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语与汉语情态动词对比研究

2015-02-02计婳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4年3期
关键词:不同点相同点德语

计婳

内容摘要:情态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态度和判断,是长期以来逻辑学、哲学,特别是语言学一直探讨的问题之一。情态动词是众多语言表达情态的主要手段。从现代汉语情态动词的研究成果看,学者们的精力主要还是集中在讨论情态动词的名称,词性,划分标准及范围以及个别情态动词的语义表达问题上,目前汉外情态动词的对比研究是汉语情态动词研究的薄弱环节,汉德对比方面更是几乎不曾涉及。众所周知,汉语和德语的情态动词是两种语言中相对应而又具有相对封闭性的一个语法和语义范畴,具有跨语言的可比性,这种可比性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对学习者会产生一定的干扰,从而导致迁移性语际偏误。因此,对汉语和德语的情态动词进行对比分析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关键词:汉语 德语 情态动词 相同点 不同点

近年来随着中德友好关系的发展,学习汉语的德国留学生和学习德语的中国留学生越来越多。这也意味着我国汉语国际教育教学将会面临更大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因为汉语和德语属于不同的语系。情态动词在汉语语法系统内部是一类比较特殊的词,也是德国留学生习得汉语的一个难点。同理,中国学生在学习德语情态动词时,也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汉德情态动词的比较研究不仅能帮助我们理清其自身的基本性质问题,其比较成果也能运用于教学领域。

汉德情态动词的对比,属于对比语言学的研究范畴。对比语言学是一门新兴的语言学学科,虽然在20世纪初就有许多学者从事语言对比研究,但对比语言学的形成与发展还是近二三十年的事情。具体到汉德对比,则时间更短,真正开始起步,是在20世纪80年代。

关于语言学中的情态的性质,一般认为它是一个跨语言普遍存在的语义范畴,情态在世界各种语言中都有表现。并且由于各种语言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各自情态系统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有可能不一样。在德语中,表达情态的方式可分为三种:词汇上的、形态上的和句法上的。词汇包括表示说话者的态度和用于判断的动词、形容词和名词、情态动词、情态副词和情态小品词。形态是指动词的叙述方式(Modu s),如,直陈式、虚拟式和命令式。句法是指句式“haben/sein+zu”的情态不定式(modaler Infinitiv)。其中情态动词一般被视为表现情态意义的主要形式,因为它使用的频率十分高,而且它能赋予句子语义内容以各种不同的感情色彩,从语义和语用功能上看,情态动词所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而在汉语中,情态主要以词汇手段实现,如情态动词,情态副词或语气词等,除了词汇手段以外,语调也可以表达情态。正如吕叔湘先生(1990)所说,情态动词是问题较多的语法范畴。显然其数目是有限的,可界限又是模糊的。

汉语情态动词一直是汉语语法界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吕叔湘曾说过,情态动词是问题较多的语法范畴。关于情态动词的研究,历史上曾出现过两次热潮,一次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次是20世纪八十年代。两次热潮的研究重点分别放在情态动词的词性、划界标准、外部关系以及形式特征、语义特征的分析上。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中,对情态动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情态动词的意义归纳,相似情态动词的语义对比,以及汉外情态动词的对比分析上。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汉语情态动词和德语情态动词的相同及不同之处:

(一)德语情态动词和汉语情态动词的相同之处

德语和汉语的情态动词是两种语言中相互对应而又同时具有相对封闭性的一个语法和语义范畴,数量有限,且都具有不同于一般动词的语法特征。

1.汉语情态动词和德语情态动词都可以与另一个动词连用。

(1)Er kann Chinesischsprechen,他会讲汉语。

2.都可以作为独立动词使用。

(2)Er kann Chinesisch,他会汉语。

3.汉语情态动词和德语情态动词都不能重叠,没有“能能、会会”或“kann kann”等格式。

4.汉语情态动词和德语情态动词都可以连用,只是在这一点上汉语和德语既有相同又有不同。在汉语中,情态动词的连用分为连续连用和间隔连用,有时需要连接词,有时则不需要连接词。而在德语中,两个情态动词连用时中间要用mad连接,只能间隔连用;如:

