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高校图书馆发展策略探究

2015-02-12王馨辽宁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辽宁沈阳110847

图书馆学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中医药图书馆信息

王馨(辽宁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辽宁沈阳110847)



中医药高校图书馆发展策略探究

王馨
(辽宁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辽宁沈阳110847)

[摘要]随着网络数字时代的到来,对图书馆特别是中医药高校图书馆提出更高的要求。从几个方面剖析中医药高校图书馆的生存危机,并探讨如何正视与应对的策略。

[关键词]中医药高校图书馆再造理念信息战略服务转型焕发活力

[分类号]G258.6

1 引言

杜威曾说过:大学图书馆是一个大学的心脏。而这个心脏的中心使命就在于传承知识与书籍,无论这些书的学术或实用范围如何狭窄,它们始终是知识的象征,因此图书馆一直以来都被美誉为“信息中心”。但随着信息技术的长足发展,网络已然成为沟通和信息获取最为重要的媒介,而图书馆的中心地位也随之被撼动,且日益边缘化。

图书馆担负着为地区社会发展和两个文明建设提供服务的重任,而中医药高校图书馆对培养中医药人才,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其资源偏向专业化而不够全面丰富,更新速度相对缓慢,图书馆服务管理措施与公共图书馆相比不够到位,图书馆的环境有待改善等,这些问题导致很多读者没有充分利用图书馆的各类资源。在现今社会充斥着大量的信息,但这些信息往往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让读者无法抓住其中真实有用的信息。中医药院校图书馆今后为读者要提供的是深层次的、有序的、经过分析的知识服务。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读者,才能推动图书馆与读者之间进入一种良性循环的状态。反之,如果图书馆不能提升自身的素质,也不能提供高质量的文献服务,读者则会远离图书馆,那么图书馆离开读者将成为无源之水,图书馆的生存必将面临极大的危机。

高校图书馆被称为“象牙塔心脏”,这颗心脏原本的强大和活力能否经得起巨变带来的考验?读者的多元化需求、激烈的外部竞争、理念与构架的新旧交替等接踵而来,这些看似危机四伏,同时也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发展机遇。借此良机,我们应该重塑“以人为本”的理念,从组织构架、发展目标等方面重新考量和规划,真正将“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和办馆理念落实到每一个业务范畴内,树立高校图书馆核心价值观,并为之全力探索、全力实践,从而通过突破来完成自身重塑,通过改革完成战略转型,使得图书馆可以为中国中医药高等教育改革贡献应有的力量。

2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的再造理念

上世纪90年代,吴建中[1]先生就已经提出“图书馆正经历着一场革命。在这场革命中,图书馆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在发生剧烈的变化”。这些变化的原动力来自于读者,读者的变化直接可以决定图书馆的生存方式及发展方向。而随着变化的发生发展,又进一步催生很多新技术来提供更优良的服务,同时也顺应着读者的变化。这一过程被图书馆界称之为“再造”。

中医药高校图书馆的再造应该立足于如何彻底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与运作模式。利用新型的信息技术,重新组织架构、整合资源,从而改善自身的服务理念,让广大师生、图书馆员、学校各个教研室乃至各个附属医院能意识到新时代赋予图书馆新的价值观念,重建图书馆文化,重塑图书馆精神。中医药高校图书馆在整个再造过程中要“破”“立”兼顾,要敢于摒弃那些所谓的传统优势,建立健全新的核心竞争优势与竞争力。这需要决策的魄力及技术的实力。近年来,中医药高校图书馆一直不断地通过自身改造来适应形势的变化,但还是基本局限于对技术或资源的跟风引进,对模式或体系的照搬照抄,并没有真正解决自身再造的中心使命的问题。必须有能力将新技术新资源真正与自身的优势、特色、经典进行对接,有机融合,从而有能力将原有技术发展到一个更高层面,甚至引领某一领域发展。这需要真正强大的魄力,并利用“颠覆”性创新思维来科学指导自身再造。

中医药院校图书馆人必须进行思考如何了解读者的需求状态,把读者规划分类为各种类型,通过这些事先调查,图书馆可以主动向读者推送服务,从而获得更多的读者信任。图书馆要向新型的知识管理中心方向发展,就必须找到一个能强化其知识管理功能的突破口。通过图书馆再造,完成管理机制变革。在为读者服务的过程中,图书馆应重新发现自身的核心价值。这个核心价值的发现需要依托新的硬件和软件。所谓硬件是指新的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更高端的图书馆设备。而软件则是指对图书馆员人文服务精神的要求,要积极鼓励馆员参与图书馆的功能改造。使其真正认识到中医药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中的核心地位和重要价值,这将是图书馆再造的关键问题。

中医药高校图书馆再造要从多个方面着手:首先要成立以校方领导为核心的专门组织机构,以便负责新架构的重组;其次要注意协调配套相应的机制,才能保证业务重组顺利进行;最后要做到统一认识,无论是上级领导还是个体的馆员都能意识到图书馆再造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即便是遇到某些阻力,也需要上下同心,以顺利实现中医药高校图书馆再造转型,只有成功转型,才能使被誉为“象牙塔心脏”的中医药高校图书馆重新焕发活力。

3中医药高校图书馆信息战略

图书馆再造的过程就是从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转向利用数字技术注重虚拟馆藏的现代图书馆的一种转型过程。数字图书馆是一门全新的科学技术,也是一项全新的社会事业。简言之,数字图书馆是一种拥有多种媒体内容的数字化信息资源,能够为读者提供方便、快捷、高质量的信息化服务的机制。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网上数字文献资源的日益丰富,中医药高校图书馆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图书馆不再是向人们提供信息的唯一渠道。因此,图书馆服务的各个环节都要发生改变,出现服务对象社会化、服务内容多样化、服务手段现代化、服务方式多元化等新特征。

