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与离职倾向的分析和对策

2015-02-13黄景文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广东顺德528300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离职倾向职业倦怠高校辅导员

黄景文(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广东顺德528300)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与离职倾向的分析和对策

黄景文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广东顺德528300)

摘要:随着社会压力的逐渐增加,高校辅导员常常存在职业倦怠的现象。文章阐述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表现,对其出现职业倦怠和离职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离职倾向;原因;对策

高校辅导员这个职业从出现至今已经有60多年,其重要地位已愈发凸现。在高校学生工作中,辅导员一直处于工作前线,负责大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和学生有关的活动、事务的管理。但是,由于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加,高校辅导员出现职业倦怠的现象日益明显,这不仅仅对辅导员自身是一种损害,也不利于学生的管理,对大学生的成长会产生消极作用。目前很多辅导员离职的原因大部分都是由职业倦怠引起的,因此,解决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减少其离职倾向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高校辅导员因职业倦怠而离职的原因分析

1.角色的困扰

高校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职业中的角色冲突以及角色模糊。不同的人对辅导员有着不同的期望,在大学生眼里,辅导员担任着很多角色,他们组织活动,教育引导学生,是学生的朋友;在学校眼里,辅导员是一个需要对学生严格的教师;在家长眼里,辅导员是学生和蔼可亲的长辈。因此,辅导员面对不同的人,要根据实际需要,及时进行角色转变。要同时扮演好这么多角色并不容易,这些角色之间的矛盾冲突一直困扰着众多高校辅导员。在这样的压力下,辅导员自然会产生职业倦怠,甚至有些辅导员承受不住压力而产生离职倾向。同时,学生日常生活、学习情况出现问题的时候,第一个找的就是辅导员,第一个被问责的也是辅导员。而外界赋予的角色功能无法清晰地对辅导员工作进行定位,不能够合理地判断辅导员的工作成绩,如此一来,高校辅导员就会怀疑自己的职业身份和工作价值,引起其职业归属感的淡漠就核心价值观缺失,严重时会导致辅导员离职。

2.地位不高,前景模糊

目前,很多高校都在积极倡导教育教学和科研项目的研究,对教学科研人员重视度极高,也因此忽视了其他职位的教师。高校辅导员的日常工作复杂,工作量大,直接为学生服务,很辛苦。可是这样的付出在工作的量化以及职称的评定中却不占优势,反处劣势。大多数辅导员因为工作繁忙,根本没有时间去搞科研,但是高校的职称评定政策中并没有考虑到辅导员的工作性质,这就会导致辅导员在和其他教师共同竞聘的时候,很难评聘相应的职称,所以辅导员的发展前景并不乐观,因而很多辅导员都会产生职业倦怠,萌生离职倾向。

3.工作量大,超负荷

一般情况下,如果一个人的工作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那么这个人必然会产生职业倦怠,甚至会使其变得情绪抑郁,无精打采。随着高校的扩招,各高校的学生人数在近几年显著增加,学生人数的增加必然会加大辅导员的工作量,很多高校辅导员的师生比甚至超过了1:200。辅导员不仅要负责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还要负责很多不在其责任范围内的不能够量化的工作。学生性格的复杂性决定了学生工作比较特殊,其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需要管理者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管理。如此一来,长久的超负荷工作,很难使辅导员不产生职业倦怠。

4.福利待遇差,自尊心受伤

如前所述,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压力大,工作量大,但是辅导员的薪资待遇却往往和其付出不成正比,这就会导致辅导员心理上产生落差感。不少高校规定辅导员的岗位津贴处于最低一级,无论辅导员的工作业绩如何、工作年限有多久,其薪资水平都不会改变。特别是没有一个合理的评价系统对辅导员的工作效果进行评价,即使很多辅导员都在尽最大努力帮助学生、管理学生,但是其地位和薪资也不会因为其努力而有所提升,这样一种现状导致辅导员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产生职业倦怠,对这个职业失去信心。

5.事业心受挫

对于刚刚做辅导员的教师来讲,这个职位是具有吸引力的,他们往往都是满怀朝气和热情开始工作的,希望通过努力工作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可是,经过一段时间后,辅导员会发现现实和自己的想象有很大差距,繁重的工作压力使自己背负了太多的东西,而且由于本身职业地位的限制,根本无法满足当初出入职场的事业心。因此,事业心的受挫容易引起辅导员职业倦怠。

6.价值观取向模糊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倾向表现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有些人看重实际效果,有些人看重过程,还有些人看重手段;有些人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能够脚踏实地,用自身行动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还有些人看重的是自己身上所肩负的责任,用自己的方式关心、爱护学生。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日益增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希望有回报,心中充满了疑惑和困扰,高校辅导员当然也难逃世俗的纷扰,其价值观不够清晰,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二、减少高校辅导员因职业倦怠而离职的措施

1.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

高校辅导员虽然工作压力大,工作负荷重,但是由于其面对的服务对象是学生,需要具有比较强的能力素质。因此,高校辅导员应该培养自己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不断学习新知识,了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不断增进同学生之间的感情。对于那些能力较强的辅导员,可以让他们继续深造,如攻读博士学位等,如此一来,不仅能提升理论知识水平,还给自己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高校辅导员还应该利用空闲时间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只有将这点落到实处,才能更好地开展学生工作,为自己今后的发展做好铺垫。

