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腮腺内面神经鞘瘤3例临床分析

2015-01-31俞忠伟蒋勇联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鞘瘤腮腺面神经

俞忠伟,蒋勇联

(1.嘉兴市中医医院,浙江嘉兴314001,2.青田县人民医院,浙江青田323900)

●临床研究

腮腺内面神经鞘瘤3例临床分析

俞忠伟1,蒋勇联2

(1.嘉兴市中医医院,浙江嘉兴314001,2.青田县人民医院,浙江青田323900)

目的:探讨腮腺内面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要点。方法:回顾分析3例腮腺内面神经鞘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结果:3例患者术前全部误诊,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面神经功能障碍。结论:腮腺内神经鞘瘤是来源于神经鞘膜的神经源性良性肿瘤,易误诊,若术中发现肿瘤与面神经联系紧密,应考虑此病,并保留面神经结构和功能极其重要。

腮腺肿瘤;面神经;神经鞘瘤

发生于腮腺内的面神经鞘瘤较为少见,常因误诊和处理不当致面神经损害引起面容破坏。本文报告腮腺内面神经鞘瘤3例,并对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男性1例,女性2例,年龄31-37岁,病史2-4年,临床主要表现为腮腺区圆形或椭圆形缓慢增大的肿块,边界清,活动度差,未发现面神经功能异常的表现。

(二)诊治经过。

入院后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初步诊断为腮腺肿瘤:混合瘤或腮裂囊肿?全麻下行腮腺浅叶及肿瘤摘除术,术中发现肿瘤与面神经主干或其分支联系紧密,采用沿神经切开包膜,将肿瘤剥离的方法,予以摘除,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面神经功能障碍症状。术后病理报告为神经鞘瘤。

(三)典型病例。

例1:男,35岁。2年前发现右耳垂前杏核大小肿物,逐渐增大,局部有胀痛感。检查:右耳垂前扁圆形肿物,直径约4cm,中等硬度,表面光滑,活动度较小,有轻微压痛。穿刺未抽出液体,B超检查为实质性肿块。临床诊断:右腮腺混合瘤。全麻下行右腮腺浅叶及肿块摘除术。术中见面神经颊支穿过瘤体,切开颊支包膜后将肿瘤分离摘除,术后出现右侧鼻唇沟变浅等不全性面神经功能障碍表现。术后6个月面神经功能基本恢复。病理报告:(右腮腺)神经鞘瘤。

例2:女,31岁。右耳垂前肿物4年,近1年来有轻度疼痛感。检查:右耳前椭圆形肿物,直径约5cm,质地中等,无结节,边界清楚,有压痛,其性质为针刺样。穿刺抽出0.7ml黄褐色的液体。B超检查为实质性肿块,局部有囊性变。腮腺增強CT扫描报告:腮腺良性肿瘤。临床诊断:右腮腺混合瘤。全麻下行右腮腺浅叶及肿块摘除术。术中见肿瘤与面神经主干粘连,切开包膜后将瘤体予以分离,术后出现口角歪斜等不全性面神经损伤表现。术后10个月面神经功能基本恢复。病理报告:(右腮腺)神经鞘瘤。

例3:女,37岁。3年半前感左耳下微痛不适,触到一花生米大肿物。肿物缓慢增大,常感到轻微钝痛。检查:直径约5.5cm,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按之有针刺样压痛。穿刺抽出少量囊性液体。临床诊断:左腮腺腮裂囊肿。全麻下行左腮腺浅叶及肿块摘除术。术中发现肿瘤质地软,内含囊液,肿瘤包绕面神经干,沿面神经干切开包膜后逐渐分离,完整摘除瘤体,术后出现全完性左面神经功能障碍表现。术后一年面神经功能尚未恢复,行耳大神经二期移植后,左面神经功能得以部分恢复,动态下仍有轻度口角歪斜等症状。病理报告:(左腮腺)神经鞘瘤。

二、讨论

(一)神经鞘瘤的起源及发病情况。

神经鞘瘤又称神经膜瘤或施万瘤,是来源于神经鞘细胞的单发的良性肿瘤,可发生于感觉神经、运动神经、混合神经、小神经或主要神经干上,以头颈部的迷走神经常见[1]。面神经鞘瘤发病率低,其中多数发生在颞骨内,发生于面神经外周部腮腺区者更少[2],临床上易被忽视。

