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心理护理研究进展
2015-01-31韦惠云黄明宜
韦惠云 黄明宜
分级心理护理研究进展
韦惠云黄明宜
【摘要】护理最初仅针对患者生理进行分级护理,之后发展出针对所有病患的心理护理。这种统一的心理护理并没有意识到心理问题也存在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分级心理护理因此应运而生。本文就分级心理护理在国内外的发展进行简单分析,探究分级心理护理这数十年来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分级心理护理;患者满意度;抑郁指数;焦虑指数
作者单位: 533000百色,广西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Hierarchical Psychological Nursing Research Progress
WEI Huiyun HUANG Mingyi, Hospital Affiliated to Guangxi Youjiang National Medical College, Baise 533000, China
[Abstract]Nursing originally only grades nursing care for patients with physiology. After developing, psychological nursing was for all patients. The unitly psychological care was not being aware of the fact that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lso exist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mong people. So hierarchical psychological care so arises at the historic moment. In this research, I will carry on the simple analysis of the classification psychological care’s development ,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And explore the classification in that decades of research progress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care .
[Key words]Classifying psychological care, Patient satisfaction, Depression index, Anxiety index
在WHO关于“健康”的定义中,不仅包括了身体上的生理健康,还包括了精神上的心理健康。现代医学模式也是由“健康”“社会”“心理”三部分组成,由此可见心理护理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性[1]。然而,在我国医学的临床护理中,心理护理依然存在着盲目性[2],这就需要实行分级心理护理。
1 分级心理护理的具体措施
通过杨敏所著《心外科择期手术患者心理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一文我们可以了解到[3]:在分级心理护理模式下,患者在入院后进会首先行SCL-90评分与PSQI的评估,然后依据评分结果为患者进行心理分级,最后根据患者的分级情况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1.1三级
(1)判断标准。SCL-90各项得分<2分,整个量表评分得
分<2分,阳性项目数≤43个,PSQI<7分。
(2)具体措施。三级心理护理要求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良好,共建和谐护患关系,通过常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把握患者具体信息,在有需要的情况下可与患者家属进行配合[4],来削弱护理人员、医院环境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心理影响。
1.2二级
(1)判断标准。SCL-90>2分但<3.5分,>2分的项目最多有7个,但无项目得分>3分,阳性项目数>43个,PSQI介于7~15分。
(2)具体措施。二级心理护理基于三级心理护理措施,为患者进行动态评估,评估对象包括睡眠质量和不良情绪等,这一级的护理已经需要考虑到患者的个体差异性[5],如患者出现心理问题的具体原因,是烧伤后对外表变化的恐惧还是手术后对预后恢复状况的担忧,或是其他原因。因此每日必须保证有充足的时间与患者进行充分交流,以便发掘出患者深埋心底的心理问题,通过心理支持、放松疗法等进行情绪引导[6]。
1.3一级
(1)判断标准 SCL-90>3.5分,有7个以上的项目得分>2分或有某一项目>3分,阳性项目数>43个,PSQI>15分。
(2)具体措施 一级心理护理是基于二级护理措施的一种升华,护理人员在于患者的亲密交流中,除了要给予心理支持,使患者对疾病具有更准确的认识,还要为患者进行评估,在有需要时为患者安排心理专家进行会诊[7]。
2 实例
以申凌慧所著《胸外科患者分级心理护理模式效果评价》一文为例[8],116例胸外科手术患者在术后因并发症的折磨以及对肢体功能恢复状况的担忧等原因,出现程度不一的焦虑抑郁情绪,在分组给予了常规心理护理和分级心理护理之后,接受分级心理护理的干预组患者,其SCL-90与PSQI得分均要比护理前有显著的改善,且改善幅度远超接受常规心理护理的患者,可见分级心理护理对于改善患者心理问题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再观孙陈铃所著《心内科介入手术患者术前心理分级护理干预效果研究》一文[9],接受分级心理护理的一组患者不仅在SCL-90与PSQI得分上出现了显著改善,在术后疼痛评分方面也要明显低于接受常规护理的一组,可见分级心理护理不但能够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还能通过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来间接促进生理功能的恢复,缺少了心理上的压抑,患者疼痛度减轻,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康复起来更加顺利。
