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2015-01-31毛子凡
文 毛子凡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文 毛子凡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以来,语文教学因其承担的文化传承使命而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作为语文教学主战场的课堂教学研究也随之开展得如火如荼:在知网上以“教学模式”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可以得到1 818 511条结果;而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则可以得到48 230条结果。如此庞大的数据中可以窥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探索的热烈程度。
探索课堂教学模式需要传承。教育名师于漪说过:“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不是建筑在零的基础上,不是从零开始。今天是昨天的发展,历史不能隔断。为了走正、走好今天和今后的路,就得回顾一下以往是怎么走过来的,就得对语文教学的传统进行一番研究,审视一下哪些东西可以批判地继承。”[1]古今中外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可谓缤纷多彩、源远流长。《礼记》中提到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可以看作是早期的语文教学模式之一;国外可资借鉴的教学模式当推凯洛夫的“五环节教学法”(中国五六十年代提出的“红领巾教学法”和魏书生提出的“六步教学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此教学模式的影响);到了现当代,班级授课制成为主流,随之而来的是许多新教学理念的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生成、立体、综合、开放逐渐成为学界的共识——段力佩的“茶馆式教学”、张孝纯的“大语文教学”、钱梦龙的“三主四导教学”、黎世法的“六课型单元式”、杜郎口教学模式都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应运而生。
以上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都体现了创造者对于语文课堂教学的深刻理解,是他们教学思想的凝华。这些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尤其是初入教坛的年青教师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然而“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如果一个语文教师只囿于某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中走不出来就会邯郸学步,找不到语文教学的本源,对自己对学生造成负面的影响。
一、在建模过程中要做到博观约取
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体质清醒的头脑: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探索越是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我们越是要保持自己的辨别力,不能被迷乱了自己的双眼和心灵。语文教学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前人创造出来的教学模式往往基于其所处时代和其个人特征,不同时代会孕育不同的课堂文化也会孕育出不同的课堂模式,个人成长的经历不同也会使其形成个性化的课堂模式建构。我们作为站在巨人肩上的后来人就要学会删繁就简,去粗取精。
就建构的基本原则来看,各种模式的共同点也是显而易见。建构模式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语文教学是一个系统,它既承担着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工具性目标,又承担着美化学生心灵,培养高尚人格的人文性目标。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语文教学中涉及广泛的学习内容,作文教学、阅读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缺一不可。单就阅读教学来讲,文言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不同;记叙文与说明文、议论文也不一样;甚至于同是记叙文,精读文章与自读文章也会处理方式迥异。因此想要用一个简单的模式来统领所有教学或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式的模式建构是不可取的。应该对整个教学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研究,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适合各教学模块的系列模式。
就教学模式设计的具体内容来看,不外乎以下要素:讲授、讨论、自学、展示、实践、情境、联系。尽管近年来很多模式建构中弱化教师的讲授,但是这仍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教师适时适度的讲解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在微课教学日趋成熟的今天,学生根据自己的疑惑点进行自主选择教师的微视频讲解实现个性化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这也是教师讲授的一种灵活延展,微课与教师课堂上随堂诊断学生学情并针对性讲授相配合,会使教师的讲授锦上添花。从终生学习的角度上看,讨论、自学、展示等教学活动意义重大,讨论可以碰撞学生的智慧火花并能激发学生长期学习兴趣;自学技能培养将使学生受益匪浅;而展示最能使学生找到成就感,并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力。课堂情境的创设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要素之一,教师如果能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就会使教学事半功倍。比如有的教师在教学《故宫博物院》时,先创设一种旅游情境让学生准备写一篇导游词,然后对照课文参悟作者的独到之处。这样的教学一定会使学生兴趣盎然而又印象深刻。联系既包括知识的前引后联,也包括课堂教学环节设计的呼应:上课之初可以回顾,下课之前也可以埋下伏笔。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学而时习之的习惯。
