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视角下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探究

2015-01-31夏江

职教通讯 2015年22期
关键词:农村职业教育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策略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视角下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探究

夏江

摘要:坚持农业基础不动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培育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而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过程中虽面临决策层的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求、农业发达国家的经验借鉴和培育模式多样化等历史机遇,但也不乏人们对其存有认知偏差、存在培育主体单一化、资源配置不均衡和总体发展偏离区域经济的众多挑战。基于此,通过研究认为,实际效益的引导、培育主体多元化、合理的质量考核与评价体系、整合并拓展教育资源以及结合农村区域特色是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策略。

关键词:农村职业教育;机遇;挑战;发展策略;新型职业农民

作者简介:夏江,男,浙江师范大学工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学。

中图分类号:G725

新世纪以来,中央连续11年将一号文件聚焦于“三农”领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决策层对“三农”的最长关注周期。[1]虽然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并非农业强国,小机械化生产、人均耕地少,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2]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乡村人口为62 961万人,占总人口数量(136 072万人)的46.27%。而以经济比较发达的浙江省为例,700多万农业人口中,90%以上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3],农村人口多且整体素质不高这一基本国情致使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明显领先于农业现代化建设。因此,必须培育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

新型职业农民作为未来农业生产的主导,是推进现代农业大步向前的力量源泉。温家宝总理在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农业生产经营队伍,积极培育新型农民。而职业教育尤其是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是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有效途径,只有人力资源获得大力发展,物力、财力资源才能得到充分利用,才能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保障。目前,国家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并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以及措施来促进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保障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为此,在新的时期,如何把握机遇、克服当下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不足,是农村职业教育能否实现质的飞跃的关键。

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视角下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之机遇

(一)决策层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高度重视,拓宽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空间

实现农业现代化,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关键。近年来,国家充分认识到农村职业教育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的重要性。因此,从顶层设计入手,召开相关会议,出台相关文件,为推动农村职业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供良好平台。

2009年12月,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工作的意见》,规定从2009年秋季学期起,对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在校生中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逐步免除学费。截止2012年,中央财政共安排免学费补助资金195.3亿元,中职学校90%的学生享受了免学费政策。[4]2010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标志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甘肃省的兰州等地成为建立“以农村社区学习中心”为基础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改革试点区。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1年10月25日,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意见》,这对于促进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推动作用。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又提出,要“实施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研究制定吸引青年务农的专门计划,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强调,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转型期,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坚持农业基础地位毫不动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二)农业现代化建设对新型职业农民的需求,增强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活力

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全面采用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手段和技术,使产前的组织、生产的过程和产后的服务有效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一条完善的产业链。[1]相较于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在生产物质条件、科学技术、管理方式以及农民素质等方面更具现代化,并通过实行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以及可持续化发展,使得现代农业发展更符合社会未来发展需求。

当前,我国提出要改造传统农业,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切实将农业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5]同时,美国著名的农业经济学家舒尔茨教授指出:“提高农村居民的人力资本投资水平对构筑农民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增强农民的自生能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受过良好教育的农民一旦有了投资机会和有效的刺激,将会点石成金。”[6]因此,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应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培育大批农业现代化所需的新型职业农民,通过架构起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桥梁,进而促进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发展。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应抓住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历史机遇,着力培育农业现代化所需的新型职业农民,继而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促使我国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

(三)农业发达国家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经验,树立了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思路

农业部张桃林副部长将农业发达国家的职业农民的培育经验基本归纳为四个方面:(1)普遍重视保证农业后继有人;(2)普遍重视农民教育培训;(3)普遍重视农业经营资格准入;(4)普遍重视持证农民的权益保护。[7]以德国为例,占总人口2.9%的德国农民不仅养活了全德国,部分农产品还用于出口。其农业生产的高效率,既得益于德国高度集约化和高度机械化,更与德国“双元制”的农业职业教育体制下培育的高素质和高技能的农业从业者密切相关。[8]

虽然农业发达国家由于国情、资源禀赋以及选择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不尽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将培育职业农民作为推动农业发展的核心力量,都将教育培训作为培育职业农民的重要手段。[7]因此,我国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应充分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应充分重视农业资格准入,重视农业后继有人以及重视产学合作,改革现有人才培育方案,创新人才培育模式,进而培育出符合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职业农民,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必要保障。

(四)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的多元化发展,加快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步伐

