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替代计量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5-02-12李艳丽外交学院图书馆北京100037

图书馆学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计量学计量成果

李艳丽(外交学院图书馆,北京100037)



替代计量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李艳丽
(外交学院图书馆,北京100037)

[摘要]替代计量是开放科研环境中实现对科研成果即时、全面、有效评估的全新领域,替代计量领域还存在众多有待完善之处,如内涵、术语使用的模糊性,非同质学术成果评估,指标数据的采集处理等问题,应通过统一术语、规范内涵,寻求学术成果间联系、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引入数据标识符、建立数据审计中心等措施,促进替代计量学发展。

[关键词]替代计量开放科研存在问题对策研究

[分类号]250.252

随着博客、微博、社交网站、机构库等在线交流模式成为学术交流、传播的主流模式,科研人员、科研机构、高校等科研主体对自身及同行科研产出的社会媒体的反响及评论愈加关注,传统文献计量方法已经完全无法适应科学评价的全面性、客观性、实时性等要求,Altmetrics(Alternative Metrics,替代计量)应运而生,替代计量学试图通过监测网络上所有科研相关活动数据,以其聚合效果全面反映科学活动的影响力,并大有一统论文层面计量(Article-level metrics)、科研成果计量(Eurekometrics)、科研发现计量(Erevnametrics)、科学计量学2.0(Sciencemetrics 2.0)之势[1]。目前,在开放存取领域,Altmetrics计量方法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关注、认识及应用,统计科学影响力数据的专门化网络工具如ImpactStory、Plum Metrics、PLOS Article-Level Metrics纷纷上线,众多出版及信息机构如自然出版平台、SCOPUS数据库、PMC OA平台均采用Altmetrics实时监测论文影响力,EBSCO于2014年初收购Plum Analytics公司,将Altmetrics纳入对检索结果的排序,向客户推出PlumX服务,一些高校(如匹斯堡大学、旧金山大学)及科研机构、资助机构预见到Altmetrics能够为其带来诸如促进学术成果传播、提高学术成果能见度、提升科研人员学术影响力等方面的潜在收益,纷纷加入PlumX计划[2]。Altmet⁃rics实践的飞速发展对相应理论、方法论体系的完善性提出更高要求,笔者将通过Altmetrics发展现状研究,探讨其理论实践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性提出解决对策。

1 Altmetrics研究现状

Altmetrics一词由Jason Priem于2010年提出,Altmetrics中的替代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对基于引用频次、使用量的传统文献计量方法的替代;二是指对传统以期刊论文为主体的计量方式的替代[3],即对传统计量方法和计量对象的双重替代。但就Altmetrics一词的使用,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意见。在计量对象方面,Altmetrics的范围从期刊论文拓展至以下领域:①科研数据集;②科学软件;③会议参展作品、PPT等;④电子版文章、学位论文;⑤电影、戏剧、音乐表演;⑥博客;⑦讲座、在线课堂及其他授课活动[3]。在计量标准方面,国内外均未形成统一的指标体系,目前,Impact Story、Plum Analyt⁃ics、PLOS Article level Metrics等使用范围较广、影响较深的网络评估工具通常涉及以下测度指标:①使用率:浏览、下载;②获取:书签、保存、待看;③提及:博文、新闻专题、评论;④社交媒体:推文、分享、评分、讨论、评级;⑤引用:Scopus、PubMed Central、Web of Science等引用追踪[4]。目前,国际学术界替代计量学讨论的前沿阵地包括:①爱思唯尔电子期刊Library Connect替代计量专题;②Altmetric、DigitalScholarship等开放获取网站上的替代计量学术讨论;③美国信息标准化机构(以下简称NISO)Alternative Metrics Initiative项目相关成果。

