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中医全科医学教育方法与内容
2015-01-31赵毅
赵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100029)
●教育管理
论我国中医全科医学教育方法与内容
赵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100029)
我国中医全科医学教育刚刚起步,对中医全科医学教育的方法和内容尚处于探索阶段。论述中医学与全科医学的相关性,强调中医全科医学教育内容应偏重于预防保健、基本疾病诊疗、康复与养生、慢病管理等方面,陈述了教育的方法以及相关内容,并对高等医学院校中医全科医学教育进行了探讨。
全科医学;中医学;方法与内容
全科医学是一个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1]。中医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中医的整体观、治疗简、便、效、廉、验的特点,符合低耗高效的卫生经济策略,大力发展中医全科医学更加符合我国的国情。
一、中医学与全科医学的相关性
中医学与全科医学比较,其医学观、方法论及诊疗思想十分接近。尤其是在中医学的两大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方面更具有惊人的相似。整体观念是中医在古代哲学影响下形成的一个最基本观点,认为人体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人与自然也是密切联系的整体,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对疾病与健康问题的处理,都从这个基本观点出发。全科医学的整体医学观,是把医学看成一个整体,把病人与健康看成一个整体,为病人提供整体性服务。虽然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所涵括的内容更为广泛,但从整体的角度认识生命与医学这一点来看,中医学与全科医学有着惊人的一致[2]。
我认为,全科医学的兴起是西医学医学观的一场革命,所带来的全新的医学思想与中医学接近,西医学与中医学比较容易有了共同的语言,这样中西医结合就容易找到切入点。所以开展中医全科医学教育对促进中西医结合尚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二、中医全科医学的教育内容
通过回顾中医学发展史,不难发现中医学与西医全科医学在服务患者的理念上保持着高度一致。中医学包含了丰富的预防“养生保健”康复思想,个性化的治疗原则,没有内、外、妇、儿的分科特点,符合全科医学的要求,这种医学体系尤其适用于我国社区医疗工作。针对社区工作的特点,中医全科医学教育内容应侧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医预防保健。
预防医学近年来发展迅速,尤其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增多以后,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健全疾病预防制度,努力确保公众的健康。西医学有着大量的临床试验基础,以群体预防为主,在我国的预防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医学的养生、治未病思想均包含了预防的概念,相对于现代预防医学而言,中医学更注重于个体预防。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部分地区医药资源匮乏,对西医学的知识较难接受;另外,现代预防医学相对专业,普通群众很难理解,而中医特色的预防保健观念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更易让人所接受。所以,中医全科医学教育应结合现代预防医学理念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预防学。
(二)社区基本疾病诊疗。
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与全科医学的“人格化服务”十分贴近。一般来说,医疗服务的对象是病人,但是全科医生是从社区及家庭的背景上去考察和解决个人的健康和疾病问题,同时特别强调个体化的服务。全科医学的整体观念,使全科医生对病人的看法,首先是人,而后才是疾病,从生理、病理、心理、环境和社会诸多方面去考虑解决病人的问题,而这些正是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
从中医的特点看,辨证施治既是中医学的精髓,也是中医认识疾病的重要手段。因此,中医可以实施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提供个性化服务。同时,中医药具有“简、便、效、廉”的特点,容易进入社区,进入家庭。中医药对慢性病、老年病和保健养生都有很好的疗效,在社区可以开展康复、非药物治疗、心理咨询、家庭护理等以及针灸、按摩、刮痧、理疗等中医非药物疗法。
(三)社区中医康复与养生。
社区中医康复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通过针灸、推拿、中药等中医药康复手段,组织康复对象及其家属和社区共同参加,帮助病、伤、残者逐步改善躯体、心理、精神和社会的功能改善或恢复其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环境,提高生活质量[3]。
社区中医康复相对专业康复具有费用低廉、服务面广、简便易行。中医康复方法众多,其中大多数都是便于学习掌握的非药物疗法或自然疗法,如推拿、针灸、火罐等,不需要昂贵的医疗设备和复杂的技术,具有疗效好、价格低和群众基础好的特点,很容易得到应用和推广适合社区康复的开展,所以中医全科医学教育应该适应社区工作的特点。在现代康复学的基础上坚持中医康复的特色和优势,互相渗透,使中西医康复医学有机结合,将是中医康复教育的趋势。
(四)中医慢病管理。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病。主要包括恶性肿瘤、脑卒中、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精神心理疾病等一系列虽不会传染,但也不能自愈,需要长期综合干预和治疗的一类疾病[4]。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转变等因素,促使慢病成为社区医疗服务亟待解决的问题。全科医学的特点就是为患者提供综合性、连续性的医疗服务。
