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艾丽丝·门罗短篇小说集《逃离》中的男性形象

2015-01-31朱虹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格雷斯逃离艾丽丝

朱虹

(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试析艾丽丝·门罗短篇小说集《逃离》中的男性形象

朱虹

(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以塑造女性形象见长,她在女性叙事话语下对男性形象的颠覆性描写改变了以往小说中男性中心主义的叙述方式。作者对艾丽丝·门罗《逃离》中的男性形象作了具体分析,并以此反映出艾丽丝·门罗作品中男性形象的一致特点。

艾丽丝·门罗;《逃离》;男性形象

获得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加拿大著名女作家艾丽丝·门罗(AliceMunro)所写的短篇小说以塑造女性形象见长,她的作品真实具体地反映了加拿大普通中产阶级女性的现实生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她以女性特有的视角和感受描写了女人在日常生活中现实与梦想、内心与环境的冲突,尤其以她创作的短篇小说集《逃离》为代表。男性形象在她的作品中着墨不多,但是却为女性形象的描写作出了极为有力的烘托,同时也是小说中很多情节转折的关键和女主人公很多行为的动机所在。过去对门罗小说中的人物研究主要以分析其笔下的女性形象居多,本文则试图通过对《逃离》中男性形象的具体分析,反映出门罗在女性叙事话语下对男性形象的颠覆性描写,并以此体现出艾丽丝·门罗作品中男性形象的一致特点。

一、艾丽丝·门罗小说集《逃离》中的男性形象特点

《逃离》是艾丽丝·门罗在2004年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全书共有八篇短篇小说,其中有三篇(《机缘》、《匆匆》和《沉寂》)在情节上是互有关联的。在书中门罗细致入微地描写了加拿大普通中产阶级女性的日常生活,展现了简单情节下人物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艾丽丝·门罗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加拿大偏远幽静的安大略郊区小镇度过,她的小说也大多以此地为背景,讲述此地寻常百姓家庭中的女人在爱情和家庭中苦苦挣扎于琐碎生活的故事。打开她的小说,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和真实情感让读者忍不住一口气把作品读完。艾丽丝·门罗的小说很少有紧张跌宕的情节和华丽唯美的辞藻,她描写的都是普通人的平凡生活,没有什么惊心动

魄的事件,却通过人物丰富的内心打动了读者。在刻画人物形象上,门罗较多采用的是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她通过直接叙述或其他人物间接介绍等现实主义方式将人物的外貌、背景、职业、性格及个人经历等一一呈现,使这些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仿佛在我们生活的周围随处可见。

艾丽丝·门罗小说集《逃离》中的主人公多为在生活中矛盾重重的女性,她们经常生活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外部环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男性形象在《逃离》中常处于从属地位,从篇幅上来看,远远少于对女性的描写,但却是小说中主要人物行为产生的动机。如《逃离》中的卡拉就是因为丈夫克拉克的冷漠自私而打算离家出走;《机缘》中的在读女博士朱丽叶在火车上偶遇渔夫埃里克,被其吸引后,毅然放弃学业投奔于他,甚至不顾埃里克有妻子的事实;《激情》中的格雷斯被未婚夫莫里的哥哥尼尔所吸引,冲动之下与尼尔开车出逃,也因此与莫里分手。《播弄》中的若冰偶遇异国男子丹尼洛,二人产生了莫名的情愫,并相约一年后再次相见。过了一年之后,若冰如约而至,却遇见了丹尼洛的双胞胎弟弟亚历山大。亚历山大是聋哑人,若冰因此对丹尼洛产生了误会,并对爱情绝望而终生未嫁。这些男性形象在门罗的女性视角下与传统以男性为中心的叙述方式大相径庭。长期以来,西方社会都是以男性为中心的意识形态,传统小说中的女性大多处于从属地位,而男性形象在传统文学作品中占有主流地位,他们的形象和行为都有理想化、完美化的倾向。艾丽丝·门罗则反其道而行之,她的小说中男性形象多是女主人公的陪衬,无论从篇幅到重要性都无法与女性形象相比,而且这些男性形象无一例外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他们自私狭隘、冷漠残忍且不切实际的性格和行为,成为了女主人公逃离现实生活的动因。门罗在女性叙事话语下揭开了传统小说中男性中心主义叙述中蒙在男性形象上的修饰面纱。传统文学作品中勇敢睿智、果断大度的男性形象在门罗这里被颠覆性的击碎了。