以上要素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要有不同的设计和分配。一般而言,难度较大的阅读教学中讲授要多一些;难度较小的则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和展示进行学习;作文教学强调实践;综合实践活动则要充分地创设情境。在建构课堂教学模式系统中要灵活地组合各个要素,切不可所有课堂“一副单子吃药”。另外还要注意,“中观”教学思维下,要以教学单元作为设计出发点,同一单元的各个课时设计也要同中有异,前后呼应,这样才能让学生保持长期的学习乐趣,而不至于产生“单曲循环”式的厌倦感。
二、课堂教学模式要保持开放的姿态 能走进也能走出
作为语文教师要不断学习,学习各种模式,理解其中蕴含的教育思想,把握其精髓,只有在开放的学习中才能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语文教师还要了解自己,根据自身特长在博采众家之长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如果善于诵,则可以多选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如果善于书法,则可以在板书设计中多下功夫,让学生在流动的线条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如果善于写作,则可以多展示自己的作品,现身说法……在具体内容的教学中,还要注意研究文本的特点,采用与之相契合的教学模式——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当模式运用到一定境界时,语文教师应当追求一种“无模”境界,达到一种“无模即模”的境界。正如于漪老师所说:“我的语文课堂教学执意追求的是一种教无定法、学无定式的变化美。不同的文体,我有不同的设计;相同的文体,我亦有不同的设计;我常将讲、思、答、议、评有机结合起来,常取启发式、学导式、自学式等有效模式之长而自成风格,独为一体。这也是一种‘没有模式的模式’”。
三、初中教师要研究并关照当前初中生的独特性
现在“00后”一代已经走进初中课堂。他们与以往的初中生既有相同点,也有许多新颖性。他们处于幼稚儿童向青年的过渡期,身心发展迅速而又不十分协调。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他们的心理:他们的心理状态中成熟与幼稚交织、独立与依赖并存、自觉与任性兼有;稍有成功之举,他们就会跃上骄傲的顶峰;一旦受挫又会很快跌入自卑的谷底。作为初中语文老师特别要注意的是学生逐渐将自己的心灵封闭起来,“所言”未必是“所思”;与同学所言未必等同于与教师所言。所以语文教师要模式设计与建构时要留给学生空间,让他们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及时诊断,及时引导。语文教师还要有洞察力,学会透过学生的文字看到学生真实的想法。另外,初中生的好奇心强,对新事物具有较强的接受力,反对权威,具有“逆反心理”。这使他们对网络语言非常敏感而且具有强烈的兴趣。他们喜欢阅读网络文学,也喜欢用不求严谨却又生动诙谐的表达方式与人沟通。语文老师要找到学生表达方式与传统语言的契合点进行模式构建,让他们的思想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
四、课堂模式的建构不要冲淡“语文味”
目前,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可谓轰轰烈烈,越来越多的课堂“活”起来。教师教学方式“活”起来:以往的“一根教鞭、一支粉笔、一张嘴”现象被多媒体取代,绚丽的画面、精美的视频、动听的音乐充满课堂的每一个角落;学生的听讲也被活动取代,演讲、演唱、辩论、画画、表演,热闹非凡。在这样的课堂中,老师的主导作用慢慢被弱化,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强化;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增强,文本的深入探究往往减弱。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语文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但是切忌过度使用“花哨”技巧,使语文课堂教学患上“浮肿病”和“多动症”。语文教学的本源还是在文本。语文教学应该在解读文本、品味语言、探究写法、运用文字的过程中实现预期目标。“无论哪一种模式,其体系结构及其每一个模式的结构都是可变的,都要受到学科性质、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科技、教师素质等因素的制约。”[2]如果长期把散文阅读课变成思想品德课、把说明文阅读课变成生物课、把作文课上成美术课都是有失偏颇的;语文课应该是通过语言文字来感知世界、提高能力、陶冶情操的。
语文教学无止境,学情也在不断发展,课堂模式的建构也必将与时俱进。真正有志于课堂模式建构的优秀语文教师,敢于直面实践中的问题,勇于克服前进路途中的重重困难,只要我们语文教师携起手来,并肩前行,就一定有智慧、有毅力把对教育的执着信念转化成累累硕果。
[1] 于漪.我和语文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李方.一般教学模式与学科教学模式[J].课程·教材·教法,2001(5):21-26.
作者信息
毛子凡,大专,中教一级。重庆市梁平县第一中学校,40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