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法复位治疗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

2015-01-24蒲竞超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6期
关键词:小头环状牵拉

魏 琪 蒲竞超

(都江堰市中医医院骨科,四川 都江堰 611830)

手法复位治疗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

魏 琪 蒲竞超

(都江堰市中医医院骨科,四川 都江堰 611830)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治疗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的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手法复位治疗33例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男15例,女18例;年龄9个月~5岁4个月,平均2岁10个月。左侧21例,右侧12例。致伤原因分别为牵拉伤27例,跌伤5例,挤伤1例。结果33例患儿桡骨小头半脱位均一次成功复位,疗效满意。结论采用“牵引——屈曲——旋后”的复位方法,手法轻柔,复位成功率高,临床疗效满意。

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手法复位

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又称“牵拉肘”,多发生于5岁以下幼儿,也可发生在较小的学龄儿童,是临床常见的肘部损伤。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门诊采用手法复位治疗33例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33例,男15例,女18例;年龄9个月~5岁4个月,平均2岁10个月;左侧21例,右侧12例。致伤原因分别为牵拉伤27例,跌伤5例,挤伤1例。伤后至手法复位时间为10 min~2 d。其中1例患儿为右侧桡骨小头两次半脱位,第一次致伤原因为挤伤,间隔4个月后再次发生,第二次致伤原因为牵拉伤;另1例患儿为右侧桡骨小头4次半脱位,最后一次为在沙发上玩耍,较轻微的牵拉外力所致。

1.2 诊断要点:患儿有明确受伤史,以牵拉损伤为多,伤后患儿因疼痛而啼哭,并拒绝使用患肢,也怕别人触动。患侧上肢通常放在躯干的侧方,并保持内旋的位置,肘关节呈略屈曲或伸展位,前臂处于旋前位或中立位。桡骨小头处有压痛,一般局部无明显肿胀。患肢肘关节不能屈曲而较长时间处于下垂位,可有手部肿胀。X线检查无异常表现。同时排除同侧肢体腕部、肩部等损伤。

1.3 复位方法:通常把患儿放在家长的怀里,家长适当固定患儿躯干。术者采用轻柔手法(以患肢为右侧为例),左手托于患肢肘部,拇指置于桡骨小头处,右手握患肢腕部,并向下适当用力牵引后,缓慢屈曲肘关节约90°,右手用力使前臂迅速旋后。通常置于桡骨小头处的拇指可感觉到弹跳感,即表明复位成功。复位要点及步骤可简化为:牵引——屈曲——旋后。

1.4 术后处理:复位成功后,患肢疼痛即消失,患儿可使用患肢而没有任何残留症状。伤后很快得到复位的,一般不需要制动。本组中2例病程2 d,复位后给予颈腕吊带悬吊前臂2~3 d。家长避免用力牵拉患肢,以防反复发生而形成习惯性脱位。

2 结 果

33例患儿桡骨小头半脱位均一次成功复位。

3 讨 论

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在小儿骨科是很常见的疾病,急诊、门诊多见,治疗恰当可以收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减轻患儿痛苦,患儿无需住院治疗。但目前对该病的认识在某些方面尚有争议。