为了加快“三农”问题的解决,实现农村、农业和农民的现代化以及农村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达地区不断创新人才培育模式,以构建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共同发展的教育途径,展现了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欣欣向荣的一面。其人才培育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类:(1)开展职业培训。以湖南省为例,湖南省从2012年开始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2013年,在14个试点县共确定培育对象2.36万名,已组织各类培训6 080人次。[9](2)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达地区尤其注重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联合企业培育学生综合能力,最终实现学生、学校和企业三方共赢。(3)组建职教集团。由于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社会化大生产对于产业工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教集团应运而生。在集团化办学条件下,使得人力、物力、财力得以共享,进而大大促进人才培育质量,为我国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提供条件。基于此,尽管目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总体情况有待改善,但就这些模式的开花结果,给与我国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极大的鼓舞和信心。

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视角下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之挑战

(一)农村职业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功能的认可度不高导致教育选择趋向离农化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环节。涉农类专业人才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础,但由于外界对于职业教育的认知偏差,如认为职业教育不如普通教育,职业学校的学生是中高考落榜者、淘汰者,而农村职业教育更是劣质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从事一些社会底层工作,从而影响了人们选择职业教育,使得在新型职业农民塑造过程中对农业现代化建设所欲要的专业知识、现代生产技能等一系列具有现代农民职业素养的有效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机构)农林牧渔类招生数110.43万人,占中等职业学校(机构)招生数(711.40万人)的15.52%,2011年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机构)农林牧渔类招生数85.43万人,占中等职业学校(机构)招生数(649.96万人)的13.14%,2012年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机构)农林牧渔类招生数71.99万人,占中等职业学校(机构)招生数(597.08万人)的12.06%,可见,我国涉农类专业招生比出现了逐年递减的趋势,同时,也反映出人们在教育选择上更趋向于离农化专业。

(二)农村职业教育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其培育主体单一化

人的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基础。通过对人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将其培育成能够满足未来社会发展对农业现代化建设所需的专业人才,必然有利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但根据农业部固定观察点抽样调查显示,我国农业劳动力年龄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上,占全部从事农业生产人数的75.9%,平均年龄接近50岁,部分地区甚至达到55岁以上。而以经济较发达的浙江省为例,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总农业人口的90%。作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主力军,人口基数大,整体素质不高以及农业从业人口老龄化是目前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同时,纵观承担着培养新兴职业农民历史重任的农村职业教育,尽管在农村职业教育发达地区出现了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并未将农业主要劳动力视为重要培育对象,而代之以学生为主。为此,新时代,如何能更有效地发展我国农村职业教育,避免产生社会实际发展需求与培养对象供求之间的矛盾已然成为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所急需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

(三)农村职业教育在办学目标和课程设置上偏离区域经济发展对新型职业农民的需求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要是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纵观目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尽管少数农村职业教育发达地区产生了职业培训、校企合作、职教集团等多元化人才培育模式,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提供一定保障。但就目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总体发展水平,其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要还有较长一段路要走,依然存在如办学目标不够明确、课程体系设置不尽合理、办学结构趋同化、涉农专业和招生规模的萎缩等诸多问题,以及各省市农村职业教育在办学过程中并没有完全考虑到地方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多以城市职业教育内容为框架或是照搬其他农村职业教育发达地区的成功培育模式,从而导致我国农村职业教育不能凸显区域特色,致使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培育出的毕业生不能满足国家社会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有效需求,阻碍农业现代化建设。

(四)农村职业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受限于教育资源配置

要实现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必须培育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然而资源配置是制约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1)从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来看,国家教育投入明显偏低。早在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就提出,到2000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GDP的比例要达到4%,但直到2009年,这一比例才达到3.59%。财政性教育经费的长期投入不足导致我国职业教育办学经费的紧张。[10](2)我国农村职业教育资源和职业培训资源分散于农业、劳动、教育、科技等不同部门,缺乏有效的资源共享机制,导致资源不同程度的浪费,致使原本就不多的资源变得愈加紧张。(3)大部分农村职业教育的教师都是文化课教师,由于受到经费的限制,缺乏必要的师资培训。同时,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等因素以及相关鼓励政策的缺乏,多数具有高学历、高技能的人才不愿意到农村尤其是欠发达农村发展就业,致使农村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十分匮乏。因此,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解决当前资源配置是关键。

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视角下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策略

