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加强中小企业财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
2015-02-10谭健明
谭健明
摘要: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毛细血管,是最活跃的微小经济体,它的发展对于国计民生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加强中小企业财务基础工作,能提高财务核算水平,真实地反映经济运行状况。本文拟对我国中小企业财务基础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财务基础工作 现状 规范运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府先后出台多项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一方面通过简政放权,减少政府审批事项,为中小企业松绑;同时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通过定向降准等方式,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之路。在国家宏观支持下,很多中小企业快速成长起来,但不少中小企业财务基础工作却与企业的迅猛发展不相匹配,会计核算水平低下,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有些单位的会计档案甚至残缺不全。这些都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后劲,为企业带来涉税等政策性风险。因此通过分析目前中小企业财务基础工作的现状,提出改进建议,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1 中小企业财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1年6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根据通知要求,虽然不同行业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有所不同,但基本表现为,从业人数、资产规模、营业收入等三项指标相对较低。中小企业的组织形式主要表现为“有限责任公司、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合伙企业”等。
1.1 中小企业中私人家族经营者较多,多采用直线制组织结构,这种情况下,企业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企业运转效率较高,但企业存在的弊端也较为明显,内部命令一元化,凡事以老板的意志为转移,尤其是私人企业普遍存在“企业是我的,我想怎样就怎样”的思想,财务部门的职能被弱化。财务负责人很多是任人唯亲,素质较高的综合财务人才缺乏生存的土壤。这必然导致会计核算随意,财务管理松弛。
1.2 很多中小企业对财务人员的选用标准倾向于“听话”,不少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不高,有些人甚至对会计准则等行业规范只能略知一二,根本没有接受系统化的会计基础知识的培训。企业的财务基础工作薄弱,缺乏不相容岗位分离、岗位内部牵制等有效的管理措施,往往导致贪污受贿、挪用公款、违反违纪等不良行为,给企业带来损失,造成不良影响。
1.3 很多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管理水平较低,有些企业仍旧采用手工记账,这直接导致会计工作效率较低,企业财务人员劳动强度较高,企业的财务工作仍然局限于记账,没有时间或者是没有能力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中去。财务会计工作依旧以核算会计为主,不能将财务工作从大量基础核算中脱离出来,无法完成从核算会计到管理会计的转变。
1.4 有些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形同虚设,缺乏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公司治理的决心和毅力。2008年,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就制定下发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从2009年7月开始实施。但很多中小企业却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执行,主要包括:①企业的管理层缺乏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认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容过于宽泛,限制了企业负责人行使权限的自由;②推行内控管理会受到来自基层部门的阻力,销售部门可能会不满信用管理、发货管理等内控措施;采购部门可能会不满招标采购、询比价采购和预算管理等内控措施;仓库部门可能会不满出入库管理、材料检验等内控措施。生产部门和职能部门对内控管理的误解,一定程度上转化为对财务部门或审计部门的不满,认为他们管的过宽过严,影响内控措施的推行。
1.5 财务基础工作薄弱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由于中小企业的会计人员数量庞大,专业层次普遍不高,在理解和执行财务会计制度时往往会出现偏差,进行会计实务操作时与财务制度要求不一致,甚至有的会计人员一味迎合单位负责人的要求,编制的会计报表有较大的随意性。会计信息失真,一方面让企业失信于社会,同时也造成国家对中小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缺乏了解,出台的财税政策缺乏针对性。
2 加强中小企业财务基础工作的途径
2.1 提高企业负责人对财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财政部在印发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通知中明确指出:“单位领导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负有领导责任。”企业领导人不能简单将财务工作视同为事后监督,需要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是企业运营不可缺少的关键一环,财务数据的分析反馈对于企业运行的前瞻性有指导作用。同时应当建立企业内部“保证会计工作顺利进行”的制度体系,确定单位负责人对会计工作的领导职责,明确会计核算的组织形式,理顺财会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关系,在制度层面为强化财务基础工作做好铺垫。
2.2 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首先,应该提高财务负责人的专业素质,很多中小企业的财务主管往往是企业负责人的亲戚朋友,对企业负责人的忠诚程度往往是衡量其的唯一标准。在此前提下,专业素质往往被忽视。其实,作为一名财务人员,需要具备起码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专业水平,不仅要爱岗敬业,还要熟悉国家的政策法规,以《企业会计准则》为财务核算的首要标准,工作中严格执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的各项要求,同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核算方式,通过自己的工作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降低企业的涉税等风险。其次,加强对全体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尤其是制造业企业,财务人员需要到生产一线熟悉生产流程,了解产品结构,为正确核算产品成本打下基础。企业要保证财务人员的继续教育时间,拨付专项费用,对他们进行财会知识和税收法律法规的培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
2.3 建立健全财务制度。中小企业的规模不大,内部机构灵活,适应了市场经济对企业组织结构的要求,但这种短小精悍的组织形式对于财务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只有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才能使会计核算工作得到制度保证,才能使财务管理有效渗透到企业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同时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規也需要转化为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得以贯彻执行。
2.4 建立起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核算体系。核算体系包括会计科目、报表模式和财务分析模板等项内容。规范的核算和详实的财务分析,能完整真实地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并有效指导生产经营的开展。这是中小企业财务基础工作的缺失所在。很多企业正是因为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核算体系,才导致财务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2.5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规范单位的内部控制手段。企业应围绕“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检查”等内控五要素,建立起内部控制规范。如建立起企业的内部牵制制度,内容应包括“内部牵制的组织形式和任务分工,规范出纳岗位的职责和限制条件”等内容;企业的计量验收工作的内部控制,需要包括“计量检测的手段和方法,计量验收管理的要求”等内容。
2.6 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检查和监督是确保财务基础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通过财务部门内部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监督,发现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时加以纠正。企业外部则需要政府税务、财政、统计等各级职能部门,加强对“企业报表质量,数据真实性,报送及时性”等方面的检查力度,加大懲处力度,确保企业不敢作假,不能作假。
2.7 加强财务基础工作,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是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的必然要求。中小企业在融资渠道和方式上无法做到大企业那样有较大的选择余地,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融资瓶颈。很多单位只能“望银兴叹”,有些甚至“饥不择食”,只能选择典当行等高融资成本的途径。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普遍较弱,更应该在资金筹集方面,综合考虑经营需要与资金成本、融资风险及投资收益等诸多因素,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实际工作中,金融机构在对中小企业进行贷前审查时,也对于企业财务数据的质量心存顾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健全会计核算,可以有效地提高财务整体管理水平,而较好的财务管理水平往往反映出一个单位的综合管理水平。高素质的财务人员,高效率的财务部门,高质量的财务数据会树立起良好的公司形象,增加金融机构对企业后续发展的信心。
2.8 加强企业的财务基础工作,提高财务工作质量,可以在企业其他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为企业登陆“新三板、中小板或者创业板”等证券市场,为企业改制,会计事务所审计的顺利开展做好财务方面的准备。
综上,提高中小企业财务基础工作,是确保会计核算质量,为生产经营提供数据支持的重要保证。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这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不仅需要企业家们转变传统认识,重视和支持财务工作,同时也需要政府加强引导和监管。改善和加强中小企业财务基础工作,是当今和以后一段时期内我们要重点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1]李兆琴.基层会计水平现状和对策[J].审计与理财,2012.05.
[2]李君良.关于强化会计监督的思考[J].中国经贸.2012.08.
[3]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