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挫折教育及对策分析

2015-01-31史重庆

职教通讯 2015年31期
关键词:挫折心理健康院校

史重庆

马斯洛在“需要层次理论”中提出了人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各种需要,但是当某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挫折感。高职院校学生在知识、能力上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他们对于成功的渴望会比普通高校的学生强,如果达不到成功,各种失落感、挫折感会油然而生。目前高职院校学生都是“90后”,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环境较为优越,在这种环境下注定了这代人喜欢以自我为中心,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如果满足不了自己的需要就会产生挫折感。因此,新形势下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挫折教育研究就会显得格外重要。

一、挫折与挫折教育

在研究挫折教育之前,首先对挫折的概念进行分析。邵瑞珍主编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提出挫折是当个人的动机性活动受到阻碍或干扰、需要得不到满足时所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通常我们说挫折就是人们在从事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因主观或客观的原因而受到阻碍或干扰,致使原有的动机得不到实现而产生的焦虑、悲伤等消极的情绪体验。[1]挫折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遇到,这也是难以避免的,如果单纯的将挫折视为“敌视”对象则是片面的。挫折具有两面性,从积极的方面来讲,个体可以从失败中总结经验,锻炼自己的意志,重新奋起达到新的目标;但从消极的方面来讲,如果挫折超过了个人的承受能力,就会让人产生心理上的痛苦,出现负面情绪或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挫折教育是教育者有意识地利用和设置挫折情境,通过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使个体正确认识挫折、预防挫折、正视挫折,增强受挫能力的教育。[2]作为挫折教育的心理学理论基础——行为主义理论指出一切心理现象是后天所习得的行为,因此,承受挫折也应是后天所形成的。对挫折的承受力可以通过教育训练提升,国外对大学生挫折教育特别重视,如德国专门制定法规政策,重视学生通过动手能力应对挫折;英国早已将挫折教育纳入到了大学生的教育教学中。从国际社会日趋竞争的今天,我们可以看到个体正面临着社会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就需要加强大学生挫折教育。

二、高职院校学生挫折教育的重要性

1998年,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就已经明确指出,要通过多种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2004年,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也指出,要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这些政策文件的颁布,对开展挫折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扶持。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挫折教育几乎是空白的。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主导的教育类型,传统教育观念认为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即可。学校重视知识的灌输、重技能,轻情感,培养出来的学生心胸狭隘、意志薄弱,承受挫折的能力较低,有时由于各种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不能得到有效地解决,就会出现自杀等恶性事件,从深层次上来讲,这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导致的。高校在学生的管理和辅导上,开设了心理健康课,聘请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总的看来,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对学生挫折教育的辅导显的不够重视,尤其在高职院校里,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心理健康辅导课,但是大都流于形式,出现了“挂着羊头卖狗肉”的情况。

加强挫折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需要。如今自由主义盛行,拜金主义泛滥,浮躁的社会风气严重冲击着“90后”大学生的思想,身在校园中的他们也开始变得浮躁。高职院校学生的生理和心理还并未完全成熟,对于外界的消极因素还不能正确处理,很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或做出过激的举动。虽然挫折并不会直接引发攻击行为,而是诱发出某种导致攻击行为的刺激,这种刺激会给个别人带来精神痛苦,产生攻击驱动力,这种驱动力会带来严重的影响。[3]高校接连发生学生由于学业、情感、就业等情况的跳楼自杀事件上就可以看出,加强挫折教育可以让他们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

加强挫折教育是学生适应社会的必要准备。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的摇篮,也是向社会输送人才的基地,其教育质量的考核往往以就业率为标准,这样会导致学校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注重以技能培训为重点的教学任务,而忽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容易养成学生重智力、轻德育的学习习惯。而学生一旦走向竞争激烈的社会,考验他们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更重要的还有心理素质和抗挫折能力,尤其在实习期间面对企业里不同的人群或就业不理想时,特别需要这方面的指导。

因此,高职院校在注重对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训练的同时,还应注重对其心理素质和挫折承受力的培养。在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挫折观,使他们能够具有健康的心理品质,从而为踏入并尽快适应社会做好准备。