3.1信息多元化与个性化的交织

信息多元化包括信息需求多元化。对图书馆信息需求的特点,作为信息合理化收集和使用的图书馆正在面临着一个自我发展的良好机遇和一种严峻的挑战。读者信息需求的微妙变化正在影响着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的方方面面。读者信息需求多元化对图书馆的馆藏信息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信息载体上要求图书馆不只是要提供纸质载体信息资源,还要提供光质、磁质等其他载体的信息资源;在信息形式上要求图书馆不只是提供单一的文本信息资源还要提供图像、声音等多媒体信息资源;在信息内容上要求图书馆不只是提供公开出版发行信息资源,还要求提供标准、专利、会议文献、学位论文等特种信息资源[2]。

信息多元化也包括信息获取途径的多元化。多元化信息开发应作为中医药高校图书馆工作创新的核心内容,促进信息化建设,提高服务效益。现今的读者不再满足于一般性的信息咨询服务,图书馆服务更注重一种个性化服务和主动服务。当前的读者对互联网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运用都比较熟练,从互联网的各种搜索引擎、论坛等都能获得大量的文献信息。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其教学科研工作需要了。图书馆应提高信息服务的针对性,开展多层次的服务,为中医药院校不同层次的读者做好各类信息推送服务。由单纯的信息服务转变为高质量的知识服务。

3.2信息需求服务要求高效率与高质量的结合

现代社会里,快速高效的信息传递已成为可能,使得读者对信息的需求产生求新、求快的心理。中医药高校图书馆应提高自身的信息获取速度。只有提供更新更快的文献信息,才能给读者的科研工作带来有益的帮助。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读者的文献信息需求更加注重新颖性、时效性及准确性,读者希望能够迅速准确地获得决策所需的关键信息。这就要求中医药高校图书馆应该提供更加有效的信息知识服务,从而让读者在短的时间内获得有关课题的最新资讯,为读者教学科研服务。

4中医药高校图书馆服务转型

既要“守望”传统,又需拓展服务理念,“遭遇”功能嬗变,呼唤服务转型,中医药高校图书馆,正在路上[3]。

近20年来,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有了长足发展,且先后介入图书馆,使图书馆的工作内容、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图书馆员的信息服务模式也相应地发生改变。转型期图书馆的核心价值体现依然是至高无上的为读者服务。

国外很多高校的图书馆非常受欢迎,已经形成了一个文化交流场所,国内高校正面临一个转型的难题。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刘万国馆长表示,现在大学急需这样一个文化交流场所。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一步一步前进发展,总会有成效。当前图书馆也面临这样的一个问题,中医药高校图书馆和科学院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不一样,高校有固定的读者群,如果说只是把书买回来放在架子上,就是守株待兔式的学习,长期保持这样的服务方式,图书馆确实该灭亡了。现在各种新技术的应用,可以让图书馆员利用新技术做课程服务,帮助教师进行学科建设,为教师们建立个人数字图书馆,从而督促图书馆的转型,树立全新的服务理念。

另外,中医药高校图书馆服务对象的社会化是发展一种趋势。传统的图书馆服务对象主要面向本校读者和教职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不利于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工作人员的服务工作也会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虽然,目前缺乏关于高等中医院校图书馆既符合现实又面向未来的准确定位研究,缺乏公共文化服务意识,存在服务投入公益性与资金有限的矛盾等诸多问题,但中医院校图书馆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维护公民平等阅读权利的重要体现,有助于良性的中医药文化传播,促进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

5中医药高校图书馆人文建设

图书馆不仅是知识的殿堂,还应该是灌溉美好品质的精神家园。例如,中医院校里面的中医强调天人关系,顺应自然,调和七情,葆精毓神,主张扶正祛邪,未病先防,这其中渗透的认知处世方式和价值取向,在今天仍具有相当的说服力,仍保持鲜明的先进性。所以说,中医药学的背景是厚博的文化,延伸与光大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因此在文化承托下发展创新中医药更具现实而长远的意义。

文化的进步也将带动中医药的发展。我们的图书馆作为学校的中医药文化中心,是读者学习课内外知识、教师开展科研课题及学术交流的重要场所,因此图书馆应充分利用文献资源和人力资源,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和谐的中医药文化学习研究的氛围。在宣传中国传统医药的进程中,图书馆应该发挥其重要的文化阵地作用。图书馆可以定期举行中医药文化知识展览,并面向社会公众开放,使得中医药知识更加普及,为打造健康文化产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同时加强与各个科研单位、企业合作,实现中医药产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加大中医药产业的社会效益[4]。

6 结语

“图书馆是不断生长的有机体。”中医药高校图书馆的功能在不断增加,将会成为高校信息文化的中心。除了提供文献信息服务之外,将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图书馆将成为学校的一种文化象征,这是图书馆未来发展的趋势。中医药高校图书馆更应该结合馆情不断加强自身的软硬件建设,加强与学生、教师、医生的互动,在实践过程中勤思考,拓展新的服务类型,成为传统文化宣传的重要阵地。

参考文献:

[1]吴建中,科林·史蒂尔.关于图书馆未来的对话[J].图书馆杂志,1995(3):32-34.

[2]陈骁.大学图书馆生存之道:基于图书馆再造理念的发展战略转型[J].图书情报工作网刊,2011(8).

[3]赵丽君.浅析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的新特征[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3):58,56.

[4]杨木锐.中医药高校图书馆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思索[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O09(1):14-15,58.

王馨女,1973年生。本科学历,馆员。研究方向:读者服务。

·管理纵横·

收稿日期:(2015-08-28;责编:徐向东。)

猜你喜欢

中医药图书馆信息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图书馆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订阅信息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展会信息
去图书馆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