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团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2015-02-10张艳杰路大勇
张艳杰 路大勇
摘要: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的建设对高职院校的发展及高职学生的素质培养至关重要,而作为校园文化重要抓手的学生社团在其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随着高职院校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和学生社团各自显出其特点和作用,本文以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和学生社团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新时期下高职大学生社团与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园文化 大学生社团 文化建设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是2005年钱学森在面对总理温家宝发出的感慨,被称做“钱学森之问”。同样作为高职院校的教育者,很多高职教师也在问:为什么我们培养不出优秀的技术人才?很多专家学者通过反复研究“钱学森之问”,最终将答案指向校园文化建设。这一答案明确了校园文化建设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近年来,最着高职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发展,高职院校制定了积极的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并逐步完善校园软件和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为校园文化的创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学生社团作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承担者之一,在提高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和活跃校园文化上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1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一直以来,高职院校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广泛引导和鼓励师生共同参与校园文化创建。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优势。对高职院校而言,学校必须将职业特征和职业道德等内容有机融入其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其资源和技术优势,不断提升其文化实力和综合竞争力。高职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经过长期培育、积累和沉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精神力量,是推动其发展的内在驱动力。随着我国经济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竞争也日趋激烈。校园文化作为高职综合竞争力的有机组成部分,代表着学校的思想理念和价值导向,能够引导师生自觉遵守学校管理规范,调整自身行为,使之更符合学校的未来发展方向,但实际上,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一些高职院校容易陷入“重技术、轻人文”的误区,直接影响了其文化建设的最终质量。
1.1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问题
当前,相比于本科类院校,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质量不高,文化建设模式不科学。此外,还有一些高职院校没有对校园文化建设引起足够重视,并加入职业元素,人为将其边缘化。
1.1.1 校园文化的社团活动缺乏技术技能的体现。大学生社团作为学生业余文化团体组织,被亲切地称为“第二课堂”,其建设成效直接影响着校园文化的最终发展成效。但目前高职院校在进行大学生社团建设时,普遍存在技术技能水平不足问题。以沧州职业技术学院社团为例,我院社团共百余个,其中专业社团仅为11个,在社团中所占比例为11%,其余均为学生兴趣社团。这从侧面显示了高职学生社团存在专业技能水平低和相关文化教育培训缺失问题。
1.1.2 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在校园文化中体现不够。校园文化是学校的名片,彰显着其办学精神和理念。而校训、校徽、校歌、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是其文化精髓的凝结和体现。在制定校训、校徽和校歌时,学校应该从本校的教育和教学实际出发,突出自身特色,充分发挥这些内容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但反观一些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实际,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学校在制定校训时,其内容过于宽泛,既没有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色,也没有凸显出本校的办学个性,直接影响了其校园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我院的校训“知行合一、厚德强技”高度概括了职业教育的技能性特征,同时也体现出了其职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另外,我院还依据本校的历史传承及学院的发展创作了职业技术学院之歌,体现了我院的办学特色、办学理念。
1.1.3 校园文化中缺少企业文化的渗透。随着高职校企合作领域的进一步拓展,学校和企业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但高职院校和企业间的交往合作多集中在学生能力培养层面,较少涉及文化建设。在文化建设目标的确定上,学校和企业存在一定分歧,学校要求突出理论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企业则更倾向于培养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脱节直接影响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科学性与针对性。高职教育作为一种职业教育,其主要目的是培养一线职业应用人才。这一性质决定了高职院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创建时,必须合理调整其建设目标和发展方向,使其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实际需求相一致。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过分偏重理论教育,忽视职业素质内容就容易导致其文化建设的失败。
1.2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作用
1.2.1 示范功能。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在于通过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才培养和知识学习环境,从而有效地增强其凝聚力和创造力,提升其综合竞争力,增加其竞争优势。要想更好地提升其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就必须积极发挥校园文化的示范功能,以校园文化中那些积极的精神力量和内容去鼓舞人、影响人、感染人。而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影响极大。教师必须以身作则,做到知行合一,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明确其人生方向。
1.2.2 约束功能。校园文化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和完善,逐渐得到全体师生成员的认可后,便会对成员产生一种约束与规范作用,引导其积极向上,自觉遵守学校各项管理制度。校园文化的约束作用能够增强师生成员的是非观念,使其明确美丑衡量标准,从而正确处理其生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成功化解矛盾。
1.2.3 导向与凝聚功能。高职校园文化从形式到内容均体现了其办学要求和发现方向。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影响学生的思想活动和行为方式,并规范和约束其言行。校园文化具有很强的导向和凝聚功能。这种凝聚功能一旦形成,便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和控制力,能够将全校师生成员团结在一起,使其为共同的发展目标而不懈努力和奋斗。高校院校的校园文化具有明显的职业化色彩,一方面要求教师在进行人才培养活动时,必须突出其职业教育特色;另一方面也给学生指明了其学习的目标和方向,使其自觉安排学习活动,不断提升其专业素质。
