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直属附属医院背景下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工作的SWOT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2015-01-31姜立林雷马明嘉陈向阳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直属本院医学院校

姜立,林雷,马明嘉,陈向阳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科教处,广东广州510080)

●研究生教育

非直属附属医院背景下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工作的SWOT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姜立,林雷,马明嘉,陈向阳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科教处,广东广州510080)

结合广东省人民医院研究生教育的实际,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医院培养研究生的优势、弱势、机会与威胁,对如何保证和提高非直属附属医院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探索和尝试。提出应加强学科建设、争取医科院的学位授权点,建立严格的导师遴选制度,完善联合培养机制、开拓创新,探索新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不断探索具有“国家标准、省医特色”的研究生培养之路,希望能为各非直属附属医院的研究生培养有所借鉴。

非直属附属医院;SWOT分析法;研究生培养

临床医学研究生的教育通常都是在医科院校的直属附属医院为教学医院进行学习,但随着研究生招收规模逐年增加,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培养在非直属附属医院的学习比例也相应增加。虽然有较多的关于医学研究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文献,但多集中于对直属附属医院环境下的分析,而对于扩展迅速的非直属医院开展的研究生教育工作,却探讨甚少。广东省人民医院创建于1946年,是国内医疗实力较强的大型综合型医院之一,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能够与大学附属医院具备竞争力的医院之一。近些年来,医院在研究生教育工作上给予了足够重视与政策倾斜,并有了较大发展,通过研究生的教育工作带动了医院相关学科的专科建设,并于2011年后获得心血管内科、心血管外科、肾病科、神经病科、老年病科等1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提升了医院的整体实力。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管理学教授海因茨·韦里克(H.Weihrich)提出SWOT分析法(SWOT分别代表:strength优势、weakness劣势、opportunity机遇、threat威胁),是一种企业战略分析方法,即根据企业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企业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通过对被分析对象的优势、劣势(即“能够做的”)和机遇和威胁(即“可能做的”)等因素加以综合评估,从而在战略与战术两个层面对企业管理进行调整,其最终目的是达到单位利益最大化和持续性发展。本文对本院研究生教育现状采用SWOT法,客观理性的分析优劣得失,明确研究生培养定位与目标,并根据外部政策及内部环境,制定长期有效的发展方针,为本院的研究生发展乃至医院学科建设、人才建设提供基础性的保障作用,同时也可为其他非直属附属医院研究生培养提供借鉴。

一、研究生培养的优势分析

1.学科水平同行领先。学科是医院的基本组成单元,各个学科综合起来共同展示一所医院的整体水平,而特色学科更是医院的“金字招牌”。学科建设是医院建设的基础工程,也是培养研究生的平台基础,直接影响医院的医疗质量和研究生的教育质量。目前,广东省人民医院有1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31个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和6个学科群研究所,对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疑难重症病的诊断均达到国内甚至国际先进水平,学科的发展保证了医院研究生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2.临床教学资源丰富。临床技能的学习与提升是临床医学研究生必须要具备的能力。医疗学习是实践性的提高过程,研究生更应在面对患者的诊疗过程中体会、感知、领悟医疗技术的应用,而不单是通过书本或者网络[1]。广东省人民医院是广东省乃至全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综合医院之一。医院建筑面积近25.3万平方米,有6个门诊部,79个专科、现有住院床位数2700多张。2013年与2014年门诊量均超过400万人次、收治住院病人超10万人次、手术例数超过10万例。研究生有着大量的临床诊疗实践机会,就造就了本院培养的研究生临床水平扎实可靠的口碑。

3.培养经费投入充足。研究生资助问题是整个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研究生教育特点和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根据国家规定,2014年起研究生入学全面实施收费制度。国家没有相关文件要求和统一的资助标准,各培养单位资助高低不一,总体上投入不足。本院为了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给研究生的生活补助与课题资助的数额远远高于其他院校。医院按硕士生1800元/月、博士生2200元/月为标准提供基本生活补助,科室在研究生学习期间,还能提供一定的助医津贴。这两部分费用成为研究生在本院安心生活、完成学业的重要保障。

4.管理部门单独设置。目前,我国大多数非直属附属医院还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研究生管理部门,研究生工作通常与实习生工作、进修生工作统归于医院科教处(科)。由于研究生年龄跨度较大、水平参差不齐、临床任务繁重、科研工作紧张,还有不少来自家庭和就业方面的难题,而对他们又要求在三年内做出较有创新性的成果,更需要有精细化的管理以及人文上的关怀。为此,本院紧跟研究生教育改革潮流,于2009年成立了专门的研究生管理部门——研究生管理科,在研究生的招生、培养、学位申请、日常管理、导师遴选等方面都制定了符合医院背景的相应规章制度,这预示着本院的研究生教育已走上了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道路。