(3)Du kannst undsollst Deutsch gut lemen,你能够并且应该把德语学好。

(4)他可能会说德语。(连续连用)

Er mag Deutsch sprechen,(只用了一个情态动词)

(二)德语情态动词和汉语情态动词的不同之处:

1.德语是屈折语,有着丰富的词形变化,汉语是孤立语,没有词形变化。德语里不光含有现在时,过去时,还有第一虚拟式和第二虚拟式。第一虚拟式(Konjunktiv I),是用于简接引用别人的话,也就是通常将直接说的话改为间接的转述形式。第二虚拟式(K0njunktivⅡ),是用于非现实愿望句、非现实条件句或者表示客气的请求等特殊句型的一种形式。德语的情态动词要随着人称时态的变化而发生变格和变位,而汉语的情态动词不管用在哪种人称哪种时态下都不会发生词形变化。

2.德语的情态动词可以与一个纯不定式连用,但是这不定式不紧跟情态动词,其位置在句末。汉语里动词与情态动词相连:

(5)Ich musts nach Hausegehen,我必须(得)回家了。

3.汉语中情态动词“可能”可以作定语,德语里“knnen、dnffen'没有这种用法:

(6)那是可能的事。

4.汉语情态动词可以有程度副词修饰,德语情态动词却不可以,比如:

(7)你这么做很不应该。

Du sonst so nicht tun,

5.汉译德时,没有一对一的对译关系。

各种语言的情态动词都具有多义性这一特征,这是情态动词的一个共性。而且表达相似含义的情态动词在不同的语言中也呈现出不一样的义项分布,表义覆盖面也都有自己的范围。有些在词典中看似等同的情态动词,实际上并不能直译。比如德语中的sollen在德汉词典中译为“应该、应当”,然而实际上汉语的“应该”表达的情态意义和实际用法与德语的sollen并不一样,除“应该”义外还表示接受别人的嘱托、要求、命令等去做某事,按照义务或道德的要求去做某事,如果德国学生仅仅根据词典的释义来翻译句子或者运用该词,那就很可能出现翻译不顺或者使用差错。又如对mti stsen一词的解释国内出版书籍都是“必须”,德文释义是“notwendigeit”,这个词有两重意思:ntig(必须,必要)和zwangslufig(必然)。姚保琮在《德语实用语法》中还用“应该”解释mustsen,并举了下面这个例子:Das mutsstet ihr eigentlich wissen,(这你们本来应该知道)。这个句子里的mussen表示说话人对听话人的要求和责备,虽可译为应该,但这不是mussen的本义。德文释义中的“必然”义也需要重点对待,因为一般默认mustsen译为“必须”,所以遇到这个意义时注意不要弄混:

(8)Es muss doch Fruhling werden,

春天必定会来的。

(9)Es kam,wie es kommen musste

事情果然发生了。

6.德语情态动词和汉语情态动词的否定形式不同。

汉语中含情态动词句的否定又分为外部否定和内部否定,也称全旬否定和部分否定,例如:

(10)他应该在家。

(11)他不应该在家。

(12)他应该不在家。

(10)是肯定句形式,

(11)的否定词位于情态动词的前面,情态动词在否定词的否定范围之内,否定词否定的是全句,所以是外部否定,此处“应该”是一种理应义;(12)的否定词位于情态动词之后,情态动词在否定词的否定范围之外,否定词否定的是后面的“不在家”,不是对全句的否定,所以是内部否定,此处“应该”是表示一种谨慎的猜测。

在德语中,否定词的位置一般都是位于句子中间,根据时态的不同以及情态动词是在主句中还是从句中来决定否定词与情态动词的具体位置关系,动词性成分一般都是在否定词之后。否定词的位置一般不影响句子的意思。但这并不表示德语里没有外部否定和内部否定之分,只是德语的外部否定和内部否定不通过否定词的位置变化来体现,而是通过不同的情态动词或不同时态来表示,如:

