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儒家“家国同构”思想对社会转型期公民道德建设的借鉴意义

2015-01-31程文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贵阳550001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借鉴意义

程文(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贵阳550001)



儒家“家国同构”思想对社会转型期公民道德建设的借鉴意义

程文
(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贵阳550001)

摘要:儒家“家国同构”思想强调从个人修身开始,到家庭伦理关系的协调,最终到国家的秩序规范与和谐,具有强大的社会整合力。这种“家国同构”思想对社会转型期的公民道德建设在个人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方面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家国同构;公民道德建设;借鉴意义

随着科技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当今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世界各地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与此同时,在全球化背景下,经济问题、民族和宗教问题、环境污染问题、领土争端等问题也愈演愈烈,并由此而导致的异化、分离、差别和歧视现象日趋严峻,亟待予以有效解决。诚如杜维明教授所言,“地球村”的出现并没有为全球社群的整合创造条件,而且导致家国天下各层次的社会解体。全球化与本土化、传统与现代化这两个外在的深层次问题逐渐造成人们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一内在的精神世界的矛盾冲突,人生价值该如何取舍?既然全球化趋势势不可挡,那么普世伦理是否可能,而不是拿道德底线来简单地敷衍塞责?在这一“全球化”的背景下,人们正变得茫然而无所适从,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面对种种,我们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探寻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体的儒家,其所提倡的“家国同构”思想体系或许可对此作出回应,为我们提供可资借鉴的素材。

一、“家国同构”思想体系的成因与影响

所谓“家国同构”,是指家庭(或家族)与国家在结构上具有相似性或同源性。这一思想体系的形成与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背景密切相关,是中国古代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从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进程来看,由于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远古先民生存条件非常恶劣,从而意识到只有结合成群体才能有效对抗自然灾害和猛兽的侵袭,延续种族的繁衍。因此,形成了一个个由血缘关系结合而成的氏族部落,并通过部落之间的兼并战争(如炎黄部落与蚩尤部落之战),小部落融合为大部落,从而导致早期国家的形成,部落首领顺理成章地过渡成国家最高统治者。且从夏商周三代治理国家的方式来看,依然延续了氏族部落的统治方式,即将自己的子孙及功臣分封到各地成为当地的统治者,形成城邑式的宗法统治机构,从而实现家族对整个国家的控制,以至于形成“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北山》)的局面。由此可见,在古代中国,国家这一社会制度的形成,并没有破坏最初的氏族部落结构形式,反而加强了氏族统治,形成家即天下,天下即家的统治格局。也就是说,在统治阶级那里,国与家是一体的,国家利益与统治阶级利益是相统一的,从而在政治结构上实现“家国同构”,并为儒家“家国同构”思想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从“家国同构”这一社会现实基础出发,采用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等级制度,强调的是君臣、父子、夫妇、兄弟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以稳定社会秩序。家庭关系成为国家关系的基石,对家庭成员的品格要求与国家各阶层之间的伦理诉求是一致的。《论语·学而》中说到:“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孝经·开宗明义篇》也认为:“以孝事君则忠”,“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并曾一度设立“举孝廉”制度,举荐品行优秀的孝子入仕为官。这种种无一不说明了在古代中国社会“家国同构”的现实背景下,家庭关系是国家关系的基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古代儒家学者毕生的追求,他们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一内在修养开始,率先垂范,并推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终极理想,实现天下大同,突显个人对家庭、对国家、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意识。例如,宋代大儒张载“民胞物与”的思想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历史使命感;清代儒者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觉悟等,以此来构建和谐社会。

综上所述,儒家的“家国同构”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发挥了重要影响。一方面,它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整体观念、国家利益至上观念和对本民族心理上的文化认同,保持了社会的稳定,增强了国家的凝聚力。同时它注重道德修养,让中华民族成为礼仪之邦。但另一方面,它对“三纲五常”的伦理说教,强化了国人“忠孝一体”的思维惯性,不仅严重扼杀人的个性,而且不断形成了政治伦理化的固化,从而让人民对国家社会的治理几乎完全寄望于统治君王的个人道德行为。如“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而国定矣”(《孟子·离娄上》);“苟行王政,四海之内皆举首而望之,欲以为君”(《孟子·滕文公下》)等说法汗牛充栋、俯拾皆是。这当然就造成了延续数千年的诸多弊端。但是,只要我们秉持辩证的、唯物的立场来看待这一重要的社会政治文化和伦理道德遗产,其中还是蕴含着诸多积极要素可资借鉴,尤其在我们大力倡导公民道德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的当今是大有裨益的。

