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两种不同注射方式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比较
2015-02-09贺宏斌山西省平陆县人民医院内分泌科044300
贺宏斌 山西省平陆县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044300
胰岛素两种不同注射方式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比较
贺宏斌山西省平陆县人民医院内分泌科044300
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法与胰岛素泵注射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以胰岛素泵持续注射法进行给药;对照组患者以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法进行给药。对两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及低血糖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糖达标天数及低血糖发生率均短于(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法及胰岛素泵注射法对2型糖尿病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相对而言,胰岛素泵注射法的临床优势更多。
关键词胰岛素皮下注射泵治疗达标低血糖
近年来,2型糖尿病的发病人数越来越多。2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为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出现功能障碍[1]。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易出现经常性口渴、体重下降、排尿次数增多等情况,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同时。2型糖尿病还可引发多种合并症,对患者危害性极大。胰岛素注射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方法。临床上将胰岛素注射主要分为皮下注射及泵注射两种。在此次调查中,我院将着重探讨该两种注射方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1-12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0例,以胰岛素泵注射法进行给药治疗。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60.2±2.3)岁。对照组30例,以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法进行给药治疗。其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43~70岁,平均年龄(57.5±2.3)岁。两组患者均符合临床上对于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及病症,且符合下述纳入特点:(1)空腹血糖≥11.0mmol/L;(2)餐后2h血糖≥15.0mmol/L。两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对照组:通过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法给药。具体情况如下:每餐前30min给药,针头吸取胰岛素,而后对注射部位的皮肤进行消毒和注射。每次注射时,需更换为未拆封的针头,避免针头的重复利用。同时每次应更换注射部位,避免在同一部位多次注射给药。(2)观察组:通过胰岛素泵注射法给药。具体情况如下:脐3cm范围外腹部皮肤消毒,小注射器针头吸取胰岛素,并置于泵中,通过电池驱动泵,使其更能缓慢持续性的推动注射器活塞,进行胰岛素的泵注射[2]。可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对于泵的驱动作用进行调节,每3d更换一次注射部位。
两组患者治疗后均需对其全天7次血糖值进行监控,并根据血糖值调节药物剂量。在治疗期间,患者需进行饮食控制,并适当的运动。
1.3观察指标对患者每日的血糖值进行检测,以了解血糖值达标天数。血糖达标参考值为空腹血糖4.4~6.0mmol/L;餐后2h血糖4.4~8.0mmol/L;餐前血糖4.4~5.0mmol/L;凌晨2时血糖4.4~5.0mmol/L。同时,对患者的末梢血糖进行检测,当末梢血糖≤3.9mmol/L时,即定义为低血糖,了解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以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组间以t检验进行比较,视P<0.05时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糖达标天数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血糖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最终能够降至正常范围。但相比而言,观察组患者的达标天数[(4.3±1.1)d]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9.7±1.5)d],两组数据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比较我院对两组患者的各个检测时间段进行末梢血糖监测,以了解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并由调查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中,共出现低血糖患者3例,其低血糖发生率为10.0%;对照组患者中,共出现低血糖患者8例,其低血糖发生率为26.7%。两组数据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近年来,2型糖尿病患者的人数呈明显增多趋势。糖尿病作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类内分泌系统疾病,其主要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功能障碍有关,若不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引发多种合并症,需引起广大糖尿病患者的重视。对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其旨在提高患者体内胰岛素的分泌量,进而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因此,通过注射胰岛素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是具有科学性及合理性的[3]。
目前,临床上用于胰岛素的注射方法主要包括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及胰岛素泵注射法两种。由此次调查结果可知,胰岛素泵治疗法相对于多次皮下注射法而言,具有血糖达标时间短、低血糖发生率低等特点。我院对胰岛素泵注射法的优点进行总结,并归纳如下:(1)稳定性。胰岛素泵注射法与机体正常胰岛素分泌相似,其具有持续性、稳定性的效果。能够符合人体所需,而不是一次性的大剂量注射。(2)注射次数少。胰岛素泵入时间可进行调节。通常每日泵入剂量维持在24h左右,相对于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而言,观察组患者注射次数减少,每日1次即可。(3)不易出现低血糖。泵注射法具有微量、持续性特点。血糖可在稳定、缓和的状态下下降,而不是短时间内的下降[4]。因此,相对于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而言,该种注射方法不易使患者出现低血糖。(4)适应人群广。对于大多数工作、劳动群体,其往往无法按时进行餐前胰岛素的注射,这样往往使得胰岛素的注射效果大打折扣。而胰岛素泵注射法可避免这一现象,患者每日在进行泵注射后,可进行正常的工作、劳动,不对患者产生不良影响。(5)减轻患者身心痛苦。胰岛素泵注射法避免了多次注射,可减少患者的疼痛次数,同时,胰岛素的持续、微量性泵入可缓和性的调节患者内分泌水平,不对患者的其他生理功能造成不良影响。该种注射法对患者心理也有一定的益处,减少患者的恐惧紧张感,心理负担减轻。
除了上述优点外,在进行胰岛素泵注射时,需符合下述规定,避免对患者造成额外的伤害。具体如下:(1)皮肤严格消毒。不少患者在家中自行或在家属的帮助下进行胰岛素注射,由于缺乏相应的临床知识,在进行胰岛素注射前,往往不对注射处皮肤进行严格消毒,这种现象往往易造成注射处感染,增加患者的痛苦。(2)注射泵不会使用。注射泵作为技术性产品,大多数患者不会对其进行调节使用,或者调节错误,在进行胰岛素泵注射时可引起患者不适。因此对于选择胰岛素泵注射的患者,需向医护人员进行咨询,对使用步骤熟练掌握,避免操作失误。(3)不控制饮食。胰岛素泵注射法相对而言起效是十分缓和的,其具有微量性、持续性的特点。但不少患者认为机体内的胰岛素持续泵入可完全控制血糖水平,而造成饮食含糖量偏高。这往往使得胰岛素的治疗效果减倍。对于以胰岛素泵入注射法进行治疗的患者,仍需注重饮食规律,少食多餐,以含糖量低的食物为主,控制饮食。(4)大幅度运动。不少患者从事重体力劳动,在劳动过程中,机体的大幅度震动往往易造成输入管脱落或损害。因此,对于进行重体力劳动的患者,需对泵及输入管进行经常性的检查,以了解有无破损、脱落。对于出现异常的患者,需及时的进行泵或输入管的更换,并补充所减少的胰岛素注射量,维持患者血糖。
总而言之,不论是胰岛素泵注射法还是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法均对2型糖尿病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是,胰岛素泵注射法在临床上显示出更多的优势,其可有效减少患者的注射次数,减少对患者生活所产生影响,同时能够使得血糖快速达标,减少患者低血糖的发生几率。因此,笔者认为,患者可多以胰岛素泵注射法进行2型糖尿病的治疗,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但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也应遵循胰岛素泵注射法的治疗原则,减少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影响疾病治疗的干扰因素,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罗彬.两种注射胰岛素方式治疗糖尿病临床效果对比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4,(10):189-190.
[2]周敏,李雪芹,刘海燕,等.胰岛素两种不同注射方式治疗2型糖尿病的比较〔J〕.实用临床医学,2009,10(11):24,26.
[3]张丽萍.两种注射胰岛素方式治疗糖尿病效果比较〔J〕.中国乡村医药,2014,21(9):3-4.
[4]金圣仁.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糖尿病治疗的效果差异〔J〕.中国医药科学,2013,3(4):76-77.
(编辑羽飞)
收稿日期2014-09-07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07-088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