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击·教育·多元:论中国传统武术的价值趋势

2015-01-29徐文娟,戴冬玲

浙江体育科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中国文化传统武术多元化

技击·教育·多元:论中国传统武术的价值趋势

徐文娟1,戴冬玲2

(1.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310053;2.苏州大学 研究生院,江苏 苏州 215006)

摘要:目前,传统武术已成为“一体多元格局”的价值集合体。健身娱乐、思想教育、文化交流已经成为全球化发展趋势,使得文化发展与选择多元化,传统武术的价值趋势也必然倾向多元化。论文在梳理中国传统武术的价值演变基础上,立足于当今社会的全球化发展和价值取向,从多维度探究了传统武术的现代价值趋势。

关键词:传统武术;中国文化;多元化;价值选择

收稿日期:2015-09-05

作者简介:徐文娟(1979-),女,浙江杭州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体育教学.

文章编号:1004-3624(2015)06-0115-04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At present, the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has become a "integrated multi pattern" of the value of the aggregate. Fitness entertainment, ideological education, cultural exchanges have become the trend of globalization, which makes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e and the choice of diversification, the value of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is also a tendency to diversify.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value evolu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Wushu, and based on the globalization development and value orientation of modern society, and explored the modern value of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Art, Education and Pluralism: Value Tendency of Traditional Wushu

XU Wen-juan1,DAI Dong-ling2

(1.Zhejia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Commerce, Hangzhou 310053, China;

2.Graduate School of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215006, China)

Key words: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Chinese culture; diversification;value choice

事物价值取向的由来,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修正和变换的。华夏千年传承,作为一种特殊 “活体”文化的中国传统武术,任朝代更迭,始终都将生存命脉立足于当时代,形成自身独特属性和价值功能,造就千古不灭的武学之道!从雏形时的搏斗与古代的攻击防御,到近代的教育兴国,时至今日,传统武术已成为“一体多元格局”的价值集合体:健身娱乐、思想教育、文化交流……全球化发展,使文化发展与选择多元化,传统武术的价值趋势也必然倾向多元化。为此,本研究将在梳理中国传统武术的价值演变基础上,立足于当今社会的全球化发展和价值取向等多维度探究传统武术的现代价值趋势。

1古代传统武术,技击功能独领风骚

在古代,“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的恶劣环境下,体力远弱于野兽的人为了生存,就不得不和强壮于自身数倍的生物展开激烈的竞争,去获取更多的生产资料与财富,在你死我亡的对战中,传统武术的雏形诞生:搏斗。此时的搏斗多是生产活动中的本能反应,不具有武术的技击价值;但当人与兽的食物争夺逐渐演变为人与人的生死搏斗,技击技术就应运而生。这些人与人的搏杀格斗使得兵器的技艺及战争所需的格斗技能逐步从生产技术中分离出来,逐渐发展成为内外兼修的武术形式[1]。自此,传统武术的技击价值开始锋芒毕露!明代抗倭大将戚继光有云:“凡武艺,不是答应官府的公事,是你来当兵防身立功、杀贼救命,本身上贴骨的勾当。你武艺高,决杀了贼,贼如何又会杀你?你武艺不如他,他也决杀了你!若不学武艺,是不要性命的呆子![2]”可见,传统武术在古代首先是个人一种防身保命的积极手段,然后是军事训练的主要手段,训练强度之大是不死不休“不要命的呆子”,故为国家强国御敌的重要手段!在冷兵器时代,传统武术一直是军事战争的“至交好友”, 二者须臾不可分。传统武术的攻防技击作为军事训练的内容以彰显自身价值,而军事战争则依靠传统武术这一载体以锻造士兵体魄去征战沙场。简言之,传统武术的技击价值在整个封建王朝(军队训练)都占有主体地位,独领风骚,随后因历史变迁逐步开拓了休闲、娱乐、养生、教育等价值。