2 学生社团
2.1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内涵
学生社团是指学生为了实现会员的共同意愿和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的需求、自愿组成的、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这些社团可打破年级、系科以及学校的界限。团结兴趣爱好相近的同学,发挥他们在某方面的特长,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
学生社团涉及的主题众多,既包含学术和文艺等方面,也有社会问题等内容。常见的大学生社团主要有书法社、篮球社、美术社、动漫社、曲艺社、课外实践社等。这些社团均属于业余社团,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自发形成。此外,高职院校中还成立了一些专业社团,以达到提高学生专业实践水平和综合技能的目的,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欢迎和好评。
大学生社团是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依靠力量,是高校第二课堂的开辟者和引导者。大学生社团每年以各种积极向上、活泼新颖的社团活动吸引了大批学生。学生通过参与社团活动一方面有效地提升了其专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也逐步增强了其集体观念,提高了其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2.2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作用
2.2.1 大学生社团活动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大学生社团的形成和发展有效地补充了课堂教育的不足。学生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社团组织活动,一方面增长知识和见闻;另一方面了解和掌握大量实时资讯,为其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大学生社团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不断提升其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
2.2.2 大学生社团在学生心理成熟、人格完善上具有重要作用。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约有20%的大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目前,虽然一些高校已经开始认识到大学生心理辅导和教育的重要性,并开设了心理咨询室。但总体来看,收效并不显著。而大学生社团作为一种规模性的校内学生组织,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心理过渡时期,并使其人格趋于完善,心理趋于成熟。
2.2.3 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提升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近年来,随着高职招生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学校原有的实训设备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而大学生社团的出现则有效弥补了大学生校内实训的功能缺陷。学生们可以通過参与社团组织的各项实践活动提升其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在我院连续两届社团节中,从舞台设计、节目彩排、展台摆设到活动经费的来源事无巨细都是各社团齐心协力完成,学生得到很好的锻炼,更加接近社会。
3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构建
3.1 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高职大学生社团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和主体力量,承担着文化建设的重任。因此,大学生社团必须积极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高效整合和利用手头资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并积极进行主题宣传活动,提高校园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同时,在日常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高职大学生社团还必须合理安排各项文化建设活动,并制定阶段性发展目标,利用校园文化的引导作用、激励作用和规范作用积极进行职业人才培养。此外,大学生社团还是联系学校与学生的桥梁和纽带,在优化人才培养环境、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2 和谐的校园文化为高校学生社团发展奠定基础不可置疑,校园文化产生于高校学生社团之前
校园文化早在学校成立之初进开始出现和形成。而高校学生社团只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各方面都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补充。学生社团的成立和发展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和谐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利于高校学生社团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在学生社团的发展过程中,一些社团常会在价值导向、管理机制建设、文化创建等方面出现问题,直接影响了社团的可持续发展。此外,一些社团由于人员流动性过大,导致社团内活动难以正常开展,呈现出松散、缺乏组织、管理不到位的状态。对此,高职大学生社团应该不断完善自身建设,积极解决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3.3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与校园文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高校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发展质量代表着其文化建设的实际水平和成效。一方面,大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之一,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建言献策,直接推动了校园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校园文化的发展客观上创造了一个有利环境,使其能够顺利开展各项文化建设活动。由此可见,高校学生社团和校园文化建设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它们共同统一于高校建设当中。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这种相互促进的发展关系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在实际发展中,高校学生社团和校园文化建设总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管理者对症下药,及时制定科学有效的解决对策。只有这样,高职院校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最终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的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杨蓉.新形势下学生社团对高校校园文化繁荣发展的作用研究[J].学理论,2013(15).
[2]王珍.试论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南昌高专学报,2012(02).
[3]彭莉.论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活动建设中的作用[J].文学界(理论版),2012(05).
作者简介:
张艳杰(1975-),女,河北沧州人,本科,讲师,现工作于沧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从事职业教育17年,主要研究方向:机械制造及数控加工技术方面;路大勇(1965-),男,河北沧州人,本科,副教授,现工作于沧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从事职业教育25年,主要研究方向:CAD/C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