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利弊
2015-01-31朱晓宁
文 朱晓宁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利弊
文朱晓宁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上的广泛应用,比我们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效果都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尤其是课堂气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对教师而言,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节省板书时间,使教师能有更多时间与精力来洞悉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来灵活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来讲,运用多媒体意味着每一节课都对他们充满着新鲜与好奇,从而培养学生对自己所教科目的兴趣。但世间万物都不可能尽善尽美,多媒体教学也一样。由于一些人对多媒体认识的偏颇,导致使用多媒体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连最基本的课堂目标都无法完成,更别谈提高学生各种能力了。因此,运用多媒体一定要注意扬长避短,以便使其能发挥原有的辅助教学作用。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1.使得课堂导入生动、形象 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以其生动、直观、高效、活泼等特点,给教学改革注入了生机,其对教学的辅助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笔者在教朱自清《春》那一课时,运用鲜活的图片,把精美的画面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再配上声音,把学生带入到生机勃勃的春天里,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起到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课堂效果,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增大了课堂容量
运用多媒体来教学,可以大大减少教师板书的时间,从而使教师有机会走到学生中间,去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而且这样得到的信息也是很有可信度的。例如可以在每节课上设置检测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的习题,既高效又真实的了解了每一位学生课前预习情况,也能够了解到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在以后的复习中要多加留意。在讲解和翻译长篇文言文和课堂检测时,多媒体容量大的优势更是显而易见。
3.加强了师生互动 使语文课活跃起来
笔者在讲解综合性学习活动《探索月球奥秘》时,是这样设计的:整节课采用分组竞赛的形式来完成,学生是这节课真正的主人,笔者作为教师只是负责评判与解说的评委。先让学生讲讲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地理知识,说说月球的特点;利用自己的历史知识来谈谈人类探索月球的进程;然后再背背关于月亮的古诗、对联及别名。整堂课不但是气氛活跃,而且也有效地完成了教学目标。课后通过学生交回的作业,可以看到本节课收效甚大。
二、多媒体教学的弊端
随着形势的发展,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被过分抬高。凡是优质课、公开课、观摩课必用多媒体,好像不使用多媒体便跟不上形势,甚至不用多媒体就意味着与优秀无缘;有的教师盲目追求多媒体,不考虑自己所教科目的特点,一味使用多媒体,追求课堂气氛,抛弃了课堂教学的真正含义,甚至一节课下来黑板上看不到教师一个字的板书,起不到教师对学生耳濡目染的作用。
1.不利于教师基本功的培养
现在一些学校把教师是否利用多媒体教学作为考核教师的一个指标,这就导致教师为了得到一个好的考核结果,而一味采用多媒体来教学,有些教师不潜心制作课件,而是上课前直接下载与自己本节教学内容相配套的课件。由于不是自己亲手所做,对课件不熟悉,课堂上手忙脚乱甚至漏洞百出。有的教师粉笔字写得不好、普通话讲的不标准,认为没有提高的必要。因为用多媒体上课既让自己得到一个好的考核效果,又掩盖了自己基本功不扎实的事实,可谓是“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但我认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留给学生更多的应该是语文素养的浸染和滋养。
2.过多采用图片等感官刺激 使课堂教学本末倒置
由于多媒体技术的交互性和图、文、声、像并茂的媒体特点,将抽象的概念和理论以形象的、易于接受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但有些教师在教学时并没有考虑自己所教授内容的特点,一味追求多媒体教学表面上的新颖、动感,过多运用强烈的色彩、图片和动画,看起来热热闹闹,事实上一节课下来并没有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多少印象。有的甚至上完一节课不见学生动一下笔,记一个字,使他们的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多媒体技术的各种展示技巧上,而忽视了教学内容,更别谈对教学重点的突出和教学难点的突破了,造成了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影响教学效果。
3.不能准确掌握课件播放进度 不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有的教师为了把自己精心做好的课件展示给学生,没能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只是一味地点击播放,没能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忽视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步骤,甚至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都没来得及做笔记,就被教师的一味点击一闪而过。知识点都没落实,更别奢望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了。所以,即使再优秀的课件,如果不能准确地把握课堂节奏以及兼顾学生的认知规律,也只能让学生感觉如过眼烟云。
三、结束语
无论何时,多媒体都只能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并不是万能的。我们应该依据自己所教学科特点,优化使用过程,真正让多媒体服务于教学,从而突出其实效性。努力寻找与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点,不要顾此失彼,要兼而得之,各取所长,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作者信息
朱晓宁,本科,一级教师。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第一中学,25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