2近代传统武术,教育功能后来居上

随着鸦片战争的炮火轰炸,西方资本主义强势进驻中原大地,战火连天、民不聊生的外敌侵犯,迫使慈禧太后寄厚望于传统武术家们:金钟罩、铁布衫等护体硬气功能守住国门、抵制列强,但事与愿违,所谓的罡气护在帝国主义的红衣大炮前简直不堪一击!自此,传统武术沦落为体能训练的手段之一,天朝沦落为半殖民地,炎黄子孙饱受欺压与侮辱。直到1867年,黄飞鸿香港击毙洋人巨犬;1909年,霍元甲天津击败俄罗斯大力士;1923年孙禄堂门前击败日本板恒一雄……民族英雄们的崛起和爱国情操的爆发瞬间卷席中华大地,几乎同时期,孙中山先生提出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政治纲领,消除东亚病夫的屈辱和保家卫国的赤子之心,让有识之士意识到:传统武术虽不能让国人强悍如“十八铜人”,但能在国人学习技击格斗时激发爱国情操与意志品质。这使得传统武术的技击性再次得到大范围的关注与追捧。1915年,在天津召开的“全国教育联合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了《拟请提倡中国旧有武术列为学校必修课》议案,教育部明令“各学校应添授中国旧有武技,此项教员于各师范学校培养成之”,传统武术自此涉足学校教育;1927年,南京中央国术馆成立,各省、市、县都先后设立各级国术馆,武术组织几乎霎时间遍布全国各地。传统武术在教育领域的极大重视与推广,使更大范围的人群知晓并学习传统文化。近代,是传统武术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时期,重点不再是技击功能,而是以教育功能为手段重振国民尚武精神与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技击价值在军事训练上大幅度削弱的对立面,恰恰是传统武术教育价值后来居上,在强健国民体质、培养爱国精神等方面起到大影响力的时期[3]。

3现代传统武术,“一体多元格局”价值集合体稳步发展

中国传统武术之所以经千载而不衰,是因为有每一代人对其进行历史的继承和超越[4]。传统武术的价值趋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死物,每一个时代在继承先辈们的武术基础上,都会根据历史语境、剖析时代需要、创新武术价值,使传统武术不断地超越过去,以新的出场形式立足于当时代。在当今西方体育强势渗透和后现代性为主导的文化全球化历史语境下,文化发展与选择具有多元性,而作为民族文化,传统武术的价值趋势必然多元化,成就“一体多元”的价值体系集合:既要传承先辈们的技击性和教育性,也要广泛地开拓其潜在价值。以满足不同人群和团体的需求为出发点,发展多种价值功能适应时代需求。

3.1向大众健身娱乐方向发展

随着社会大环境、经济水平、生活质量和恩格尔系数的变化,现代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开始发生转变,各种高新科技和新兴媒体的盛行,让人们热衷于享受,却忽视了“久坐生病,无念即死”,诱发了“文明病”(人们物质生活丰富的同时健康知识的匮乏所造成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差异引起的疾病)。这在有形与无形之中就奠定了防病治病、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时代需求,所以,传统武术的天平之秤在自觉与不自觉间慢慢地倾向了增进人体健康的这一需求,逐渐就形成了为群众养生、健美而推进发展的健身价值。譬如说,现今最为受人追捧的养生术:太极拳与瑜伽。虽诞生于不同国度与文化熏陶之下,但二者对“自然”与“内在”的共同探索却是殊途同归的健康追求。2015年5月15日,我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印度总理莫迪,在北京共同出席“太极瑜伽相会”中印文化交流活动。李克强总理直言:“太极拳和瑜伽虽然二者外在形式有所不同,但对“天”、“人”、“心”和谐一体的追求内在想通,都体现了文明与文化的传承和兴旺。[5]”显而易见,传统武术的健身娱乐价值如今已经远远超越技击价值,当然,这不是传统武术技击性的泯灭,只是现今社会更需要的是平衡身体与心灵的修身之术,而不是打打杀杀的传统武术技击功能(变化的是人的价值选择,而非传统武术价值本质)。这使得传统武术的健身价值得到极大认同与追随,发展势头一片大好。