二、研究生培养的劣势分析

1.导师队伍兼职化。众所周知,长期以来我国医学院校的临床教师都是直接由临床医师“过渡”而来,非直属医院的导师绝大多数都是临床医师。非直属医院的专家在个人能力提升上更多的是考虑专业临床技能的提高,教学能力不是评聘的重要因素,因此造成非直属医院的专家在带教能力整体上略显不足。而直属医院的导师在教学的历史传承和经验理念上都具有显著的特色,在研究生的带教意识和能力上明显强于非直属医院。本院的导师队伍,也存在此方面的不足,亟需提高。

2.培养政策不同步化。我国高等医学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其临床教学师资、生均床位数和教学基地益显不足。医疗市场的激烈竞争和医疗环境的不稳定,促使一些综合实力强的医院渴望能在医、教、研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得到医学院校强大的品牌和实际效应的支撑,非直属附属医院应运而生。但非直属附属医院在体制上和医学院校不存在隶属关系,只是院校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一种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正是由于二者间是一种疏松的合作关系,使得掌握研究生招生资源与学位授予权力的院校在招生、培养、导师遴选等方面不经意就倾向于同校的直属附属医院,非直属医院就处于参与执行却无法参与决策的被动地位国,从而限制了非直属医院深层次挖掘其巨大教学资源的能动性,培养研究生的潜力是被禁锢而非被调动。

3.教育品牌显幼稚化。国人的普遍印象中,研究生教育一定是和大学的教育机构相联系的。虽然医院是医学研究生培养的载体,但研究生报考时,考生们的第一目光更多是关注在拥有深厚文化底蕴历史内涵的院校,其次才考虑这些院校的附属医院。本院只是近五六年来才在研究生教育上开始有意识的发展,并尝试利用自己的临床优势,融入到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大家庭中。然而品牌的建立,决非一朝一夕一功,故当前本院在研究生教育上的影响力还显得非常弱小。和老牌医科院校的附属医院相比,本院的研究生教育还只是刚刚萌芽,若想建立起自己的品牌优势,尚需时日。

三、研究生培养的机会分析

1.国家层面:系列政策大力支持。1998年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颁布《关于调整医学学位类型和设置医学专业学位的几点意见》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确立了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制度。医院作为一个专业性极强的行业部门,则成为院校进行专业学位教育探索的前沿阵地。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推动联合培养的发展,以求使研究生的培养内容适合于社会经济建设的需要。因此,与高校联合,培养具备扎实基本功的专业学位型研究生,就成为医院当仁不让的社会任务之一。

2.院校层面:多方联合,取长补短。因为本院不是某个大学的直属医院,所以本院在研究生培养上可不被限定于一所院校。本院下属的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可以独立招生并授予学位,同时,本院还和中山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汕头大学等大学进行合作,联合招收并培养研究生。大学依托本院的临床,拓展研究生教学基地范围,扩大了大学研究生教育的辐射范围和影响力;本院则通过联合培养研究生,提升了医院的学科综合实力,壮大了导师队伍,为医院人才梯队的培养打下基础。本院的研究生管理部门,也充分利用这种吃百家饭的特点,将合作院校的研究生培养政策消化吸收并整合,建立起一套更符合本院发展背景的研究生管理制度,取多家之长这反而成为本院研究生培养的优势所在。

3.学科层面:有序发展,迫切需要。由于研究生所固有的青春活力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能够使他们更好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个人技能得以学习提高的同时,也增强了所在团队学科的创新意识,为学科的梯队建设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后备人才队伍,并为学科的建设带来强大的动力[2]。本院利用学科群的集中优势,给研究生的培养提供充沛学习机会的土壤。本院心血管病学科群、神经医学学科群、肿瘤学科群等是本院相当具有特色的学科群,近些年来充分发掘了研究生培养对学科建设的促进作用,不仅培养出高水平适应社会需要的研究生,同时也带动了学科水平的显著提升。

四、研究生培养的威胁分析

1.来自政策的原因。我国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尚处于初级阶段,教育部虽然已经出台了很多刺激和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政策、法规,但还是缺乏配套的实施细则、协调监督机制和良性运行机制;地方教育部门关于这方面的条例更少,使得联合培养合作模式无章可循、无法可依,这无疑在制度层面上制约了联合培养的深入开展。

2.来自社会的原因。由于我国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模式起步晚、实际效果不明显以及各用人单位人事制度不完善等原因,目前社会上仍有部分人不赞成这种培养模式,甚至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这种培养模式管理混乱、职责不清、产权不明,根本达不到联合培养出高质量研究生的目的,反而严重浪费了各方资源。

3.来自合作医学院校的原因。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法律体系不够健全以及产学研合作起步较晚等原因,迄今为止还没有形成一套相对完善、成熟的非直属医院+学校(学位授权单位)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尤其是在合作过程中对各自的责任、职权和利益还不够明确,导致无法建立起一个长期、稳定、制度化的利益共同体,合作不能深入进行下去。本院在与医学院校联合培养过程中,也出现了以下诸多问题:(1)在招生指标方面,学校在分配研究生指标时,尤其是在博士生的招生指标和学术型的硕士生指标上,天平可谓是完全倾向于直属医院;(2)在职责方面,本院与医学院校合作过程中,由于招生与学位授予权掌握在院校手中,医院在研究生培养的合作上,更多的时候是处于被动的弱势方。事情发生之后,院校总以管理方的地位处理纠纷,而不愿以合作方的地位平等相待,导致医院处于不利状态。(3)在管理方面,联合培养的研究生本身具备高校的学籍,但培养过程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本院进行,研究生需接收双重管理,如果医院与医学院校的制度有冲突,学生则左右为难。

