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微课的相关概念、“微”特点与实现技术
2015-01-30杨光
☆杨光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浅析微课的相关概念、“微”特点与实现技术
☆杨光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近年来,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开放的教学视频课程对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教育不再单单是传统意义上的课堂讲授式教学,而是在多种教育技术手段的辅助下走向多元、开放、共享、创新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随着网络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学视频逐渐成为传播和共享知识的重要载体。基于以上现实背景,作为视频课程中的特殊角色的微课,自然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论述微课的起源、特点,相关概念的界定以及微课开发的实现技术。
微课;微课程;微学习;实现技术
一、微课的起源
微课的雏形最早可以追溯到1993年美国北爱荷华大学的有机化学教授LeRoy A.M cG rew提出的“60秒有机化学课程”。M cG rew教授认为当时的有机化学学习不论是教材、专著还是演示,篇幅都很长,人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读。针对这种情况,为了提高公众对有机化学的认知,同时也让人们在非正式的场合中能够简短有效地了解有机化学知识,M cGrew教授将化学知识进行压缩提炼,形成了60秒学习化学的新模式。而“微课程”这一概念的出现,是美国新墨西哥州胡安学院(San Juan College)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提出的。他认为,微课程是一种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思想,基于某个明确的概念或主题为教学内容,通过视音频技术录制的六十秒左右的课程,他称之为“知识脉冲”。彭罗斯认为微课程由于资源减少,形式也比较单一,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自主权,独立地去探索知识进而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
在国内,率先提出“微课”概念的是广东佛山教育局研究员胡铁生。他将微课定义为:“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胡铁生强调微课不仅是简单的视频课,还应包括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学生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等教学资源,是在传统课堂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二、相关概念辨析
基于微课的起源及发展我们不难看出,关于微课的相关概念界定,不同的学者站在不同的角度和学科领域,并没有具体分析“微课”、“微课程”、“微视频课程”与“微型课程”的区别及联系。然而,由于这些名称在字面上极其相似,容易造成概念混用。概念是人类认知思维体系中最基本的构筑单位,因此,明确相关概念对微课的设计制作和实践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一)微课
对于微课的概念,不同学者给出了不同理解。南京师范大学张一春教授认为,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胡铁生认为微课是基于学科知识点而构建、生成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微课以视频传播教学内容为核心,包含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课件、学生练习等支持性和扩展性资源,体现一种交互式教学和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模式。笔者认为,微课在内容上以传统教学为基础,通过知识地图等分析工具对知识点进行拆分、重组、聚类,从而形成短小精致而又相互联系的内容结构体系,内容中涵盖了教学目标分析、知识点讲授、学生交互操作和学习反馈等;在形式上依靠视频录制、课件录屏等技术制作出的时间在10分钟以内的视频课。
(二)微课程、微视频课程、微型课程
微课是以视频的传播形式向学习者传递知识,所以,笔者认为“微课程”即为“微视频课程”的简称。而不论是微课还是微课程,其中“微”的含义即为微小的、微缩的,在内容或是表现形式上并不影响二者含义的理解,所以,“微型课程”亦可以看做是“微课程”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本质上的区别就在于微型课程可以依托于视频之外的传播载体,例如:Flash动画、PowerPoint演示文稿等,而微课程则是以视频为传播媒介向学习者传达知识。国内有关微课程比较详尽的研究来自于广州大学的田秋华副教授在2009年对微课程的内涵及实践分析研究。田秋华教授认为:微课程是基于学校资源、教师能力与学生兴趣,以主题模块组织起来的相对独立与完整的小规模课程。此外,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认为:微课程是课程改革与信息化进程中的学习资源创新,是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整合为一体的新型资源。
笔者认为,微课程相对于微课的本质区别实际上是“课”与“课程”的区别。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是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教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相关的教育活动,比如实习课程、社会实践课程、管理培训课程等。而课是指教学上的一个阶段,或课程中的一个具体的内容。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认为,微课程是比常规的课程在内容信息量和时间上都相对短小,相对微缩版的课程,在内容设计和表现形式上与微课没有差别。这些微课程也需要有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过程等,只不过针对于微课单独的一门课,微课程还需要对整个学科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分配,充分考虑每一个微课之间的逻辑联系。因此,微课并不等同于微课程,微课是基于“微学习”通过视频这种表现形式而建设的“微内容”,独立的微课可以看做是一个完整微课程的组成单元。
三、微课的“微特点”
(一)微资源
随着科技时代的发展,碎片化学习、可视听化学习逐渐向传统的教学方式发起了挑战。学习者可以利用便捷的视听化终端设备进行自主学习,这种全方位立体化的教学为人们获取知识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和一种全新的学习体验,也实现了教学资源模式的创新。
