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束化干预方法及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价值分析

2015-01-26朱建明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35期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方法

朱建明

[摘要] 目的 探讨集束化干预方法及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择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集束化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使用呼吸机时间、低氧血症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口腔溃疡、耐药菌感染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结果 观察组使用呼吸机时间、低氧血症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口腔溃疡、耐药菌感染发生率及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集束化干预能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 集束化干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方法;预防

[中图分类号] R563.1+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2(b)-0105-03

呼吸机有创通气治疗是抢救呼吸衰竭患者的重要手段,但长期使用呼吸机支持呼吸所导致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严重影响着治疗效果,甚至成为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因素[1]。一旦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首先将导致患者使用呼吸机时间延长、住院时间延长以及住院费用增加,进而出现感染加重,最终导致患者临床死亡[2],所以对于长时间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如何预防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目前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3]。研究显示,呼吸机集束化干预能显著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降低临床死亡率[4]。本研究选择本院收治的80例使用有创呼吸机连续治疗超过3 d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集束化干预方法及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使用有创呼吸机连续治疗超过3 d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50~80岁,平均(66.8±5.2)岁;使用呼吸机原因:急性呼吸衰竭9例,慢性呼吸衰竭30例,呼吸机无力1例。对照组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50~81岁,平均(667±5.1)岁;使用呼吸机原因:急性呼吸衰竭10例,慢性呼吸衰竭29例,呼吸肌无力1例。两组的性别、年龄、使用呼吸机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申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如一般护理、心理护理、口腔护理、生命体征监测、药物治疗护理等;观察组采用集束化干预方法。集束管理是以循证医学为基础,将已经被临床证实有效的操作、治疗及护理措施集合应用于使用呼吸机的患者,促使患者在使用呼吸机期间得到最有效的临床处理,达到更好的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目的。主要包括床头高度调整、镇静治疗的唤醒处理、严格执行手卫生、优先选择经口插管、使用含有氯己定成分的漱口液进行常规口腔卫生及定时抽吸气道分泌物、持续抽吸呼吸道分泌物等6个步骤,具体内容如下。①调整床头高度:针对长时间使用呼吸机治疗的患者,尤其是合并营养不良者,排除心力衰竭、脊柱骨折或不稳定、骨盆骨折等需要严格卧床者,可适当将患者床头抬高30°~45°,用于预防和减少胃内容物的反流以及相应而来的误吸性肺炎。此外床头适当抬高还有利于膈肌下移,降低呼吸阻力,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建议在床头设置显示床头抬高角度的量角器,以便更好地调节床头抬高角度,同时统计规定床头抬高的流程与方法,提高护理工作者对抬高床头的有效性认识,并在日常工作中提高依从性及可操作性。②镇静治疗的唤醒计划:对不能耐受气管插管治疗的患者,往往通过镇静处理提高耐受性。对于此种患者实施唤醒计划,更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针对循环功能稳定者,建议于每天早晨查房期间实施唤醒计划,给予暂停镇静药物使用,同时播放轻音乐或者收音机,采用声音刺激以提高唤醒处理效果。在进行唤醒处理期间,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及评估,尤其是防止患者的人机对抗以及躁动而出现的意外脱管甚至拔管。③严格执行手卫生:在接触患者前以及接触患者无菌物品与环境前,不论是否佩戴手套,均要进行手卫生消毒,尤其是在接触呼吸机相关管路以及气管导管前后需要做好手卫生处理,以减少交叉感染概率,同时在接触和处理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以及被污染物品前后一定要做好手卫生,达到保护患者和自我保护的双重目的。④选择合适插管途径:气管插管的选择一般由医师决定,尤其是在紧急情况下,一般由麻醉医师进行,从患者病情出发,建议以经鼻插管为首选,提高患者耐受性,同时可使用管径相对较大者,以利于负压吸引排痰,减少管道堵塞概率,而且还能采用纤支镜进行冲洗治疗。⑤加强口腔卫生:针对易出现口腔细菌易位而加重感染者,使用含有氯己定成分的漱口液进行常规口腔卫生。每天上午、下午及晚上3个时间段分别对患者进行口腔护理,针对实施经口气管插管者,则建议由2名护士相互配合进行操作,必要时请医生协助进行,确保气管插管气囊压力充足后解开固定导管的寸带,取出牙垫,使用含有氯己定成分的清洗液,由1名护士持注射器向口腔内缓慢注入,同时进行负压吸引。操作时重点注意双侧颊部以及口咽部的污垢,反复操作确保口腔内无痰液黏附,异味去除后更换牙垫,重新固定气管插管。⑥定期声门下吸痰:为了避免声门下分泌物积聚而增加感染源甚至堵塞呼吸道,应定时抽吸气道分泌物,持续抽吸声门以下的分泌物,建议于插管3 d后,每天定时对患者进行声门下吸痰,以更好地清除声门下痰液。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使用呼吸机时间、低氧血症改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以及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口腔溃疡、耐药菌感染的比例和临床死亡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使用呼吸机时间、低氧血症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使用呼吸机时间、低氧血症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使用呼吸机时间、低氧血症改善时间

