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健民教授采用麻杏苡甘汤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临证经验

2015-02-10张肖琴陈健民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23期
关键词:玄府特应水湿

张肖琴,陈健民

(1.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保健站,上海 200063; 2.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中西医结合科,上海 200040)



陈健民教授采用麻杏苡甘汤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临证经验

张肖琴1,陈健民2

(1.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保健站,上海 200063; 2.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中西医结合科,上海 200040)

陈健民教授认为儿童特应性皮炎病机以湿为主,因其皮肤屏障功能障碍,汗不得出,阻碍了湿邪的出路,需顺势采用帮助出汗的方法,发越水气方可治愈。在经方中选择麻杏苡甘汤来治疗特应性皮炎,获得了显著疗效。

儿童特应性皮炎;麻杏苡甘汤;陈健民;临证经验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 又名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以剧烈瘙痒、湿疹样皮损为临床特点,并呈一定的年龄阶段性特点,病程长、治疗难,被医学界视为湿疹中最难治的一种。迄今为止,现代医学依然是采用抗组胺药和激素治疗,但其疗效往往与其不良反应成正比。

传统中医学中没有完全与之对应的病名,而是根据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予以命名,如婴幼儿期称之为“胎敛疮”“奶癣”;儿童、成人期归为“湿疮”“四弯风”范畴。该病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确切发病机制也尚不清楚,但并不妨碍中医的治疗,这正是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中医认为,本病为禀赋不耐,脾失健运,湿热内生,感受风湿热邪,郁于腠理而发病,常反复发作,缠绵不愈,而致脾虚血燥,肌肤失养。本病与脾、心、肝关系密切,以风、湿、热、毒为主要表现。因其临床证型复杂,表现多样,不同医家针对不同病因对症治疗,可概括为“祛风、化湿、清热、凉血、解毒、脱敏除痒”诸法,后期则采用“健脾养血、养阴润燥”等方法治疗[1],重在辨证论治,不拘一格。

陈健民教授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教学工作40余年,经验丰富,笔者在上海华山医院进修期间,有幸跟师学习,获益良多。陈教授从大量临床病例中观察到,AD患者均有不易出汗的现象,若汗出则瘙痒减轻。参考国外的研究报道,AD患者有皮肤屏障功能障碍,汗腺功能不正常,导致出汗减少,而出汗减少会进一步导致皮肤干燥,又加剧了特应性皮炎的症状,这些与陈教授在临床中观察到的情况非常吻合,所以他提出治疗AD需顺势采用帮助出汗的方法,发越水气方可治愈,并在经方中选择麻杏苡甘汤来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试以2例儿童特应性皮炎患者的诊治情况来介绍陈教授的辨治思路,以飧读者。

1 病案举隅

1.1 病案一

丁某,女,3岁。自出生15日起,患婴儿湿疹(又称“奶癣”),涂抹激素类药膏后好转。但此后反复发作,时轻时重,西医诊断为特应性皮炎。患儿平素不易出汗,情绪易躁,来诊时全身泛发皮疹,以头面、躯干及双下肢屈侧为主。皮损灼热,见红斑、丘疱疹、水疱,部分皮疹渗出、糜烂,瘙痒难忍,伴有鼻塞流涕,口不干,无汗,纳可,寐安,便调,舌尖红苔薄白。中医诊断为小儿“湿疮”,证属太阳表邪不能宣透,风寒湿毒蕴结肌肤,治当疏风散寒、透邪解毒,方用麻杏苡甘汤加味,药用麻黄3g、生薏苡仁3g、杏仁3g(后下)、甘草3g、连翘3g、 生姜3片、大枣6枚。每日1剂,水煎100mL分次频服。服药3剂,患儿微微出汗,皮疹渗水明显减少,瘙痒症状改善。二诊,原方麻黄加量至5g,继服3剂,颈部、背部、腿部皮疹已基本消退,遗留色素沉着,四弯部仍有少许皮疹。三诊,原方去麻黄,加用荆芥3g、防风3g,继服,患肤颜色变浅,不再瘙痒,皮肤光滑,情绪好,基本痊愈。次年3月,患者再次出现皮疹小发作,仍以前方加减治疗而有效。

