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阳明主面”及其临床应用
2015-02-10程宏斌
任 林,田 晔,程宏斌,段 渠
(1.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5;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 610075)
论“阳明主面”及其临床应用
任 林1,田 晔1,程宏斌2,段 渠2
(1.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5;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 610075)
从阳明经络循行、阳明多气多血、阳明经脉反应于面部病候及邪气作用于阳明所致的面部病变等方面论证“阳明主面”理论的可行性,并依据经络的标本根结理论,取类比象,得出合谷、曲池 、足三里等一组治疗面部损美性疾病及美容的主穴。依据药物归经理论,选取归阳明经的药物用于面部美容和疾病治疗以提高疗效,并使之能广泛应用于面部损美性疾病的治疗及美容领域。
阳明主面;经络;气血;美容
《素问》中有“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医宗金鉴》更有“阳明主面,热邪蒸越,故面垢也”的记载,指出阳明脉脉衰,而面焦萎黄,热邪犯于阳明,可出现面垢等损容性表现,其实均源于阳明主面。关于阳明主面近代医家也有零星论述,在取阳明经脉治疗面部损容性疾病方面亦有相关报道,如痤疮,但其理论依据及在损容性疾病中的应用缺乏系统论述,本文从阳明生理及病理等方面探讨阳明主面理论及其损容性疾病的应用,供同道参考。
1 阳明经脉在面部分布
1.1 经脉
阳明在经脉上为足阳明胃经和手阳明大肠经。《灵枢·经脉》曰:“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大肠手阳明之脉……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之左,上挟鼻孔。”
可见阳明经在面部分布广泛。上可达额部,下可至下颏,中至鼻部,左右贯穿两颊,几乎分布整个面部。
1.2 皮部
皮部是十二经脉及络脉在皮肤的分布部位,也是络脉之气布散之处。而络脉是经脉的分支,且又有浮络、孙络等更为细小的分支。阳明皮部几乎覆盖整个面部。
1.3 足阳明经筋走行
《灵枢·经筋》曰:“足阳明之筋……;至缺盆 而结,上颈,上挟口,合于顺(颧的意思),下结于鼻,上合于太阳。太阳为上冈阳明为目下冈,其支者,从颊结于耳前”,“手阳明之筋 ……其支者,上颊,结于頄;直者,上出手太阳之前,上左角,络头,下右颌。”阳明经经筋分布于面颊、鼻、眼、口及其周围,几乎分布于整个面部。
阳明之经络,皮部,经筋几乎遍布整个面部,濡养面部之气血主要由阳明经脉运输、提供,故面部的荣枯取决于阳明经脉气血盛衰。
1.4 阳明多气多血
阳明,两阳合明,是阳气最盛阶段。《素问·至真要大论》曰:“阳明何谓也?岐伯曰:两阳合明也。”阳明在脏腑为胃与大肠。胃为“水谷之海”为气血生化的物质基础。故《素 问·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曰:“夫人之常数… … 阳明常多气多血。”面部皮肤要红润光泽,需要有充足的气血供养,阳明经多气多血,且分布整个面部,故面部皮肤要红润光泽主要取决于阳明,即“阳明主面”。
2 阳明经络主病
2.1 经脉
经络的主要作用为沟通表里,反映证候。经络本身的虚实变化则会直接反映于走行分布的皮肤。《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五七阳明脉衰, 面始焦, 发始堕。”说明阳明经脉气血虚少,可致面生皱纹及色泽变暗。《灵枢·经脉》:胃足阳明经是动则病:颜黑是主血所生病者:鼽衄,口歪,唇胗足阳明胃经病变会导致面色晦暗,色斑及鼻出血,面瘫,唇炎等颜面五官疾病。《灵枢·经脉》载:“大肠手阳明之脉是动则病:齿痛,颈肿。是主津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鼽衄,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虚则寒栗不复。”手阳明大肠经病变则会出现牙齿疼痛,眼睛黄,口渴,鼻出血,面部红肿热痛等系列面部五官疾病。阳明经脉于面部广泛分布,故其为面部证候的主要反映经络。
