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逃课影响因素研究
2015-02-10王国栋李刚郝影利
王国栋 李刚 郝影利
摘要:教学吸引力研究是高校教育教学研究领域重要的研究内容。本文抽取上海市5所高职院校的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分析了目前上海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整体状况,力求数据调研和分析,寻求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的策略。调研结果显示,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显性逃课、隐性逃课率都较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显性逃课无明显性别差异,但是否是学生干部与是否合班上课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显性逃课影响显著;学校管理水平、教师教学模式、学生自我认知这三项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隐性逃课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上海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吸引力路径
目前,学生对于这两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相对较低。主要体现在大学生逃课,大学生逃课主要分为“显性逃课”和“隐形逃课”,其中“隐形逃课”率较高。本文主要通过对上海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逃课的情况进行调研分析,找出此课程吸引力较低的原因,寻求能够提高课程吸引力的重要途径,来减少“逃课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抽取上海市5所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挑选校内学生发放问卷。主要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共发放学生问卷1000份,回收问卷968份,回收率为96.8%。除掉无效问卷,有效问卷共926份,有效回收率为92.6%。在进行数据分析前又进行了一次随机筛选,最终选出800份有效问卷作为数据分析的材料,其中男性与女性学生的人数各为400人。普通学生400人,学生干部400人,本文中的学生干部包括班干部、团干部、学生会干部、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社团干部。被试的基本情况见表1。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文献检索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抽取上海市5所高职院校一年级学生和部分任课教师进行访谈,获得第一手访谈资料,并利用质性研究软件Nvivo及数理统计软件SPSS进行数据处理。
问卷调查经过预处理,并通过一致性检验,数据统计过程主要包括描述性统计、交叉统计等。
2 上海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课“逃课”现状调查与分析
2.1 上海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显性逃课状况
2.1.1 总体状况
从表2中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上海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显性逃课率超过半数,高达57.2%。逃课中由于特殊原因少量逃课的比例占到了逃课的81.9%。经了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逃课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对于课程不重视、教师考勤不严格、教材陈旧枯燥无味、教师师资力量匮乏、教学方法有待提高、有特殊事情与课程冲突、对于未来发展没有任何帮助、周围环境差,自控力差。
2.1.2 不同性别显性逃课情况比较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调查男生400人,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显性逃课现象的有227人,男生显性逃课率高达56.8%,也就是说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有56.8%的男生有过逃课的经历。调查女生400人,其中有显性逃课行为的有231人,逃课女生占调查女生的57.8%,男女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显性逃课率无明显性别差异,女生的逃课率略高于男生。通过调研分析得出,“灌输”教育已经无法适用于“90”后大学生。男生性格比较活跃,对于课程来讲的话,内容较为陈旧,不能与时俱进,同时教学内容讲授过程中没有相应的影音资料播放;也不能够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比如:教学实践课——参观毛泽东故居等实地考察与毛泽东思想结合讲解)。
2.1.3 不同身份显性逃课情况分析 通过表4可以看出,参与调研的普通学生400人,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显性逃课现象的有253人,显性逃课率高达63.3%,调查学生干部400人,其中有显性逃课行为的有205人,显性逃课率超过了半数,达到了51.3%,不同身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显性逃课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性。普通学生的逃课率高出班干部12个百分点。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干部身份的学生自身的责任感较强,对于学校纪律、课程设置都会比普通学生花费更多时间学习;对于自我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有明确的认识。对于很多普通大学生而言,存在一种误区“课程无用论”,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课对于未来找工作没有太大的帮助,认为不值得花费太多时间去学思想政治课,从而出现了“听与不听都一样”、“上与不上都能过”的局面。
2.1.4 不同人数班级类型显性逃课情况比较分析 我们抽取了一个大合班(4个班)114人,一个小合班(2个班)进行4周的课堂跟踪调查,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不同班级类型显性逃课率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大合班的缺勤率明显要高于小合班,小合班缺勤率不超过5%,大合班的缺勤率中有三周接近于10%,缺勤率相对较高。小班缺勤率非常低,为什么不将课程分成小班讲授呢?经过调研分析得出结论:大学生思想政治课得不到学校管理层应有的重视和关注。高职院校对于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注重的是办学专业性、实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大多以应用型课程为主,从而也就有意或者无意地忽略了大学生思想政治课这样的人文学科教学,这些表现也直接给了学生“学习思政课无用论”的错误信息。大学生思想政治课就很快失去作为学科或者课程的吸引力,甚至会使其成为学生的负担。
2.2 上海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隐性逃课状况
2.2.1 总体情况 上海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隐性逃课也是对大学生吸引力不够的重要体现,从表6可以看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认真听课的学生为23.8%,偶爾开小差,有时听课有时做其他事比重最高,均超过30%,最高的是有36.9%的学生有时听课有时做其他事情,不认真听课的有5%,其他0.6%。调查显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隐形逃课率高达42.5%,说明隐形逃课现象非常严重。
