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合并脑栓塞的老年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2015-01-22常青李轩陈婷赵静
常青,李轩,陈婷,赵静
风湿性心脏病因心脏瓣膜病变导致心房颤动(房颤)及心脏形态发生改变,是心源性脑栓塞的主要病因。心脏部位的病理变化主要发生在心脏瓣膜部位。二尖瓣为最常见受累部位。血栓在肿胀增厚变硬的心脏瓣膜的细小赘生物上出现,在增厚、变形活动受限的瓣膜上也可产生附壁血栓,患者剧烈咳嗽、活动或者心率、血压突然变化时,这些血栓容易脱落通过左心进入脑内,导致脑栓塞。房颤时,左心房尤其是左心耳内附壁血栓易脱落形成栓子[1]。随着社会老龄化,老年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患者增多,心源性脑栓塞的发病率亦增高。由于该病发病急,梗死面积大,预后较差。对此类患者进行围术期专项护理,有助于提高瓣膜置换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以及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2012年2月~2014年10月在北京军区281医院第一疗区诊断为老年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脑栓塞患者21例,诊断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纳入标准:年龄超过45周岁;心脏超声提示二尖瓣及(或)主动脉增厚、钙化、卷曲,活动受限,符合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改变;意识清楚或有短暂性意识障碍;有颈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病变的症状和体征;栓子的来源可为心源性或非心源性,也可伴有其他脏器、皮肤、粘膜等栓塞症状。其中男性16例,女性5例,年龄为60~78岁。其中单纯二尖瓣病变15例,单纯主动脉瓣病变4例,主动脉瓣合并二尖瓣病变2例。纽约心脏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6例,Ⅲ级13例,Ⅳ级2例。术前心电图检查诊断为永久性房颤12例,阵发性房颤7例,窦性心律2例,经心脏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出附壁血栓或瓣膜赘生物16例。经专科检查确诊脑栓塞病史,病程2~18个月,栓塞部位为颞顶、颈额各1例,颞叶8例,顶叶6例,枕叶5例。其中腔隙性脑栓塞17例,多灶性脑栓塞3例,大面积脑栓塞1例。所有患者术前均伴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或语言障碍。
1.2 手术治疗 患者均在体外循环下行瓣膜置换手术,其中行二尖瓣置换术(MVR)15例,主动脉瓣置换术(IVR)4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术(MVR、IVR)2例。
1.3 术前护理 患者病史较长且有脑栓塞并发症,除了肢体活动障碍,伴紧张、恐惧、焦虑等心理问题,护士应加强心理干预,缓解焦虑情绪[2];使患者增强信心,配合治疗。
1.3.1 心力衰竭(心衰)以及附壁血栓患者的护理 积极纠正心力衰竭:卧床静养、低盐低脂饮食、服用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吸氧等,待心功能改善后再实施手术。左心房存在血栓的患者,限制下床活动,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剧烈咳嗽及情绪激动导致血栓脱落造成二次栓塞[3]。适当进行患者侧肢的功能性锻炼,以期恢复功能。
1.3.2 吸烟患者以及饮食护理 长期吸烟者14例,入院后在多次沟通后,使其在术前20 d戒烟。呼吸道炎症者,应用广谱抗生素予以控制1~2周。术前患者尽可能进食易消化食物,避免生冷蔬菜水果或海鲜之类易导致患者过敏的食物。
1.3.3 呼吸训练 术前患者应掌握胸式及腹式呼吸,并练习深呼吸或吹气球锻炼,有利于肺泡的扩张,防止术后发生肺不张等,每天至少锻炼3次,每次5~10 min。
1.4 术中护理及配合 由于患者均有血栓脱落史,因而在术前摆体位时应轻放,避免剧烈活动。手术过程中要注意阻断主动脉前尽量避免扳动心脏,防止血栓脱落造成二次栓塞。血栓取出后安置左心吸引,并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必要时结扎左心耳,减少血栓再次生成。
1.5 术后护理
