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热奄包促进妇产科术后患者快速康复的疗效观察
2015-01-24沈丽华
沈丽华
(云南省大理州弥渡县中医院妇产科,云南 大理 675600)
手术是妇产科治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1],但是手术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对身体造成损失和带来一些并发症,给患者身心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2]。而护理作为妇产科手术治疗重要的一部分,与手术质量以及术后恢复有重要关系[3]。为观察中药热奄包促进妇产科术后患者快速康复的疗效,我院采用中药热庵包治疗妇产科术后患者332例,临床效果显著,现将热庵包的治疗及护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妇产科2013年5月至2014年8月腰硬联麻开腹手术(包括开腹子宫切除、开腹附件手术,剖宫产手术)332例。年龄17~70岁,平均年龄(56.7±6.7)岁。采用随机分组法将332例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中药热庵包组各166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疾病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均给予术后常规护理,中药热庵包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热奄包治疗。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术后腹胀发生率、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听诊肠鸣音4~5次/分钟作为肠鸣音恢复的指标[4])以及肛门排气恢复时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5 中药热庵包的治疗与护理
1.5.1 促进术后胃肠蠕动恢复用热庵包:枳实8 g、厚朴8 g、青皮8 g、炒莱菔子8 g、黄芪5 g、当归5 g,将上述六味药装在包布内,放入微波炉内加热后,待温度降至40 ℃时,根据患者对温度的耐受程度,放在患者脐部热敷20~30 min,2次/天。
1.5.2 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用热庵包:透骨草200 g、大黄15 g、沉香15 g、姜黄15 g、败酱草15 g、没药15 g、赤芍15 g、桂枝15 g、肉桂15 g、三棱15 g、鸡血藤15 g、红藤15 g,蒲公英15 g。将以上药物粉碎装在特制布袋中隔水蒸30 min,根据患者对温度的耐受程度,将布袋放在患者双下肢热敷,每肢40 min,2次/天。连用1周。
1.5.3 应用热庵包护理准备:治疗室透气无风、室温适宜。治疗台高度适宜,铺好软垫及一次性中单,以患者自我感觉舒适为宜。体弱患者可在病床治疗,取舒适体位。检查患者是否存在皮肤疾病,如皮疹、皮肤破损、感染等。
1.5.4 应用热庵包护理:热庵包的温度掌握在70~80 ℃,用干毛巾包好,放在患者下肢的穴位处,用适当的力度热敷。温度高时采取用力轻、速度快的提起放下的手法,随着温度降低,减缓提起放下频率,用力加强。药包温度适合时,热敷于穴位处。热庵包的温度以不烫伤皮肤有温热感为度。为保证治疗温度及药效,按时更换药包。治疗过程中保持随时与患者交流,注意患者的保暖,注意对热温觉的反应,观察患者汗出情况,切忌大汗淋漓,注意饮水补水,切忌汗出当风。注意观察皮肤是否有瘙痒、水泡、皮疹的出现及色泽颜色等变化。观察患者的神态、言语、呼吸、感觉等心理状态,询问是否有头痛头晕、胸闷心慌、肢体麻木等症状。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和肛门排气恢复时间比较(h)。常规护理组:肠鸣音恢复时间(23.8±6.6)、肛门排气恢复时间(41.9±7.5)。中药热庵包组:肠鸣音恢复时间(14.8±5.6)、肛门排气恢复时间(23.9±2.5),两组时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术后腹胀发生率比较。常规护理组:65例,发生率39.16%;中药热庵包组:9例,发生率5.42%。两组发生率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常规护理组:4例,发生率2.41%;中药热庵包组:0例,发生率0。两组发生率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妇产科手术患者由于受手术麻醉、术中各种侵入性操作刺激腹膜以及手术切口疼痛的影响及部分剖宫产孕妇急产等,导致术前未能做好禁食准备,影响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恢复,致使胃肠内积聚宿食,宿食产生的气体又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而出现腹胀;也有部分手术患者无法忍受手术切口疼痛而呻吟,气体通过口腔进入胃肠道,引起腹胀。机体出现腹胀时会使膈肌升高,呼吸不畅,进而影响进食和睡眠,影响切口愈合。中医认为手术后腹胀是因为手术本身的创伤,多为元气大伤,气血双亏,致气不能推动肠蠕动所致[5]。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病,也是妇产科手术常见的并发症,易遗留后遗症,严重者可并发肺栓塞而危及生命[6]。其主要原因是手术引起血小板凝聚释放凝血活酶,术中失液失血等因素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手术、感染致静脉壁的损伤、术后卧床不动、患者下肢静脉受压、血流缓慢瘀滞等诸多因素使盆腔淤血,致血栓形成[7]。中医认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属脉痹范畴,病因病机为湿、热、瘀等邪气滞留机体筋脉,经脉闭阻,壅塞不通,不通则痛而发为本病[8]。中医外治之法,以内治之理为依据,将辨证施治,理法方药贯通在一起,增加了给药途径,扩大了治疗手段。正如《理瀹骈文》所说:“切于皮肤,彻于肉理,摄于吸气,融于渗液”[5]。中药热庵包能促进术后胃肠道蠕动,预防肠粘连。枳实、青皮、莱菔子擅长消食化积,行气除胀;厚朴行气、消胀;黄芪可以补气、通调水道;当归补血、活血,促进产后瘀血排出:以上药物热敷在脐部起到理气止痛、顺气导滞作用[9]。中医认为,脐部为神阙穴所在之处,表皮角质层最薄,脐下无脂肪组织覆盖[10],敏感度最高,再加上周围血管神经组织丰富,药物通过热力作用,易渗透,促进胃肠功能,加速血液循环,加快肠蠕动,消除腹胀[9]。中药热奄包不但发挥药物本身的作用,还具有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作用。通过对中药热奄包进行加热,温热刺激配合药物外敷可以调整局部气血,加强药物的功效[5]。深静脉血栓预防用中药热庵包组方中,透骨草、大黄、败酱草、红藤、蒲公英祛风除湿、散瘀消肿、舒筋活血;沉香、姜黄、没药、赤芍行气止痛、散血消肿;鸡血藤、桂枝补血活血,温经通脉、舒筋活络;肉桂温经通脉止痛;三棱破血行气止痛。全方共奏温经散寒、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效,同时借助药效及热力的作用,使局部气血流畅,集经络效应、温热效应、药物透皮吸收为一体,使药物的有效成分直达病所,促进血液循环[8]。
综上所述,中药热奄包促进妇产科术后患者快速康复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肖亚莉.综合与常规护理对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对比[J].医药论坛杂志,2011,32(24):195-196.
[2]傅朝霞,高洋.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处理[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2,33(4):465-466.
[3]侯玲军,苏新娟.妇产科手术患者心理护理措施的探讨[J].中外健康文摘,2011,8(13):303-304.
[4]卢丽琼.莱菔子热敷配合腹部按摩对骨科术后肠蠕动恢复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0,24(8A):2020-2021.
[5]李玲玲,班长征,尹秋菊.中药热奄包促进剖宫产术后排气排便的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2,30(2):92.
[6]石磊,张纪蔚.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Meta分析[J].循证医学,2008,8(2):91-96.
[7]秦凤芝.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2例观察及护理[J].职业与健康,2004,20(1):126-127.
[8]李卫红,周晓娜,董丽萍.中药热庵包对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2,33(1):75-76.
[9]刘巧玲. 中药足浴配合热奄包促进剖宫产术后胃肠蠕动恢复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7):115-116.
[10]沈玉莲,范宜文,郭丰义.中药敷脐加主动腹部按摩预防骨科术后病人便秘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09,23(5B):1260-1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