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能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2015-01-21周理刚
周理刚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越来越被重视,很多学校都在探究“自能课堂”这一模式。但是农村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大都不太愿意“说” ,这一现状就成了实行“自能课堂”的绊脚石。要想构建好“自能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要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创造合理、有效的说话途径;开创多种多样的评价途径,使学生想要“说”、敢于“说”、能够“说”。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语文课上;语言表达;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自能课堂”是自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通过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习的自主意识。这一学期,我们学校在孙校长的带领下,教师们都在积极学习并尝试运用“自能课堂”这一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积极开展教研活动。经过一学期的摸索与学习,作为一线教师深深感觉到农村小学生大多在语言表达方面是非常欠缺的。学生知道的知识再多,他不愿意或不敢说,甚至是无法表达出来,这就是无意义的知识。这一情况也大大地阻碍了“自能课堂”的前进步伐,那么培养农村小学生在语文课上“说”的能力就迫在眉睫。
根据农村小学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们要培养农村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表达能力,就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中,力求通过创设轻松、和谐、开放的课堂氛围;创设合理、有效的说话途径;教师适时、准确到位的引导点拨;多种多样的评价途径;使学生想要“说”、敢于“说”、能够“说”、善于“说”,主要做以下几方面尝试:
一、构建和谐氛围,让学生敢“说”
由于受思维局限,在语文化的交流过程中,小学生中经常语意表达不清。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教师要抓住一切时机,创设一个个表达内在思维的氛围,触发他们的说话灵感,激发他们的说话欲望,使课堂成为师生平等交流的舞台。
开放课堂,让学生自己表演、自己创造表演道具、自己设计旁白,不受教师经验的局限,充分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引发学生“说”的兴趣,使课堂成为学生灵感涌动的空间。
如在一次语文教研组活动中,我执教《螳螂捕蝉》一课,在教学“螳螂捕蝉”这一寓言故事时就运用了“放”的方法,让学生自我尝试、自主创造、合作探索。我先请了两位同学上来做准备,分别演吴王和少年。在两位同学准备同时,下面的同学随着教师的提示要求,结合文本及课本上的插图,展开想象,把自己当做这一情景剧的导演,给台上的“小演员”创造表演道具、设计旁白、指导动作。在这样的开放的课堂氛围下,学生们都纷纷举手说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设计。这样自由地与老师同学交流沟通,轻松、愉悦的心理体验促进了知识的生成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二、提高提问技巧,让学生能“说”
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说话,这不仅能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能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这样学生才能愿意在课堂上,积极自主思考,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自从这学期听了几节优秀教师的课后,我深深感觉自己在这方面还是十分欠缺的。语文课区别于其他课的一个很大的地方就是要鼓励学生多说,在他们说的基础上,教师还要注意引导、总结,这样才能使学生们有所提高。
(一)精酿提问内容
教师提问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每一次提问都应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设计提问内容要能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尽量少问非此即彼的问题,让学生摸不着头脑;教师所设计的提问内容应该紧紧围绕着主题构思,以防提太空泛的、过于发散性的问题,使学生容易“跑调”,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精心准备一些说话的练习,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每堂课都得到必要的锻炼。例如,我在教学三年级的寓言故事《揠苗助长》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农夫的心理感受,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你在这一段文字中,读懂了什么?结果学生愣住了,尽管让学生反复读这一段文字,但学生仍然不知怎么回答。这样一来整个教学就停止不前了,这显然是一节失败的课。经过多次思考,我发现自己设置的问题太“大”了,这样,反而不利于学生的回答,因为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过于深了。
(二)把握提问时机
这学期有幸听到南京樱花小学的精心准备的几节课,令我受益匪浅。其中最为深刻的感受就是这几位优秀的老师在课堂上无一不在提出问题后停顿一会,留足够的时间去思考。一来教师可以察言观色,注意学生的表情和反馈信息,及时抓住这些最佳时刻。如一个问题提出后,想回答这个问题的学生会立刻举手。每当一个学生准备回答问题时,他便会嘴微张,身体稍前倾,眼睛也睁得更大一些,这表明他对回答这个问题比较有把握;而对听到问题后低头或躲避教师的目光者,则可能他对这一问题不会。因此,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停顿期间,要寻找这些表现。二来可以让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而我常常缺乏等待的耐心,总希望学生能对答如流,如果学生不能很快作答,就会重复这个问题,或重新加以解释,或立即降低难度,甚至叫其他的同学来“帮忙”,没考虑学生是否要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形成答案并做出反应。这也正需要我努力改正,使自己成为一个善于把握提问时机的老师。
三、教会表达策略,让学生善“说”
在教学中,我们应尽量通过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规范性表述能力的指导,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善于组织语言,还能准确、规范地进行表述。教学时,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教给学生语文语言表达的策略,如教学语文课文第一课的时候,我们通常要求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部分老师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请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不容易回答的问题,但是如果教师将这类问题语言表达策略教给学生的话,就会变得简单起来。
总之,在“自能课堂”逐步实施的趋势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说”的技巧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经历敢想敢说、肯想愿说、能说会说、善想善说的过程,让学生用准确、清晰、完整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思维过程。
参考文献
[1][美]里德利.自主课堂—积极的课堂环境的作用[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2]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林崇德.学校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编辑:龙贤东)