三、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挫折教育的对策

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良好心理品质、抗挫折能力强的学生是高职院校所追求的基本目标,这样的人才才是最有竞争力的,应当将学校、家庭、学生等力量形成合力共同加强学生挫折教育。

(一)学校层面

1.学校在实施学生挫折教育上应起到主导作用。学校在职业指导课程中应增加挫折教育内容,形成有效的制度保障。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学校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设立相关的心理辅导课程,并定期开展一些励志的演讲、论坛活动,及时了解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动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客观的挫折观,即对外界的刺激事件应该要有正确的态度,让他们知道挫折并不是时时都会发生的,不要停留在挫折的阴影中,要学会享受生活,理智的去面对前面的困难。当然,学校应在大学生遇到挫折时,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以顶岗实习学生为例,他们在企业或多或少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在他们面对挫折不能及时解决时,作为老师应积极疏导,从而消除紧张和焦虑的不安情绪。

2.学校应当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磨练,抵抗挫折的经验。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学校应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挫折情境,增加承受挫折的体验,让们在实践中正确认识自己,找到抵抗挫折的方法,学会将消极因素变为积极因素,在挫折中寻找前进的动力。

3.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高职院校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的黄金时期,应积极引导他们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让他们用积极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学校可以通过榜样的力量,让学生了解成功企业家或校友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树立了坚强的信心,能够百折不挠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战胜困难,成为命运的主人,让学生以他们的精神为动力,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自己的意志水平。

(二)家庭层面

转变家长的挫折教育理念。如果单纯的将挫折教育视为让孩子吃点苦头,这显然是一种错误的理念。挫折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孩子养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学校可以尝试构建“学校——家庭”两者结合的方式,遴选相关教育专家给家长定期传授挫折教育的基本知识,并适时与家长进行子女挫折教育方法和效果的双向交流,使家庭、学校对学生的挫折教育各司其职、各有侧重,充分发挥教育合力的巨大功效。

加强家长对子女教养方式的转变。家长对子女应尽量采用民主制、协商式的教养方式,营造相互理解、平等协商的家庭氛围,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铸造坚强的抗挫折能力。另外,家长应重视子女非智力品质的培养,加强对子女情绪的管理,注重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品质,提高他们应对挫折的心理防御和调节能力。最后,家长要加强公德意识,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给子女做好示范,发现不良问题后,不要动辄责怪,应循循善诱地教导他们,避免子女自暴自弃。

(三)个人层面

大学生在应对挫折和战胜挫折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积极地自我监控。自我监控是指个体为了达到预定的目标,将自身正在进行的实践活动过程作为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自觉的计划、监察、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过程。[4]挫折状态下所形成的挫折压力会危害人的心理健康。在遭受挫折时,学生最好暂时避开挫折情境,将注意力从引起消极情绪反应的刺激转移到其他事物或活动上,可以缓解心理压力。人们常说逆境中出人才,就是在逆境中提高人的认知感受力。当处于逆境时,精神压抑,成才的动机就会增强,通常都会将能经历失败考验的人更容易在创造的活动中取得成功。

及时疏导挫折情绪,避免不利影响。大学生要学会适当地表达情感,善于借助他人的宽慰劝导,排解负性情绪,减轻精神上的痛苦。如向信任的朋友倾诉、写日记、听音乐等,这都有助于宣泄情绪,淡化内心冲突,平衡心理。

每个人面对挫折时的承受力是不同的,通过教育引导可以促使人们从每次的挫折中获得经验和教训,增强对挫折的应对能力,避免行为失常和发生过激的举动。

[1]李鸿雁,王秀芳.和谐校园视野下大学生挫折教育的现状及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6):67-69.

[2]张骞.当代大学生挫折教育及对策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0):101-104.

[3]王艳霞.浅析高校挫折教育与挫折攻击行为的预防[J].中国成人教育,2007(7):59-60.

[4]董奇,周勇,陈红兵.自我监控与智力[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4-6.

猜你喜欢

挫折心理健康院校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Holism in Education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挫折使我更坚强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