2 Altmetrics理论及实践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内涵、术语使用的模糊性

Alternative一词的使用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国内学术界均颇具争议,争论焦点陈述如下:①作为对科研影响力进行探讨、测度,并为之提供证据的综合性新方法,替代计量学早已远远超出替代的范畴,逐渐成为主流评估方法;②替代计量指标形成过程是利用网络媒体等新指标对传统评价指标的补充、集成过程,因此使用Complementary(补充)一词比使用替代更合适;③还有学者认为,使用Inlumetrics意义更加明确,因为该类名称的组成逻辑为“研究对象+metrics”,如Sci⁃entometrics、informetrics、bibliometrics、webmetrics等[3,5]。是仍旧沿用Altmetrics一词,还是启用其他更具代表意义的新词,学术界需尽早做出明确规定,这也将有助于新兴测度方法的应用与普及。

学术界要认清替代计量学的本质,使替代计量学的发展更具预测性,必须以替代计量学的内涵剖析为基础,在此问题上,学术界同样未能形成统一观点,根据邱均平、余厚强教授的统计,国外学者对替代计量学内涵的理解高达15类之多,如Haustein、Fenner等人认为“替代计量学等同于社会媒体计量,是利用社会网络来衡量学术成果更广泛影响力的替代性方法”;Lappinski等人认为“替代计量学是一种研究在线空间,捕捉学者交互行为以反映学术影响力的新计量指标”;Tammaro等人认为“替代计量学应当视为网络计量学的子集”[6]。人类对新兴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就现阶段研究而言,明确替代计量学究竟涵盖哪些范畴、厘清社会化媒体在替代计量学中扮演何种角色等显得尤为重要。

2.2非同质学术成果评估

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学术资源的极大丰富为科研学术评价增添了新的内涵,新时代学术成果形式呈现如下发展态势:①由最终科研产出(如科研论文、科研报告)覆盖向整个科研进程产出的全方位发展趋势(如科研数据集);②由静态的单一文献、作品形式(文章、论文)向多元动态活动(表演、展映、讲座、在线课堂)的发展趋势;③不同学术领域(如艺术领域的电影、戏剧、艺术表演)、不同学者(如有学者以博客形式发布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的个性化发展趋势。学术产出形式的变革对以其为标的的评价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①替代计量学评估范围认定问题,是针对主流学术成果建立评估模型,还是针对所有学术成果建立评估模型?如果选择针对主流学术成果,该范围又该如何认定;②替代计量学评价模型制定方式问题,是针对不同形式学术成果分别制定评价标准,还是通过分析产出成果的内在本质联系、制定一套普遍使用的评价量表等,这一切均有待于学术界的探讨。

2.3指标数据的采集处理

任何评价活动中,围绕着评价指标高质、可信赖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过程可谓是评估的核心,替代计量学评价指标建立在将传统文献计量指标与网络、社会媒体评价指标综合的基础上,对于传统文献计量,学术界早已形成统一规范,学者也均养成相应的学术规范素养,此外,DOI、ResearchID、ORCID等唯一标识符工具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文献计量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而面对开放科研环境学术成果的指标计量,相关数据采集则存在以下问题:①尚未成功引入一套有效标识符证明被使用、获取、提及、推送、引用对象的唯一性,不利于确立相应学术成果的归属及影响力的量化统计;②评估数据的权威性和可靠性:替代计量定期(按日/周)利用公用API采集数据,所采集数据及采集/解释这些替代计量的脚本和算法均实行公开存取,但要进一步提升这些数据的效用性及权威性,是需要通过一定的数据审计程序,或是以建立权威性数据管理中心方式加以验证,均需要在实践中去探索、去应用[3,7]。