(二)微内容
传统课堂一般时间是45分钟左右,教学活动要包含复杂多样的教学内容,而微课的时间一般控制在10分钟以内,有的可能只有两三分钟。因此,在有效的时间里,不仅要展现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还要传播所学知识,这就需要微课在内容上高度微缩,具体表现为主题鲜明、重点突出、语言精练等。此外,由于时间限制,每一节微课只能讲授一到两个知识点或某个知识点的几个方面,看起来是相互独立的一课,缺乏教学活动的完整性,所以,在整个微课程的内容设计上应该利用知识地图、思维导图等知识管理工具将知识点进行拆分、重组,通过知识点中的逻辑关系将每个微课个体连接起来,使整个微课教学过程在课堂引入、内容讲授和反馈评价等方面保持相对完整。
(三)微学习
微学习是处理相对较小的学习单元及短期的学习活动。微课由于时间短,追求的是小步子教学原则,通过循序渐进和相互联系的知识点结构体系,学习者能够自定步调地进行自主学习、稳步前进。例如:学习者可以重复播放微课或利用“后退”功能对未听懂的知识进行反复学习;或者根据自己的学习所需,有针对性地搜索学习资源,选择学习内容,以达到对课程内容的完全掌握。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能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节约学习时间,也让纷繁复杂的知识变得简单明了,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微操作
在微课之前,已经有视频公开课、网络课程和远程教学等依靠视频呈现教学活动的教学模式。不过传统的视频课内容包含的信息量巨大,制作也相对困难和复杂。微课不论在资源还是时间上都相对较少,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条件有选择性地自我学习。此外,由于微课所占空间较小,在操作上相对简单,学习者可以通过借助移动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iPad、智能手机、谷歌眼镜等)下载缓存、在线观看微课以实现可视化的移动学习。
四、微课开发的实现技术
(一)摄像工具录制
这种微课的录制形式与视频公开课和网络教学的制作形式比较相似,通过专业摄像机将教师在黑板或是白板上的演示拍摄下来,通过视频编辑软件进行后期的处理,进而形成微课资源。此外,由于科技的发展,数码相机、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在视频拍摄方面也基本达到了微课制作对于画质中像素和分辨率的要求,并且相对于专业摄像机,成本低和普及率高也使这些移动终端设备在录制微课的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摄像工具录制微课的一般步骤如下。
1.选题设计
针对微课内容和结构的特点,进行详尽的教学设计,并形成微课教案。
2.视频录制
教师在黑板或白板上展现教学过程,用书写、画图等形式进行讲解,尽量保持语音清晰,必要时可以利用辅助教学工具进行教学演示。整个过程需要他人利用摄像工具进行全程拍摄,要求画面清晰、稳定、准确无误。
3.后期编辑与视频生成
在拍摄完成后,利用Prem iere等视频编辑软件对所拍摄的视频进行分割剪切、添加字幕、效果美化等工作,最后根据目标要求生成不同视频格式的微课。
(二)录屏软件录制
目前,通过对周边高校和中小学教师的访问了解到,他们制作微课所用的软件主要有美国TechSm ith公司出品的屏幕录像和编辑的软件套装Cam tasia Studio、屏幕录制软件ScreencastOM atic和屏幕录像专家等。通过这些软件可以方便地实现对屏幕的录制和配音、视频的简单剪辑以及添加说明文字等功能。此外,PowerPoint2010及以上版本和W PS的PPT演示文稿软件自身也提供了录屏功能。其中,只有Cam tasia Studio能够对采集的视频进行简单地编辑和处理,其他的三种录屏软件只能提供屏幕捕捉功能,不能对生成的视频进行编辑,只能通过辅助的视频处理软件实现添加字幕、过场动画等功能。此外,由于这几种录屏软件生成的视频格式较为单一,使用者可以根据现实需求通过视频格式转换器等对视频格式进行转换。使用录屏软件制作微课的一般步骤如下。
1.选题设计
选定教学主题,利用知识地图等知识管理软件进行微课内容设计,形成微课教案。
2.制作PPT课件
搜集相关教学材料和多媒体素材,根据教学内容和时间要求制作PPT演示文稿。
3.录屏
教师调出要讲解的课件,调整好录屏界面位置,单击录制按钮,开始录制。这个过程中,教师应一边进行幻灯片放映,一边讲解,或对其进行各种操作并配合标记工具。此外,在专业录屏工具中可以利用“画中画”模式选择教师是否出现在视频中,但是,PowerPoint则不提供“画中画”模式的录屏功能。
4.后期处理与视频生成
录屏软件大多自带一些简单的视频处理功能,例如剪切、调整格式等,一般可以利用录屏软件对视频进行简单的编辑。而Pow erPoint自带的录屏功能则不能对视频进行处理,需要借助视频编辑软件进行后期的美化等工作。
五、展望
目前,“中国微课网”、“浙江微课网”等微课资源网站的建设日趋成熟,高校、中小学也将微课作为新的教学形式,相关教师也在逐渐掌握微课的制作方法和相关的教学设计。相信微课并不是“短时风暴”,亦不是“新瓶装旧酒”,而是有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现实需求。随着网络时代的飞速发展,信息时代、数字化时代、微时代的到来,学习者越发需要微课资源来支持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个性化学习等新型数字化学习方式,实现数字化资源的有机整合。
[1]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04):36-42.
[2]刘素芹.中小学教育中微型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7.
[3]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04):10-12.
[4]张一川,钱扬义.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进展[J].远程教育杂志,2013,(06):26-33.
[5]姜玉莲.微课程研究与发展趋势系统化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2):64-73+84.
[6]王觅.面向碎片化学习时代微视频课程的内容设计[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7]田秋华.微型课程及其开发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9,(05):3-8.
[8]王新国.基于高校微课教学的微视频开发初探[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09):115-117.
[9]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28-31.
[10]郑小军,张霞.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02):48-54.
[11]徐正涛.基于Moodle的中小学微课建设模式设计和实践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
[编辑:陈钺]
G434
A
1671-7503(2015)23-007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