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科手术切口部位监测结果与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2015-01-24贾宗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6期
关键词:级者外科手术感染者

贾宗旗

外科手术切口部位监测结果与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贾宗旗

目的观察外科手术切口部位监测结果并分析临床外科手术切口的感染危险因素, 制定合理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的干预措施。方法160例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 对其手术切口部位进行监测,观察其手术切口愈合状况及发生感染情况, 对发生手术切口感染者进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结果160例进行外科手术且切口缝合的研究对象中发生切口感染者9例, 占5.63%。切口感染的9例患者均为Ⅱ类清洁污染切口, 手术时间180~300 min。其中麻醉评分(ASA)Ⅲ级者4例, Ⅱ级者3例, Ⅰ级者2例;其中危险指数为1者2例, 危险指数为2者2例, 危险指数为3者5例;切口深部感染者4例, 器官感染者3例, 腔隙感染者2例, 浅部感染者1例。结论外科手术切口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很多, 主要有手术持续时间、操作是否规范、切口类型等, 针对以上危险因素, 制定并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

外科手术;切口部位;感染;危险因素

外科手术指外科医生采用外科专用医疗器械对患者身体特定部位进行切除、缝合等的治疗。手术过程必然会带来手术部位皮肤及组织的损伤, 因此手术切口部发生感染是外科手术常见的医院感染及并发症之一[1]。有报道称, 手术切口部位感染在我国医院感染中占有很高的比例, 居第3位[2]。引起切口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患者和医护工作者两大方面的因素[3], 降低手术切口部位感染的发生不仅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还有利于提高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外科收治入院的高位复杂肛瘘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43例, 女31例, 年龄20~69岁, 平均年龄(45.35±4.87)岁。采用专用护理记录单详细记录患者手术过程和手术内容以及术后治疗护理和恢复情况, 随访至术后3个月, 详细记录各项感染危险因素。手术切口部位感染的诊断标准符合《应用抗菌药物防治外科 感染的指导意见(草案)Ⅱ》[4]。

1.2 检测内容 患者年龄、是否有慢性病、是否合并其他疾病、手术持续时间、操作是否规范、麻醉方式、ASA、切口类型、是否引流及住院天数, 切口感染程度分类等。

2 结果

160例进行外科手术且切口缝合的研究对象中发生切口感染者9例, 占5.63%。切口感染的9例患者均为Ⅱ类清洁污染切口, 手术时间180~300 min。其中ASA评分Ⅲ级者4例,Ⅱ级者3例, Ⅰ级者2例;其中危险指数为1者2例, 危险指数为2者2例, 危险指数为3者5例;切口深部感染者4例,器官感染者3例, 腔隙感染者2例, 浅部感染者1例。资料分析结果显示, 本院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的主要原因有手术持续时间过长、切口属Ⅱ类清洁污染切口、ASA评分、切口引流效果及住院天数等。

3 讨论

手术切口部位的感染是目前外科手术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5], 主要包括切口感染和手术涉及的器官或腔隙感染两个方面。有研究报道[6], 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有两大方面:①患者方面因素, 包括生理状况、年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等;②手术方面因素, 包括手术备皮方式、时间、切口部位皮肤消毒、抗菌药物的使用等。有数据显示[7], 患者年龄越大, 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性越高, 而本实验结果并无明显的年龄相关性, 这可能与本研究对象例数过少有关。大量研究显示[8,9]患者年龄越大、本身合并有慢性疾病时, 其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大大增加, 本研究小组为避免复杂因素的影响, 所选患者均为无其他慢性病及合并症者,虽然易于分析, 但漏掉了其他一些重要感染危险因素的整合分析, 有待在进一步实验中的到改善和改进。

本研究结果显示, 手术时间长与手术切口部位发生感染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可以作为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对患者术后康复起到威胁作用。也有大量研究显示[10],手术时间的延长, 可造成术后切口的感染, 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主要是由于创面在长时间手术过程中处于长期缺血状态,且增加局部血肿, 一方面降低了患者抵抗力, 另一方面有利于细菌入侵且大量繁殖;在此过程中, 手术视野及医疗器 械长时间暴漏于空气中, 大大增加了术中污染的几率。作为医疗机构的医务工作人员应当对感染的危险因素做到积极的预防与控制, 有效控制和缩短手术时间, 严格无菌操作, 并做好其他预防措施, 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

[1]何瑾玢, 李卿, 江金燕.101例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调查及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2):1611-1612.

[2]任南, 文细毛, 吴安华.全国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结果的变化趋势研究.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7,6(1):16-18.

[3]吴小蔚, 董玉林.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调查.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9):2950-2951.

[4]黎沾良, 李涛, 王世斌, 等.单剂五水头孢唑林钠预防普通外科切口感染的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疗效研究.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28(8):664.

[5]万颖杰, 陈显春.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监测及高危因素分析.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25(23):2153-2154.

[6]余如平.手术室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10):1199-1200.

[7]郭亚春, 陈文光, 章泽豹, 等.无菌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4):394-396.

[8]胡梅珍, 胡瑞萍.心胸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5):1038-1040.

[9]王小岩, 朱会英, 孙立贵, 等.糖尿病并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3):282-284.

[10]庞晓军, 朱其海, 车红英, 等.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外科患者手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447-45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6.174

2015-02-11]

471003 洛阳市第五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级者外科手术感染者
自行设计的可调式抬手架在手外科手术消毒中的应用效果
B超在不同严重程度胎盘早剥中的诊断价值探析
艾滋病感染者就医和就业歧视状况调查
警惕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
0.1%环孢素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不同类型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特点及心脏结构变化
本刊2019年下半年各期重点内容安排
护理干预对骨外科手术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艾滋病感染者管理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