2.4利益相关者间的协调问题

替代计量方法是开放科学环境中促进学术成果传播与研究成果传递、提高学术成果能见度、帮助科研人员了解其学术成果被关注程度、提升科研机构学术研究影响力的新生科研评价方法。替代计量利益相关者包括科研人员、科研机构、出版商、科研资助机构等多类组织,替代计量学生态计量体系中,利益相关者是数据的发起者,也是最终的服务接受者,其需求是推动整个替代计量体系的源动力[8]。就替代计量方法应用现状而言:①科研学者对学术评价关注的重心仍偏向文献层面计量,将期刊名称及影响力因子作为其学术影响力评价的基础指标,大多科研人员对替代计量方法不甚了解,但一些学者开始关注其科研成果超越学术层面的影响;②科研机构为扩大成果的社会关注度,促使其科研人员在学术社区保证持续的活跃度,提升机构影响力和声誉,对替代计量方法较为关注;③资助机构的关注重点在于如何通过替代计量方法增进社会公众对其所资助项目的了解及受益;④出版商的关注重点在于如何通过替代计量方法提升其出版内容能见度,进而扩大市场收益。不同利益主体态度、认识以及需求的协调和均衡,是替代计量方法正态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协调利益相关者间的需求,达到利益均衡,是替代计量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3 Altmetrics理论及实践发展对策

3.1统一术语,规范内涵

专业术语的形成一般经由以下流程,学术领域专家、翻译家根据自身的理解、采用各自的定名方法、翻译方法提出术语,由于定名方法、遣词用字习惯的不同,此阶段的术语常常存在不统一的现象,如学者对Altmetrics一词的争议,这对相应知识的传播和交流、新理论的建立、学术成果的推广应用、文献的检索、科技情报的传递均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因此,必须由一个统一的权威机构负责术语的定名,通过健全术语审定体制、审定程序、强化协调来不断提升术语审定的质量性和权威性。如美国NISO替代计量项目一阶段白皮书公开征求意见后,NISO将统一“替代计量专业术语使用,确定是继续使用Altmetrics或是启用其他术语”作为项目二阶段的主攻目标之一。此外,为进一步明确替代计量方法内涵,学术界应着手规范以下两项重点领域:①给出Altmetrics或其他启用术语的明确定义;②依据评价对象、评价层面的不同,尽可能详尽地列明Altmetrics的子范畴,如文章级计量、文献计量、科研计量、网络计量等。

3.2揭示学术成果本质联系,建立评估指标体系

以科研数据集、软件、参展作品、电子版文献、戏剧音乐表演视频、博客、在线课堂等为代表的新型学术、科研成果,相较于传统学术成果的本质特征即作为开放科研的产物。其更有利于网络环境下的传播、分享、讨论、协作及利用,因此,围绕传播、分享、讨论、协作、使用等活动内容制定的指标体系(如使用率、获取、提及、社交媒体、引用)适用于包括电子文献、博客、视频、在线课堂在内的绝大多数科研成果的评价。学术界在下一步指标体系构建中所需解决的问题包括:①针对科研数据集、软件等特殊学术成果类别建立评价指标,以科研数据集的机构知识库影响力评价为例,院校所关注的影响力不只局限于学术,其更关注在公众、社会范围的影响力,因此指标反映的重点应在于内容被使用、被分享(在哪些网站、被哪些人、为了哪些目的)的详细情况,帮助机构知识库管理者与机构知识库资助者就机构知识库作为开放存取的内容平台的价值进行更好的沟通[9];②结合同行评审、传统计量指标,建立健全常规类在线科研产出的评估体系,形成整合的通用化评估模型。

3.3引入数据标识符,建立数据审计中心

针对替代计量数据采集,因大量学术成果数据以学者的自出版模式进入网络传播渠道,未被赋予DOI等规范性标识符,可能导致两类后果,一是在非传统学术文献中被引用的非规范性(传统学术文献中通常以网络应用形式标注);二是引用统计的困难性。针对此类情况,笔者尝试提出以下解决对策:①在引用规范性方面,强化学术界的自律,例如我们通常可以看到一些学术界权威人士的博客常附有正式引文内容,因此,对开放性学术内容同样可以规定采用传统文献中的标准化引文格式;②在被引用统计方面,可尝试将博客、在线课程等新型学术产出与学者个人ORCID或RearcherID相结合的方式,统计个人博客及其他学术产出的被引用、提及、分享、讨论次数,进而计算学者的综合影响力。针对指标相关数据质量和权威性的保障问题:①可由权威部门建立相应数据审计中心,定期对数据的登入、登出,数据源,返回错误等进行审计;②统一数据格式、规范数据来源,加强对评估数据来源供应商的管理和规范,从源头保障数据质量及权威。