“治未病”是中医主要学术思想。中医“治未病”防患于未然的思想,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未病先防,一方面是已病防变,贯穿于防病治病的全过程,显示其独特的意义和优势。对未病的解释则不应简单地认为是没有疾病,而应视为人体在未呈现明显自觉症状及体征前的各种状态。它既可是尚未患病的健康状态,也可是某些疾病的潜伏、隐匿阶段,亦可是某些疾病的稳定期以及尚未发生和认识的无症状疾病等,这些亦可称为未病状态。
干预慢病的有效中医措施,就是在中医“治未病”的理论指导下,对社区进行健康管理,对慢病采用中医养生保健、诊断治疗、康复等干预方法,降低慢病的发病率、致死和致残率,提高社区居民的生存质量。中医慢病管理教育应该按照“治未病”理论从几方面入手,即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欲病救萌、防微杜渐;己病早治、防其传变;预后调摄、防其复发[5]。
三、中医全科医学的教育方法
目前我国中医全科医学临床教育存在全科医疗科执业(助理)医师少,且实践教学相对薄弱,中医全科医生数量、质量上都明显不能满足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需要。中医全科医学工作者的培养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全科医学教育。
目前,高等医学院校纷纷设立中医全科医学专业,设立必修课和选修课,招收全科医学生。高等中医药院校培养中医全科医师,有利于改善社区医疗中的学历结构,为后续发展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但是,目前高等中医药院校的部分理论教育和社区工作脱节,并没有进行有效的课程调整,因此,应确立中医全科医学生临床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 (1)规范、完善课程实践大纲;(2)建立实践教学平台,规范中医全科医学实践技能操作;(3)建立中医全科医学实践教学基地,完善实践教学手段及方法改革;(4)制定完善中医全科医学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与考核评价体系。
(二)中医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
规范化培训就是针对即将参加全科工作的毕业生,经过规范化的中医全科医学培训,取得中医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获得中医全科医学医师任职资格,是中医全科医学教育体系的核心。中医全科医学刚刚起步,本方法是解决中医全科医师数量严重不足的捷径。但是由于群众和医学生对中医全科医师缺乏正确认识,使很多优秀毕业生不愿意从事中医全科医学工作,政府应该加强宣传,确立优惠的政策和补偿机制,来鼓励医学生从事中医全科医学工作。
(三)社区多点执业模式。
应当鼓励二、三级中医医院具有高年资资质的中医医师参加全科医学培训,利用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补充目前社区中医全科医师不足、经验短少的现状,并鼓励名老中医以师带徒的形式培养社区中医全科医师。
(四)继续医学教育。
社区工作中的中医全科医师采取多种形式,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并定期到三级中医医院进行专科培训和轮转,以便适应医学科学的发展,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四、讨论
中医全科医学是顺应当今世界医学潮流,充分吸收祖国传统医学的特色和优势形成的一个全新的专业。医学院校或培训部门应该在有限的课时里对中医全科医学生或中医师进行相关专业教育,掌握基本的知识点,以满足日后学科发展及临床工作的需要。
中医学是实践很强的学科,对中医临床的授课不能停留在书本上,应该压缩课堂授课时间,增加临床实习机会,高等院校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学生讲座、病例讨论、医学大师讲座、临床基地或社区现场授课、远程资源利用、跟师模式等来调动中医全科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
为了培养中医全科医学人才,建立以社区为导向的中医全科医学教育实践教学模式,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社区卫生工作的需要,通过规范、完善课程实践大纲建立实践教学平台,规范全科医学实践技能操作,建立全科医学实践教学基地,完善实践教学手段及方法,改革制定完善全科医学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与考核评价体系等方式,旨在构建以中医药的服务模式和手段为特色的中医全科医学体系,以使中医药能以全新的姿态进入社区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需要。
[1]杨秉辉.全科医学概论[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7.
[2]蒋建国,郭栋.开展中医全科医学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探索[J].中医教育,2003,9(5):43-44.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指南(试行)[S].2003.
[4]卫生部疾病控制司.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医学治疗服务规范[S].2002.
[5]孙涛,武留信.中医未病思想与“慢病后备军”健康管理[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5):252-253.
G642
A
1002-1701(2015)02-0032-02
2014-02
赵毅,男,学士,主治医师,从事中医全科临床诊疗及临床教学工作。
10.3969/j.issn.1002-1701.2015.0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