3.2向学校思想教育方向发展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教育是关系民族生命与活力的要事,武术文化教育则是传承武术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教育手段。自汉朝察举制和学堂的设立到隋唐科举制(文武科举)的兴盛,再到清朝“废科举、兴学堂”的变迁,武术在中国人才教育与选拨制度中始终占据一席之地。传统武术所蕴涵的“武德”对于人性约束和思想教化有着极其强大的力量,较之法律更胜一筹,笔者坚信:“规范永远是思想的保证,形式永远是力量的凝聚[6]。”正所谓少年强才能中国强!2014年2月27日江苏省教育厅颁布《江苏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试强行)》,规定中小学生体育教学的必修内容包括田径、体操、武术等,明文指出:“武术是我国传统体育的文化精粹,学习武术,对儿童少年在身体姿态控制、动作技能发展、增强体能素质等方面均有积极的作用[7]。”这再一次直接将中华武术全面推向校园及课堂,最大化地体现了其在教育系统中的价值地位。鲁迅曾曰:“教育是要立人[8]。”传统武术文化中的“武德思想”、“尚武精神”等所包含的一切有益于民族进取的“执着”、“顽强”等个人意识,都对整个民族教育特别是青少年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其特有的内容和形式,既能增强体质,又能丰富生活,还能提升民族荣誉感,让学生从小自豪于“炎黄子孙”的身份。当然,“在传统武术文化教育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加以引导教育,将对传统武术的忠诚感、责任感和义务感,储备和融进传统武术习练者的日常行为[9]。”让学生接触中华传统武术之时,从内而外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传统武术的校园传播中,通常校方也会邀请民间武术大师,让传统武术在异群体的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以激发学生内心深处对传统武术的更大兴趣与渴望,丰富校园武术的的内涵和底蕴,力争健康持续地发展传统武术的思想教育功能。

3.3向武术产业方向发展

经济的飞速发展,促使人们青睐于体育产业的巨大价值和利润,目前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已较为成熟。如美国,其产业总值已超过千亿;我国自改革开放后,体育产业也水涨船高,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迅猛,其总量逐步扩大,市场仍将继续开拓,加之中国足够的人力资源,分工必能愈加精细,产业链会更加全面,在如斯大环境下,传统武术的产业化毅然势不可挡!首先,传统武术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其市场需求保障,各种武术活动,如“中国武术散打王比赛”,需要武术器械、配饰、服装、设备等等,既推进了传统武术的精神宣扬,也造就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可谓“双赢”局面。二来,武术产业是近年的新兴产业,与其他产业的交叉较多,衍生出不少武术特色产业:武侠小说、武术影视剧、武术旅游等等。上世纪80年代,一部《少林寺》让李连杰一炮而红的同时也让河南地区的武校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河南地区现今的少林寺旅游文化节更是有声有色,闻名于海内外,成为我国武术产业成功案例的经典代表。随着国际体育之间交流的增多,传统武术受到更多国内外爱好者的热捧,这充分彰显了传统武术日趋强大的国际影响力,也是传统武术走向世界的好契机。2005年,刘劲松,陈盼就提出:“我国要发展武术产业,须创建有实力的武术产业运作公司,进行武术产业间的行业整合,开拓武术消费的国内外市场,积极引导居民从事武术健身消费,在世界范围内推广普及武术运动[10]。” 实践证明,体育产业的发展,使其经济效益在GDP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使其运动形式在海内外人群中所受关注与重视也越来越多。如今的海外友人更多的倾向于传统武术的学习,而不仅仅是观看竞技武术表演。是以,经济与传统武术正是相辅相成的良性关系。

3.4传统武术促进国际间文化交流

2014年2月2日,中国智库发布《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3[11]》,其中显示,国际公民认为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依次是:中国武术、饮食和中医。中华武术荣登第一,可见作为历代炎黄子孙世代守护与传承下来的文化遗产,传统武术不仅给神州大地增添了一道亮丽的色彩,也为世界文化添补了一抹瑰丽的彩虹。当中国传统武术走出国门,与其他民族文化不断碰撞、交融时,这在促进世界文化大发展的基础上,也为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文化搭建了一个平台。随着全球化强劲之风的卷席,传统武术的国际交流也为华夏文明开拓了更加宽阔的渠道,为促进世界各民族的大团结、奋力前进贡献着能量。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全球化语境下,人们愈加重视物质享受和精神追求,消费观念的与时俱进让“花钱买健康”成为流行趋势!而中国传统武术本身就具有健身性、娱乐性,追求自然状态下的身心合一,强调修身养性的文化特点,这无疑是传统武术在国内外日渐备受推崇的一个主要原因。自2000年至今,我国举行了“国际武术文化交流大会”、“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 “中泰对抗赛”……这类交流与比赛,有力地推动了传统武术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大大增强了传统武术的国际传播影响力,极致精彩地阐述了传统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的概念。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及武术世界影响力的扩大,传统武术在传播文化、促进国际交流等方面必将发挥巨大的作用,甚至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可以畅想:传统武术将在影响世界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元素的和谐发展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一如上世纪70年代的 “小球推动大球”,成为新时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催化剂”。

