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平台的对策研究

2015-02-07黄小云班元元

法制博览 2015年31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新媒体大学生

黄小云 关 明 班元元 靳 恒

长江大学,湖北 荆州 434025

*长江大学2015年度学生工作研究资助项目,利用新媒体服务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途径研究(项目编号2015B09)部分研究成果。



新媒体环境下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平台的对策研究

黄小云关明班元元靳恒

长江大学,湖北荆州434025

*长江大学2015年度学生工作研究资助项目,利用新媒体服务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途径研究(项目编号2015B09)部分研究成果。

摘要:新媒体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机遇和挑战。在此背景下,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平台,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015年6月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4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底,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达2.77亿,占整体网民的42.7%,占青少年总体的79.6%。新媒体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是一种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大学生群体是新媒体受众中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当代大学生常用的新媒体以手机媒体为主,以微博、微信、QQ、飞信、易信等应用最为普遍。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通过新媒体获取信息、实现交流,在传播心理健康教育和正能量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同时其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给当代大学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对大学生心理与生活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高校需构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平台,以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一、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机遇和挑战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具有时效性和海量性,其传播形式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于一体,丰富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形式,贴近学生生活、思想状况和心理状态。同时,新媒体具有交互性、即时性的特点,无需受场所和时间的限制,极大地方便了学生间的沟通交流,有利于调动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主动性、创造性。网络平台的信息传递还具有隐匿性,有助于消除学生对心理辅导的保守心理,及时为大学生提供指导和服务。

新媒体传播的信息来源范围广、成分复杂、信息量大,易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影响,且这影响具有群体性。学生对新媒体的使用时间过长、娱乐功能使用过度以及严重依赖性,都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着挑战。新媒体环境下,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心理工作者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交流方式的改变、心态上的适应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平台的构建

在新媒体环境下,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定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建构以主动预防为主的工作模式,不断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构建网络学习平台

通过网站、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巧,促使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学习的网络化和快捷化,以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如心理科普知识、心理现象解读,心理危机预防主题,正能量故事,人生感悟分享等等,确保推送内容的丰富多样,兼顾专业性、实用性和趣味性。

(二)构建网络交流平台

利用新媒体交互性的特点,在心理健康教育网站上设立“知音信箱”进行师生对话。利用微博快捷的特点,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微博,充分发挥微博图文并茂优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和互动。根据需要创立微信公众平台,以群发推送,自动回复以及一对一的方式实现和特定群体的信息交流。创建心理委员QQ群、心理协会QQ群,心理健康老师在线群等等交流群,全方位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

(三)构建网络服务平台

以服务学生为宗旨,充分发挥新媒体高效管理、宣传的功能,开发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管理网络信息平台,为广大学生提供在线科普教育、心理测试、心理课堂、心理困惑解答和缓解技巧等心理健康服务,还可提供个别咨询和团体辅导预约等多种服务。开设新闻、通知、公告、留言版块等,发布校园新闻、活动信息等,为学生提供快速的网络信息服务。建立网上心理社团,利用网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网络开展心理特色活动。开设心理工作者网上办公系统,提高办事效率。

(四)加强监管

新媒体是把双刃剑,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要加强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途径的监督和管理。实行网络平台责任制和网络实名制,多方面监管新媒体信息。重点关注年龄大、转专业、实习生、考研生等学生群体,把握并做好转专业、留级、退学等关键节点和5月、10月、寒暑假前后等敏感季节的心理问题预防。确保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机制,及时发现不良信息并处理,发现危机事件并及时干预。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要积极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学会网络倾听,学会用爱关注,使线上教育与线下辅导齐头并进,及时了解学生动态,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做好心理问题疏导。作为心理工作者,在新媒体环境下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了解新媒体信息传播的特点,掌握必要的新媒体技术,不断提升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qsnbg/201506/t20150603_52248.htm.

[2]卢俊雅.浅析新媒体时代传播特征及发展趋势[J].中国报业,2015(04).

作者简介:黄小云(1989-),女,硕士研究生,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助教,辅导员。

中图分类号:G647;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5)31-0044-02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新媒体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