二、儒家“家国同构”思想与公民道德建设的关系

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传统的道德体系对公众的影响力与约束力逐渐减弱,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尚未走向成熟,从而导致道德失范行为频频发生。面对这一现实,合力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意义重大。为此,我们仍应加强对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研究,根据现实发展需要,积极扬弃,弘扬孝、诚、和、廉等美德,使其成为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时期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公民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这与传统儒家“家国同构”思想是有内在联系的。“家国同构”思想的核心是“忠孝”,这是父权家长制的体现,其实质可归结为“忠君之德”。例如,“君君、臣臣”反映了君民之间基本的伦理规范关系,即人民应无条件服从君王。将这种伦理关系固定下来的形式谓之“礼”。对“礼”的自觉并践行之即是“忠”。较之于“忠君之德”,“忠君之礼”居于主导地位。可以说“忠君之礼”是对“忠君意识”表现及实践的德行,此德行是对君王的无条件忠诚和对国家的无限爱恋。

由此可见,儒家“家国同构”的思想中亦蕴含将个人、家庭、社会三者相互统一,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在当代中国,尽管社会整合方式和渠道较之以前复杂而多元,但家与国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尽管现代人注重对自身能力的培养,但仍重视对道德素养的提升。所以,我们应在对“家国同构”思想作出理性批判的同时,认真研究并吸收其合理因素。

三、公民道德建设对儒家“家国同构”思想的借鉴

(一)个人品德方面

在臣民间的关系上,传统的“家国同构”思想实质上是个体家庭伦理规范的推行,家之父子伦理关系与国之君臣政治关系是同构的。在家国同构伦理观念中,注重个人品行的养成。其中,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视为实现个人价值理想之根本。“诚意、正心、修身”则强调个人道德养成,而“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政治思想与践行。两者间具有内在逻辑性,首先强调自身修养,从个人品德的完善到家庭伦理关系的协调,最后实现天下国家的和谐美好。

新时期我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在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人们的思想呈现多元化,其选择性、自主性、活跃性增强。在市场经济强调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导向下,一些人的自律意识不强,急功近利,唯利是图,为了自身利益甚至不惜损害他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较之于传统,今天人们的道德出现一定程度的滑坡现象。因此“家国同构”之“诚意、正心、修身”的个人道德修养,“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理念在新时期建设中的个人道德养成、个人行为规范方面意义重大。

(二)家庭美德方面

在家庭道德方面,“家国同构”思想重视“孝道”。传统“孝道”从孝敬父母出发:向内,推及孝敬长辈,夫妻和谐、尊老爱幼、兄弟和睦;向外,推己及人,爱护一切长者和幼者、爱乡、爱国。所谓“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皆属于此。其思想核心是“责任感”,强调家庭成员及相互之间的责任,从个人对家庭的责任担当推及到对社会、国家的责任担当。长期以来,“孝道”是维护家庭、社会以及民族国家和谐发展的精神力量,是人类繁衍的重要条件。

新时期我国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进程不断推进,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推动着人口的频繁流动,出现一定程度的亲情疏远,家庭观念淡薄,传统孝道观念淡化的现象。这种情况下,加之由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社会保障、服务系统方才逐步建立,使社会在短期内无法接纳和解决上亿老人的生活服务、护理及赡养问题。这使得子女必须担负起赡养父母的责任,让他们安度晚年。这是我国家庭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中国的养老方式是以家庭养老为主,它赖以存在的思想基础就是传统的孝道观念。全社会需发扬传统“孝文化”,吸取儒家“家国同构”思想中之精华,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责任感,并通过相应的政治、法律和经济的手段保障“孝文化”的传扬,以强化家庭养老孝老的传统,增进家庭、社会和谐。

