生。在客观上,由于学校教育的不足,学校教育的有效性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许多家长希望通过让自己的孩子上假期辅导班来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或文体素质,这种教育需求就给假期辅导班提供了极大的教育市场。[5]
(四)挑战
课外辅导班虽然不是新生事物,但也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要正确处理与校内小学教育的关系,避免造成资源浪费,更重要的是避免加重学生的负担。
其次,各省市也不断出台针对辅导班的政策,这类政策对中小型辅导班的发展带来了挑战。
四、相关建议
从调查结果来看,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课外辅导也已经成为学生、家庭的需要。资料显示,中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的人数呈逐年上涨的趋势,二三线城市中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的人数比例正在赶上一线城市,而且参加辅导班的学生年龄呈下移趋势。
这一现象在韩国同样盛行,1980年7月30日,韩国政府公布了《教育规范化及消除过热的课外补习方案》,旨在营造注重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教育氛围,以消除社会各界对孩子们过度的课外补习热。[6]此法案虽然对课外辅导热这一现象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但是遭到了韩国民众的极大反对和谴责。迫于压力,韩国政府作出了让步,在一定条件下允许部分科目进行补习。2000年,韩国政府认识到这一需要,宣布禁令违反了宪法,关于辅导班的禁令走到了尽头。
与韩国相比,我国关于课外辅导班的情况并不特殊,相关部门应该正视辅导班这一现象,不仅看到其劣势,也要看到它所具有的公共教育不具备的特质,及时出台相关政策与法规,对其进行调整、规范。
(二)整合教育资源,建立课外社区学校
1.世界上多个国家采取类似措施
课外学校是由韩国政府于2005年提出的。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韩国政府看到了课外辅导合理性的一面,决定建立“放学后的学校”,也就是课外学校。课外学校,其实质是利用公共教育资源,通过多样化的课外辅导教育,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和家长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增强学校与家长社区的联系与沟通。[7]这是一个解决课外辅导班处于尴尬境地的好办法。
不仅仅在韩国,笔者了解到了意大利Bressana Bottarone市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办法。在了解到不断增长的需求后,Bressana Bottarone市政府与教育委员会合作,创立课后服务的实验,实验时间是2011至2012学年,学校的服务将主要针对小学的学生进行。政府不直接参与而是指定个人来负责课后服务。
2.因地制宜,创办课外社区学校
在我国创办课外社区学校可以结合国际上其他国家的成功做法,因地制宜。
根据我国当前的居民聚居情况,可以以社区为单位建立课外社区学校。课外社区学校是在整合公共教育资源的基础上,由政府与社区共同出资创办。政府与社区并不直接负责,而是共同选择优秀教育人士来负责。社区民主选拔教育委员会,由社区教育委员会在教育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下对课外社区学校教学的有效性进行评估。课外社区学校的具体教学内容可委托大学或者研究所来进行研发。这样就形成了学校、社区、政府、家庭的合力。
(三)辩证认识课外辅导,理性选择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近40%参加辅导的学生反映自己参加的课外辅导班是由家长的朋友推荐的,还有一小部分小学生反映是自己找到的辅导班。通过以上选择途径可以看出,辅导班的选择并无规范标准,全凭自觉,基本是通过口耳相传,家长存在跟风从众现象。家长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孩子需要什么?孩子的兴趣在哪里?调查结果里,58.7%的被调查者反映即使不参加辅导班自己也是能够主动学习的,36.9%的学生认为不参加课外辅导班自己有时能够主动学习。家长要看到孩子主动学习的愿望与意愿,积极培养孩子主动、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
另外,家长不仅要看到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的优点,也要看到其缺点。把大部分课外时间用在课外辅导上,缺少与父母家庭的沟通,缺少对家庭的爱与温暖的体验与感悟,对孩子将来的成长都不利。辅导班质量参差不齐,家长要理性选择。
[1]顾明远.实用教育学[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0.
[2]叶澜.新编教育学教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3]李爱华.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观察与探索,2012(11):61.
[4]李晓红.农村地区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1):116.
[5]成力,成云.对“假期辅导班热”的现状分析及反思[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6(12):22.
[6]许政法.韩国课外补习政策述评[J].上海教育科研,2009 (2):35.
[7]李水山.新时期韩国教育的重大改革与社会反映[J].职业技术教育,2007(19).
责任编辑:陈兴安
张静,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苏春景,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特殊教育研究(山东烟台264000)。
G625.5
A
1671-2277-(2015)02-005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