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古典舞基训中的身法训练

2015-01-30

中国民族博览 2015年6期
关键词:基训身韵古典舞

冯 龙

(兰州歌舞剧院,甘肃 兰州 730000)

中国古典舞独有的艺术分割,如何使这门独有的艺术风格以及文化内涵得到传承和发展,如何使受中国古代文化思想锻造的民族性格和民族审美在这一艺术形式中得到更充分而准确的展现。应该从个人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搞好古典舞舞蹈教学工作,让更多的人热爱中国古典舞。

以往学者曾对“身韵”作出具体研究,认为其应将以往戏曲中所应用的形式进行改变,从传统文化中如武术等角度对身韵中所涵盖的审美规律与具体元素进行提炼,这样才可使古典舞运动的内涵得以总结,避免古典舞过于戏剧化的情况出现。也因这种对古典舞基本动作与基本规律的总结,使古典舞运动空间得到很大程度的拓展,如较为优秀的古典舞蹈作品《黄河》《梁祝》等。

一、古典舞基训中身韵训练的必要性

对一名优秀的中国古典舞演员来说,扎实的基本功和深厚的理论知识是必不可少的。然而,身韵的训练对于一名优秀的舞蹈演员来说也非常的重要。对身韵的理解一般会引入两个概念,即身法与韵律。其中韵律主要指对艺术内在情感的表述,而身法则指基本的技法动作。因此,古典舞精髓的体现要求将韵律与身法进行结合,实现“以形传神”与“以神领形”的古典舞艺术目标。

在古典舞基训中,身韵训练要求“以神领形”“以形传神”为准则,这一准则要求我们在古典舞训练中对身韵应该更深层次的研究与开发。古典舞身韵课已成为整个中国古典舞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古典舞中的大多元素多来源于身韵,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将所有元素进行整合,并实现动作的振其形、模其劲、顺其律等身韵教学目标。即使在产生之初,古典舞也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而身韵训练的产生对古典舞的教学与学术创作起着直接的重要性因素。

二、古典舞基训身韵教学基本要求

现代身韵教学过程中已将传统依附于戏曲的形式进行很大程度改善,通过其与韵律的结合,使自身独特的艺术特征发挥出来。根据舞蹈自身的特点,提出元素化,以此为基础完美地结合了古典舞中的“形”与“神”。尤其在真正的身韵动作训练过程中,表演者挺拔的身姿与人体的曲线美应充分表现出来。另外,“点、线、动、静”互含以及“三圆”动作轨迹等原则也是身韵教学对表演者提出的基本要求,确保古典舞形神统一的特征得以体现出来。

(一) 形

形体外部的动作称为形。形象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它表现在千姿百态以及动作间的衔接性。作为古典舞中能够表达美的方式,通常对其概念的界定可理解为视觉下的形态或观察形态的过程。现代古典舞在“形”方面,要求能够将造型美、刚柔气质以及曲线美等内容融于其中。特别从传统艺术或其他典型舞姿中所展现的审美则可推出,形态美与刚柔气质美是促进“形”完善的重要内容。以我国现有的敦煌壁画或近年来所出土的墓佣为典型代表,充分展示了“形”的曲线美与刚柔结合美。例如:戏曲舞蹈中的“子午相”武术中的“龙形、八卦”,唐代的“三道弯”体态,都贯穿着人体的“拧、倾、圆、曲”之美。本人自幼学习舞蹈,从所学的古典舞身韵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古典舞身韵中的“提襟、山膀”还是“云手、小五花”这些最基本的动作形态,都融合在“拧、倾、圆、曲”的整体形象。

(二) 神

古典舞中另外一个重要的内容“神”,既是舞蹈艺术的灵魂,也是其他领域如书法、吟诗作画以及音乐品评等需考虑的重要内容。舞蹈中的“神”是指舞者的内涵、神采、气质。在古典舞中,神韵是可以认识和感觉的,只有握住了神,形才有生命力。如果没有内心情感的激发和带动,也就失去了古典舞最基本的看点。而且古典舞中身韵的“韵”也需由形神结合的意念情感来实现。若将“神韵”的心、意、气进行具体化,可理解为“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第一扇窗户,眼睛是传神的工具。但是眼睛在传神的过程中,正是受内心情感的支配和心理节奏的表达,才有了神韵。

