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2015-01-24张利霞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6期
关键词:疾病诊断降钙素细菌性

张利霞

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张利霞

目的观察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感染性疾病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02例患有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均进行血清降钙素原的测定, 主要通过半定量固相免疫测定法进行测定。结果202例患者经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测定, 其中血清降钙素原水平<0.5 ng/ml的患者119例, 占58.9%;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在0.5~2.0 ng/ml的患者53例, 占26.2%;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在2.0~10.0 ng/ml的患者25例, 占12.4%;血清降钙素原水平>10.0 ng/ml的患者5例, 占2.5%。而且血清降钙素原的检测表明:在细菌性感染疾病诊断方面其敏感程度为75.0%, 在病毒性感染疾病诊断方面其敏感程度为29.8%, 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钙素原水平的检测能够明显增加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因为其高度灵敏性及高度特异性;而且能够对感染性疾病的类型及严重程度提供明确的诊断依据, 在感染性疾病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方面意义深远。

血清降钙素原;感染性疾病;半定量固相免疫测定法

感染性疾病在临床治疗中非常常见, 不管是住院患者还是门诊患者。其发病机制主要是因为在治疗过程中, 患者自身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导致感染的发生, 如, 气管插管或者尿管插管的患者以及手术后的患者, 一旦伤口清理不彻底感染就无法避免[1];严重者, 将会出现休克以及多处脏器的衰竭, 最终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 延长患者的预后周期。有研究证实, 在机体发生感染时, 机体内的降钙素原水平会出现明显升高现象, 通过对此指标进行检测, 将有利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2,3]。为了更好的明确降钙素原与感染性疾病之间的相关性, 作者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取得了不错的结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来本院治疗的202例感染性疾病患者。其中, 男129例, 女73例, 年龄11~75岁, 平均年龄(39.8±11.23)岁。202例患者均通过病原学检查以及血清免疫学检查, 均明确诊断为感染性疾病患者。

1.2 诊断标准 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标准:均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中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标准[4], 即:①体温>38℃,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0×109/L, 未成熟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杆状核)>10%;②影像学检查:经胸部正位片检查提示:肺部存在感染现象, 且体内有脓性分泌物出现。1.3 纳入标准 所有病例入选标准:①均符合以上关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标准;②排除其他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脑血管意外等非感染因素的严重疾病;③所有患者均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 并且该实验临床研究经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

1.4 检测方法 所有患者在住院第2天空腹采集5 ml静脉血, 采用半定量固定免疫测定方法进行血清降钙素原的测定,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测定。当血清降钙素原水平<0.5 ng/ml时属于正常, 当血清降钙素原水平≥0.5 ng/ml时属于阳性阈值[5]。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202例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检测结果202例患者经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测定, 其中血清降钙素原水平<0.5 ng/ml的患者119例, 占58.9%;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在0.5~2.0 ng/ml的患者53例, 占26.2%;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在2.0~10.0 ng/ml的患者25例, 占12.4%;血清降钙素原水平>10.0 ng/ml的患者5例, 占2.5%。

2.2 病毒性感染患者与细菌性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的检测结果 前提是以血清降钙素原的水平≥0.5 ng/ml属于阳性阈值, 在细菌性感染疾病诊断方面其敏感程度为75.0%,在病毒性感染疾病诊断方面其敏感程度为29.8%, 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血清降钙素原的化学特性决定了它在临床工作中的监测作用, 它属于无激素活性的降钙素前肽物质, 简写为PCT, PCT的半衰期为25~30 h, 且在体外仍然具有很好的稳定性,这样对临床检查是很有利的。已经有相关研究指出, 血清降钙素原属于非甾体类抗炎物质, 主要用于调控细胞因子网络,意义重大[6]。当人体出现细菌性感染时, 人体内的细菌毒素和炎性细胞因子会上升, 这些毒素和细胞因子又能够明显刺激血清降钙素原的分泌, 最终使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明显升高,因此, 在临床中, 可以用血清降钙素原来检测是否有细菌性感染疾病的标志物。

经过大量的临床研究, 已经证实, 血清降钙素原能够用作细菌性感染的血清学指标, 且对于其诊断和疾病的预后有很重要的意义;由于PCT是随着感染而出现的, 当体内感染控制后, 其水平随之降低, 因此临床中用来判定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等级[7]。有对比研究报告表明, C反应蛋白和血清降钙素原都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评估, 但是在早期患者血清中的降钙素原的敏感程度同C反应蛋白相比, 前者更好,而且将二者结合起来效果更佳, 对于指导临床工作具有更积极的意义, 甚至可用于抗生素应用的指导[8]。

综上所述, 当患者发生感染时, 尤其是细菌性感染时,检测血清降钙素原可以明显提示存在细菌性感染,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且在以后临床工作中, 可以研究将其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 观察是否感染性准确率更高。

[1]Schuetz P, Albrich WC, Mueller B. Procalcitonin for diagnosis of infection and guide to antibiotic decisions: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BMC Med,2011,9(1):107.

[2]赵秀丽, 黎明新, 王宇. 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计数在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6):512-514.

[3]林洪远, 盛志务.全身炎性反应和MODS认识的变化及现状.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1,13(11):643.

[4]孙明, 王蔚文.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1-623.

[5]张立天, 陆家齐, 姚咏明.脓毒症的预警指标及临床意义.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1,13(5):353.

[6]孔怡淳, 任新生. 前降钙素与危重病.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4,16(2):1.

[7]陈平, 刘健, 李海珠, 等. PCT与hs-CRP 在新生儿炎症性疾病中的比较.实验与检验医学,2012,30(6):601-603.

[8]石远滨, 罗康玲. PCT, hs-CRP 和IL-6 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现代医药生物,2008,24(9):13-2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6.025

2015-03-10]

518000 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检验科

猜你喜欢

疾病诊断降钙素细菌性
历史上那些骇人的细菌性传染病
生化检验指标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肺功能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研究
超高频超声在浅表器官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基于羊细菌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分析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方法
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在恶性肿瘤发热患者中的鉴别意义
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实施无痛胃镜检查在儿童上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降钙素原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