主要原因在于学校课堂管理不严格,监督不到位;任课教师的理论知识停留在旧书本上,不能与当下最新的政治思想相结合,没有特别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方法;学生的自我认知存在偏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所偏差,很多人认为学习这门课程对于未来工作不实用;学生周围的环境(校风、学风、社会风气以及家庭环境)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
2.2.2 隐性逃课表现情况统计分析
从表7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隐性逃课率排在前三位的是看其他科目专业书,上网聊天、发短信,玩游戏、听音乐。有30.8%的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看其他科目专业书,上网聊天、发短信等比重最高,达到了48.5%,上课时玩游戏、听音樂的占到了38.3%,睡觉的也占到了15%。
2.3 上海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逃课”影响因素分析
从表8可以看出,影响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逃课的因素归纳为学校管理、课程设置、教师教学、学生自我认知、周围环境5个方面。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以上5个因素有着明显的差异。影响力由高到低的排列为学校管理——学生自我认知——教师教学——课程设置——周围环境,其中学校管理、教师教学、学生自我认知所占的比重均超过了50%,说明学校管理、教师教学、学生自我认知这三项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隐性逃课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
3 上海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吸引力,杜绝学生“逃课”策略
3.1 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稳步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教师应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充分认识到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只有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才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与指导作用而不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学生身上,引导就是将自己的理想、信念、品德等人格魅力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以身示范;同时要根据课程教学任务、教学大纲、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应深入了解新一代高职大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生活方式等各方面的需求,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内容贯穿始终,根据实际情况吸收富有创新性的教学内容。应该进行启发式诱导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运用典型案例,使学生深入角色进行分析,这样不仅能够改变理论灌输的枯燥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启迪大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强化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同时,应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将实践活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结合起来,可以更有效地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
3.2 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更新知识结构,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 思政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的重要因素。任课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利用吸收前沿的专业理论和知识,捕捉前沿专业动态,并选择适合学生的方式通过课堂或实践教学的方式予以传授。同时在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并能够融会贯通的基础上,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研分析数据显示,上课幽默风趣的教师讲课时,吸引力可以达到70%以上,上课照本宣科的教师对于学生的吸引力不到40%,这说明教师授课习惯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地运用教学艺术、教学技巧可以增强课堂的感染力,提高教学质量。
3.3 采取措施,提高教学质量监控力度,营造良好学风 教学管理的规范性水平也是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的间接因素。全面、细致、有序的教学质量监控措施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有着重要的意义,学风是校园环境中无形的教育因素,良好的校风能够激励师生思想、行为的融合,校风对于学风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良好的学风可以使任课教师树立起严谨的治学精神、科学的教学方法、受学生喜爱的人格魅力;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培养勤奋好学、谦虚谨慎的学习风气,从而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鞠献利.教师素质论[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118.
[2]尹桂强,杨永禄.大学课堂吸引力不足的原因剖析[J].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05(3).
[3]李建铁.从大学生逃课看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改进[J].职业圈,2007(9).
[4]侯学珍.浅谈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5]刘洪波.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状及原因分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6]王全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研究[D].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2006.
[7]袁惠红.研究性学习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初探[D].西南大学,2006.
[8]张予蜀,袁捷.“隐性逃课”现象分析及对策[J].医学教育探索,2006(1).
[9]李利,万瑞义.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J].东北电力学院学报,2005(5).
[10]张信容.论教师的人格魅力与学生的逃课现象[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