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纵隔哑铃型神经源性肿瘤的病理特征 鉴别诊断及外科治疗

2015-01-22通讯作者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19期
关键词:哑铃源性椎间

沈 颖 张 柘(通讯作者)

湖北咸宁市中心医院 咸宁 437100

本文对后纵隔哑铃型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外科治疗进行探讨,分析MRI及磁共振检查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01—2013-01我院18 例后纵膈哑铃型神经源性肿瘤患者,男10 例,女8 例;年龄23~61,平均(46.3±5.2)岁;临床症状:胸闷胸痛6例,咳嗽咳痰5例,肢体麻木4例,无症状2例,双下肢瘫痪1例;肿瘤位置:左胸顶2例,右胸顶1例,左上纵隔2例,右上纵隔3例,左下纵隔6例,右下纵隔4例。经X 线检查,患者椎旁圆形或有类圆形阴影,密度较均匀而边界较清晰。CT 检查显示,患者相应椎体椎间孔增大,椎弓根、椎体受压,肿瘤延伸到患者椎管内,5例可见椎体骨质受到破坏,经磁共振检查显示,患者肿瘤为哑铃状且肿瘤侵及椎管内,呈压迫脊髓状态。

1.2 方法 针对患者肿瘤大小、部位及性质实施不同治疗方法,18例患者中10例先行正中切口,对于肿瘤所在的椎间孔上下椎板实施咬开,暴露椎管后游离肿瘤椎管内部分;10例肿瘤位置均在硬膜外,手术实施过程中应严格保护好患者硬脊膜及脊髓,再实施胸部后外侧切口达肩胛角线,胸外暴露肿瘤后实施对患者部分横突、肋骨进行切除,而后实施肿瘤彻底切除。4例以正中切口切除肿瘤椎管内部分,而后以胸腔镜支持下对患者肿瘤椎旁部分实施切除。3例为胸顶颈椎肿瘤,利用颈部斜切口切入联合前正中切口,对患者先实施游离胸顶部肿瘤,游离至椎间孔处,然后对受累椎体实施半椎体切除,显露椎管后对患者椎管内外肿瘤实施彻底切除,而后利用钢板对患者受侵椎体相邻椎体实施固定,将异体骨植入缺损部位。剩余1例因肿瘤椎管内部分较小,只针对患者实施后外侧切口切入,游离至患者椎间孔处,经扩大椎间孔缓慢将椎管内肿瘤向外轻拖,当瘤蒂显露后实施电凝灼烧且给予彻底切除。

2 结果

术后病理证实患者均为后纵隔哑铃型神经源性肿瘤,以神经纤维瘤患者比例最高,共8例(44.4%),其次为神经鞘瘤6例(33.33%),恶性神经鞘瘤3例(16.67%),副神经节瘤1例(5.56%)。术后患者肢体麻木、胸闷、胸痛消失。经6月~2a随访显示,双下肢瘫痪患者仍遗留轻度症状,其他患者均正常生活,且定期行磁共振及CT 复查显示无1例复发。