及住院时间的比较(d,x±s)

2.2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口腔溃疡、耐药菌感染发生率及死亡率的比较

观察组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口腔溃疡、耐药菌感染及死亡的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口腔溃疡、耐药菌感染

及死亡率的比较[n(%)]

3 讨论

针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集束干预,重点在于落实每个步骤的有效性,对患者做到间断干预,以真正达到实施集束干预的目的[5],故在实施前建议对参与人员加强培训,使其了解和认识到实施集束干预的重要性,并制订详细的护理质控标准,由护士长负责与管理,定期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和改进[6]。

本研究中,观察组将床头高度调整为30°~45°,这有利于膈肌的下移,降低呼吸阻力,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对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已得到临床证实,亦是减少坠积性肺炎的有效措施[7]。唤醒治疗更利于对患者病情的准确评估,早期发现并发症[8],同时可以更有效地把握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标准,进一步对治疗方案进行指导[9]。研究显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与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密切相关[10],严格把握手卫生标准,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可有效减少患者的交叉感染率以及病房内的感染爆发流行趋势[11]。加强口腔护理,可以有效减少和避免口腔定植菌的易位感染,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定期声门下吸痰,可以更好地清除声门下痰液[1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使用呼吸机时间、低氧血症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且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口腔溃疡、耐药菌感染发生率及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集束化干预能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黄雪琴,黄海星,吴玩芸,等.呼吸机集束干预策略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1):28-29.

[2] 毛丽洁,庄丹雯,李蔚,等.集束干预策略预防鼻饲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0,17(17):38-40.

[3] 陈永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呼吸机集束干预策略[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3):197-200.

[4] 单君,朱健华.多准则决策分析构建呼吸机相关肺炎集束干预策略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0):884-886.

[5] 王建荣,程艳爽,马燕兰,等.不同体位与方式鼻饲患者口咽机支气管分泌物胃蛋白酶含量的变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4(2):4-6.

[6] 单君,吴娟,顾艳荭.集束干预策略对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临床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3):202-205.

[7] 陈林果,钟玉全,周建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监测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0):1450-1451.

[8] 田春梅,李德保,段爱君,等.人工鼻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观察与干预效果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5):3153-3155.

[9] 李爱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危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9):185-186.

[10] 戴爱明,潘朝霞.呼吸机集束干预策略在预防VAP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16):80-81.

[11] 周柯.呼吸机集束干预策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2,11(8):38-39.

[12] 杨培凤.呼吸机集束干预策略在TOF患者术后的应用体会[J].工企医刊,2011,24(2):3-5.

(收稿日期:2014-11-13 本文编辑:祁海文)

猜你喜欢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方法
重症患者氯己定口腔护理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短期效果
美罗培南不同输注方案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效果对比观察与分析
床头抬高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影响的临床分析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高危因素及病原学状况分析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