(13)Er knnte zu Hause sein

(14)Er knnte nicht zuHause sein

(15)Er muss nicht zuHause sein

此外,汉语中情态动词的双重否定形式非常常见,用双重否定形式来表示肯定的意义,有时具有加强语气的作用,如“不得不”,有时也具有缓和语气的作用,如“不敢不”。而德语中则几乎看不到这种形式,加强语气时一般都是用m ti ssen(必须)这样正面的肯定形式来表示,缓和语气一般通过第二虚拟式形式来达到礼貌客气的效果,如:

(16)我们不得不现在就回家。(=我们必须现在就回家。)

Wir mussen jetzt nach Hause gehen

(17)你不能不去。(=你必须去。)

Du musst gehen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据笔者分析,汉语的否定词一般添加在情态动词的前面,情态动词后还可以再添加一个否定词,即双重否定形式,而德语的否定词位于在情态动词的后面,构不成“否定词+情态动词+否定词”的格式,所以,归根结底还是由于否定词位置的不同才造成了汉语里有双重否定格式而德语里没有的这种局面。

7.汉语情态动词和德语情态动词的疑问形式不同。

在德语中,含有情态动词的疑问句形式就是将情态动词提到句首,以问号结尾即可。而在汉语中,含有情态动词的疑问句则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句尾直接加“吗”字和问号,一种是用情态动词的肯定与否定并列的形式来表达,即正反疑问句形式,如:

(18)Hans karm Englischsprechen,汉斯会说英语。

(19)Kann Hans Englischsprechen?汉斯会不会说英语?

这里要注意的是,汉语里还有一种疑问句形式,例如将上句中的“不会”调到句子末尾变成“汉斯会说英语不会?”。这种疑问句形式虽然存在,但并不常用。

8.汉语情态动词和德语情态动词在功能上的不同。

汉语和德语的情态动词都有两种功能:推测功能和施为功能。推测功能是指情态动词可以表达说话人的一种可能性判断,施为功能是指说话人让听话人或者第三方去做一件什么事,可以是出自说话人主观意愿,也可以是处于客观情理约束等外界因素。

在表达施为功能时,汉语和德语一样,不同的情态动词有不同的语义程度,比如“必须”比“应该”的指示性要强烈,对应到德语里就相当于“mussen”比“sollen”语义更强烈。

在表达推测功能时,也就是德语情态动词的主观用法,情态动词此时表示说话人对句子中主语行为的一种猜测的态度,不同的情态动词表达的猜测程度不同,呈阶梯状分布,knnen表示猜测程度最低,durfen表示可能性略高于knnen,mgen的猜测程度与duden差不多,sollen表示仅仅转述,对真实性不能保证,wollen表示说话人对句子主语声称的事持怀疑态度,mussen的猜测程度最高,最有把握。而且,德语的情态动词还有隐性的礼貌含义,比如在日常交际中,使用durfen可以让听话人感觉说话人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在某些科技文中使用也会使行文显得更加谦逊慎重。而在汉语里,情态动词表示推测义时却没有这种阶梯式分布,一般需要通过程度副词来表达不同程度的可能性,如“也许”、“一定”等。

综上,汉语和德语情态动词有很多的不同,二者的对比还可以细化到每个词的具体比较分析上,此处由于文章篇幅限制,就不一一详述,只从几个比较大的方面对德汉情态动词的句法特征和语用语义特征进行了对比,希望对德汉情态动词对比的后续研究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

不同点相同点德语
飞机与公共汽车
德国1/5小学生不会德语
德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Eva Luedi Kong: Journey to the East
谈“说课与模拟课区分”
A Comparison between Oxford University 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丹麦小店流行取“难听的”德语名
初中英语常见常考易混短语例解
大家来找茬
常见易混同义词语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