(三) 劲

“劲”是赋予外部动作的内在节奏。更多的情况是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自由而又有规律的弹性节奏中进行的。特别当运动实践过程中需将静中之动的效果表现出来,便需合理应用“劲”这种形式。由于中国古典舞在节奏方面本身具有一定的规则性特征,且舞者动作中的一系列缓急、延伸等动作的力度运用都需在“身韵”培养过程中实现。因此需确保“劲”能够在整个动作中体现出来,尤其在动作结束时对“劲”的应用更加必要。以古典舞中亮相劲头为例,其中提及的“寸劲”主要指在做好方位、角度以及体态等方面准备工作的前提下,通过“劲”的作用实现画龙点睛的目标。而“反衬劲”则指在完成所有动作之后,在“劲”的作用下使其他造型得以强化与烘托。

(四)律

对“律”的概念可理解为动作的衔接需做到“顺”。应用于古典舞中尤指为运动过程中需遵循的规律以及动作的规范性两方面内容,动作通过“律”似乎有一气呵成之感。古典舞还有“一切从反面做起”的说法,也就是我们在上课时老师经常提到的动作规律如欲左先右、欲前先后等,是古典舞审美特征产生的基础。另外,古典舞律动中也存在“反律”的重要因素,以“双晃手”为例,在向左侧晃动双臂过程中,需配有向右拉之势的身体,确保动作更具韵味而且圆润。而“反律”在“不顺者顺”中也可使古典舞的效果更加出其不意。因此,作为古典舞特有的“反律”,应充分发挥其瞬息万变的节奏,为观者带来扑朔迷离的感觉。

三、古典舞基训中身韵训练方法

舞蹈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即使最单一的基本练习,也需要给予形、神、韵、律的锻炼,在训练过程当中必须贯穿于每个动作中。对于一个初学的学生来说,开始要从单一的基本练习做起,严格地要求动作规格的准确性,做好每一个单一动作的练习是很重要的。本文采用古典基训课与身韵课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具体如下:

(一)首先做好素质训练

在基训课中,学生肌肉耐力、爆发力等方面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日常训练过程中应将相关的运动科学知识进行深入研究,尤其在重心把握、韧带柔软程度、具体动作幅度等都应囊括在训练内容中,以期获得更好的训练效果。古典舞身韵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将训练作为基础,在进行舞台表演前需保证技巧、艺术表现力以及形体方面所遇到的难题能够逐一解决。以古典舞身韵教学中180°前旁搬腿为例,不仅对动力腿、主力腿在直膝方面有明确的要求,也要长时间保持主力脚半脚尖的状态,使舞者的动作能够向极限方向发展。

(二)牢固把握身韵的元素

身韵的元素具体体现在神韵、基本技法以及其他许多核心元素方面。教学过程中对身韵元素的把握要求引用韵律的教学方式。例如,在学习“云肩转腰”或“风火轮”等内容过程中,尽管缺少相关的素材,但其快速的发展却不容忽视。其中的“风火轮”训练过程中,要求将圆、倾以及拧动作融入其中使腰部能够进行360°环动,这种方式将古典舞的训练价值与实用价值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在“云肩转腰”方面,韵律与元素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融合,通过元素的运用使身韵的训练获得良好的效果。

(三)体现身韵的表现性

在中国古典舞身韵的训练过程中应使当代人文风貌充分展现出来,促使舞蹈身韵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从而增加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类似于其他舞种,古典舞中的身韵所展现的时代特性也集中在派生、演变以及发展方面。因此对身韵时代特征的把握,是保证身韵训练获得成功的必要前提。

四、结语

现阶段,古典舞中基础课教学过程中应充分结合古典舞身韵课,在帮助学生基本功得到提高的同时,也能够使学生更容易接受难度较高的舞蹈技巧,并且在改善学生身体柔韧度以及增加情感表现能力方面都具有中重要作用。因此,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基训课的训练中是不可缺少的,是古典舞教学的基础,开展中国古典舞基训课与身韵课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更加能够体现出古典舞的韵味,“身韵”教学应该在中国古典舞训练和教学中得到进一步的推广。

[1]唐满城.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2]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3]隆萌培,徐尔充,欧建平.舞蹈知识手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基训身韵古典舞
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古典舞基训中的重要性研究
近十年中国古典舞身韵研究综述
综合性大学舞蹈系古典舞基训课教学改革探索
承古之韵的当代“古典舞”
高校古典舞教学中的表演素质培养策略研究
浅析当前中国古典舞创作的困境及对策
浅析古典舞对传统舞蹈的继承和演变
有关古典舞“身韵”思想的研究综述
中国古典舞基训课的身韵教学初探
古典舞基训教学中伴奏音乐风格的有效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