2.2 邪气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阳明所至为燥生。” 阳明为六气之一。指阳明燥金之气。燥胜则干,表现出各种干涩的症状和体征,诸如面部皮肤干涩皲裂、鼻干咽燥,口唇燥裂等。《伤寒论》第48条:“二阳并病 因转属阳明设面色缘缘正赤者,此阳明怫郁在表,当解之熏之。”第206条,“阳明病,面合色赤,不可攻之,必发热色黄者,小便宜利也。”《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卷九载:“阳明主面, 热邪蒸越,故面垢也。”《伤寒论》第 219条: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火热为阳邪,其性升腾向上,火热侵犯阳明可致面红及面部色素沉着等疾病。综上可以得出阳明无论在生理还是病理方面都对面部有着重要影响,由此“阳明主面”可证。
3 “阳明主面”在面部损美性疾病及美容中的应用
3.1 针灸方面
面部损美性疾病及美容主要作用于面部皮肤,位置较为表浅,属于皮—络—经—腑—脏通路的外在部分,它可以是外邪传入的途径,也可以是内部脏腑疾病的外在表现,通过经络相联系。经络作为中间的联系通路,可以将调理经络作为治疗面部损美性疾病及美容的主要手段,而面部主要使用阳明经络。面部在人体属上,在高处。《灵枢·终始篇》曰:“病在上者,下取之”,由天人相应理论,可将人体面部比之树冠,肘膝关节以下比之树根。若要树冠茂盛,长势良好需要对树根浇水施肥,即“树根理论。”同理依据根结、标本理论,面部为标,肘膝关节以下为根,为本。针灸肘膝关节以下阳明经穴位,可以治疗面部损美性疾病及起到美容的作用。
根据根结、标本理论可得出,手阳明大肠经:商阳(井穴)、合谷(原穴)、曲池(合穴)、偏厉(络穴),足阳明胃经:历兑(井穴)、足三里(合穴),丰隆(络穴),冲阳(原穴)。
以上阳明经穴位可调理胃肠的功能活动,促进气血的生成,调理气机,疏通经络,祛除邪气,达到治疗面部疾患及美容的目的。张栋等[1]采用针刺手足阳明经的合谷和足三里可使面部温度升高,从而改善面部植物神经的功能状态,加强血液循环和组织代谢,达到治疗面部疾患的作用。周双琳等[2]取足三里、上巨虚等足阳明胃经穴位埋线治疗面部皱纹获良效。
3.2 药物方面
阳明经遍布整个面部,治疗面部疾病从阳明论治。选用药物可依据药物归经即药物对脏腑经络的选择性作用,提高用药的准确性,达到更好的疗效。在具有相类似作用的药物中选择归胃、大肠经的药物,如白芷、石膏、葛根、升麻等。王洪京[3]常以清阳明郁热之法,用金银花、蒲公英、连翘、紫花地丁等品治疗面部痤疮、酒齄鼻、面或鼻发红。乐燕[4]用清、通、补阳明法分别采用白虎汤,调胃承气汤及竹叶石膏汤加减治疗黄褐斑为黄褐斑从阳明论治提供了依据。高峰等[5]用白虎汤清阳明之热,加葛根解热生津,赤芍、丹皮清热凉血,加熟川军通便泻热,釜底抽薪。治疗面部皮肤垢着病,认为皮肤病从阳明论治,清理阳明经之邪热,是皮肤病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思路。
4 结语
阳明与面部关系密切,阳明在面部美容和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大致可用通、清、补来概括,针刺商阳、合谷、曲池、偏厉、历兑、足三里、丰隆、冲阳等调面部气血阴阳,疏通经络。火热为阳邪,其性升腾向上,面部在人体属上,阳明病由邪热炽盛引发,清阳明热为其主要方法。阳明为燥金之气,可出现面部五官一系列干燥伤津症状,补益阴津以治之。以上方法可配合使用,或先后使用,也可辨证与其他方法同用。当然对于面部疾患,还当以辨证论治为原则,不可过于拘泥一法一理。
[1] 张栋,温宝珠,魏正岫,等.针刺手足阳明经穴位对面瘫患者面部温度影响比较的热像图观察[J].针刺研究,1990(3):192.
[2] 周双琳,张聪,林殷.足阳明经穴埋线对面部皱纹皮肤作用效应的临床观察[J].世界中医药,2013(10):1190-1192.
[3] 刘青,贾伟,王海涛.王洪京主任医师从“ 阳明主面”论治面部疾病的经验[J].光明中医,2013,28(10):2009.
[4] 乐燕.黄褐斑治从阳明[J].中医杂志,1996(7):441-442.
[5] 高峰,李景利,宋坪,等.从阳明论治皮肤垢着病[J].中医药学报,2010(3):51-52.
(责任编辑:魏 晓)
2015-07-10
任林(1986-),女,成都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医美容。
R241.7
A
1673-2197(2015)23-0058-02
10.11954/ytctyy.201523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