1.2 病案二

陈某,男,10岁。于2004年2月20日初诊,患特应性皮炎,自小发作,多方就医,病情时轻时重且反复发作,平素不易出汗,汗出则皮疹减轻。刻下,面部皮肤干燥、脱屑,头皮、背部、颈项、肘窝、腘窝等皮肤皱褶处出现大片污秽色肥厚性皮疹,阵发性瘙痒剧烈,抓挠出血,血痂斑斑。手指拇指和中指指端皮肤渗水、糜烂。口不渴,舌质偏暗,舌体偏胖,边有齿印,苔薄而滑润,脉沉略弦。中医诊断:湿疮,证属水湿郁表,肌肤不濡,治以发越水气、利湿解毒。方用麻杏苡甘汤加味,药用麻黄6g、生薏苡仁15g、杏仁6g(后下)、甘草6g、连翘6g、荆芥10g、防风10g、生姜6片、大枣12枚。服药7剂,患儿汗出畅快。二诊见皮疹明显消退,渗出、糜烂消失,躯干、四肢偶见淡红色小丘疹,瘙痒减轻,皮肤干燥脱屑减轻,面部、颈部、背部皮肤渐显光滑。原方麻黄增至10g,继服药14剂,皮疹全部消退。随访1年,未见复发。

2 辨治分析

儿童AD以湿为主,因其皮肤屏障功能障碍,汗腺功能不正常,不易出汗,阻碍了湿邪的出路。患儿皮疹肿胀,渗液糜烂,舌质淡红,舌体胖大,舌苔白,说明体内有湿;太阳玄府闭塞,故汗不得出;皮肤瘙痒剧烈,干燥脱屑提示有水湿郁表,肌肤不濡。这里需注意,AD反复发作,耗伤阴血,肌肤失养,可见皮肤干燥脱屑,舌苔净或光,然而本文案例舌体胖大,苔润滑,提示并非因为阴血耗伤不濡肌肤,而是因为太阳玄府闭塞,不能透发,肌肤失濡所致。而汗出畅快则皮疹、瘙痒症状明显好转,此提示水湿蕴阻肌肤、玄府闭塞之病机的存在,也提示人体具有的“汗出皮疹好转”的“自然疗能”[2],若能因势利导,顺其“自然疗能”而扶助之、驱策之,则病愈可期。故陈师选用经方麻杏苡甘汤,并重用麻黄,以鼓舞正气,开通玄府,疏通毛窍,发越水湿,使蕴阻于肌肤之水湿随汗而去。

3 选方思路

麻杏苡甘汤出自《金匮要略》,方由麻黄、杏仁、薏苡仁、甘草组成,主治风湿袭表引起的“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 。在小儿湿疹中用麻黄宣通阳气,开玄府,利九窍,畅行气血;配合杏仁以利肺气,肺气通调水道而可利水消肿;薏苡仁甘淡微寒,既可淡渗利湿,又有解凝作用,对反复发作、缠绵不愈之湿疹顽症更有效[3];甘草扶中益气,调和诸药;生姜既可助麻黄宣透,又与大枣和胃以资汗液。酌加连翘,性凉而升浮,清心解毒,又宣散透邪。诸药合用,则稽留肌表之水湿、风湿、湿热皆得以驱除,与本文2例AD患儿的病机相吻合,故用之应手。

方中麻黄并非解表,乃发越水气之法。一般认为麻黄为发汗解表之药,辛热开泄,性温力猛,易于化热助火,有亡阳劫液之弊,因此儿科临床中多不用或者少用。但陈教授认为此方中麻黄尤为治疗之关键,麻黄味苦性温,为肺经专药,最能发越人体阳气,有发汗透邪、宣散肺气和利水的作用。运用麻黄发汗,透散邪毒,从阴出阳。组方中,用生姜助其发汗解表,再用薏苡仁、连翘压制麻黄之悍,如此,使麻黄的功效发挥至极致而又避免了化热助火之弊,确为张仲景之匠心独运。发作急迫,瘙痒剧烈时,麻黄为必用之药,或再合用荆芥、防风、羌活、独活之类解表疏风药,可获捷效;病情好转或不甚急迫时,一般可用荆芥、防风代替麻黄宣发透邪。

陈教授认为特应性皮炎病情复杂,机制不明,治疗颇难。此种宣通阳气发越水湿之法适用于太阳玄府闭塞,水湿郁于肌表,肌肤不濡之证,只是为大家提供了治疗AD的一种思路,并不能涵盖所有证型,临诊仍须辨证论治。

[1] 单书健,陈子华.《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外科卷)[M]. 第1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

[2] 陈达灿.特应性皮炎[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3] 冯世纶.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M].第1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宋勇刚)

2015-07-02

张肖琴(1970-),女,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保健站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临床。

R275

A

1673-2197(2015)23-0076-02

10.11954/ytctyy.201523034

猜你喜欢

玄府特应水湿
华池林区水湿盐碱地及适生树种调查
空气污染与特应性皮炎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益生菌在防治儿童特应性皮炎中的应用探究
依巴斯汀三倍剂量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观察
刘完素玄府学说初探※
基于玄府理论对视神经萎缩的认识
益肾散结化瘀法治疗IgA肾病的机制探讨
好事近·中秋感怀
开通玄府法在缺血性脑白质病治疗中的应用
基于“开玄府,通络脉”理论探讨风药泄浊化瘀在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