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脱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5-01-23李永生郑伟武田飞陈斌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3期
关键词:弹簧圈开颅栓塞

李永生 郑伟武 田飞 陈斌

可脱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分析

李永生 郑伟武 田飞 陈斌

目的 分析可脱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颅内动脉瘤患者64例,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32例。实验组患者给予可脱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 选择合适的可脱弹簧圈血管内栓塞进行填塞, 逐个将弹簧圈送入动脉瘤, 确定动脉瘤的部位、形态、大小以及瘤体颈比, 瘤颈和载瘤动脉的最佳角度明确之后, 经路图引导进行栓塞。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开颅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恢复良好29例(90.62%), 恢复一般2例(6.25%), 恢复较差1例(3.13%), 实验组患者术后恢复率为96.88%;对照组患者术后恢复良好24例(75.0%), 恢复一般3例(9.38%), 恢复较差5例(15.62%), 对照组患者的术后恢复率为(84.38%)。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脑水肿1例(3.13%), 迟发性症状血管痉挛1例(3.13%);对照组患者出现脑水肿2例(6.25%), 迟发性症状血管痉挛4例(12.5%), 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脱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可靠, 安全性较高, 术后并发症少,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可脱弹簧圈血管内栓塞;颅内动脉瘤;临床效果

颅内动脉瘤是局部动脉异常膨出导致的脑动脉瘤突起,常发生于脑大动脉的分支部分, 脑极易引发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其临床主要症状表现为自发性脑出血、脑血管痉挛以及动眼神经麻痹等。目前, 随着手术方法以及血管成像技术的进步, 可脱弹簧圈血管内栓塞在临床上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研究中选取本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64例,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分别采用可脱弹簧圈血管内栓塞和常规的开颅手术治疗,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64例,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32例。实验组患者中男18例, 女14例, 年龄42~68岁, 平均年龄(51.7±5.5)岁;对照组患者中男15例, 女17例, 年龄45~75岁, 平均年龄(56.3±6.3)岁。所有患者肝、肾功能正常,无任何手术治疗禁忌。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作和生活。1分为恢复较差:患者长时间昏迷, 神经功能严重缺失, 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恢复率=恢复良好率+恢复一般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实验组患者术后恢复良好29例(90.62%), 恢复一般2例(6.25%), 恢复较差1例(3.13%),实验组患者术后恢复率为96.88%;对照组患者术后恢复良好24例(75%), 恢复一般3例(9.38%), 恢复较差5例(15.62%),对照组患者的术后恢复率为(84.38%)。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539, P<0.05)。

2.2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患者脑水肿1例(3.13%), 迟发性症状血管痉挛1例(3.13%), 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25%;对照组患者出现脑水肿2例(6.25%), 迟发性症状血管痉挛4例(12.5%), 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8.75%。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557, P<0.05)。

3 讨论

颅内动脉瘤在发病之前往往出现头痛和眩晕等症状, 多数患者由于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才确诊为颅内动脉瘤。开颅手术可以清晰的辨认肿瘤大小以及肿瘤周围的血管分布, 但对患者的创伤较大, 有可能损伤患者的脑组织以及周围神经,具有较高的风险[2]。可脱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只要在患者的血管内操作, 不易损害患者的脑组织和神经功能, 无需阻断患者的载瘤动脉, 减少了脑梗死的发生[3]。可脱弹簧圈血管内栓塞不适用较大肿瘤患者, 同时对手术操作要求较高。本研究中, 实验组患者术后恢复率为96.8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4.38%。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验组患者给予可脱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采用全身麻醉方式麻醉, 之后给予气管插管, 选择合适的可脱弹簧圈血管内栓塞进行填塞, 逐个将弹簧圈送入动脉瘤,确定动脉瘤的部位、形态、大小以及瘤体颈比, 瘤颈和载瘤动脉的最佳角度明确之后, 经路图引导进行栓塞。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开颅手术治疗。剪开硬脑膜, 在显微镜下充分显露侧裂部位, 放出脑脊液, 牵开额叶以及颞叶, 分离动脉瘤及其周围组织, 夹闭颅内动脉瘤。

1.3 疗效判定标准 患者通过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评价疗效。4~5分为恢复良好:患者出现轻度偏瘫和轻度脑神经瘫痪,神经功能缺失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2~3分为恢复一般:患者出现中度偏瘫, 精神错乱, 神经功能缺失影响正常的工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 可脱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可靠, 安全性较高, 术后并发症少,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李云龙, 李爱民, 殷杰, 等.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148例报告.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34):32-33.

[2] 樊友道, 周金菊.血管内栓塞术治疗40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观察.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 25(6):1201-1202.

[3] 钟文军.间接脑血管重建手术与血管内栓塞治疗烟雾病相关性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对比效果.吉林医学, 2013, 34(30):6238-623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3.058

2015-01-13]

515041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猜你喜欢

弹簧圈开颅栓塞
动脉血管瘤栓塞弹簧圈机械解脱装置设计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
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Meta分析
组蛋白和TLRs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小骨窗开颅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12例的临床体会
浅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介入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的护理体会
大规格弹簧圈栓塞术在颅内动脉瘤中的临床疗效探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大骨瓣开颅联合小脑幕切迹切开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