1.5.1 循环系统的监护 (1)密切监测血压和心率。术后早期患者循环系统波动较大,监测心率,控制在100次/min左右。监测中心静脉压(CVP),维持在8~15cm H2O。监测有创血压(IBP),保持平均压>70 mmHg(1 mmHg=0.133kPa)。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酌情使用盐酸多巴胺3 mg/kg、盐酸肾上腺素0.03 mg/kg配比增强心肌收缩力,调整前、后负荷,维持血压稳定,盐酸多巴酚丁胺0.03mg/kg调整心率。(2)注意控制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由于麻醉药物的使用、手术创伤刺激、部分传导束的创伤、心肌细胞缺血/缺氧、电解质紊乱等原因,容易导致心律失常。实时监测患者心电图,及时发现心律失常,早期予以处理。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使用盐酸胺碘酮、盐酸利多卡因治疗,积极干预,心率控制在100 次/min左右。
1.5.2 呼吸系统的管理 患者术后留置气管插管回ICU病房,呼吸机辅助呼吸,为机体提供氧气,恢复机体功能[4]。快速固定气管插管,准确记录其深度。3 min后行血气分析检查,此后每4 h复查1次,根据血气结果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正确使用呼吸机,密切观察呼吸机模式选择是否合理,呼吸机工作频率与患者的频率是否同步,吸入氧气的浓度是否合理,呼吸道内分泌物是否及时清除等。病情较重的患者要加强呼吸道护理,按时翻身拍背、雾化吸痰,促进痰液排出。当患者痰液比较粘稠时,气管插管内打入1~2 ml雾化液,人工膨肺4~6次后,送入吸引管将稀释的痰液吸出[5]。患者顺利脱机后,勤翻身,定时拍背。定期药物超声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减轻呼吸道水肿[6]。
1.5.3 电解质平衡及出入量监测 术中由于体外循环导致的低温、血液稀释、细胞破坏、利尿剂及心脏停搏液使用等,容易造成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镁、低钙是最常见电解质紊乱。术后应保持钾离子浓度在4.5~5.5 mmol/L,参考患者的尿量及钾离子监测结果,酌情选择合适浓度补钾。记录24 h出入量,使尿量不低于1~2 ml/(kg·h)。根据监测及化验结果补充血液制品或利尿,维持电解质平衡。
1.5.4 褥疮预防 由于此类患者恢复时间长,活动受限,骶尾部、足部等处容易发生血液循环障碍,应密切观察,定期翻身、活动肢体。患者进入病房后检查受压皮肤情况,评估风险及提出相应护理措施。工作交接时详细沟通,根据情况使用气垫床,避免重点部位褥疮发生[7]。协助患者定期更换体位,每2 h翻身1次。在翻身过程中动作轻柔,避免因动作幅度过大造成患者跌落、气管插管脱出等意外情况。保持患者被褥及内衣柔软,床铺平整、干燥。对重点患者、危重患者必要时予以预防使用防褥疮贴及圈垫[8]。
1.5.5 营养支持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加强营养支持,鼓励患者早日进食,对病重或带管时间长不能进食者,应早日行留置胃管进食,积极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鼻饲营养液要符合人体每日的营养需求,并根据情况予以适量的增减[9]。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中体外循环下进行瓣膜置换手术,其中1例患者IVR、MVR术后突然急性左心衰抢救无效死亡;1例IVR患者术后5 d再次出现大面积脑栓塞,经抢救无效死亡。其余患者术后均恢复,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出院。
3 讨论
老年患者心理脆弱,护理环节上应注重心理疏导,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此外,围手术期护理指导、专科护理工作,疾病评估等,加快患者术后康复。
[1]马攀峰,宋先忠. 心脏瓣膜病合并脑栓塞的手术治疗[J]. 上海医学,2008,31(3):199-200.
[2]刘艳红. 心理干预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4):1704-5.
[3]来慧娟,李云霞. 合并脑栓塞心脏瓣膜病手术的护理[J]. 河北医学,2011,7(11):1026.
[4]刘莉,谢宁. 心脑疾病临床诊治指南[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09.
[5]刘玉兰. 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ICU护理体会[J]. 现代医药卫生,2008, 24(16):2413-4.
[6]韩琴. 重症瓣膜疾病手术的护理体会[J]. 中国卫生产业,2012,08(13):63.
[7]张喆. 脑梗后遗症护理体会[J]. 内蒙古中医药,2014,01(03):150-1.
[8]吴桂琴,张杰,邵琳. 心瓣膜病并发体循环栓塞16例围术期的护理[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3):5715-6.
[9]翁峰霞.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脑栓塞的护理1例[J]. 中外医学研究,2011,09(09):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