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TS教育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方式探索

2015-02-13王大本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科学

王大本

STS教育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方式探索

王大本

当前,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逻辑主线和核心任务。作为当前较为先进的教育理念——STS教育,其所要求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师素养、评价方式,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都具有借鉴意义。文章将STS教育理念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一步丰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理论研究,同时为在广大青年学生当中有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参考建议。

STS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广大青年学生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广大青年学生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培养至关重要。当前,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途径、手段、评价等方面,仍然以传统的教育方式为主,教育效果尚未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如何更加有效地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他们能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实践的重点问题。为此,本文借助STS教育(即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的研究简称)的理论思想,对如何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进行研究和探索。

一、STS教育的含义

STS是探讨和揭示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新兴研究领域,STS教育是基于STS学科研究理论的重要研究方向,是在科学教育改革过程中兴起的新的科学教育构想,它强调以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为指导思想而实施的科学素质教育,是对传统科学教育的一种审视和反思。

20世纪60年代,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对STS教育进行积极的研究,包括STS教育的特点、内容、功能等诸多要素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如1985年美国实施了包括STS教育在内的公民科学素质教育,以及旨在提高人们在科学、数学和技术方面素养的“2061”计划等。我国的STS教育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一直是我国教育改革的热点之一,近年来,国内教育工作者对STS教育开展了丰富的研究。例如,孙可平认为,“STS教育是科学领域中实施的以改进整个社会的科学文化为目的的文化策略”;孙海滨认为,“STS教育要求科学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要注重渗透技术教育,以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交互影响,理解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化、整体化特征,理解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社会价值”,等等。

STS教育作为当前最为流行的教育理念,遵循了人才培养的成长规律,符合了科学知识传授的客观规律,对于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更新,以及教学模式的改革都起到了较强的指导作用。

二、STS教育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必要性

1.从教育内容看,STS教育是“具有整合性、跨学科性,而非单科性的专业学科教育,并且内容向科学、技术与社会相关的意识领域教育、能力领域教育、情感领域教育拓展”,并且会随着科学技术社会的发展呈现出“动态”的变化,而正也STS教育本身这种“动态”吸收各种前沿科技成果,以及社会发展问题作为研究内容的特点,才促使大学生不断运用科学的思维和方法,更加理性地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从而提出实现科技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对策建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概括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它来源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又指导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STS教育的这种“动态”的变化特点可以不断发现、挖掘并吸收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最能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采用典型、鲜活的事例作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培养、教育的载体。

2.从教育方式看,STS教育摒弃了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导向,转向了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教育导向。STS教育十分重视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探究、体验的教育方式,培养积极参与决策并负有社会责任意识的高水平人才。[1]同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来都不是高高在上的教条,唯有付诸行动才能感受价值,进而实现价值。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不能只停留在“说”的认知层面,还要体现在“做”的行动层面。在教育过程中,必须要注重通过体验式、实践式的教育方式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使其能够在深切感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精神作用,并在自己的日常行为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从教师素养来看,STS教育要求教师不能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和教学秩序的管理者,而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启发者、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有跨学科、交叉学科的教育理念,不仅要对自然科学体系发展状况有整体性和系统性的把握,而且还要对社会科学发展状况有所认识和研究;另外,教师必须要摒弃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手段,自觉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能力。而对于从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工作者来说,仅满足于阅读各类理论书籍,就理论来分析理论,显然已不能满足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促进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发展产生巨大作用的需要。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从而使大学生能够感知它、领悟它,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

4.从评价方式来看,STS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STS实践能力,分析以传统教育方式所不能解决的矛盾与问题。通过STS教育,使学生们能够自觉地、有计划地、科学地观察社会中的种种矛盾和问题,并通过科学的分析,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2]因此,STS教育更注重对受教育者综合素质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检验。同样,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要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且还要培养他们具备优良的思想品格,从而引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因此,对于价值观层面的评价,采用传统的应试的方式,试图对大学生的受教育效果采用统一的标准进行评判,至多只能使学生形成浅层次的“认知”,而要评判他们是否形成了深层次的行动层面的“认同”,则需要通过他们对待、处理事情时所表现出的欲望、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信念等意识形态进行精神活动分析,并与随之产生的行为活动进行综合评价。

综上所述,STS教育的内容、方式、教师素养、评价方式等教育理念的主要方面,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理念十分相似,而且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因此有必要引入STS教育理念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路和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

三、STS教育视野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探索

(一)完善教育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来源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单纯的从理论层面、思想层面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进行理想信念的教育和培养,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要。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不乏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的各种鲜活事例。因此,可以对各种鲜活的事例,各种最美的人物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挖掘和阐发其中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可感知、可践行,让大学生在鲜活的事例中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进而形成价值认同,自觉地在个人行为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达到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目的。

(二)丰富教育方法

当前,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有很多,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学生党团组织建设、校园文化建设、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等多种途径,在众多途径中主要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而其他的环境育人、实践育人等途径的运用和使用相对较弱。《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能像传授知识一样直接教给学生”,而是要通过一些活动让学生体验和内化。因此,对于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在坚持传统教育方式的基础上,更注重对校园文化、党团组织、社会实践等体验式教育途径和手段的丰富、完善,注重发挥这些教育途径的“隐形教育”效果,使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良好的美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项要求。

(三)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对于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要摒弃过去只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理论知识进行研究和探索这一“单线程”的研究工作,一方面,注重对自然科学、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科学进行学习和掌握,在大学生面前将自己作为交叉学科、文理融合的榜样;另一方面,能够对于各种自然科学、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社会问题进行深入、透彻的哲学思考,并且教育、引领大学生,正确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看待经济社会与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使得大学生在分析、研究各种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四)建构评价机制

对于思想层面、价值观层面教育效果的评价,不能简单的用传统的、具有标准答案的考试形式进行评定。因为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程度包括“认知”和“践行”两个层面,单一的通过考试的形式,可能仅仅是对其“认知”层面的认同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价,而对其“实践”层面的认同却难以形成有效的考核和评价。为此,需要进一步改革考核评价方式,构建新型考评机制,如通过开放式、多元化的、“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的考评思路对考核方式进行设定和安排,进而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进行更为客观的评价。同时,这种“实践”的考评机制,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判断,引导他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内化为自身言行。

通过对STS教育所要求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师素养以及评价方式等内容的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将STS教育思想引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过程,对于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规律、达到教育目的、发挥教育的指导作用都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孙可平.STS教育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56.

[2]陈亦人.论STS教育的指向与实践[J].当代教育科学,2010:48.

责任编辑:金锡萍

王大本,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大学生德育、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天津300401)。

G641

A

1671-2277-(2015)02-0024-03

2014年天津市教育系统调研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研究”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核心科学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