3.5对传统技击价值的探索与发展

技击乃攻防,是一种搏斗技术,是传统武术的初始价值与核心本质。“武术乃汝防身立功杀贼救命本身上贴骨的勾当”,毫无疑问,传统武术正是杀人的技法,武术谚语有云:“上打阳,下打阴,两边打肋,中打心”、 “ 一狠二毒三要命,见空就打莫留情” 、“当场不让步,举手不留情”等等,真可谓精辟之语、字字珠玑直指技击!当下社会对赌博生死的传统武术兴趣大减,全球化的大规模竞争和西方奥林匹克精神的强制辐射,使竞技武术应运而生。竞技武术是一种以奥林匹克精神为指导思想衍生出的西方体育模式,是当代武术的一种新形态[12]。竞技武术是以传统武术为母体,结合当代价值趋势与精神需求所诞生的“新生命”!只是取经之徒、诸多磨难,竞技武术在发展中,逐渐与传统武术有所分歧,出现“情感断层”!现在的竞技武术习练者,其套路虽寓含攻防技击,但受制于武术动作的简化、加工与改造等原因,动作的技击性已与原来的实战技术出现较大的差距,逐渐显露了断裂痕迹!因此武术套路运动员若想要增强实战能力与攻防技击,就务必加强抗击打训练和击打训练,在一招一式间慢慢感受传统武术的攻击与防御魅力,为传统武术技击价值的探索实实在在的奋斗。当然,双管齐下方为上策!在竞技武术套路动作的编排上,笔者认为也应突破传统、展现特色、多求实用。比如宁夏武术队的运动员高静和刘海云,所演练的项目——空手进枪这段精彩的演练就让不少人拍手叫好,称赞其有武术劲力意韵,原因就在于这段表演让人看到了武术招式的制敌妙用与技击技法的快、狠、准。这样的武术(竞技与传统的结合),其技击价值必能在当代得以继承与发扬,并与时俱进、彰显特色,永远紧跟时代新潮流的发展趋势!

4结论

在不同历史时空语境中,传统武术始终基于时代背景,根据当时代实践发展,选择出场形态,以彰显其时代功能[13]。质而言之,从古代的技击价值到近代的教育价值,再到现代“一体多元格局”的价值集合体,传统武术完成华丽蜕变,唯一遗憾是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出现断裂。今后传统武术的社会价值发展趋势:首位必是大众健身娱乐,其次是学校思想教育,再次是武术产业和国际文化交流,最后则是对技击价值的探索与发展。笔者坚信:传统武术终会万元归一、返璞归真,回到技击价值的本质,如此,传统武术定能不忘初心、突破传统、立足时代、适应潮流,书写其千载不灭之“活”传奇的新历史,促使其发展经久不衰、历久弥新!

参考文献

[1]孙雄华.体育[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138.

[2]戚继光.纪效新书[M].盛冬铃,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6:48.

[3]徐东兴,王维,张克新,等.近代武术价值的变迁[J].当代体育科技,2012,2(14):82-83.

[4]李龙.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现代化出场[J].中国体育科技,2010,46(2):140-144.

[5]新华网.中印总理天坛共话太极瑜伽.[EB/0L]. http://news.xinhuanet.com.2015-05-15.

[6]曹红敏.浅析传统武术价值的历史演变[J].搏击·武术科学,2011,8(8):37-38.

[7]江苏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试行) [EB/OL]. http://www.ec.js.edu.cn.2014-02-27.

[8]乔凤杰.中华武术与传统文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96.

[9]李龙.深层断裂与视域融合:中国传统武术进入现代视域的文化阐释[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4:75.

[10]刘劲松,陈盼.中国武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1):30-32.

[11]孟超.最新国家形象报告出炉 国际民众认可中国地位.[EB/0L].http://www.guoqing.china.com.2014-02-22.

[12]王岗.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自尊[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133.

[13]李龙.论中国武术的出场形态[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28(4):463-467.

猜你喜欢

中国文化传统武术多元化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永荣锦江瞄准差异化多元化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云南彝族传统武术溯源
传统武术在高等教育中发展研究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以《最蓝的眼睛》为例看异域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浅析当代形式下中国文化在德国的影响及渗透
万籁声的传统武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