(一)自私冷漠的群像

门罗的小说集《逃离》生动地塑造了一群自私冷漠的男性形象。在短篇小说《逃离》中以教人骑马为生的克拉克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他爱钱如命、锱铢必较、脾气火暴、自私冷漠,缺乏与妻子卡拉情感上的沟通,经常对卡拉发火。为了钱,克拉克不惜让卡拉诬陷已经过世的邻居贾米森先生对她进行了侮辱和骚扰,并以此为借口让卡拉到其遗孀贾米森太太西尔维娅那里去勒索钱财,这也成为卡拉离家出走的诱因之一。另外三篇相互关联的小说《机缘》、《匆匆》和《沉寂》都是以朱丽叶为主人公,描述她放弃博士学业与渔夫埃里克一起生活,并为他生下一个女儿。在埃里克去世后朱丽叶又开始走入职场,成为了一位成功的电视媒体工作者,而她唯一的女儿佩内洛普却被一个神秘的宗教组织所吸引而失踪,再也没有与她相见。在这三篇小说中,男性描写的篇幅更是少之又少。这三篇小说都是以朱丽叶的视角为主,她在火车上因为一次意外偶遇了渔夫埃里克,埃里克是个有妇之夫,妻子因为车祸长年卧病在床。在火车上埃里克成功地勾引了朱丽叶,但是后来两人就分开了。六个月后埃里克的一封信使朱丽叶鬼使神差地放弃博士学业来找他,并不顾他还有其他情人的事实,留下来和他一起生活。在《机缘》和《沉寂》中我们可以看到埃里克是个在情感上非常自私的家伙,他在妻子卧病在床的情况下还同时拥有多个情人,甚至在火车上还勾引当时还是在读博士的朱丽叶。埃里克自始至终都没有和朱丽叶正式结婚。在恳求朱丽叶与自己同居时,他谎称自己与情妇克里斯塔已经分手,而在朱丽叶带女儿回娘家期间,他又和克里斯塔重续旧好。可见,埃里克是一个在情感上非常自私,不顾别人感受的冷漠的人。在《匆匆》中,门罗以较多的篇幅描写到了朱丽叶的父亲山姆,小说隐晦地写到山姆因为妻子萨拉患病后无法帮助家里干活而请了一位女帮工艾琳,山姆和艾琳之间有着一种暧昧不清的关系,而萨拉也察觉到了,并深受伤害。然而,山姆却对身患重病的萨拉十分冷漠,这种冷漠的态度让朱丽叶也深感不安。

《激情》中的尼尔第一次看见弟弟莫里的未婚妻格雷斯就动了歪脑筋,他假借带受伤的格雷斯就医为名,开车把格雷斯带走,二人度过了一个激情的下午。小说中暗示,尼尔对妻子梅维斯非常冷漠,梅维斯常常独自带孩子去看望尼尔的父母。作为兄长,尼尔明知道弟弟莫里深爱格雷斯,却依然将格雷斯带走。可见,尼尔是多么的自私冷漠。短篇小说《侵犯》中,哈里执着于写作事业,担心怀孕的妻子艾琳生下孩子后会家务缠身,居然要求艾琳去堕胎。实在难以想象一个男人居然会自私冷漠、不负责任到这种程度。《法力》中的奥利在南希的介绍下认识了泰莎,被泰莎所谓的预言法力所吸引,进而与泰莎同居。奥利的目的在于对泰莎进行实验观测,研究泰莎的超能力。这些实验对泰莎的身体和心灵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在学者们纷纷对超能力研究感到厌倦而放弃泰莎之后,奥利又借泰莎的超能力进行表演敛财,最终泰莎精神崩溃住进了精神病院。奥利的冷漠与自私在他对待泰莎的态度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纵观门罗《逃离》中的男性形象,统一的特点就是冷漠自私,与外界缺乏情感沟通,给身边的女人心灵和情感上造成很大的伤害,以至于女人都想逃离

冷酷无情的家庭生活。冷漠自私的男人成为了女主人公逃离行为的主要动因。这些男性形象与传统文学叙事中“高大全”的男性形象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二)离群索居与特立独行

在门罗的短篇小说集《逃离》中,男主人公的生活普遍是远离人群,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逃离》中的克拉克和卡拉居住在活动房屋中。由于克拉克的火爆脾气和自私冷漠,与外界打交道的事情基本上都依赖于卡拉,即使在家里,克拉克也是紧盯着电脑屏幕,他甚至不愿意跟卡拉进行交流。《匆匆》中朱丽叶的父母生活在一种孤立状态中,与周围的人不太合群,很少与别人来往。朱丽叶的父亲山姆在执教三十年后却突然辞职改行卖菜。朱丽叶在提及父亲时认为他的特立独行和充沛的精力都是有口皆碑的。《侵犯》中哈里一家在某个小镇的边缘租了房子,房子位于一片荒原之中。《播弄》中的丹尼洛是移民到加拿大的外国人,同身为聋哑人的弟弟相依为命,以修理钟表为生。他们的生活也与当地的居民比较疏离。这种离群索居和特立独行成为门罗《逃离》中男性形象的又一特点,同时也造成了生活在这些男人身边的女人生活上的苦闷与彷徨,成为了女人逃离男人的又一诱因。