3 讨论
探究分级心理护理的研究进展可发现:我国的分级护理制度最早出现于1956年[10]。在诞生之初,分级护理可以规范管理临床医疗护理,对临床护理起到指导作用,并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医疗保障作用[11],推动护理工作实现了巨大的进步。到如今,该制度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护理需求。许多医学工作者尝试建立起科学的心理分级护理制度。
英国人尼科尔斯在2003年编纂了《临床心理护理指南》一书,并在书中阐述了有关心理护理的层次划分——第一水平是察觉、第二水平是干预、第三水平是心理治疗[12-13]。可以说,尼科尔斯的著作可以为国内关于分级心理护理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纵观国内的有关研究,虽然数量较少,但这几篇文献无一不显示了分级心理护理对患者疾病转归的显著效果。如:邵红珠在2004年撰写的《分级心理干预在计划生育病人护理中的应用》与王大方在2010年撰写的《建立整形外科病房分级心理护理模式的研究》等文章[14-15]。其中,邵红珠在文章中点明,分级心理护理的实行目的是为了预防医患之间出现矛盾,并没有涉及到以患者心理健康为中心的重要目的;而王大方所进行的心理分级,区别于本文中提及的“根据患者心理问题严重程度进行三级分级”,而是将负责心理护理的护士进行二级分级,其一为接受过心理学知识培训的临床护士,其二是单独设立、专门负责心理护理的专业护士。这种方法看似具有很大的可行性,但受国内医疗资源的制约,很难在各科室中全部配备专业护士。而杨敏所进行的三级分级更加科学,更符合患者需求,也更有利于护士资源的合理分配。
4 结语
结合诸多文献可以发现,分级心理护理更加重视患者心理健康,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更具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不仅可以减少护士的盲目性,还能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可行性。
参考文献
[1]Burke R J, Koyuncu M, Fiksenbaum L. Hospital culture, work satisfaction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mong nurses in Turkish hospitals[J]. Europes Journal of Psychology,2011,7(4):624-639.
[2] 刘铎芬,刘飞. 心理护理-浅谈分级心理护理管理[J]. 中外健康文摘,2013,10(21):317-318.
[3] 杨敏. 心外科择期手术患者心理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09,18(11):1014-1015.
[4] 代淑静,代建云. 心脏介入择期手术患者心理分级护理模式探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2):144-145.
[5] 曹艳君,李文玉,谢强丽,等.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围术期分级心理护理的实施与效果[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19):9-11.
[6] 刘鑫. 分级心理护理对心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焦虑、抑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49(19):2368-2370.
[7] 喻春红,王霞. 心理护理分级研究现状及展望[J]. 齐鲁护理杂志,2015,21(5):59-61.
[8] 申凌慧,胡海珍,赵鹏伟. 胸外科患者分级心理护理模式效果评价[J].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4):143-145.
[9] 孙陈铃,倪晓苏. 心内科介入手术患者术前心理分级护理干预效果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2(9):162-165.
[10] 齐艳. 国内临床心理护理的研究进展[J]. 现代护理,2002,8(2):114-116.
[11] 李玉乐,吴欣娟,曹晶,等. 我国分级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0,24(11):944-946.
[12] Nicholls D, Gaynor N, Shafiei T, et al. Mental health nursing in emergency departments:the case for a nurse practitioner role[J]. J Clin Nurs,2011,20(3-4):530-536.
[13] 尼科尔斯 著,刘晓虹,吴菁译. 临床心理护理指南[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5-80.
[14] 邵红珠,谢丽吉,王丽芬. 分级心理干预在计划生育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4,18(6):515.
[15] 王大方,胡志红,吴文红,等. 建立整形外科病房分级心理护理模式的研究[J]. 中国美容医学,2010,19(8):1224-1226.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5.25.148
【文章编号】1674-9308(2015)25-0216-2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R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