2.创新学生管理教育模式

要想改变现行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首先应该将辅导员的管理权力适当下放,加强院(系)以及班级的自我管理能力。其次,辅导员可以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对学生的自我管理进行监督,对学生事务加以规范,做到能够明确事务工作的时间、程序、要求等,确保学生工作的效果,提升工作效率。只有做好了权力下放,高校辅导员才能减轻工作量,使工作效果更好,减少职业倦怠问题。最后,辅导员还应该强化对学生教育管理的科学研究,让学生能够受到科学的教育管理。同时,辅导员还应该始终明确观念,无论何时何地,其工作对象是学生,要做到“以人为本”。

3.改变工作态度

有些辅导员功利心过强,总希望可以获得比付出更多的回报,但现实往往并不如此,这就会使其产生职业倦怠。因此,高校辅导员应该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做到无私奉献,不要总期望所有的付出都有回报,只有端正心态才能减少职业倦怠问题。其实,既然已经选择了辅导员这个职业,就应该认识到自己身上所肩负的责任,也应该明白有些奉献是必需的,辅导员应该时刻为学生考虑,做到和学生心连心,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服务,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不追求名利,不斤斤计较。当心态摆正了,所有因职业倦怠导致的离职倾向等问题自然就会消除。只有辅导员真正认识到了自己工作的重要意义,明白了自己的责任,才能够更好地服务学生,提高自己。

4.提升辅导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

如果想要高校辅导员不因为职业倦怠而出现离职倾向,就应该提升其职业的社会地位。只有辅导员职业的社会地位提升了,辅导员从业者才能够真正做到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行业。社会一定要切实将辅导员的薪资水平和经济地位提高,对辅导员的工作给予肯定和支持,对其劳动成果予以认可,让辅导员和其他专业教师能够同工同酬。

5.完善高校辅导员的社会支持系统

在解决个人压力问题方面,社会支持系统能够提供有效的帮助。高校辅导员健康心理的形成是需要社会为其提供精神支持、工作认同以及理解和尊重的,一个有效的支持系统能够将辅导员的创新能力激发出来,对其工作积极性的提升有着促进作用。

为了消除辅导员因职业倦怠所产生的离职倾向问题,学校应该对辅导员的工作高度重视。在各高校,领导应该想办法营造对辅导员工作肯定和认可的氛围,学校各个部门也应该对辅导员的工作给予肯定。同时,辅导员的工作还应该受到社会各界的尊重,媒体可以对辅导员工作进行广泛宣传,让人们认识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了解辅导员为学生工作做出的贡献,尊重其劳动成果。如此一来,辅导员的工作热情自然会提高,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6.完善辅导员的选拔、培养体制

在选拔辅导员的时候,应该选择那些对辅导员工作具有高度热情的人,同时保证所选者有较强的思想教育、组织管理、沟通合作、调查研究能力以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因为这样可以保证辅导员在一入职就能够胜任工作。在辅导员投入工作中后,还应该定期对其进行培训,不断提升其工作能力,使其能够同时兼顾科研创新和工作创新。同时,对于辅导员在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有些辅导员并非教育学和心理学专业毕业,因此只有弥补他们在这两方面的不足,才能让辅导员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学校还应该以实际情况为依据,有意识地引导辅导员结合自身兴趣和专业特点,使其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提高其个人成就感,解决辅导员个人发展与日常工作之间的价值冲突。

7.重视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

迄今为止,很多高校针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成立了心理咨询机构,但是对于辅导员所成立的心理咨询机构却并不多。其实,各高校还应该针对教师的心理问题专门设置一个心理咨询机构,聘请专业的心理教师,让辅导员定期进行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同时也可以定期开展户外拓展训练,为辅导员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除此之外,各高校还应该对辅导员可能会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积极预防,及时干预。

提升辅导员的专业能力,减少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和离职倾向,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为辅导员的工作对大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所以,各高校必须充分重视,无论在辅导员的选拔还是培训方面,都应该给辅导员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同时,社会各界也应该对辅导员工作提供支持,认可辅导员的工作。只有辅导员减少了职业倦怠,不再存在离职倾向,学生才能在其帮助下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刘军军.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研究必要性及现状分析[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8).

[2]朱广荣,郭清秀,陈然然.高校“80后”学生辅导员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分析[J].教书育人,2011,(6):44-46.

[3]吴冬梅,全婷.实习前护生离职意愿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2,(2).

[4]朱以财.基于个性化视角的辅导员职业倦怠归因与调适[J].高校辅导员,2013,(2):29-32.

[5]李鹏,钱文昆.基于AHP法的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研究[J].丽水学院学报,2013,(3):87-90.

编辑刘佳

作者简介:黄景文(1980-),男,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教师,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收稿日期:2014-11-20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528(2015)01-075-03

猜你喜欢

离职倾向职业倦怠高校辅导员
住院医师的知觉压力和职业倦怠特征分析及对策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心理契约破裂与酒店员工离职意向的相关研究
职业高原与离职倾向的关系探析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新生代员工的离职管理研究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