(三)对女性的依赖

《逃离》中的男人虽然对身边的女人普遍冷漠,但是却又离不开她们,体现出了男性对女性无比的依赖。《逃离》中的克拉克在妻子卡拉离而复返后,找到当初帮助卡拉离家出走的女邻居西尔维娅,威胁她再也不要插手他们夫妻间的事情。当他回到家后,对卡拉说:“我读到你的字条时,就像五脏六腑一下子全给掏空了。真是这样的。如果你真的走了,我就会觉得身体里什么都没有留下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克拉克是非常依赖卡拉的。在《沉寂》中朱丽叶的父亲山姆在谈起家中的女帮工艾琳时说道:“我不知道没有了她我们怎么活下去。”他坚持认为是艾琳使他恢复了对女性的信心,可见山姆在生活上和情感上对艾琳都是十分依赖的。《激情》中的莫里深爱着格雷斯,尽管格雷斯与莫里的哥哥出轨,甚至间接造成后者因交通意外去世,莫里仍打算原谅她,希望能与她重修旧好。他给格雷斯的信中说:“只需告诉我是他让你这样做的。只需说你是不想去的。”痴情的莫里深深地依赖着格雷斯,这份痴情反而让格雷斯感到沉重,在小说的最后她逃离了莫里,没有与莫里走到一起。《法力》中的威尔夫在患病后神志不清,对妻子南希的依赖性很强,什么时候都要问南希在哪儿,南希成了他唯一相信的人。

艾丽丝·门罗小说集《逃离》中的男性形象与传统男性主义叙述方式中的男性形象反差极大。传统男性形象以“硬汉”居多,他们在生活中仿佛无所不能,女性形象则都是依赖于男性。然而在门罗笔下的男性形象却对女性有着极深的依赖性,这体现了门罗以女性视角描绘男性形象的颠覆性。而这种依赖性沉重得让女人们喘不过气来,使得她们产生了逃离的念头。

三、结语

艾丽丝·门罗小说集《逃离》中的男性形象大多比较负面,是女主人公逃离现实生活的主要客观原因,但这并不能说明门罗是一位女权主义作家。虽然门罗的作品都是以女性视角为主,但她的小说中并没有强烈地争取男女平权的诉求,只是用冷静的文笔描写平常女子在琐碎的家庭生活中暗流涌动的内心世界。门罗本人的生活也是以家庭为重,她大学未毕业就与第一任丈夫结婚,婚后她既要养育孩子、操持家务,又笔耕不辍。门罗在与第一任丈夫离婚后,又与第二任丈夫结婚,婚后在加拿大安大略的一个偏僻小镇定居至今。在门罗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媒体纷纷称其为“家庭主妇的逆袭”。在某次接受媒体采访时,门罗风趣地说:“我很奇怪,他们怎么不问问我是不是个好主妇呢?”由此可见,艾丽丝·门罗是一个倡导回归家庭的女人,这一点在她的作品中也有所体现。门罗笔下的男性形象大多自私冷漠、离群索居而又特立独行,生活在这样的男人身边的女人内心尽管都想逃离冷酷的现实,但在生活中却又无法下决心离开他们。在《逃离》中,不堪忍受丈夫冷漠粗暴的卡拉已经踏上逃离之路,然而在中途又动摇了决心,最终她还是回到了丈夫克拉克的身边。在《沉寂》中朱丽叶明知埃里克曾经背着她与旧情人偷情,却没有离开埃里克。正是这种矛盾成为了《逃离》这部短篇小说集的魅力所在,同时也体现了传统观念对现代女性自我意识的束缚。

[1]Alice Munro.Runaway[M].New York:Vintage Books,2004.

[2]艾丽丝·门罗.逃离[M].李文俊译.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

[3]董珊珊.聆听叙事话语中的“女性声音”——浅析爱丽丝·芒罗短篇小说中的性别政治[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9, (2):24-27.

[4]林玉珍.艾丽丝·芒罗短篇小说的多重主题[J].世界文学评论,2006,(2):265-268.

[5]梁艳.逃往何处——艾丽丝·门罗的《逃离》中的“逃离”主题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4):120-121.

[6]赵慧珍.论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及其笔下的女性形象[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115-120.

[7]谭敏,陶涛.女性身份的焦虑与迷惘——读艾丽丝·门罗的《乞女》[J].译林,2012,(6):191-193.

(责任编辑:朱 彬)

The Analysis of the Male Figures in Alice Munro’s Collection of Short Stories Runaway

ZHU Ho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 116029,China)

Canadian woman writer Alice Munro is good at creating heroines in her short stories.She has changed the male-centered narrative pattern by using female discourse to subversively describe the male figures.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le figures in Alice Munro’s Runaway in the specific way in order to reflect the common features of the male figures in Alice Munro’s works.

Alice Munro;Runaway;male figure

I711.074

A

1009-3583(2015)-0079-03

2014-12-13

大连市社科联2013-2014年度一般项目(2013dlskybd1060)

朱 虹,女,黑龙江哈尔滨人,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格雷斯逃离艾丽丝
情谊和嫉妒:《别名格雷斯》中的女性关系解读
艾丽丝·门罗短篇小说的哥特元素探析
自我追寻:从自我与他者的关系论《激情》的主题
燕南飞
艾丽丝·门罗小说《忘情》中的图书馆意象
冰上惊魂
高房价逼韩国人“逃离”首尔
中国商人正在“逃离”迪拜(海外日记)
年轻人“逃离”心态值得关注
冰上惊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