3 讨论

3.1 后纵隔哑铃型神经源性肿瘤病理特征及相关诊断 从纵膈神经源性肿瘤来看,多数属于良性肿瘤且有完整包膜,不超过10%的患者有恶变倾向[1-2],多数患者并无明显症状,多为体检发现。而后纵隔哑铃型神经源性肿瘤属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中特殊的一种,患者肿瘤多来源于肋间神经,肿瘤位置多处于后纵隔脊柱旁,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在纵膈神经源性肿瘤中的发生率不高于10%,患者肿瘤根蒂可伸展到椎间孔,形状类似哑铃且多压迫患者脊髓,致患者出现相关症状就诊。从患者症状来看,主要受肿瘤源性位置、生长方式及肿瘤对患者组织、脊髓的压迫影响,若肿瘤处于胸内部分,可导致患者发生呼吸困难、咳嗽或胸痛等临床症状,若处于椎管内,则导致脊髓压迫体征、神经痛等,可引发感觉、反射、括约肌功能障碍[3-4],不排除部分患者并无明显症状表现。在诊断后纵隔哑铃型神经源性肿瘤时,对于椎管内部分易漏诊,因患者多就诊于胸外科,对于脊柱影像学阅查能力不够而易造成漏诊;若因漏诊造成术中才发现椎间孔和椎管后存在肿瘤,通常只能实施胸内部分肿瘤切除,可造成术后短期内再次复发。因此,对于后纵隔哑铃型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应结合CT 检查详细辨认,尤其椎弓根受压、椎体受压、椎间孔扩大等征象应进行严格审查,若发现应即刻行磁共振检查,明确患者椎管内部分体积、肿瘤和脊髓的关系,同时明确患者椎体是否受侵,结合CT 及磁共振检查选择合适的手术。通常患者经MRI检查可见椎管内部分病变通过椎间孔突出到椎旁,椎间孔扩大,且扩大程度不一,T1加权呈等或稍高信号,T2加权呈高信号或混杂信号。

3.2 后纵隔哑铃型神经源性肿瘤外科治疗 传统治疗中多选用二期手术,但目前已逐渐转变为一期手术保证彻底切除椎管内外肿瘤,同时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费用,具有可行性。从一期手术来看,实施的主要由单纯经胸径路及后正中切口联合后外侧切口径路,针对切口的设计应考虑肿瘤体积及位置,特别是患者椎管内部分大小更应有详细考虑,且术前针对椎管内部分肿瘤的切除应有严格设计及讨论,若患者椎间孔有显著扩大、而椎管内部分的肿瘤体积不大可采用单纯经胸径路,扩大椎间孔后,可直接对其进行游离切除,应注意拉牵肿瘤的力度适宜,避免拉牵过程中造成神经根损伤。若患者的椎管内部分较大,可考虑先行后正中切口切入,切除棘突后椎板显露椎管,然后针对椎管内部分实施切除;发现患者肿瘤侵及蛛网膜或硬脊膜,应针对侵及部位打开后实施肿瘤彻底切除,手术过程中应止血彻底,防止患者发生硬膜外血肿,而后于患者肋间横切口实施胸膜内切除椎旁肿瘤,或行胸膜外切除椎旁肿瘤。若患者椎间孔有出血现象,应在未对患者椎间孔打开时严格避免盲目填塞止血或电灼止血,可针对患者肋颈实施部分切除,同时对骨小头进行止血,或通过对椎间孔周围组织实施切除,发现出血点后立刻止血。

综上所述,后纵隔哑铃型神经源性肿瘤患者症状多表现为胸闷胸痛、咳嗽咳痰、肢体麻木,部分患者无明显表现。利用MRI及磁共振检查对诊断及手术选择具有重要指导价值。针对后纵隔哑铃型神经源性肿瘤患者的治疗,手术以正中切口联合胸腔镜辅助可收获较好效果。

[1]李海鹏,张保平,王军岐,等.胸腔镜在纵膈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58-60.

[2]庄成全.纵膈肿瘤53例外科治疗临床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2,8(4):103-104.

[3]张乐,梁宗英,辛国华,等.16例巨大原发性纵膈肿瘤外科治疗体会[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21(z1):115-116.

[4]Liu FY,Wang MQ,Duan F,et al.Combined embolization and surgical resection of a giant mediastinal tumor[J].Thorac Cardiovasc Surg,2014,62(3):265-269.

猜你喜欢

哑铃源性椎间
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术在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研究
腰间盘突出运用椎弓根螺钉与椎间融合术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后溪穴治疗脊柱源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腰椎间孔扩大成形在椎间孔镜技术中的意义
饮料瓶改成哑铃
去赘肉又强身的哑铃操(上)
去赘肉又强身的哑铃操(下)
去赘肉又强身的哑铃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