(一)实际效益的驱使是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突破口

农民从根本上接受农村职业教育是我国农村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重要信号。文化、教育等相关部门在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等各种媒体宣传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农村职业教育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上的优势,提高农民主动求学的热情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将实际效益作为突破口。通过让农民真正看到农村职业教育所带来的利益,进而转变农民对于农村职业教育的消极态度。如可以通过农村科技示范户现身说法、农业生态科技示范园区的现场观摩等方式,让农民实际体验到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增收、致富之道,从而改变农民对于农村职业教育的消极态度,从本质上促进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合理的质量考核与评价体系是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催化剂

农村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是造成人们对于农村职业教育认知偏差和教育选择倾向于离农化专业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要在两个方面有所加强。(1)国家在政策、资金方面给予农村职业教育极大支持的同时,也应对教育质量予以严格考核与评价。以英国为例,英国政府每年都组织权威机构通过听课、观摩教学和征求学员意见等方式考察学校的教学情况,并对农村职业教育机构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和教育效益等方面进行监督评估[11],将经费的分配与教育质量相联系。(2)在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制度上,合格与否不应由学生选修的课程数与培训的课时来决定,而是应通过综合考核来观察学生掌握相关职业技能的项目数量。同时,我国农村农业教育职业资格考核制度还应将培训与考试两大项目完全分离,并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为人正直的人员担任考官,以确保评价的公正公平。

(三)培育主体的多元化是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立足点

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依附于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大量投入,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作为人力投入是最基本也是最关键要素,只有借助于人力,物力和财力才能发挥其最大功效。因此,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我国农村职业教育要革新以适龄学生为教学主体的传统思想,转而应拓宽农村职业教育培育主体,实现农村职业教育培育主体多元化发展。通过把我国农业现有主要劳动力以及潜在劳动力纳入农村职业教育培育范围,如对于青壮年农民工、禽类养殖户、农业种植户等群体的有效培育,将有助有我国加快培育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三类主要新兴职业农民,从而助力于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基于此,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在培育对象方面进行有效改革已是必然趋势。实现培育对象的多元化有助于提升我国农民整体素质,加快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以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

(四)整合并拓展教育资源是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生命线

(1)通过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将分散于农业、劳动、教育、科技等不同部门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并允许农村职业学校在合理范围内使用各部门的教学资源,从而实现人力、物力、财力的最大化利用,减少资源浪费。(2)国家财政的支持是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最有效的资源拓展基础。因此,国家应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投入,保障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3)我国农村职业教育要肩负起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历史重任,必须拓宽渠道,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学校在注重本校教师培训的同时,还应聘请其他学校、企业或者农技部门等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来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通过内培外引的方式打造专业教师队伍,以满足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五)结合农村区域特色是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导航标

黄炎培指出,德国、美国职业学校的分科之所以繁多,正因为要适应各种不同职业的人才需要。我国要发展职业教育,首先要对我国的职业种类及性质加以广泛和深入的调查,并且加以确定。[12]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差异较大,结合区域特色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使其具有地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避免出现办学专业同质化现象的最佳举措。以信阳农专为例,其紧紧围绕区域优势发展茶学、水产养殖、畜牧兽医、园艺林学等特色专业开展教学活动,为信阳乃至整个豫南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同时,我国农村教育应结合未来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产业结构深化教育改革,把农民是否需要与农民是否满意始终作为衡量农村职业教育的标准,突出职业技能的培育,创新人才培育模式,为农民提供长效性教育服务,从而实现大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为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高洁,王俊杰.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与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2):65-69.

[2]张祺午.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破困前行[J].职业技术教育,2013(24):66-68.

[3]夏金星.当前农村急需培育新型职业农民[N].农民日报,2012-09-05(008).

[4]李忠峰.中央财政积极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N].中国财经报,2013-08-17(3).

[5]张桃林.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将伴随农业现代化发展全过程[J].农民科技培训,2012(5):4-7.

[6]西奥多·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7]魏登峰.走中国特色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道路——专访农业部副部长、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校长张桃林[J].农村工作通讯,2012(7):26-29.

[8]曹方超.国际农村职业教育经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N].中国经济时报,2014-07-28.

[9]阳锡叶.湖南“345人才培养计划”将培育10万新型农民[EB/OL].[2014-08-29].http://www.jyb.cn/crjy/nmpx/201408/t20140829_595828.html.

[10]王欢.我国农村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主要问题探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2(1):18-23.

[11]范安平,张释元.发达国家的农村职业教育:经验与借鉴[J].教育学术月刊,2009(11):93-95.

[12]米靖.中国职业教育史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219.

[责任编辑金莲顺]

猜你喜欢

农村职业教育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策略
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探析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长效机制初探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的演变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湖南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招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农村职业教育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