3.4开展替代计量学营销及实践推广

提升学术成果能见度、加速学术成果发现进程、扩大科研成果对学术社区、社会公众的影响力,是科研机构、科研学者、出版社、资助机构等利益相关者的目标集合。虽然对替代计量方法所持态度及关注侧重点不同,但替代计量方法的发展最终将有助于利益相关者不同目标的实现。但由于替代计量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人们对替代计量认识的局限或是替代计量实践应用中的局限使得利益相关者对替代计量发展报以观望态度,而要促进替代计量方法发展必须依靠相关者的共同努力,因此开展替代计量学营销,明确揭示替代计量给各方利益相关者带来的潜在性收益,协调各方学术力量,是现阶段促进替代计量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具体来讲:①从科研机构着手,阐述替代计量方法相较于其他计量方法的优势,鼓励、辅助科研机构图书馆或类似信息机构开发、应用替代计量新工具;②由科研机构通过将替代计量工具与机构知识库结合,提升机构知识库功能,将替代计量评估结果与科研人员职称评定、晋级、考核结合,鼓励科研人员关注自己以及同行科研成果社会媒体的反响评论;③利用替代计量方法,追踪资助项目科研产出对学术界、社会媒体、公众的影响程度,协助资助机构对其投资项目的监管及考核。

4 结语

替代计量是开放科研环境中实现对科研成果即时、全面、有效评估的全新领域,替代计量学在国外发展较为迅速,出现了ImpactStory、Plum Metrics、PLOS Article-Level Metrics系列评价工具,但不可否认,替代计量领域还存在众多有待完善之处,如内涵、术语使用的模糊性,非同质学术成果评估,指标数据的采集处理等问题,学术界应从其最基本、最实际的角度入手,通过统一术语、规范内涵,寻求学术成果间联系,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引入数据标识符,建立数据审计中心,开展替代计量营销等方式促进替代计量学的正态发展。

参考文献:

[1]邱均平,余厚强.替代计量学的提出过程与研究进展[J].图书情报工作,2013(10):5-12.

[2]量身定制,让读者重新爱上图书馆——专访美国EBSCO公司大中华区副总裁公丕俭先生[EB/OL].[2015-04-19]. http://www.caigou.com.cn/Company/Detail/162231.shtml.

[3] Alternative Metrics Initiative Phase 1 White Paper[EB/OL]. [2015-04-27].http://www.niso.org/apps/group_public/down⁃load.php/13809/Altmetrics_project_phase1_white_paper. pdf.

[4]替代计量学(Altmetrics)备记[EB/OL].[2015-04-15].http://catwizard.net/posts/20140601113706.html.

[5] Altmetrics是替代计量学或者选择性计量学还是其它[EB/OL]. [2015-04-15].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9723-7355 69.html.

[6]邱均平,余厚强.论推动替代计量学发展的若干基本问题[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5(1):4-15.

[7]替代计量学宣言及评论[EB/OL].[2015-05-17].http://blog. sciencenet.cn/blog-441629-888532.html.

[8]余厚强,邱均平.替代计量学视角下的在线科学交流新模式[J].图书情报工作,2014(8):42-47.

[9]机构知识库的新机遇:替代计量学[EB/OL].[2015-04-17]. http://www.edu.cn/tsg_6497/20140630/t20140630_1143976 _2.shtml.

李艳丽女,1984年生,馆员。研究方向:毕业生信息服务。

收稿日期:(2015-06-19;责编:王天泥。)

猜你喜欢

计量学计量成果
基于CiteSpace的医药语料库文献计量学分析
针刺治疗失眠症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验收成果
工大成果
关注日常 计量幸福
化学计量学在中药质量控制研究中的应用
计量自动化在线损异常中的应用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计量与测试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