3.1 损伤机制:①Magill等认为:在小儿时期,桡骨小头与桡骨颈有其解剖上的特点,二者的直径几乎相等,有时桡骨小头甚至小于桡骨颈,环状韧带容易滑脱,而嵌于肱桡关节间隙[1]。②在3岁左右的儿童,韧带和肌肉装置发育较弱,肱骨外髁发育较迟,肌力不强,松弛的关节囊很容易嵌顿于肱桡关节内而导致“绞锁”。Hernique发现,正常肱桡关节的外面及后面有一层薄薄的滑膜皱襞附着,覆盖于桡骨小头上,呈一半环状甚至肥大呈盘状,形成的“肱桡关节盘”可因牵拉而嵌顿[1]。③关节负压学说:小儿肘关节的韧带、肌肉和关节囊较松弛,而桡骨小头发育不全,桡骨小头的周径比桡骨颈小,当肘关节伸直位突然受到牵拉时,肘关节腔内的负压将关节囊和环状韧带一并吸入肱桡关节间隙,环状韧带向上滑越桡骨小头,嵌于桡骨小头和肱骨小头之间,阻碍了桡骨小头回复原位[2]。④Salter等通过四个5岁以下小儿尸体解剖发现桡骨小头的直径比桡骨颈大30%~60%,头颈的周径之比为1.3∶1~1.6∶1。Salter还发现桡骨小头并非圆形而是椭圆形,矢状面直径比冠状面直径大。尸解实验发现伸肘、前臂旋后位突然牵拉肘关节时不发生桡骨小头半脱位,而在伸肘、前臂旋前位牵拉肘关节时,环状韧带远侧缘附丽在桡骨颈骨膜处发生横断撕裂,因前臂旋前时桡骨小头直径短的部分转至前后位,桡骨小头便自环状韧带的撕裂处脱出,环状韧带嵌在肱桡关节间,环状韧带一半滑脱不超过桡骨小头的一半,屈肘前臂旋后即可复位[2]。

3.2 诊断:临床诊断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并不困难,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及体征即可诊断。同时排除上肢的其他损伤并行神经血管检查,行X线主要目的是除外桡骨颈骨折和肘部其他损伤的存在。作者认为患儿病史最为重要,本组27例为牵拉伤。伤后患儿症状及体征比较典型(见1.2诊断要点),本组多数患儿指示伤肢前臂上外侧疼痛,一般局部无明显肿胀,其中2例患儿病程2 d,前臂及手部略有肿胀。

3.3 复位方法:Magill(1954)的复位法,术者轻柔地握住患肘,拇指顶在桡骨小头的后方。另一手握住患肢腕部,慢慢的旋后伸直肘关节,即可出现弹响而复位(复位要点及步骤可简化为:旋后——伸直)。John 等[3]认为复位手法是前臂充分旋后和肘关节尽量屈曲。前臂旋后位肘关节完全屈曲时手掌可碰到肩的前方。最常见的复位失败原因是在复位之初肘关节屈曲不足(复位要点及步骤可简化为:尽量屈曲-旋后)。Salter通过尸解实验发现伸肘、前臂旋后位突然牵拉肘关节时不发生桡骨小头半脱位,而在伸肘、前臂旋前位牵拉肘关节时,环状韧带远侧缘附着在桡骨颈骨膜处发生横断撕裂,因前臂旋前时桡骨小头直径短的部分转至前后位,桡骨小头便自环状韧带的撕裂处脱出,环状韧带嵌在肱桡关节间,环状韧带一半滑脱不超过桡骨小头的一半,屈肘前臂旋后即可复位。

我们认为Salter的复位方法更为合理,这也印证了我们手法复位的传统经典理论——逆暴力损伤机制行手法复位。作者采用牵引——屈曲——旋后的复位方法,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我们认为适当的牵引可解除环状韧带在肱桡关节间的过渡嵌顿而利于桡骨小头半脱位的纠正。同时我们在复位的过程中发现在使前臂旋后时,旋转力直接作用于尺桡骨远端,施加较小的外力即可使半脱位得到复位。

[1]闻善乐,闻亚非.肘关节损伤[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毛宾尧.肘关节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62-364.

[3]John P,Dormans MD(著),潘少川(译).小儿骨科学骨科核心知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6.

R726.8

B

1671-8194(2015)06-0147-01

猜你喜欢

小头环状牵拉
最长寿的脊椎动物:小头睡鲨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基于GEO数据库分析circRNAs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
3个“15秒”缓解颈部不适
不同牵拉技术在预防运动损伤中对不同运动能力即时效应的研究进展
第78届莫斯科数学奥林匹克(2015)
环状RNA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
主动分离式牵拉与本体感受性神经肌肉促进法牵拉对肩关节柔韧性影响的比较研究
大头师傅和小头徒弟——谈汽修理论中的基础知识
选择性痔及痔上黏膜缝扎切除吻合术治疗脱垂性非环状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