(三)职业道德方面

在职业道德领域,“家国同构”思想中可用“敬”字来概括。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要求。针对政府管理者,孔子在《论语·颜渊》中深刻指出:“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这一思想对今天为政者形成清廉、公正的职业道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教师的职业方面,韩愈在《师说》中把师德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三个基本规范。这对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也有启迪意义。在医生的职业道德方面,应“疾小不可云大,事易不可云难,贫富用心皆一,贵贱用药无别”(《小儿卫生总微方论·医工论》)等等。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和个人能力的局限性,我们应该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真正做到爱岗敬业。

现代社会中,日益激烈的竞争,造成一些职业领域的道德失范,善恶、是非界限混淆,以权谋私、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职业的功利行为与职业道德密切关联。职业道德建设中须处理好的基本关系就是把遵守基本的道义规范与谋利行为有机统一。在此问题上,儒家的传统道德倡导“义利合一”;见利思义,不谋不义之财;必要时做到“舍利取义”甚至“舍生取义”。这些思想对我们今天确立科学的“义利观”,对改变某些职业领域中唯利是图的不良倾向有教育意义。

(四)爱国主义方面

在国家层面,儒家“家国同构”思想对人才品质修养的诉求,指出了修养是个人成功的关键,也关系着民族国家的兴旺发达。个人强烈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是“修身之道”的内在要求。在古代中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处世修身的目标,激励了一批又一批的仁人志士为了自己的理想、自己的国家而奋斗、牺牲,形成了中国传统典型的爱国主义精神。如南宋宁死不屈的一代名相文天祥,忧国忧民的诗人陆游等,至今仍让人难以忘怀。这些人在面临强敌入侵时所表现出的大义凛然的反抗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操令人佩服。然而,爱国不仅仅是靠鲜血和生命来证明的,在以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的今天,爱国主义精神也被赋予更加广泛的内涵。虽然没有血雨腥风式的战争,但是各种不可预测的灾难和危机时有发生,长江特大洪水暴发、汶川发生特大地震,无数军民携手奋力施救,全国人民捐物捐款支援灾区重建等,都是全国人民用实际行动诠释的“爱国”。而对于每个人来说,诠释爱国主义的基本方式应立足本职,兢兢业业,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综上,儒家“家国同构”思想中蕴含了丰富的道德建设元素,从以孝为中心的家庭伦理道德出发,推及敬业的职业道德教育,以至爱国的社会公德教育。因此,我们理应在匡清旧义的基础上依据现代价值理念对“家国同构”思想作出创造性转换,进而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舒敏华.“家国同构”观念的形成、实质及其影响[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2]张应抗.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3]钱广荣.中国道德建设通论[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

[4]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5](英)麦高温.中国人生活的明与暗[M].朱涛,倪静译.北京:中华书局,2006.

(责任编辑:徐国红)

On the Role of“Home-country Isomorphic”Thought by Confucianism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ivil Morality in Social Transition

CHENG Wen
(School of Marxism Studies,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Guiyang 550001, China)

Abstract:“Home-country isomorphic”thought by Confucianism highlights the cultivation of one’s moral quality, harmony of familial ethical relationship and the regulation or harmony of a country, which can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s in civil moral construction in terms of personality, ethical morality and familial morality in the social transition.

Key words:home-country isomorphic”thought; construction of civil morality; referential significance

作者简介:程文,女,贵州遵义人,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从事伦理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收稿日期:2015-04-25

中图分类号:B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583(2015)-0024-03

猜你喜欢

借鉴意义
论明朝监察制度及对当代中国借鉴意义
探究宋代翻异别勘制度的现代司法借鉴
克拉克财富分配理论对中国财富分配现状的借鉴意义
邓小平的农村改革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唐代官吏考课制度对现行公务员绩效考核的启示
山西票号兴衰与我国会计发展
儒家思想与明治维新后日企的管理理念
“哈利·波特”的成功因素分析及启示
浅谈山西票号对我国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借鉴意义
重温《补锅》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