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与投资人的“约会”
2015-02-10李晓亮
李晓亮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拿到一笔投资被认为是创业成功的标志。“钱越多越成功”成了一种弥漫在我身边的“雾霾”:在各种场合下,“你们拿到投资了吗?”通常是一段聊天的开场白,而我也总是重复那句话:“呵呵,还没呢。”
从2012年6月麦开第一款产品上市那天起,我就没有停止过与各路投资人“相亲”。到目前为止,已经历近百次。彼此用暧昧的眼光打量对方,盘问身世、背景,了解价值观甚至人生计划,尽力在这简短的约会中寻找哪怕一丝“在一起”的可能。
这个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融资到底对智能硬件这个行业有怎样的意义?
我认为,对硬件创业而言,融资虽然有其重要性,但不是团队早期发展的必要条件。
硬件项目与互联网项目有非常大的差别,因为硬件本身就具备创造收入的可能。淘宝、众筹这些开放平台,可以在早期为团队带来不错的销售收入和利润。
就我自己的感受而言,现在智能硬件其实并不难卖。不错的产品,容易获得媒体的关注和曝光,也容易借助微信、微博获得传播,借助淘宝作发售渠道。一个月做到100万以上的销售收入并不困难。如果毛利率按30%计算,月毛利润可达30万以上——这至少相当于获得了一年360万以上的投资。
此外,如果我们与工厂是月结,那么在30万利润之外,每个月还有100万以上的正现金流,这足以支持创业团队早期发展。
以麦开的经历来看,50万自有起步资金,先后开发了4款产品,目前有1000多万销售收入,团队从3个人慢慢发展到20多个人。这期间,并没有依赖融资。
硬件项目如果将注意力过度放在融资上,非常容易分散自己对产品和销售的注意力,因为获得融资的这个过程本身就非常耗时耗力。不要把融资当成目标,不管是融还是不融,硬件创业者都更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产品和销售上。
资本有毒,尤其在你没有做好准备的时候。
我见过一个硬件团队在拿到千万元投资后,团队从几个人迅速“壮大”到60多个人。与此伴随的是团队效率日渐低下,团队文化被快速稀释,但管理并没有跟上,导致很多问题暴露出来。
在推广上盲目烧钱是一个典型错误:30多万的推广费只换来不到1000的UV和20几个订单。这与业务能力无关,完全是看待资本的心态有问题。
不过,虽然我一直对融资保持谨慎,但谨慎并不等于消极。与好的投资人沟通,的能够给你带来一些新思路。去年4月,麦开暂停了智能手环的开发,就是源于一次与投资人的聊天。现在看来,当时的决定是正确的。
在不断与项目沟通来了解行业的过程中,我认为,投资方也应做出相应调整,尽快形成自己的判断。
例如,几乎所有投资人都不会主动询问供应链模式。对硬件项目来说,供应链模式是一个公司业务模式的核心,会影响整个公司的现金流、产品品质、资金使用效率等很多方面。
另外,大部分投资人也不会主动询问你的渠道模式,而这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上述问题,或许与一个公司能否爆炸式发展、资本能否快速退出获得收益,关系不大,但它们的确是智能硬件创业公司的基础,都应该是投资方注入资金前,要摸清的问题。
今年,数量可观的投资机构都在寻觅智能硬件项目,可以想象有很多团队会如愿获得投资。这对整个行业而言肯定是好事。
但也要提防资本对智能硬件项目的盲目跟随甚至过度捧杀——比拼融(投)资能力而非产品和业务本身,无论对投资方还是创业者而言,都是不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