五、本院研究生教育的对策分析

1.加强自身学位点建设。本院下属的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是国家首批硕士和博士授权单位,是全国非高校系统里仅有的两家临床医学博士授权单位之一。从上世纪80年代起,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就在心脏专业开始研究生的培养,在心血管疾病的诊疗领域,培养了两百余名专业人才。但由于授权学科覆盖面窄、招生指标少等不利因素,限制了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乃至本院研究生教育品牌的建立。本院于2008年5月恢复成立了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因此若能以医科院的名义获得学位点,并加快医院学位授权专业的建设,将对本院的研究生教育工作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2.加强自身学科建设。为了充分利用广东省人民医院丰富的临床资源,推动其研究生教育,通过与医学院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模式将是其长期权宜之计。同时,医院也要致力于学科建立,因为学科专业是科学研究的平台,是人才培养尤其是高层次研究生培养的载体,其数量与布局对研究生教育的质量、规模、结构、效益有着直接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学科交叉融合日益凸显,完善学科体系建设是提高研究生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径,更能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良好的平台。

3.建立严格的导师遴选考核制度。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是研究生培养体系的核心因素。因此,遴选合格的能履行职责的导师是导师制发挥育人作用的关键[3]。针对本院导师教学理论知识缺乏、教学能力不强、育人意识淡薄等现象,医院研究生管理科应该建立严格的导师遴选、考核制度。在导师遴选方面,既要审核导师的知识水平、科研方向、研究能力、学术成果和科研条件,还要审核导师的道德水准。本院在导师的遴选方面应逐年改进完善,逐渐贯彻导师是研究生教育“第一责任人”的指导思想,在同等条件下,研究生指标应倾向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强的导师,使其从思想上重视研究生教育,而不仅仅是把研究生教育当作起科研劳力的一部分。

4.加强与合作医学院校沟通,完善联合培养机制。整合企业、高校、研究机构教育资源的机制目的,在于形成一种良好的具有激励约束性质的制度安排,明确各方的职责,形成比较有效的利益共享机制、风险化解机制和责任约束机制。医院在合作过程中之所以会出现医院研究生指标不稳定、医院与合作医学院校管理衔接不顺畅等问题,是因为医院在与医学院校合作开始时并没有明确规定合作过程中各自的权力、义务问题。因此,要建立起一个长期、稳定、制度化的利益共同体,医院应该针对联合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强与合作医学院校沟通,逐渐通过制度的方式明确规定合作双方各自的责任、职权和利益[4]。

5.开拓创新,探索新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研究生的教育必须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出发点。医院的研究生教育也要适应新形势下医疗体制改革的需求,应着力培养高层次、创新型、有需求的医疗人才。本院作为广东省乃至全国最大的综合医院之一,有责任也有能力为医学教育的改革做出应有的贡献。作为全国首批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和首批硕士和博士授权单位,同时也是广东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本院正在尝试试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的医学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目前正与南方医科大学、汕头大学联合,已于2013年和2014年在当年招收的研究生中遴选优秀学生试行。另外,本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可以和国内、国际知名医学院校合作,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交换培养研究生项目、保送培养博士生项目,实行双学位教育。

六、结论

综上所述,广东省人民医院要根据自身特点,加强学科建设、争取医科院的学位授权点,建立严格的导师遴选制度,完善联合培养机制、开拓创新,探索新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不断探索具有“国家标准、省医特色”的研究生培养之路,希望能为各非直属附属医院的研究生培养有所借鉴。

[1]姜立,张忠林.综合型医院学科群建设下研究生培养的双赢性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2):118-120.

[2]何含兵,陈辉,张晓勤,等.研究生教学在医院发展中的作用[J].中国医院管理,2008(2):60-61.

[3]张淑林,裴旭,方俊,等.我国研究生导师聘任制的历史沿革和未来走向[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17-21.

[4]孙忠河,戚建伟,朱怀刚,等.非直属附属医院教学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医药导报,2012(17):162-163.

G643

A

1002-1701(2015)02-0118-03

2014-01

姜立,男,博士,副研究员,从事研究生管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

广东省教育厅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10JGXM-ZC10)资助。

10.3969/j.issn.1002-1701.2015.02.063

猜你喜欢

直属本院医学院校
微课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健美操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发展的逻辑起点——读《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发展战略研究》有感
本院急救设备应急库房的建设与临床调配评估的探讨
PDCA循环在降低本院住院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中的应用
数据挖掘在学校招生工作中的应用
区12家直属文艺家协会西乡街道分会揭牌成立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医学院校内药用植物园规划与建设初探
教育部直属高校门户网站排行榜等
教育部直属高校门户网站排行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