(二)腮腺内面神经鞘瘤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该解剖区域神经鞘瘤与其他部位神经鞘瘤有相同的临床表现[3],如:生长缓慢,边界清楚,质地较韧,与周围组织不粘连。但也有不同之处,主要是疼痛方面的表现,局部轻度麻木胀痛感,有压痛,其性质为针刺样,随着肿块逐渐增大,疼痛程度也随着加重。出现这种疼痛上的差异,笔者认为与神经鞘瘤起源的神经以及肿瘤所受周围组织压力大小有关。骨内的神经鞘瘤,在生长过程中受的压力较大,出现疼痛的机会较多,且疼痛较剧烈。腮腺内的神经鞘瘤,所受压力不如骨内者大,但因腮腺鞘比较致密而坚实,因而比其他软组织内的神经鞘瘤所受的压力要大一些,故其疼痛表现较其他软组织内者为甚。

腮腺内面神经鞘瘤临床特征不明显,诊断较困难[4],主要靠术中肿瘤和面神经暴露后,结合病理冷冻切片才能硧诊。尽管如此,术前详细询问病史,认真检查,结合FNAC、B超、CT和MBI等,也能提高确诊率。如肿物的临床表现和腮腺造影、B超或CT等各辅助项检查符合良性肿瘤,穿刺抽出血性但不凝固的液体,再结合神经剌激疼痛方面的表现,即可初步诊断。

(三)手术治疗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面神经鞘瘤对放疗、化疗不敏感,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5],手术并发症主要是面神经损伤。第一种是神经保留手术,沿神经干走行切开包膜,钝性剥离并完整摘除肿瘤。但因肿瘤多与面神经粘连或包绕神经,术时易误诊为恶性而将面神经切除,预防此类并发症的关键是对本肿瘤特征的全面了解,术中遇见肿瘤与面神经主干或其分支关系密切不可分离,而肿瘤表面光滑,包膜完整,无周围浸润时,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结合术中快速冷冻切片检查有助于本病确诊。本文3例均按此方法切除,例1与例2术后一年内面神经功能得以恢复,但例3手术时间长,术中面神经牵拉过度,造成面神经永久性损害。第二种是神经切除手术,如果肿瘤小,切除肿瘤部分神经,如神经缺失不多者,可行端端吻合术,但修复后神经张力大,影响愈合,更好的方法是肿瘤及神经切除后,用耳大神经或腓肠神经移植修复。本文例3术后一年再行耳大神经二期移植手术,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笔者赞成如有神经缺损,可即刻选择端端吻合、游离移植或转移修复等方法。第三种是严密观察,但对出现恶性可能者,如肿瘤突然增大,面神经功能障碍等,仍需手术切除。

[1]陈辉,赵文斌,杜留锁,等.腮腺面神经鞘瘤的诊断治疗[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9,16:79-81.

[2]林群久,史俊.腮腺内面神经鞘瘤19例临床分析[J].上海口腔医学,2013,22(1):99-103.

[3]夏洪伟.巨大面神经鞘瘤诊治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1,27: 59.

[4]徐天舒.腮腺内面神经鞘瘤6例临床分析[J].口腔医学,2010,30 (12):719-721.

[5]王垚,李晓明,肖淑芬.腮腺内面神经鞘瘤1例[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8,22(16):762.

R730.264

A

1002-1701(2015)02-0132-02

2014-08

俞忠伟,男,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口腔修复及颌面外科。

10.3969/j.issn.1002-1701.2015.02.070

猜你喜欢

鞘瘤腮腺面神经
吉非替尼通过促进H3K27甲基化水平抑制恶性周围神经鞘瘤细胞的增殖
鼻腔、鼻窦神经鞘瘤1例
腮腺木村病的DWI和动态增强MR表现
丛状神经鞘瘤
听神经鞘瘤需要手术切除吗?
超声检查对腮腺肿大的诊断价值
腮腺脂肪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一次性使用无菌冲洗器在腮腺造影中的应用
蒙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针刀针刺治疗合并颈部症状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